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 項符合
醫道鏡詮:香港中醫文化史略(套裝3冊)
的圖書
|
文化 ![文化](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f/PPlaqueB.png) 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義,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起跟自身生活相關的知識或經驗,使其適應自然或周圍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對「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技術、知識、習俗、藝術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學上「文化」則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文化和文明有時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醫道鏡詮:香港中醫文化史略(套裝3冊) 內容簡介
道醫卷:本卷為首次以香港道醫為題材的專卷,內容包括道醫源流、香港近百多年來道醫發展情況,諸如道醫藥及相關診症服務、醫藥條例對道醫的衝擊、道醫發展現況等,通過大量報章圖片,以圖說史、客觀呈現道醫在香港發展的概況。此外,文中又簡述香港的宮觀與道醫服務,以見道醫在香港中醫藥發展史上有着特殊角色。書末附有詳盡的道醫、中醫、中藥大事年表,方便讀者檢索,一目了然。全書圖文並茂,內容充實,有很高的參考與實用價值。
中醫卷:本卷簡介早期香港的醫藥衞生情況,宏觀梳理香港這百多年來中醫發展,以及歷年中醫大事,例如中醫醫療體系的建立、中醫改革、禁止醫眼事件、爭取在大學增設中醫課程、立法規管中醫藥、中醫教育改革、中西醫結合治療等,另有附錄簡介中醫相關團體簡史,方便讀者進一步了解它們對香港中醫業所作的貢獻。全書圖文並茂,內容充實,有很高的參考與實用價值。
中藥卷:本卷簡述了中藥材的理論概念,梳理香港各時期的中藥業發展概況,包括商行運作、南北西土藥材運用、參茸燕窩貿易、中成藥的經營和發展、養生保健文化等。書末附有中藥相關團體簡史,方便讀者進一步了解它們對香港中藥業所作的貢獻。全書圖文並茂,內容充實,有很高的參考與實用價值。
目錄
《醫道鏡詮:香港道醫文化史略》
前言
劉志鵬序
霍宗傑序
詹華強序
編委會
第一章香港之道醫發展
前言 道醫源流概況
一、近代廣東道脈南移與香港道醫發展
二、香港之道醫服務
三、道醫的延伸:製藥與中醫診症服務
四、道醫的衝擊—《中醫藥條例》
五、道醫的現況
六、當代道醫發展契機:兩次瘟疫的危與機
第二章香港的宮觀與道醫服務
一、提供中醫診療服務的宮觀
二、提供道醫術的宮觀
附錄:香港道醫、中醫、中藥發展大事記
《醫道鏡詮:香港中醫文化史略》
第一章 古代香港居民之醫藥衞生概況
一、中醫學的基本理論
二、香港飲食文化與醫療的關係
三、香港傳統節俗與醫療的關係
第二章 香港開埠初期的中醫發展(1840-1900)
一、開埠初年的中醫與華人醫療情況
二、本地中醫醫療體系的建立
三、東華醫院成立初期的醫療服務情況
四、早期香港中醫的行業地位及服務範圍
五、中醫的衝擊:香港鼠疫事件與中醫全面變革的關係
六、針對中醫體系內對東華醫院的不平等改革
第三章 二十世初的香港中醫發展(1900-1930)
一、本地傳染病與中醫的關係
二、跌打治療與香港社會的關係
三、東華醫院擴張:廣華醫院與東華東院
四、東華三院合併後的挑戰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民間中醫在香港的發展
第四章 二戰前及日佔時期的香港中醫(1930-1945)
一、中醫的傳播與相容
二、清末民初反中醫風潮與香港中醫的社會地位及發展
三、1930 年代—香港中醫業首個發展輝煌的年代
四、抗日戰爭與日佔時期的中醫發展
第五章 戰後至五十年代的香港中醫(1945-1960)
一、香港中醫團體
二、香港中醫教育
三、贈醫施藥
四、中醫界學術爭鳴
五、香港中醫的國際交流
第六章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香港中醫( 1950-1980)
一、北方學派風氣的興起與融合
二、風土病與治療方法
三、禁止中醫醫眼事件
四、爭取在大學開設中醫學系
五、繼往開來的發展
六、中醫戒毒
七、跌打特色
八、國際交流
九、大型中醫藥展覽
第七章 八十年代以來香港中醫業的巨變(1980-1998)
一、1970 年代的香港社會發展與轉變
二、立法規管中醫藥
三、中醫學習納入高等院校教育體制
四、中西醫結合治療
五、建立社區診所與中醫醫院
六、香港中醫教育單位沿革
附錄 中醫團體簡史
一、中醫團體成立年表
二、中醫團體概況
《醫道鏡詮:香港中藥文化史略》
第一章 中藥材的理論概念
第二章 香港中藥業發展概況:從藥材到藥商
一、香港開埠早期的中藥業發展(1840-1890)
二、商行的力量(1900-1930)
三、運用土藥材(1930-1945)
四、戰後初期的中藥業(1945-1950)
五、新中國成立與內地及香港藥材貿易(1950-1960)
六、現代中藥業的危與機(1960-1980)
第三章 香港參茸、燕窩貿易
前言:低廉與名貴—粗藥與幼藥的概念
一、香港名貴藥品貿易
二、本地名貴藥品的應用
第四章 香港中成藥業發展
一、中成藥的理論概念
二、開埠初期的發展
三、香港的藥業經營規模
四、二十世紀初的中成藥業(1900-1940)
五、日佔時期的中成藥業(1941-1945)
六、現代香港中成藥發展(1946-2000)
七、二十一世紀中成藥新面向:邁向科學及專業化發展
第五章 香港養生保健品文化發展
一、養生保健與「治未病」觀念
二、「藥食同源」:人體與自然的均衡關係
三、本地養生文化發展
附錄一:香港藥材街、參茸燕窩街及草藥園
一、藥材街、參茸燕窩街(高陞街、文咸街一帶)
二、本地草藥園及相關博物館
附錄二:中藥團體簡史
結論:香港道醫、中醫、中藥傳統與風俗
後記
詳細資料
- ISBN:2248800067467
- 叢書系列:醫道鏡詮
- 規格:盒裝 / 800頁 / 20.2 x 27.6 x 8.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
|
|
| 作者:柳炳昱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3-25 66折: $ 238 | |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21 66折: $ 924 | | 作者:陳嘉珍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10 66折: $ 634 | | 作者:鄭震鎬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2-28 66折: $ 211 | |
|
|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5-01-23 $ 127 | | 出版社: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2 $ 115 | |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 355 | | 作者:花於景(雷雷夥伴) 出版社:原動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2 $ 270 | |
|
| $ 277 | | 作者:林不答 出版社: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8 $ 238 | | $ 620 | | 作者:夏鵬翔 出版社:千華數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0 $ 54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