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鏡詮:香港道醫文化史略》
前言
劉志鵬序
霍宗傑序
詹華強序
編委會
第一章香港之道醫發展
前言 道醫源流概況
一、近代廣東道脈南移與香港道醫發展
二、香港之道醫服務
三、道醫的延伸:製藥與中醫診症服務
四、道醫的衝擊—《中醫藥條例》
五、道醫的現況
六、當代道醫發展契機:兩次瘟疫的危與機
第二章香港的宮觀與道醫服務
一、提供中醫診療服務的宮觀
二、提供道醫術的宮觀
附錄:香港道醫、中醫、中藥發展大事記
《醫道鏡詮:香港中醫文化史略》
第一章 古代香港居民之醫藥衞生概況
一、中醫學的基本理論
二、香港飲食文化與醫療的關係
三、香港傳統節俗與醫療的關係
第二章 香港開埠初期的中醫發展(1840-1900)
一、開埠初年的中醫與華人醫療情況
二、本地中醫醫療體系的建立
三、東華醫院成立初期的醫療服務情況
四、早期香港中醫的行業地位及服務範圍
五、中醫的衝擊:香港鼠疫事件與中醫全面變革的關係
六、針對中醫體系內對東華醫院的不平等改革
第三章 二十世初的香港中醫發展(1900-1930)
一、本地傳染病與中醫的關係
二、跌打治療與香港社會的關係
三、東華醫院擴張:廣華醫院與東華東院
四、東華三院合併後的挑戰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民間中醫在香港的發展
第四章 二戰前及日佔時期的香港中醫(1930-1945)
一、中醫的傳播與相容
二、清末民初反中醫風潮與香港中醫的社會地位及發展
三、1930 年代—香港中醫業首個發展輝煌的年代
四、抗日戰爭與日佔時期的中醫發展
第五章 戰後至五十年代的香港中醫(1945-1960)
一、香港中醫團體
二、香港中醫教育
三、贈醫施藥
四、中醫界學術爭鳴
五、香港中醫的國際交流
第六章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香港中醫( 1950-1980)
一、北方學派風氣的興起與融合
二、風土病與治療方法
三、禁止中醫醫眼事件
四、爭取在大學開設中醫學系
五、繼往開來的發展
六、中醫戒毒
七、跌打特色
八、國際交流
九、大型中醫藥展覽
第七章 八十年代以來香港中醫業的巨變(1980-1998)
一、1970 年代的香港社會發展與轉變
二、立法規管中醫藥
三、中醫學習納入高等院校教育體制
四、中西醫結合治療
五、建立社區診所與中醫醫院
六、香港中醫教育單位沿革
附錄 中醫團體簡史
一、中醫團體成立年表
二、中醫團體概況
《醫道鏡詮:香港中藥文化史略》
第一章 中藥材的理論概念
第二章 香港中藥業發展概況:從藥材到藥商
一、香港開埠早期的中藥業發展(1840-1890)
二、商行的力量(1900-1930)
三、運用土藥材(1930-1945)
四、戰後初期的中藥業(1945-1950)
五、新中國成立與內地及香港藥材貿易(1950-1960)
六、現代中藥業的危與機(1960-1980)
第三章 香港參茸、燕窩貿易
前言:低廉與名貴—粗藥與幼藥的概念
一、香港名貴藥品貿易
二、本地名貴藥品的應用
第四章 香港中成藥業發展
一、中成藥的理論概念
二、開埠初期的發展
三、香港的藥業經營規模
四、二十世紀初的中成藥業(1900-1940)
五、日佔時期的中成藥業(1941-1945)
六、現代香港中成藥發展(1946-2000)
七、二十一世紀中成藥新面向:邁向科學及專業化發展
第五章 香港養生保健品文化發展
一、養生保健與「治未病」觀念
二、「藥食同源」:人體與自然的均衡關係
三、本地養生文化發展
附錄一:香港藥材街、參茸燕窩街及草藥園
一、藥材街、參茸燕窩街(高陞街、文咸街一帶)
二、本地草藥園及相關博物館
附錄二:中藥團體簡史
結論:香港道醫、中醫、中藥傳統與風俗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