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才是大腦的日常!
大腦的「不確定性」,
或許才是我們的超能力!
我們總以為自己的大腦運作精密、記憶可靠、邏輯清晰,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記憶能否信任?
★「病由心生」是科學還是迷信?
★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智慧?
你以為的大腦,其實充滿錯誤?
大腦並非一部精確無誤的機器,大腦中的訊號與神經傳遞物質的運作充滿隨機性與不確定性,每一次判斷、每一個想法,都像擲骰子一樣,帶有機率與變數。
大腦,正因為會出錯,才讓我們更有創造力!
如果拿大腦與電腦相比,大腦似乎並不「精確」。它會遺忘、會出錯,甚至可能導致精神疾病與身心問題。然而,正是這種不完美,大腦才擁有無窮的創意與靈感,它能聯想、質疑、創新,甚至從錯誤中發掘突破點。正因為無法預測,我們才能適應環境、創造新世界!
你相信的,可能都是錯的!
❌真的有左腦型與右腦型人格?
❌男性與女性的大腦運作方式截然不同?
❌人類真的只開發了 10% 的大腦?
這些流傳已久的說法,究竟是真相,還是誤解?
大腦的奧秘,遠超過你的想像!
本書將帶你重新認識大腦
解密大腦的錯誤與運作機制
發掘大腦的不確定性與可塑性
探討錯誤如何成為創造力的來源
深入比較人類智慧與人工智慧的差異
破解關於大腦的常見迷思
翻開這本書,一起探索神祕又充滿潛能的大腦,發現它無限的可能性!
【審訂者這樣說】
櫻井老師透過生動的文字細述神經元傳導的原理,不僅在此基礎上釐清坊間關於大腦的迷思,更針對腦機介面與人工智慧領域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觀察與反思。這是一本誠實不做作,並認真對待大腦運作機制的科普好書。──曾祥非/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推薦人這樣說】
大腦會犯錯?乍聽之下似乎是缺陷,但事實上,這正是它令人驚嘆之處!我們的創造力、適應力與修復能力,正是建立在這些「錯誤」之上──這並非缺陷,而是演化賦予我們的寶貴禮物。讀完這本書,你將重新審視錯誤的價值,甚至學會擁抱它們,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靈活。──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專業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江安世/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家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侯金堆講座教授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謝伯讓/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櫻井芳雄
1953年出生,醫學博士。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肄業。曾擔任廣島大學助理教授、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副教授、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副教授、生理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同志社大學大學院腦科學研究科教授等職務。
現職
-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 同志社大學特聘研究員
專業領域
- 行為神經科學
- 實驗心理學
著作
- 《試著將大腦與機械連結》(岩波書店)
- 《從神經元探索心靈》(岩波書店)
- 《看見大腦的訊息》(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
- 《思考的細胞:神經元》(講談社選書)
- 合著包括《良心學入門》《從良心思考科學》(岩波書店)、《記憶與大腦》(Science社)等。
譯者簡介:
李其融
在同志社大學大學院腦科學研究科修畢博士課程,現任職於日本企業。譯有《情感究竟是什麼?從現代科學來解開情感機制與障礙的謎底》等書。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前言
你或許曾聽說過「想要打造如同大腦一般運作的電腦」、「模擬大腦的卓越資訊處理性能,藉此研發新的電腦」之類的話。但是,大腦真的有這麼優秀嗎?首先,大腦很健忘,電腦則絕不會遺忘。再者,有時大腦會因精神疾病或失智症而失靈,電腦的積體電路則不容易故障。最重要的是,大腦就算正常運作也會時常出錯,但正常運作的電腦並不會,即使出現錯誤,出錯的也是由人類設計的程式。就算再怎麼努力,大腦依然會出錯。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本書將先聚焦於腦會出錯的事實上,透過多項個案介紹,說明人類有多麼容易出錯。接下來,本書會奠基於過往至今的研究成果,清楚說明這些錯誤絕非是因為大腦的運轉失誤,而是無可避免的現象。這是因為腦中的訊號傳遞,本來就具有不確實性與隨機性。另外,本書也會透過眾多研究成果,講解腦部具備哪些能降低出錯次數的機制。而且,正因為大腦就算出錯也能持續運作,才能產出創新的點子,達成各種高階功能,就算受損也能修復,這些都是能透過諸多研究成果解釋。藉此,我們便能看清腦部真實的樣貌,也就是神經迴路活動的實際情況。
本書將介紹數個印證腦並非單純精密機械的最新洞見,並詳細說明腦部活動所產生的心智,其實具有改變腦部活動本身的力量,以及AI(人工智慧)和大腦之間本質上的差異。
此外,書中還會提及幾個最具代表性的腦部迷思,除了說明它們何以為迷思,亦會深入探討催生迷思的研究者所該承擔的責任。最後,本書對試圖將腦理解為機械的舊有腦科學做出批判,並闡述大腦依然是一個未知且魅力十足的研究主題。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前言
你或許曾聽說過「想要打造如同大腦一般運作的電腦」、「模擬大腦的卓越資訊處理性能,藉此研發新的電腦」之類的話。但是,大腦真的有這麼優秀嗎?首先,大腦很健忘,電腦則絕不會遺忘。再者,有時大腦會因精神疾病或失智症而失靈,電腦的積體電路則不容易故障。最重要的是,大腦就算正常運作也會時常出錯,但正常運作的電腦並不會,即使出現錯誤,出錯的也是由人類設計的程式。就算再怎麼努力,大腦依然會出錯。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本書將先聚焦於腦會出錯的事實上,透過多項個案介紹,說明人類有多麼容...
作者序
致臺灣讀者序
得知臺灣的讀者朋友也能閱讀本書,讓我感到萬分欣喜與榮幸。雖然本書的內容是神經科學(腦科學),也介紹了許多實驗,但我的專業其實是心理學。還記得在半個世紀前我仍是個剛步入校園的大學生時,因為想要理解人類的心而選擇攻讀心理學,並順著自己的興趣接觸臨床心理學、精神分析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動物行動學等知識,可說是遇到什麼就吸收什麼。但是,我漸漸開始認為「所謂的心智就是腦的活動」,深深感受到研究腦部的魅力。而等到進入研究所,則是開始想要釐清「正在運作的腦中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訊號?」這個更為具體的問題,之後便持續進行從各種動物腦中記錄眾多神經元放電的實驗。在漫長的研究期間,前半段幾乎都是獨自一人,後半段則是在優秀學生的圍繞下進行實驗,很幸運得以留下許多成果。儘管如此,腦依然複雜且充滿謎團,有許多讓我們不禁深思的地方。本書就是根據這樣的體驗對腦進行解說。
本書先聚焦於人類會出錯的事實,並解說迄今的研究成果,由於腦中的訊號傳遞本來就不確實又具隨機性,因此這是無可避免的情形。另外,本書還根據許多研究說明,正因為腦並沒有將速度與效率擺在第一順位,而是以不準確的形式活動,才有辦法創造出新的點子,或是即便受損也能修復。除此之外,由腦部活動孕育而生的心智,也具備改變腦本身活動的能力;大腦與人工智慧(AI)有著本質上的差異,AI不可能擁有心智;左腦人、右腦人或男性腦、女性腦等分類,都是毫無根據的迷思,這些事實都是本書會介紹的主題。
我想透過本書向在學讀者說明:腦至今依然充滿未知,正因如此它是個極具魅力的研究對象。不過也希望學院以外的一般大眾也能拿起本書閱讀,如此一來,就不會被所謂的綜藝腦科學家,為譁眾取寵而宣稱的「腦就是這麼一回事」等流言迷惑。
本書由曾以研究生身分活躍於本人研究室的李其融翻譯。相信本書是只有優秀的李同學才能辦到的佳譯。最後,請容我向在臺灣出版本書的遠流出版公司致上由衷的感謝之意。
──櫻井芳雄
致臺灣讀者序
得知臺灣的讀者朋友也能閱讀本書,讓我感到萬分欣喜與榮幸。雖然本書的內容是神經科學(腦科學),也介紹了許多實驗,但我的專業其實是心理學。還記得在半個世紀前我仍是個剛步入校園的大學生時,因為想要理解人類的心而選擇攻讀心理學,並順著自己的興趣接觸臨床心理學、精神分析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動物行動學等知識,可說是遇到什麼就吸收什麼。但是,我漸漸開始認為「所謂的心智就是腦的活動」,深深感受到研究腦部的魅力。而等到進入研究所,則是開始想要釐清「正在運作的腦中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訊號?」這...
目錄
致臺灣讀者序
前言
序章 人一定會犯錯
1人為錯誤的事實
2因應措施的侷限性
3腦部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專欄0/對大腦而言,藥物濫用的界線在哪裡?
第一章 腦部訊號傳遞如擲骰子般隨機?──馬虎的訊號傳遞
1運作中的腦部訊號傳遞
2如何才能得知腦部運作的真相?
3神經元只能靠互相協調來運作
專欄1/為什麼腦機介面難以實現?
第二章 大腦就是因為會犯錯才有價值──創造功能、高階功能與修復功能
1腦部活動的律動與創造
2不精確的記憶所帶來的正面效果
3會犯錯的神經迴路能自我修復
專欄2/太空旅行如何改變大腦?
第三章 大腦不只是一部精密的機械──帶來變革的新事實
1神經元和突觸並不代表一切
2心智能改變腦部
3「病由心生」是真的嗎?
4AI無法取代大腦
專欄3/線上會議或遠距教學會影響腦部嗎?
第四章破解迷思──大腦的真實樣貌
1腦是孕育迷思的寶庫
2研究者的責任
3大腦的真相正逐步被揭開?
4解開大腦奧祕是個棘手的難題
專欄4/神經經濟學、神經犯罪學、神經政治學,有實際效用嗎?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致臺灣讀者序
前言
序章 人一定會犯錯
1人為錯誤的事實
2因應措施的侷限性
3腦部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專欄0/對大腦而言,藥物濫用的界線在哪裡?
第一章 腦部訊號傳遞如擲骰子般隨機?──馬虎的訊號傳遞
1運作中的腦部訊號傳遞
2如何才能得知腦部運作的真相?
3神經元只能靠互相協調來運作
專欄1/為什麼腦機介面難以實現?
第二章 大腦就是因為會犯錯才有價值──創造功能、高階功能與修復功能
1腦部活動的律動與創造
2不精確的記憶所帶來的正面效果
3會犯錯的神經迴路能自我修復
專欄2/太空旅行如何改變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