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醫生初讀心經,對「觀自在菩薩」做如是解釋:「觀自這個人在菩薩這個地方」,乍聽莞爾一笑,細想瞿然一驚,斯言頗有道理,為什麼呢?
菩薩是自利也利一切有情的尊稱,而一切有情居一切處,一切處皆是菩薩學處,所以把菩薩當做地名看,也說得通。
世尊入滅百年,生滅法變成水老鶴,延續二千多年來,仍然是非不分,因為我們善做戲論,迷失在戲論中。
什麼是戲論呢?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啞吧不說也有理,動靜語默皆是戲論。把菩薩當做地名解是戲論,把觀自在菩薩當做觀世音菩薩解也是戲論,把觀自在菩薩當做觀照自在的菩薩也仍然是戲論。
諸君,般若空如同白紙,無論你寫什麼字畫什麼圖,都顯現白紙的功能,也顯現白紙黑字,是非分明的差別功能,但是都迷失在功能現象,凡所有相皆是戲論,皆是虛妄,只要你不迷失,當我們見字見圖的時候,都同步見到白紙。
是故當知,說空,說有,說非空非有,說即空即有,說畢竟空,說勝義有,皆是戲論,應當在戲論中同步見到般若實相,不生不滅,空。
釋從信謹識於阿含精舍
山珍海味令我們飽,可是無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空氣,因為一口氣不來便斷命,但我們不能因此光吸空氣而不吃山珍海味。
讀誦金剛經,勝於無量百千七寶布施,我們若光只誦讀金剛經而不作七寶布施,
如同光吸空氣而不吃山珍海味,在法海中必死無疑。
誦讀金剛經所以勝於七寶布施,因為經文之意趣將令我們開悟見如來,而解脫生老病死苦。
當我們未悟之前,死此生彼,死彼生此,於生生死死中,唯有業隨身而帶不走七寶,誦讀金剛經之記憶若深植腦海中,於生生死死中,金剛經都隨身。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是故學佛人宜時時誦讀此經,及至「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而能念念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喜可賀也!
知否?此喜即由七寶布施以竟其功。 比丘釋從信識於阿含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