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與鄧豐洲先生在網路城邦結識,透過部落格的貼文認識彼此,豐洲先生知道我嗜於詩學,在愛詩網大家來讀臺灣古典詩的部落格文學獎中,多次獲獎,以為我有能力賞析他的詩作,遂囑我為他的詩集作序。豐洲先生是前輩,前輩所託,欣然應命。
豐洲先生詩作有九百多首,以內容來看,儒道仙佛、風土實業冶於一爐,豐富多彩,嘆為觀止。豐洲先生居臺南善化,對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歌詠頗多。沈光文被尊稱為「臺灣孔子」,在臺灣文化史上,地位崇隆。但舉豐洲先生〈沈光文公誌盛〉一首以概之:「渡海來臺教眾知,顛離輾轉定於茲。初揮島賦施醫術,首創東吟倡學詩。光照瀛洲尊始祖,文開善化敬先師。斯卿造福傳灣裡,菴士功高供奉祠。」此詩已非常精當地展示沈光文的文化成就。豐洲先生〈憶楊逵〉,我也很喜歡。其詩云:「未忍風情現抗顏,隻身拓殖步維艱。文豪異議民心繫,獨政難容士拔山。」楊逵是臺南新化人,是臺灣文學史上的偉大作家。豐洲先生的〈糖詩十八首〉寫製糖業。〈二十四節氣詩〉寫風土。
愛爾蘭詩人葉慈(W. B. Yeats)說:「如果現代詩人把他的故事置於自己的鄉土背景中,他的詩就會像古代的詩一樣更細密地滲入人們的思想之中。比較偉大的詩人視一切都與民族生活相關聯,並通過民族生活與宇宙和神聖生活相關聯;詩人只能用戴著『他的民族手套』的手伸向宇宙。沒有民族就沒有偉大的詩,猶如沒有象徵就沒有宗教。」豐洲先生的風土詩、實業詩,具備了這樣的意義。
我也很欣賞豐洲先生的時事詩。〈嘆下士受虐亡五首〉,洪仲丘事件透過古典詩留下了紀錄,讓軍方及役男,有所警惕。
豐洲先生是仙道人士,隱逸詩、宗教詩也頗有可觀。《道門語要》、《樂育堂語錄》的摘要詩,獨樹一格。《人生綱要三十六項》則具勸世功能。
同住大臺南地區,但我與豐洲先生未曾謀面,他現在又隱居修道,可能也不願外界干擾。所幸他的詩集就要問世,想一睹豐洲先生古典詩風采者,正可以透過文字,與他交流。豐厚篤實,洲淵深沉。後學林耀潾謹序。
林耀潾
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八月
寫於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作者序
余自中學時代起,每讀中國古典詩詞,常有所感觸。惟至而立之年始有餘暇自習古典詩作。於日常生活中,一有靈感或受特殊事件感動,即予記載、構思,作成一首詩。如抒情詩、言物詩、敘事詩、議論詩等。時而一時可成,時而數日完畢。意境雖未臻圓熟,僅以真實呈現,亦感滿足。於此,歸類為「綜合詩篇」。年歲稍長,對人生體驗及社會現象有感而發,乃作關於人生勵志者,用以自勉或與他人共勉。於此,歸類為「人生勵志詩」,期對世人具勵志助益。
余自幼生長於農村,嚮往大自然田園生活,進而習作隱逸詩歌,歸類為「隱逸詩」。因緣際會,余有幸研習道家內丹學,略有所悟,詩作名為「悟道詩」。另於研讀清代黃元吉先生著述之《道門語要》及《樂育堂語錄》共作摘要詩計二一五首,具提綱挈領之效,亦堪稱百餘年來之創舉。
余本非文半道之背景,業餘就偶感吟作。詩之意境,雖未臻完美,惟以智慧傳承為宗旨。本書包含入世詩之綜合詩、糖業詩、節氣詩及人生勵志詩計五五三首,出世詩之隱逸詩、悟道詩、摘要詩及宗教詩計三五○首,合計九○三首。讀者除閱讀唐詩及勵志外,同時可意會道家之隱逸境界。
本書承蒙林耀潾文學博士撰賜序文,萬分感激!同時對協助余研究著作之內子賴寶秀與家人深致謝忱!
余才疏學淺,書之付梓恐有疏漏,尚祈諸先進不吝指正。
鄧豐洲
二○一六年九月八日
謹識於臺南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