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序 釋聖嚴
林序 林鎮國
褚序 褚俊傑
自序 釋仁宥
提要
第一章 導 論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三、文獻回顧與評述
四、全文結構大要
第二章 PS. PSV. PSṬ─以意的直接知覺為中心
一、前言
二、前五識的直接知覺.
三、意的直接知覺
(一)意的認識對象
(二)意的認識是直接知覺
四、認識手段和認識結果
(一)認識手段是認識結果
(二)自我認知是認識結果
五、雙重行相與三分說
(一)雙重行相
(二)雙重性與雙重行相的證明
(三)證明自我認知
六、結論
(一)認識對境和認識
(二)認識手段和認識結果
(三)雙重行相和三分說
(四)唯識立場
第三章 陳那現量理論在漢傳的發展
一、現量離分別
(一)現量
(二)離分別
(三)小結
二、前五識的現量
(一)前五識和意識的區分
(二)五識和五根的區別
三、意識的現量
(一)五俱意
(二)貪等自證
(三)定心現量
四、量和果
(一)證相為果
(二)三分說
(三)兩種所緣‧行相
五、結論
(一)現量離分別
(二)五識現量
(三)意識現量
(四)量和果
第四章 結論
一、意識的現量之對境和認識
(一)五俱意
(二)貪等自證
(三)定心現量
二、量和果
(一)量為果
(二)自證為果
(三)果為量
三、兩種所緣‧行相和三分說
附錄一 Dignāga’s Pramāṇasamuccaya, Chapter1(1.2-12)
附錄二 Jinendrabuddhi's Visalamalavati
Pramanasamuccayaṭīkā: Chapter 1 (51,8-86,3)
附錄三 陳那PSV‧勝主慧PSṬ之科判和對照
附錄四 PS‧PSV‧PSṬ‧PV‧PVIN‧漢傳等文獻對照
附錄五 略語表、略號表及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