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的圖書
台灣
台灣臺灣是位於東亞、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周圍海域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人口約2千3百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閩南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原住民族在17世紀中葉以前一直居於主體民族地位;隨著漢族不斷從中國本土移入與墾殖、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臺灣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加上國際上冷戰對峙的格局,使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隨著1987年戒嚴時代結束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國民兩黨為首的政黨政治、統獨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淡化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意識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的面貌。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評分:
圖書名稱:重現清法戰爭台灣戰場:基隆、淡水、澎湖清法軍戰事記錄比對

★紀念清法戰爭140週年

戰役始末、戰事記錄再辯證,重探台灣在清法戰爭中的戰略地位
追循法軍、清軍和鄉勇的歷史腳蹤,探索戰爭防線與戰鬥現場


本書主要結合史料E. Garnot所著、黎烈文翻譯的《法軍侵台始末》,以及劉銘傳在戰爭期間的奏摺《劉壯肅公奏議保臺略》兩部著作來進行歷史比對。其中劉銘傳棄守基隆的決策,特別引用了基隆通判梁純夫、淡水新關稅務司法來格以及台灣道劉璈的看法進行比較。關於法軍淡水登陸戰的部分,除了劉銘傳的觀點外,還納入了馬偕、在地居民及淡水新關稅務司法來格的觀察。澎湖之役部分,則對比了澎湖副將周善初及通判鄭膺傑的回報和楊岳斌派探員的調查結果,都是有趣的歷史辯證與發現。

另外也簡述了當時兩國的戰略與戰術、清法兩軍的概況,以及交戰前台灣的備戰情況;同時整理收錄清法戰爭相關的傳說、地方記憶、詩詞紀念、清朝皇帝賜匾及地方的紀念活動等。經由基隆和澎湖的法國公墓索遺留下的蛛絲馬跡,見證清國、日本及中華民國統治下的變遷過程。書中也整理列出清法戰後的名人事蹟,以及基隆、淡水、澎湖的清法軍地名比對等內容。

|本書特點|
1.這是一本用腳論戰的書
本書不是一本紙上談兵的書,而是用腳論戰的書。面對歷經100多年變遷、物換星移的地形、地名、山嶺和戰爭現場,我們長時間用腳踏查、比對,試圖重現戰時清法軍的防線陣地與對戰路線等。

2.以清法軍及相關說法比對戰事
對戰是雙方的事,單方面的說法只是片面主觀的視角,因此,本書以比對來探討兩軍對戰的狀態,雙方戰略、戰術的比對等,其至對文化歧異的比對,有助於我們趨近真相。

3.重現戰場的今昔地名
100多年前的法軍、清軍對戰場都有自己的地名用語,因此,不同的地名稱呼成為後人看地圖、了解戰場與戰事的一大障礙,本書的重要任務是指認清法戰事的相關地點,都能對應到今天的地名。

4.主要戰役與防線示意圖
為了讓讀者可以了解每場戰役的地理位置和攻擊路線,每場主要戰役都有示意圖。法軍在佔領基隆港市後及佔領月眉山、紅淡山後建構的防線陣地,也都有示意圖。清軍退守基隆河南岸後努力構築的許多綿密防線陣地非常令人驚奇,這張清軍示意圖中的防線,都是我們用腳走出來的。

5.以大小標導引閱讀
為了容易閱讀,內文以大小標導引,法軍和清軍的標題以灰色標示,可以明顥辨識;農曆的日期和子、丑、寅、卯…的時間以國曆日期和現代時間比對,以方便閱讀。

作者簡介:

陳世一
自然觀察者、文史工作者,喜歡在台灣土地行走,學習、探索島嶼自然生態奧祕與人文歷史脈絡特質,並在基隆長期觀察、記錄,書寫人與自然、土地的故事。曾任基隆市新故鄉推動小組委員,基隆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暨文化景觀審議委員等,著有《九份之美》、《綠色旅行》、《陽明山之美》、《尋找河流的生命力》、《基隆漁業史》、《八斗子地方史話》、《雞籠灣傳奇》、《基隆港、市與相關行業百年發展的歷程》、《鷹飛基隆》等。

張蔭昌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文化資產守護員,從砲台的說明牌出發,在不斷探索之下,發現根基是在地文化,地名位置是解釋歷史的基礎。當深入瞭解的越多也漸漸對土地產生認同與責任感,同時也希望為家鄉及後代知識傳承盡一些棉薄之力。

作者序
張蔭昌 序
這是一本充滿已知與未知的書!目的就是希望以人性及客觀的角度來看這段歷
史。

《法軍侵臺始末》與《劉壯肅公奏議保臺略》,到圖書館或網路都可以找得到,本書改寫出版的價值是什麼?因為這兩本書其實並不容易閱讀,地名是最大的障礙,若不清楚地名,則一切都是空想。另外要攻防雙方對照才能看到接近真實的面貌。也希望讀者可藉此親身到戰場遺跡,以自己的觀點仔細看清楚在這場戰爭中,當時每個人爭奪的目標以及後續對臺灣的影響意義。

《法軍侵臺始末》的資料訊息很多,內容取自作戰報告、參考書籍及親身經歷。以編年...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張蔭昌序
陳世一序

前言和導讀
前言
一.本書內容說明
二.重現台灣的清法戰爭場景
三.台灣主體意識與情感凝聚的開啟
四.淡水、基隆兩樣情
導讀
一.歷史背景
二.清法戰前的基隆
三.清法戰役與和議過程

第一章.法國對台灣的整體觀察
一.法國:台灣的地理人文特色
二.法國:北部的地景特色
三.法國:基隆的地形、街市和煤礦

第二章.清法備戰
一.法軍:想拿台灣當談判籌碼
二.清軍:劉銘傳奉命赴台備戰

第三章.法軍第一次攻擊基隆
一.法軍:艦砲摧毀所有海岸砲台
◎馬偕見聞──看到法艦被擊破的...
顯示全部內容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職人級極品果醬技法全圖解:選用在地四季食材,從單品、複合、香料、到花草佐味,封存水果精華的40種醬料配方及54種絕讚吃法!
作者:施佳伶(Linda)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10-06
66折: $ 34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迷霧之子首部曲:最後帝國
作者:布蘭登.山德森
出版社:奇幻基地出版事業部
出版日期:2010-01-26
66折: $ 25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零廢棄美妝保養&清潔用品DIY全圖解:自己做無害素材日用品,從個人保養到居家清潔,39款好用單品教你開始實踐地球永續健康生活!
作者:利潤(Lee Yoon)
出版社:蘋果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7-13
66折: $ 38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自我時代優勢練習:成長,成事,成為極少數!更要成就自己的6堂行動蛻變課
作者:帥健翔
出版社:財經傳訊
出版日期:2021-02-25
66折: $ 26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一週工作4小時【全新增訂版】:擺脫朝九晚五的窮忙生活,晉身「新富族」!
作者:提摩西.費里斯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1-06
$ 23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自學日語 看完這本就能說:專為華人設計的日語教材,50音+筆順+單字+文法+會話一次學會!(附QR CODE音檔)
作者:許心瀠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12-10
$ 374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5):大清風雲篇【萌貓漫畫學歷史】
作者:肥志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5-04-01
$ 38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讓74億人都驚呆的英文字首、字根、字尾心智地圖【虛擬點讀筆版】(附18張超好學全彩心智地圖拉頁+「Youtor App」內含VRP虛擬點讀筆)
作者:懶鬼子英日語編輯群
出版社:懶鬼子英日語
出版日期:2024-05-29
$ 315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旅者健康守護人
$ 379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渣男椎名學長與瘋男佐佐木學弟 (1)
$ 158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帶心不帶累的跨世代主管學︰打造高績效、能當責的超級團隊,讓新人心服口服、老鳥對你推心置腹
作者:李河泉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02
$ 31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從咬痕開始的色戀
作者:Arinco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3-27
$ 111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