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不是幸福的唯一選項,選擇不結婚的我,
每天每天,都過得超幸福!
網路上各種靠北婚姻文是否曾讓你反思:婚姻真的是人生必需品嗎?隨著單身人口急遽上升,這個社會卻還在恐嚇你「沒結婚是你眼光太高、不結婚就等著孤老一生」。
你的人生幸福不需要靠別人完成,可以自己打造。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定義,一步步做好獨自生活的全面準備!
★金錢規劃,是必須學會的第一步!
製作屬於自己的不婚財務狀況表,了解稅金、保險、理財大小事,從現在起開始準備你的退休資金!
★居住空間,是無法忽略的第二步!
找一間適合獨自生活的房子該注意什麼?如果不想自己住,也能一起打造新的共居生活方式。
★整理生活,是不可不會的第三步!
小至打掃與料理訣竅,大至房屋修繕大小事,生活無法萬事都求人,學會自己來,你會更有成就感!
★安頓心靈,是充實人生的最重要一步!
少了家庭束縛,將有更多時間學習新事物,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前進,也為懂得享受孤單的滋味。
從此以後,你就是自己的最佳人生伴侶!
作者簡介:
作者群──
不婚女性生活共同體|emif
以「be the Elite without Marriage, I am going Forward.」為宗旨──「不婚」並非「還沒結婚」,而是「選擇不結婚」。此共同體讓更多人看見、理解這個新時代的生活方式,並且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自2019年4月起,持續舉辦各種以不婚、女性、單人家庭為主題的活動。本書即為「emif」的共同代表與成員,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思考所寫下的作品。
姜寒星|媒體業資歷9年。喜歡邊工作邊喝威士忌,偶爾彈鋼琴。善於利用與人見面所獲得的能量,努力創造更美好的邂逅。
金亞藍|諮商心理研究生五年級(?!)。希望為女性的精神健康作出貢獻,更重視快樂健康的生活。
李相似|從文組進入工大,有著工大的理性與文組的創意。熱愛寫作、學習機械設計,在需要技術的時刻,總是散發光芒的專業技術人員。
池娜里|從事室內裝潢設計4年。座右銘是追求快樂又機智的生活。在emif負責打造出更加清晰的不婚生活概念。
河賢智|社會學系畢業。好奇心滿滿,善於引導對方敞開心扉。目前是和悠哉的貓咪一起生活的貓執事。
譯者簡介:
黃莞婷
臺灣科技大學資管碩士,現為全職文字工作者。譯有《討厭媽媽的我,是不是個壞女兒》、《重設界線》、《逆行人生》、《解讀殺人犯》等。
章節試閱
#婚姻是人生必需品?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社會過於繁忙,我們好像永遠在忙碌,總是在無形的軌道下奔跑,無法停下腳步。大家一定都很熟悉這種模式:要上好的國中才能上好高中,上了好高中才能上好大學,上了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所以我們拚命努力,終於擠進狹窄的就業門檻後,突然又有人對我們說,現在該結婚了!
社群媒體和新聞裡處處都是對愛情的讚美,好像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人們今日依然會高喊愛情萬歲。但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什麼是婚姻呢?
婚姻就像是在名為人生的RPG遊戲中出現的一項主任務。當我們踏上遊戲的旅程,這個任務就會突然跳出來。讓我開始思考,如果我遇到這個任務該怎麼辦呢?我已經厭倦了朋友的介紹和相親這些奇怪的過程,而且接下這個任務,就可能改變整個遊戲的結局。這個問題困擾我許久。不知該如何是好。
您不打算結婚嗎?
任務視窗突然彈出,讓我陷入困惑:必須結婚嗎?我的思緒像江南站下班時地鐵的擁擠人潮一樣混亂。本來就在煩惱了,現在又被推擠得更加心神不寧。說定不結婚反而比較好。我閉上雙眼,選擇關掉任務視窗。原以為拒絕這個任務會引發災難,大概是當個特立獨行的怪咖就會有這種感覺,明明沒做錯事,卻不知為何有種被責難的感覺。不過這種感覺只是暫時的。就像地鐵從江南站出發,等經過蠶室站就會變得冷清一樣,我的情緒也漸漸找回平靜。
我決定選擇不婚。而且數年後的今天,我仍然過得很好。不僅是我,一起寫下這本書的其他五位不婚主義者都過得很幸福。
媽,我想一個人生活
我第一個告知不婚決定的人是我媽。老實說,我就是因為我媽才決定不結婚的。我媽在忍受丈夫和他的家人溫柔卻獨斷的多年折磨後,經常說「你們長大千萬不要結婚」。也許正因如此,當我告訴我媽「我決定一輩子不結婚,獨自生活」時,她並不感到驚訝,只說不管我想要單身還是找個對象結婚,只要我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就好。
然而,對於我要一輩子獨自生活的想法,身邊的人的反應都與我媽不同,大多是負面的,例如:「婚後能獲得的幸福,沒結婚是不知道的」、「說不定你以後會遇見喜歡的人,為什麼現在急著斷言自己不婚」、「說這種話的人都最早婚」。我實在好奇,不婚又不是天外飛來的概念,只是從「不結婚也能一個人過著有趣的生活」變成了「獨自生活」、「單身生活」、「單身主義者」,又變成「不婚」而已。儘管近來韓國綜藝節目《我獨自生活》等節目大受歡迎,一人家庭受到關注,但大眾的認知仍傾向「人還是要結婚比較好」。
好像已婚又好像未婚又好像不婚的我
每一個行動都有其原因。我們運動是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閱讀是為了豐富內心的力量。那結婚又是為了什麼呢?大家結婚的原因又是什麼?
首先從傳統角度來看,結婚是一個約定俗成。古今中外,結婚一直是維持家族或擴張影響力的最有效途徑。從《權力遊戲》(A Song of Ice and Fire)中就可以看到劇中人物因婚姻而交織出龐大複雜的關係網。過去除了「結婚」,似乎沒有其他選擇。結婚這個制度有著悠久歷史,成為理所當然的路。這種認知在我們的語言中也能體現,勾選婚姻狀態的選項不是「YES or NO」,而是「YES or unYES」。
韓國國立國語院對婚姻的定義如下:男女正式建立夫妻關係。換句話說,結婚意味著男性與女性達成社會協議的關係,是社會所承認並關注的關係。自人類文明發展以來,在大多數男性為家中主要決策者的社會裡,男性的地位優於女性,結婚符合這樣的社會風氣──家中主要決策者通常會考慮「面子」問題,選擇社會地位比自己低的女性作為配偶。此外,男性需要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和力量才能成為家中主要決策者,而女性則專注於家務與育兒。即使是同樣家庭出身,擁有相同血統和地位的孩子,男性會被賦予更多機會進入更好的社會,而女性則被迫輔助男性。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型態。
這種思維一直延續到現代,將人分成「ABCD理論」就是一個代表性事例。婚姻媒介公司在評價女性時,常以高學歷或留學經歷等條件為扣分要素。ABCD理論的解釋如下:若將人分成等級,A等級男性通常希望與B等級女性結婚;B等級男性則希望與C等級女性結婚。因此,A等級女性和D等級男性最後可能會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在婚姻市場上,很多人會用ABCD理論來解釋社會地位或個人能力傑出的女性,以及社會地位或個人能力較低的男性,都難以結婚的現象。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將人畫分等級來追求「結婚」,只會加劇人們的焦慮和不必要的壓力。
當兩人努力磨合後,終於踏上婚禮的紅毯,是不是真能像童話故事中的主角一樣幸福快樂的生活呢?我在網站上搜尋「婚姻生活」,卻找不到期待的美滿家庭或幸福生活訣竅的相關文章,反而充斥著許多與離婚相關的內容,像是夫妻諮商、訴訟和尋求律師的幫助等。根本找不到幸福結局(happy ending),只有被終結的幸福(happy end),在網路上,處處都是渴望幸福的人。
韓國社會將人們分成「已婚」和「未婚」,即結婚了和還未結婚的人。「未婚」的「未」意指「還沒有、尚未完成」,也就是「Not yet」。換句話說,未婚只有結婚才能變成「完成式」。這種觀念在韓國社會存在已久,從政府機構到企業文件,甚至網路問卷調查提供的個人婚姻狀態選項,都只有「未婚」和「已婚」。
初次見面的社交場合,「結婚」成為常見話題。如果說要成為社會的完整一份子,就得要有結婚關係,那麼已婚的人理應感到幸福才對。可是現代社會卻在傳遞「並非如此」的訊息。
與陌生人共度一生
這次,我決定使用更可靠的搜尋引擎來收集資訊,透過韓國專業分析機構的AI服務了解大眾對「結婚」的感受。結果發現,搜尋到的內容和之前沒有顯著差異。關於婚姻的感受相關詞彙,包含表達滿足的「幸福」、「喜歡」、「美滿」等,也有直接表達情緒的「離婚」、「暴力」、「哭泣」、「害怕」與「厭惡」等。將正面與負面的相關詞彙進行比較,排除掉「愛」這個詞彙,負面詞彙比正面詞彙多出六十一%(截至二〇二〇年三月)。
我之所以排除「愛」這個詞,是因為愛並不能被完全歸類為全然正面的詞彙。結婚和愛情這兩個詞彙經常被視為高度相關,然而愛情會同時帶來幸福與不幸,人們對愛情也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有些人因為深愛對方而希望結婚,而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另一半不夠愛自己,這展現出愛情的兩極化。我希望透過大數據找到幸福婚姻生活的例子,顯然未能如願。
要和一個過去數十年都是陌生人的人,在一夕之間突然搬進同個屋子裡住,並且不得不共度一生,這種婚姻慣例讓我產生疑問。我越是思考婚姻制度,疑心就越加強烈。而且有許多人跟我一樣,開始對結婚這項任務產生根本性的質疑,有人開始選擇「NO」──拒絕接受這個任務,而不是僅僅是還沒有接受這個任務的「unYes」──不是「還沒」結婚,也不是「結不了」婚,而是「不」結婚。
「不婚」這個選擇是近來才出現的,它用「不」婚而不是「未」婚來表示──就是我不會與任何人結婚,我選擇與自己共度一生。與尚未進入婚姻體制的「未婚」相比,選擇擺脫婚姻體制、決定過自己的人生的「不婚」是有顯著差異的。對所有做出不婚決定的人來說,這種信念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
就像在「嚮往」(지향하다)與「遏制」(지양하다)兩個詞看似只差一個字,意義卻完全不同,「未婚」和「不婚」也是如此。「我未婚」表示我目前還沒結婚,但將來可能會結婚;而「我不婚」表示結婚不在我的人生計畫中。言語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所以在交談中,我們都應謹慎選擇定義自己狀態的用詞。
當大家眾口一致地表示:「婚姻是必須的。」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即使是被封為白馬王子的男性也都忙著為自己繼續堆砌華麗的履歷。無論是結婚或不結婚,人生都充滿了辛勞,我們真的需要增添更多痛苦嗎?
或許我們需要反過來質疑一下這個人生中最浪漫的幻想。我想每個人都曾想過,卻很少人說出口,展開真正的尋找自我之旅。假如你正猶豫是否要結婚,或是選擇不婚,我希望你能聽一聽接下來的故事。
#想像一下婚姻生活,你就會看見答案
我們可以先將「我真的能過不婚生活嗎?」這個問題轉變為「我能過婚姻生活嗎?」,一起思考一下結婚需要什麼?除了金錢,還要考慮哪些問題呢?
為了與唯一的伴侶共度一生,兩個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人,如無意外,會在同一個屋簷下組成家庭。每個人在考慮婚姻時,是否都思考過負責、誠實、堅持、耐心等因素呢?看著已婚人士過著不怎麼幸福的婚後生活,我一直思考什麼是婚姻。某一天,已婚朋友的說法讓我醍醐灌頂:
「妻子(或丈夫)帶孩子回娘家(婆家)時最幸福。」
「婚後,要看人臉色的事情變多了。」
「你不要結婚,享受人生吧!」
「結婚後,我好像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而且這些話都是由身處現實生活中的人說出來的,所以更值得深思。明明是彼此相愛才組成家庭的人,卻感嘆自己的處境。婚姻不僅僅是兩人的結合,而是由法律建立的新家庭關係,卻似乎因為許多需要忍受的要素,例如對彼此的責任感等,使得婚姻生活變得疲憊。我身邊的已婚朋友總會愉快地(偶爾也會嚴肅地)對婚姻生活發表否定的言論,並真心為選擇不婚的人加油。我經常聽到上述的那些玩笑話,但看到他們如此自嘲,也讓我不由自主地感到不安。為什麼婚姻沒有帶給他們更滿足的生活?
原因就是「自由」。自由包括感到舒適而離不開的物理空間的自由;組成家庭應該和另一半共享生活過程的關係自由;以及關於自身身心壓力方面的心理自由。透過那些玩笑話能看出,已婚人士最需要也最無法擁有的就是自由。婚姻用許多方式制約個人的自由。
這讓我開始思考婚姻的本質。我相信只要理解了其本質,每個人都能毫不猶豫地說出:「是的,我不婚。」
如果你是個不喜歡被束縛又需要心理自由的人,不婚生活可能是你最好的選擇。每個人都渴望自由自在地活著,但自由的定義與範圍取決於個人,我們只是一起朝著「不婚」的人生方向前進。
不結婚的人生
當我們談到自由,其實是一連串的選擇,與伴隨而來的責任。有些人可能覺得在面對人生重要抉擇時感到困難,甚至害怕。對於不婚這樣的選擇,擔心會從社會制度中被孤立,得不到保護或變得孤單一人。但不婚只是選擇了「不結婚的生活」,並不代表背離社會,也不等於獨自孤獨。選擇不婚的人們無所畏懼,因為他們明白自己能從不婚帶來的自由中抓住發揮潛力的機會,並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用擔心孤單。享受獨自生活的自由,是不婚主義者夢想的未來。
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我真的能過不婚生活嗎?你是懷著怎樣的心態選擇了不婚呢?為了成為更獨立的個體,要培養什麼能力,又願意付出什麼努力?相比於決定結婚,決定不婚相對簡單,因為我們擁有強大的武器──自由與自我的完整。
找到你的自由準則
假如你思考過自己在什麼時候會感受到自由,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會是經濟能力,也就是「錢」。金錢在經濟社會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對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我們來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不再是玩笑話。那麼用錢獲得自由的條件是什麼?就是一個能放鬆休息的空間。無論和家人、戀人、朋友或任何再要好的人在一起,每個人都需要個人空間。
個人空間是私密且隱蔽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或占據。在這個空間裡,當事人可以獲得安全感,並舒緩外界壓力,充分享受獨處時光。我們常常因為外界的刺激而感到疲憊,不論是來自人際關係的情緒壓力或簡單的視覺、嗅覺或聽覺感受,不能因為每個人都會經歷這種疲憊就忽視它。
我曾經住在一個有兩個家庭的屋子裡,一個是我的原生家庭(媽媽與姐姐),一個是姐姐婚後組成的家庭,有姐夫與侄子。五個人一起生活,一開始沒什麼問題,只想著「人雖然多,只要我有自己的房間就好」。但這種想法顯然大錯特錯。儘管我的房間與客廳之間有一堵厚實的隔間牆,將兩個空間徹底分離,我堅信關上門後的空間就全然是我的領域,可是空間卻透過門縫相連。我的領域被各種方式入侵,像是不敲門直接開門。這讓我無法真正放鬆,壓力越來越大。
當我漸感疲憊不堪時,姐姐一家終於搬離,我找了一些室友入住了他們空出的房間。家庭成員重新組合後,我的精神狀態迅速恢復。當然,組成新家庭的過程也碰到一些問題,畢竟和朋友合住和與家人共處一室是不一樣的,需要時間互相適應,理解彼此的生活方式。
「我週末想在家裡放鬆休息。」
「我很淺眠,希望早上不要太吵。」
「我晝夜顛倒,擔心你們會不會覺得不方便。」
為了彼此的領域,我們商量了一起生活要遵守的事項。
「我不在時,絕對不要進我房間;我在的時候,先問過我再進來。」
「我在房裡工作時,請降低噪音。」
「洗完澡出來一定要清理排水口。」
在我們家,每個人都說出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期望他人遵守的事項,然後大家一起整理出專屬這個家的規則。這樣的過程可以讓成員取得平靜,並享受獨立空間的自由。我舉這個例子是想強調,透過這種模式,我們可以實現共同生活。希望大家能開放心胸,接受各種可能,並展望不婚生活的美好。
在這個世界上,責任感、誠實、勤奮和耐心等美德不僅適用於想結婚的人,而是每個人都該具備的品質。有些人擔心選擇不婚意味著必須獨自面對所有人生問題,實際上並非如此。不婚的人可以一同商討、合作組成家庭。
共同生活的成員都有自己的房間,並共享部分生活空間,例如客廳和廚房。除了每月支付房租和管理費,沒有其他金錢或法律束縛,就像住在同個社區一樣。或許聽起來有些冷漠,但這並不是負面的,反而因為沒有複雜的關係,更能親近和愉快的生活。如果能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一些關懷,那會更加美好。每個人都需要不受他人期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和諧的方式共同生活。
在婚姻中若想做自己的事,可能被視為自私。可是在個人與個人共同生活的模式下,每個人都能隨時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能合作。換句話說,結合與分離都是輕鬆的。大家可以各自關上房門享受個人時光,也能打開房門走到公共空間,分享生活。遇到困難時,大家可以共同商討解決方法。正因為尊重個人自由,所以能夠靈活協商,並保有心理上的自由,讓不婚人士擁有更穩定且滿意的生活。保持適度的距離,互相幫助,共享愉快的生活。
說實話,我希望一輩子都過不婚的生活,也想擴大這種模式,讓每個地區都能建立不婚生活共同體。你覺得如何?應該覺得很不錯吧?若你現在也有同樣的想法,或許未來我們可以成為好鄰居。
#婚姻是人生必需品?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社會過於繁忙,我們好像永遠在忙碌,總是在無形的軌道下奔跑,無法停下腳步。大家一定都很熟悉這種模式:要上好的國中才能上好高中,上了好高中才能上好大學,上了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所以我們拚命努力,終於擠進狹窄的就業門檻後,突然又有人對我們說,現在該結婚了!
社群媒體和新聞裡處處都是對愛情的讚美,好像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人們今日依然會高喊愛情萬歲。但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什麼是婚姻呢?
婚姻就像是在名為人生的RPG遊戲中出現的一項主任務。當我們踏上遊戲的旅程,這...
目錄
前言 不將就的不婚人生,原來這麼快樂!
了解你的不婚潛力值
【PART 1】不是「還沒」結婚,是「決定」不結婚
婚姻是人生必需品?
不婚,到底是什麼?
結婚就是正常,不婚就是異常
不婚,這時代全新的生活方式
這世界需要更關心單身者
想像一下婚姻生活,你會看見答案
做好不婚人生的準備
20、30、40的不婚相談
【PART 2】甩開旁人的偏見,我要決定自己的人生!
不結婚?你太年輕了,還沒想清楚
都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什麼時候才要結?
看你這麼喜歡小孩,就趕快結婚生一個啊
你就是因為沒結婚,脾氣才這麼怪
那是因為你還沒遇到好對象啦
不結婚就等著孤老一生喔
不婚並不奇怪,也沒有做錯事
從裡到外,都需要有「自己的房間」
一個人宅在家,其實是很忙碌的!
必須要掌握「行動自主權」
【PART 3】從現在開始,學會照顧自己的一人生活
製作你的不婚財務狀況表
稅金讓人頭痛,不懂卻萬萬不可
學會投資理財,打造第二收入
養兒防老?買份保險更實在
了解房地產,自住投資都更有利
有室友也沒室友,不婚者的共同生活
找一間適合獨自生活的房子
學會修繕大小事,不用萬事都求人
打掃房間,也是打掃心靈
獨自生活要件:要活就要動!
我獨自生活的料理小訣竅
室內設計師的修繕Q&A
【PART 4】不婚將帶你開創更多可能
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定義
我的最佳人生伴侶
學習新事物,現在永遠最適合
自己動手做,身心靈都滿足
你不是獨自一人,我們可以一起前進
不害怕憂鬱,也不忽視憂鬱
享受孤單,其實很快樂
我不是從一開始就決定不婚
結語 從此以後,不婚的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寫封信到未來,給獨自生活的自己
作者、譯者簡介
前言 不將就的不婚人生,原來這麼快樂!
了解你的不婚潛力值
【PART 1】不是「還沒」結婚,是「決定」不結婚
婚姻是人生必需品?
不婚,到底是什麼?
結婚就是正常,不婚就是異常
不婚,這時代全新的生活方式
這世界需要更關心單身者
想像一下婚姻生活,你會看見答案
做好不婚人生的準備
20、30、40的不婚相談
【PART 2】甩開旁人的偏見,我要決定自己的人生!
不結婚?你太年輕了,還沒想清楚
都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什麼時候才要結?
看你這麼喜歡小孩,就趕快結婚生一個啊
你就是因為沒結婚,脾氣才這麼怪
那是因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