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郭茂田

的圖書
糖尿病中醫、西醫及中西醫整合處理方法
$ 465 ~ 475
糖尿病中醫、西醫及中西醫整合處理方法
作者:郭茂田沈昆金李志明 
出版社:知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4-01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4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糖尿病中醫、西醫及中西醫整合處理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中、西醫的現代科學知識及理論基礎,建立對糖尿病的整合性治療觀念;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除方劑外,提供推拿、氣功、運動等輔助方式,進行結合養生與預防的全面醫療。

  本書內容深入淺出,作者文筆流暢,易於閱讀;除可提供醫學界教學之用外,對患者或家屬在糖尿病養生康復方面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郭茂田

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講師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史博士
國防醫學院生化所碩士

沈昆金

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
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

李志明

中國文化大學國術學系教授
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後
上海體育學院博士

 

目錄

陳 序
項 序
前 言

第一章 西醫藥診治糖尿病的現狀
第一節 糖尿病的分類
壹、1979年美國糖尿病協會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之分類
一、糖尿病
二、葡萄糖耐量異常
貳、1997年ADA之分類
一、一般型糖尿病
二、特殊型糖尿病
三、葡萄糖耐量異常
第二節 糖尿病的診斷
第三節  葡萄糖耐量減低的診斷
一、肝臟疾病
二、慢性腎臟疾病
三、應激狀態
四、內分泌疾病
五、肥胖症
六、藥物因素
七、其他
第四節 糖尿病的治療
一、飲食控制
二、規則運動
三、藥物治療
四、口服降血糖藥物之作用機理研究
五、胰島素療法
第五節 糖尿病急性症之治療
第六節 糖尿病慢性症之治療
一、糖尿病眼睛病變
二、糖尿病腎臟病變
三、糖尿病神經病變
四、心臟血管病變
五、糖尿病足病變
第七節 糖尿病研究前景

第二章 中醫藥診治糖尿病的現狀
第一節 古代文獻之記載
第二節 現代文獻研究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分型
三、治療方法

第三章 中西醫結合診治糖尿病的現狀
第一節 中醫辨證分型與實驗指標相關性研究
第二節 中西醫結合對糖尿病急症的診斷研究
第三節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的方法
一、中西醫結合治療一般糖尿病
二、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急性症
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慢性症及合併症
四、中西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之優缺點
五、思考與展望

第四章 不同處理糖尿病中藥方
第一節 Ⅱ型糖尿病中藥方
第二節 處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藥方
第三節 處理糖尿病之腎病中藥方
第四節 處理糖尿病腦梗塞中藥方
第五節 處理糖尿病有關眼部病變中藥方
第六節 處理糖尿病有關心血管病變中藥方
第七節 處理糖尿病兼高血壓中藥方
第八節 處理糖尿病性腹瀉中藥方
第九節 處理糖尿病之皮膚搔癢中藥方
第十節 糖尿病相關治療之分析
附錄一 簡易食物代換表
附錄二 藥品出現次數表
附錄三 西藥之中文名、學名、商標名或用途
參考文獻
方劑索引

 

推薦序

中國醫藥發展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陳介甫

  糖尿病是人類共有的疾病,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草藥書就記載過它的症狀。羅馬的醫學百科全書著者Celsus Aurelius Cornelius(公元前25?公元50),也敘述過多尿而瘦的病。公元二世紀的希臘名醫Aretaeus of Cappadocia採用diabetes(源自希臘文diabetes,to flow through as a siphon,似虹吸管)為糖尿病之病名,表示排尿如虹吸管流水。公元前六世紀,印度有名的內科醫師Susruta 也描述尿甜的病人,故印度人稱之為蜜尿。公元十世紀,阿拉伯醫師Avicenna(又名Ibn Sina,公元979?1037),記尿味甜之病人。公元1674年英國醫師Willis Thomes(1621?1675)以mellitus(源自拉丁文mellitum honeyed,以蜜調製)命名之,以尿甜與否鑑別糖尿病與尿崩症。

  糖尿病,中國人稱「消渴」,始見於戰國(公元前五百年左右)醫書《黃帝內經素問》。「渴」者,口渴也。而「消」字,有多解,如消化(王冰,善消水穀;馬蒔,胃中熱盛……,水穀即消),火燒、消灼(張從已,消者,燒也,消耗;張介賓,消,消爍也,亦消耗也。凡陰陽氣血日漸消敗者,皆謂之消)。漢初,從劉安所著《淮南子》可知,其時已認為此病不能治癒,所以女兒不能嫁給患此病者。後漢時,司馬相如患此病,很多文人,以此病為詩述志,如張正見:「長卿病消渴,壁立還成都」,杜甫:「我雖消渴甚,敢忘帝力勤」,溫庭筠:「子虛何處堪消渴,試向文園問長卿」,李商隱:「相如未是真消渴,猶放沱江過錦城」,可見消渴此病,已廣為所知。

  《黃帝內經素問》主張「消渴」由於食肥美。隋朝巢元方在所著《諸病源候論》認為「服五石諸丸散,房室過度日久,石勢結於腎中,使下焦虛熱,及至年衰血氣減少,所以得消渴病」,其時盛行服石,故有此論,巢氏亦稱,病人易發膿毒傳染,更有不渴而多小便者,而此病至年衰血氣減少才發生,應為第二型糖尿病。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積久飲酒,必得消渴,所以他認為病人要禁酒、房事、食鹹及麵。

  糖尿病發病後,中國人以為飲一溲二死不治,但糖尿病即使不加處理仍可能再活十至二十年,甚至也可見對症狀有消退者,很多醫案述及治癒糖尿病,這可能是不了解病程所致。而中醫治病的原則,是對症狀之處理。中醫認為糖尿病之「口渴多飲」是「上消」,要清熱瀉火,所以用天冬、麥冬、天花粉、黃芩、知母、甘草等處理之。「消穀善飢」為「中消」,宜養胃止津,滋陰瀉火,而用石膏、地黃、麥冬、知母、牛膝等。「多尿」為「下消」,要滋腎養陰降火,用生地、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等。甚至有禁食(王濤《外臺秘要》,積飢乃食),用人尿、乳(《聖惠方》),用內臟,如雞、豬胃、兔骨、鹿頭、雞腸(咎殷,《食醫心鑑》)。事實上糖尿病表現出來的症狀,是一體多面的表現,此種對證用藥以處理糖尿病之上、中、下消的方法,應進一步加以考驗。至於用桑椹、葡萄以治糖尿病,除非能證明含有糖份以外的抗糖尿病藥效成分,否則是違反醫理。在本書中,古代及現代文獻對糖尿病之敘述及療法均有詳論,更希望方家共同檢討。

  近代對第一型糖尿病的處理,始於胰島素之發現。在1869年,一位德國的醫科學生Paul Langerhans,發現胰臟有二類細胞,一類分泌消化?,第二類應有抗糖尿病之作用。至1889年,Minkowski與Von Mering發現狗切除胰臟後,蒼蠅在狗所排之小便飛聚,進一步發現尿中有糖,而判斷切除狗胰臟,會引起似人類糖尿病之症狀。目前西方醫學對糖尿病有關的原因,已進入基因層次的研究,在本書中,對不同型態的糖尿病已有簡要的介紹。在1900年初期,Gurg Zuelzer用胰臟萃取物治療糖尿病瀕死病人,雖然症況暫時解救,但藥物供應不足,病人仍死亡。1909年,De Meyer將此胰臟中抗糖尿病物質命名為Insulin(源自拉丁文Insula,小島)。1911年,芝加哥大學的一位學生E.L.Scott,用酒精胰臟萃取物治療糖尿病之狗,雖結果不錯,但並未測定血糖值,而被指導教授認為無結果。在1916年至1920年間,羅馬尼亞的生理學家Nicolas Paulesco 發現注射胰臟萃取物,可以減少糖尿病狗的尿中糖及酮類,但他的論文的重要性,當年並不被認知。加拿大的一位外科醫師Frederick Banting說服在加倫多大學的一位生理學教授John James Richard Macleod(1875?1935),容許他在實驗室從事胰臟抗糖尿病成分的研究。Banting和一位醫科四年級的學生Charles Herbert Best(1899?1978),結紮胰管,使acinar組織壞死,而islets不被破壞,再用酒精及酸抽取,而得到降血糖成分,並首度治療一位血糖值500mg/dl的十四歲病人Leonard Thompson,而獲顯著效果。但另一方面,胰臟萃取液的品質不穩定,所以Macleod教授也加入研究,Banting也要求一位化學家James Bertram Collip(1892?1965)協助,他是提取及純化腎上腺素的專家,因之在1922年,能自豬獲得品質穩定之胰臟提取物,而造福北美洲之糖尿病人,很快地於1923年,Banting及Macleod獲諾貝爾醫學及生理獎,Banting及Macleod均宣稱Best及Collip應分享此獎。1926年Abel將胰島素結晶化。胰島素之氨基酸次序被Sanger經十年以上之努力於1960年定出,1964年P.G.Katsoyannis成功人工合成胰島素,1972年立體結構由Hodgkin定出。在有關胰島素研究中,至少有三位大學生參與,所以青年人之參與研究,他們沒有包袱的思考方式,值得鼓勵及提倡。

  中國大陸於1956年制訂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中的問題之一是「蛋白質結構及功能研究」。1958年12月開始,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及北京大學紐經義、鄒承魯、季愛雪、汪猷、杜雨蒼、龔岳亭、徐杰誠、邢其毅、許根俊、魯子貫、張友尚等人從事牛胰島素人工合成工作,於1961年在《中國科學》,1964年、1965年在《中國科學》,1966年在《科學通報》分別發表其研究成果,在當時的政治及科研環境中,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楊振寧教授曾三度建議當時政治及研究人員,爭取諾貝爾獎,惜未成功。

  以植物成分處理糖尿病,失敗的例子有水楊酸製劑,其在大劑量才有作用,而不被採用。另外,中古時代歐洲所用治糖尿病的草藥豆科植物山羊芸香(Galega officinalis),所含成分guanadine在1918年發現也有降血糖作用,可惜毒性太大。而1997年被批准應用之Repaglinide是安息香酸(benzoic acid)的衍生物。

  二十五年前(1981),陳可冀(Chen Keji)院士,在美洲中國醫學雜誌(Am.J.Chin.Med.9:93-94)提及十八種處理糖尿病之中藥,它們是葫蘆、苦瓜、番石榴、地黃、玄參、黃耆、人參、枸杞、天門冬、麥門冬、桑葉、栝樓、黃連、忍冬、鹽膚木。其中以栝樓及黃連最常用,如《千金方》中治糖尿病之五十二個中藥方,有二十三方含栝樓、十二方含黃連。1989年Bailey C.J及Day C. 在Diabetes Care 12:553,發表回顧性論文,述及治療糖尿病之中草藥如:生洋蔥球莖(Allium cepa)。大蒜(Allium sativum),成分Allylpropyldisulfide,Diallyldisulfide oxide,作用機轉為延遲insulin代謝或促進insulin功能。長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成分為Leurosine,vindoline, vindolinine,catharanthine。黃鐘花∕金鐘花(Tecoma stans),成分為Tecomine ,tecostanin。羽扁豆植物(Lupinus termis),成分為Quinolizidine。葫蘆巴植物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成分為Trigonelline或 Coccinia indica。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或(Momordica foetida),成分為charantin。覆盆子(Vaccinium myrtillus),成分為neomyrtillin,作用機轉為增強 insulin藥效。榕樹(Ficus benghalensis)樹皮,成分為bengalenoside。Cyamopsis tetragonolobus種子,成分為galactomannan,可降低 glucose之吸收。草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知母(Ane marrhena asphodeloides)。蒼朮(Atractylodes japonica)。風車兒(Dioscorea japonica)。五加皮(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山麻黃(Ephedra distachya)。靈芝(Ganoderma lucidum)。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稻米(Oryza sativa)。人參(Panax ginseng)。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m)。Blighia sapida,含hypoglycin 可抑制長鏈脂肪酸氧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含錳,為胰島素受體β一次單元經ATP磷酸化過程之必要輔?。蘑菇(Agaricus blazei)。龍芽草(Agrimonia eupatoria)。尤加利樹(Eucalyptus globulus)。胡荽(Coriandrum sativum)。杜松(Juniperus communis)。黑莓(Rubus fructicosus)。而1995年Vray M. 與Attali J.R. 在Diabete & Metabolism(21:433-)發表了大陸與法國醫師合作,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所進行,口服降血糖藥Glibenclamide,中藥(黃連、黃耆、金銀花三藥組成之藥方),Glibenclamide加中藥,空白對照組之降血糖作用臨床評估,而發現Glibenclamide與中藥均有降血糖作用,但中藥可加強Glibenclamide之作用。這是很好的臨床評估。
已知胰島素主要藉作用在不同組織之接受體而控制在飢餓及飲食後血中葡萄糖濃度之穩定,也調控葡萄糖輸送至肌肉及脂肪組織,調整葡萄糖之代謝,對特殊基因轉錄(transcription)之調控。

  目前臨床上應用之胰島素,大部分用DNA重組技術製造或半人工合成,因為注射胰島素的不方便及不經濟,所以藥廠積極開發新型胰島素及新的給藥途徑(口服、鼻腔給藥、直腸給藥、自肺吸入、腔腹輸送、種植到皮下之小藥丸等)。其中,以吸入法最有前途,試加mannitol、glycine及sodium citrate到胰島素,以增加在肺部的吸收。輝瑞藥廠之Exubera(一種吸入型人類胰島素粉末,由輝瑞藥廠自Sanofi-Aventis藥廠以美金13億購得全球販賣權利)已分別於今年歐洲及美國被批准在臨床上之應用(已在2,500病人身上證明與注射用胰島素具有相同降血糖作用)。糖尿病治療方法,還有胰臟移植、基因治療、幹細胞治療。在口服降血糖藥之開發,最近在美國之PhytoMedical藥廠自植物桂皮開發的多酚類衍生物,可以活化刺激胰島素接受器的?,同時抑制破壞胰島素活性之?。其他口服降血糖藥在本書中第一章第四節的四小節中,也有介紹。

  生活型態的變化及肥胖症使得糖尿病患者日增。第一型糖尿病約佔糖尿病患之十分之一,第二型約佔十分之九。血糖過高及引起的血管硬化、慢性病、失明,對病人本身及公共衛生的負擔增加。目前在美國及英國每10萬人中有18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北歐(如芬蘭)為43人,在南歐(法國、義大利)為8人,而日本則只有1人。為第二型者,在美國60至70歲之人,10萬人中有440人,在美國之黑人為540人,印地安人為5,000人,北歐100?250人,而低於南歐之800人。目前全世界估計有1億2千5百萬糖尿病人,至2010年將增至2億2千萬人。據WHO之資料,2004年時,印度糖尿病患者有3千8百萬人,至2025年時會達5千7百萬人。中國大陸過去25年內,糖尿病患者從幾乎不存在增至西方國家相同程度。未來10年,在中國大陸,包括糖尿病在內之慢性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達5,580億美元,在印度也將達2,360億美元。在美國處理一位糖尿病患之支出約佔家庭收入之10%,在印度則高達25%。依基因因素而言,第二型病人,不該增加速度這麼快,所以人口老化、肥胖、不運動的生活方式,抽煙、喝酒、食物及毒素,引起的慢性胰臟炎,都是糖尿病人增加的因素。

  近代有關糖尿病及其治療方法之研究,大部分在西方國家完成。在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上,中國的科學家也作了相當的努力。但是糖尿病患仍日益增加,尤其非常多的糖尿病患者因為太窮了,以致無法享用現代醫學科技發展出來的治療方法。怎樣提供給這樣的病患,便宜有效的治療方法更是嚴肅的人道問題。

  本書著者郭茂田博士(分別自輔仁大學、國防醫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南京中醫藥大學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並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從事糖尿病之研究多年)、沈昆金先生(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     碩士論文:Ⅱ中醫證候的文獻研究)及李志明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國術系教授)所整理出來的中藥方、中藥方與西藥方的配合、及中醫針灸等方法對糖尿病的處理,可能是解決這人道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Bailt C.J. 與Day C. 及Vray M. 與Attali J.R. 分別在1989、1995及PhytoMedical藥廠最近在桂皮樹上之報導及研究顯示,中草藥在糖尿病治療上的應用,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本書中,雖然所用中藥或方劑全為處理糖尿病,但隨著症狀的不同,所加減之藥物,都是中醫針對不同症狀的長久臨床經驗,這對初執中醫臨床業務者,也是很好的參考。大陸的臨床論文,甚多述及顯效、有效、無效的字眼,而未進一步用現代生物暨科學的方法,分析這些臨床數據。但是對於案例多,而顯效或有效例多的結果,應加予重視。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項 平

  糖尿病是一種有遺傳傾向的慢性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其以血糖增高和尿糖為主要特徵,進而影響多系統、多臟腑。該病與腫瘤、心血管疾病被列為當今世界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約有一億人以上,是現代難治病之一。本病屬中醫「消癉」、「消渴」的範疇。中醫藥治療消渴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近十年來對糖尿病治療進展迅速,基礎理論研究逐步深入,且有許多新的觀點創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

  近年來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種複合病因的綜合病徵。多數醫家認為內因有素體陰虧、稟賦不足,外因諸如飲食不節、過食肥甘、精神刺激、情志失調、形體肥胖、外感六淫或邪毒、勞欲過度、耗損陰精等。其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腎陰虧虛為本,肺胃燥熱為標,病久則陰損氣耗陽傷而至氣陰兩傷,陰陽俱虛。傳統的腎陰虧虛為本,肺胃燥熱為標的觀點,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

  近幾年不少學者提出瘀血學說、脾虛學說、肝病學說、濕濁學說等,豐富了糖尿病的辨證,拓寬了糖尿病的治療途徑。研究表明,「血瘀」在本病發生發展中有重要影響,瘀既可是病因,又可作為病理機制貫穿整個糖尿病過程中,從中提示活血化瘀法在治療本病中的重要作用。

  據臨床資料統計,在研究糖尿病辨證分型時,不少中醫單位突破了傳統三消辨證分型方法,充實了陰陽、臟腑、氣血津液的辨證內容。
陰陽辨證分為陰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三型。也有主張陰陽、臟腑、氣血津液辨證相結合,分為燥熱熾盛、下焦濕熱、陰虛肺熱、氣虛血瘀、陰陽兩虛、脾腎陽虛、陰竭陽脫諸多證型,體現治療本病有多種思路和方法。

  部分醫者因糖尿病病程長,為方便長期服藥,而積極研究成藥應用於臨床,取得可喜的成果。目前治療本病的成藥多達100多種。從所製成片劑、散劑和合劑來看,選用藥物以益氣健脾、滋陰清熱之品為多。黃耆、人參、天花粉、葛根、知母應用頻率最高。單味藥如苦蕎麥、荔枝核、地骨皮、冬瓜皮、亞腰葫蘆、蕃石榴、苦瓜等均有降糖作用,部分也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臨床應用對輕型糖尿病療效較好,但有些藥物的確切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針灸治療本病,大多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配合應用,一般以針刺為主,或並用灸法,大多按證循經取穴,手法多以平補平瀉。實驗表明,針灸能啟動胰島功能,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調節脂肪代謝,改善微循環。

  飲食治療糖尿病是一項基礎治療,常用食物有南瓜、冬瓜、蔥頭、蘿蔔、山藥、菠菜、?肉、黃鱔、蘑菇、豆腐、木耳等10多種,對糖尿病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近年來在防治糖尿病合併症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尤其對糖尿病合併腎病、周圍神經病變研究較深入。在分期分型辨證思路指導下,通過症候學研究,確立合併症基本證型,創立有針對性的中藥系列方,明確診斷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這種方法是切合實際的研究方向。對糖尿病慢性症,西醫學缺少有效的療效,中醫在辨證治療本病方面無論是古方還是經方,均有一定療效,顯示了中醫的優勢及良好前景。

  近十多年來,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病因學說不斷豐富,辨證分型和治療手段不斷充實。但也存在一定問題。例如基礎研究方面,雖然從血液流變學等方面觀察,不同程度揭示了血瘀機理,但因血瘀多為氣虛、陰虛所致,結合這方面的基礎研究尚少。應製備動物模型,在生理、病理、藥理等方面取得可靠的實驗資料。診斷方面,糖尿病夾瘀血的診斷目前尚無統一標準,故有必要確定一個較為統一的診斷標準,對本病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臨床方面,目前大多停留在臨床觀察,而且報導例數較少,缺少嚴格的對照,故給臨床療效評定帶來一定的困難。實驗研究方面,對中草藥及複方的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還不夠。這些都有待於今後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科研方法及手段,多途徑,多學科地進行研究,從中尋找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防治糖尿病的新途徑。

  臺灣郭茂田博士精心研究中西醫學數十年,特別在中西醫優勢互補治療糖尿病方面尤多經驗和心得。他廢寢忘食,潛心鑽研,奮力筆耕,著成本書,以饗讀者。是書全面論述了中醫、西醫以及中西醫結合診治糖尿病的現況,並提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高診療效果的有效途徑。書中還收集了許多治療糖尿病及其症的有效方劑。本書可作為中西醫療、教學、研究人員的參考書,並可供廣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閱讀。

  我與郭茂田博士相識近十五年了,他為人誠實,學識淵博。他的大作問世,定能對醫學事業的發展和廣大民眾健康水平的提高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糖尿病是一種有遺傳傾向的慢性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其以血糖增高和尿糖為主要特徵,進而影響多系統、多臟腑。該病與腫瘤、心血管疾病被列為當今世界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約有一億人以上,是現代難治病之一。本病屬中醫「消癉」、「消渴」的範疇。中醫藥治療消渴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近十年來對糖尿病治療進展迅速,基礎理論研究逐步深入,且有許多新的觀點創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
近年來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種複合病因的綜合病徵。多數醫家認為內因有素體陰虧、稟賦不足,外因諸如飲食不節、過食肥甘、精神刺激、情志失調、形體肥胖、外感六淫或邪毒、勞欲過度、耗損陰精等。其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腎陰虧虛為本,肺胃燥熱為標,病久則陰損氣耗陽傷而至氣陰兩傷,陰陽俱虛。傳統的腎陰虧虛為本,肺胃燥熱為標的觀點,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

  近幾年不少學者提出瘀血學說、脾虛學說、肝病學說、濕濁學說等,豐富了糖尿病的辨證,拓寬了糖尿病的治療途徑。研究表明,「血瘀」在本病發生發展中有重要影響,瘀既可是病因,又可作為病理機制貫穿整個糖尿病過程中,從中提示活血化瘀法在治療本病中的重要作用。

  據臨床資料統計,在研究糖尿病辨證分型時,不少中醫單位突破了傳統三消辨證分型方法,充實了陰陽、臟腑、氣血津液的辨證內容。
陰陽辨證分為陰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三型。也有主張陰陽、臟腑、氣血津液辨證相結合,分為燥熱熾盛、下焦濕熱、陰虛肺熱、氣虛血瘀、陰陽兩虛、脾腎陽虛、陰竭陽脫諸多證型,體現治療本病有多種思路和方法。

  部分醫者因糖尿病病程長,為方便長期服藥,而積極研究成藥應用於臨床,取得可喜的成果。目前治療本病的成藥多達100多種。從所製成片劑、散劑和合劑來看,選用藥物以益氣健脾、滋陰清熱之品為多。黃耆、人參、天花粉、葛根、知母應用頻率最高。單味藥如苦蕎麥、荔枝核、地骨皮、冬瓜皮、亞腰葫蘆、蕃石榴、苦瓜等均有降糖作用,部分也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臨床應用對輕型糖尿病療效較好,但有些藥物的確切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針灸治療本病,大多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配合應用,一般以針刺為主,或並用灸法,大多按證循經取穴,手法多以平補平瀉。實驗表明,針灸能啟動胰島功能,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調節脂肪代謝,改善微循環。

  飲食治療糖尿病是一項基礎治療,常用食物有南瓜、冬瓜、蔥頭、蘿蔔、山藥、菠菜、?肉、黃鱔、蘑菇、豆腐、木耳等10多種,對糖尿病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近年來在防治糖尿病合併症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尤其對糖尿病合併腎病、周圍神經病變研究較深入。在分期分型辨證思路指導下,通過症候學研究,確立合併症基本證型,創立有針對性的中藥系列方,明確診斷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這種方法是切合實際的研究方向。對糖尿病慢性症,西醫學缺少有效的療效,中醫在辨證治療本病方面無論是古方還是經方,均有一定療效,顯示了中醫的優勢及良好前景。

  近十多年來,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病因學說不斷豐富,辨證分型和治療手段不斷充實。但也存在一定問題。例如基礎研究方面,雖然從血液流變學等方面觀察,不同程度揭示了血瘀機理,但因血瘀多為氣虛、陰虛所致,結合這方面的基礎研究尚少。應製備動物模型,在生理、病理、藥理等方面取得可靠的實驗資料。診斷方面,糖尿病夾瘀血的診斷目前尚無統一標準,故有必要確定一個較為統一的診斷標準,對本病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臨床方面,目前大多停留在臨床觀察,而且報導例數較少,缺少嚴格的對照,故給臨床療效評定帶來一定的困難。實驗研究方面,對中草藥及複方的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還不夠。這些都有待於今後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科研方法及手段,多途徑,多學科地進行研究,從中尋找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防治糖尿病的新途徑。

  臺灣郭茂田博士精心研究中西醫學數十年,特別在中西醫優勢互補治療糖尿病方面尤多經驗和心得。他廢寢忘食,潛心鑽研,奮力筆耕,著成本書,以饗讀者。是書全面論述了中醫、西醫以及中西醫結合診治糖尿病的現況,並提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高診療效果的有效途徑。書中還收集了許多治療糖尿病及其症的有效方劑。本書可作為中西醫療、教學、研究人員的參考書,並可供廣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閱讀。

  我與郭茂田博士相識近十五年了,他為人誠實,學識淵博。他的大作問世,定能對醫學事業的發展和廣大民眾健康水平的提高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前言

郭茂田

  糖尿病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全身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由於代謝紊亂而致多系統、多臟器損傷的綜合症。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糖尿病患者的數量迅速增加,尤其在發展中國家,上升速度更快,呈流行態勢。糖尿病已成為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死亡率僅次於癌症、愛滋病和心血管疾病。根據第五屆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區會議報告,目前全球約有1.5億糖尿病患者,其內確診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達1.3億人,中國大陸超過4,000萬;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突破3億人,中國糖尿病患者總數接近1億人,成為僅次於印度的第二糖尿病大國。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5倍。糖尿病發病率和糖尿病症引起的死亡人數的日益增長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紛紛對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藥物防治等進行研究。積極開展糖尿病及其症的防治,已成為目前醫學界研究的熱點和21世紀全球衛生保健的最重要任務之一。
通過現代醫療科技,人們從各種角度探討糖尿病的病因,且注意到胰島素的分泌量、對胰島素的敏感性的降低,及胰島素受體的數目及受體與胰島素的親和力等,皆與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有相關性。對於促進葡萄糖的利用,延緩腸胃道對葡萄糖的吸收,以減輕胰島素的負荷則是控制糖尿病的另一思考途徑。

  應用現代醫學手段研究中醫中藥,發現中西醫間其實有相當程度的聯繫性,如流行病學資料證實糖尿病與遺傳有關,中醫的病因病機也認為先天稟賦不足、五臟嬌弱為糖尿病發病的內因;而過食肥甘、五志(怒、喜、悲、思、恐)過極,通過內因,將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發展。西醫則以控制飲食為治療糖尿病的第一要務,調和心情以減少機體的應激狀態。糖尿病因代謝紊亂、內分泌失調致機體組織缺氧、血管內皮損傷,基底膜增厚、血脂增高、血小板凝聚力增高、糖化血紅蛋白升高、血黏度和血液凝固功能亢進,致使血流動力學、血管形態和血液成分改變,造成血液循環障礙也與中醫瘀血症論述相呼應。這些共通性,奠下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基礎。

  西醫通過胰島素的發現及口服降糖藥物的發明,突破糖尿病治療的瓶頸,確實造福不少糖尿病患者,但是嚴格的控制血糖,還是無法避免糖尿病及其症的發生。西醫藥對糖尿病症的治療不盡理想是其治療上的盲點。以現代醫學的研究方法研究中醫藥,也循西藥降糖機制途徑探討中藥抗糖尿病及症的藥理作用,大量臨床研究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西降糖藥物的協同作用優於單獨使用一種方法或藥物。

  雖然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及進展,但仍然沒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治糖尿病。近年來的研究更直溯遺傳基因的表達,以探尋糖尿病與基因的關係,如瘦素基因、肥胖、受體基因等等與糖尿病的相關性、期能找出糖尿病致病原因,以改善、提高治療糖尿病的成效。而人類基因圖譜的破譯,讓我們想藉中、西醫結合,發展其各自的長處,來探循基因圖譜譜型作為糖尿病診斷及根治的方法。

  本書作者從大量文獻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研究了中國大陸對糖尿病的診治現狀。認為西醫藥具有便於服用,降糖幅度大的優點,但是其作用比較單一,副作用較多,不能改變機體本質上的病理狀態,無法防治和阻止病情的進展。中醫中藥具有療效穩定,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並能有效改善症狀,調節整體代謝紊亂的優勢,並能通過整體治療和扶正方法延緩和改善胰島細胞衰老,從根本上有效治療糖尿病及其症,但其作用緩慢,力度較小。通過對中醫藥、西醫藥、中西醫結合診治現狀的比較和分析,提出用現代醫學的手段,攝取中醫與西醫的精華,中西醫的結合是處理糖尿病的最佳模式。

  本書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結合近代相關文獻資料,探索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其症的模式。希望通過這樣的研究,拋磚引玉,以期對構建糖尿病中西醫結合診治體系有所裨益。

  承台灣前中國醫藥研究所所長陳介甫教授、前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項平教授賜序,讓本書增光,特此向二位恩師致謝。尤其感銘於心的是陳介甫恩師非常辛苦親自多次校閱,使本書更臻完備,讓我獲益良多,在此再次致謝。內人金燕不辭辛勞,協助整理文稿及校對,尤為感謝。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4144112
  • 規格:平裝 / 234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成了鬼家人的他備受寵愛(1)
作者:五梅えるこ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1
$ 11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作者:古賀史健,岸見一郎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4-10-30
$ 23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特殊傳說Ⅲ vol.09
作者:護玄
出版社:蓋亞
出版日期:2024-10-16
$ 236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練習在一起【限量西米露扉頁版】
作者:謎卡Mika Lin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19
$ 27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
作者:魯爾夫.杜伯里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07
$ 30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魔都精兵的奴隸 (首刷限定版) 16
作者:竹村洋平/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5
$ 162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詩歌【二冊套書】
作者:孫大川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1
$ 525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