《消解性別》是巴特勒直面社會議題的一部著作。在本書中,巴特勒第一次把目光放到了普通人及他們的生活上,全書圍繞“讓生命活得下去”的主旨展開論述,批判了男女二元的性別框架,反駁了各種形式的性別本質論。本書以眾多現實案例說明了性別規範的兩面性。一方面,如果沒有一定的規矩,我們就無法相互理解、相互承認。但另一方面,讓日子過不下去的正是這些規矩。因此,唯一可行的做法是讓性別這個概念保持開放性和不可知性。正如巴特勒所說,“批評的意義在於對束縛生活的規矩提出質疑,好讓生活方式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美]朱迪斯·巴特勒,當代最著名的后現代主義思想家。1956年出生於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修辭與比較文學系教授。她被認為是“在現代政治理論中最有影響力的聲音之一”和當今“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主義理論家之一”。她在女性主義批評、性別研究、當代政治哲學和倫理學等學術領域成就卓著,被視為酷兒運動的理論先驅。主要著作有《性別麻煩》《身體之重》《消解性別》《慾望的主體》等。
郭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教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比較文學專業,研究興趣包括比較文學、性別理論、婦女研究、視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