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自民國80年起開始進行長期性之容量本土化研究工作,逐步修訂民國79年之公路容量手冊,以適用於國內之分析。由於多年來均尚未蒐集交織路段的資料並進行車流特性分析,因此並未檢討交織路段的容量分析方法的適用性,爰本所辦理本研究探討高速公路交織路段之車流特性、容量及服務水準分析方法進而修訂「臺灣公路容量手冊」之第七章「高速公路交織區段」。
本計畫全程工作預計分3年期執行,針對不同路型類別,各年之研究主題分別為(1)典型交織路段、(2)非典型交織路段、(3)銜接系統交流道之交織路段,最後一年將同時進行公路容量手冊之修訂工作。本年期之研究重點為典型交織路段,指進口匝道與出口匝道間以輔助車道連接、交織路段上下游主線車道數相等、且交織路段內沒有其他特殊設計之地點,本計畫透過文獻探討了解過往高速公路交織路段之分析分法,並以無人機實際進行4個交織路段調查,並藉由AI自動辨識協助了解及分析車流特性,建立符合國內車流特性之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