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5/Venus-real_color.jpg)
金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地球日,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源自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古希臘人稱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號用維納斯的梳妝鏡來表示。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其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735 K,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岩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水最有可能因為缺乏行星磁場而受到光致蛻變分解成氫和氧,而自由氫一直被太陽風掃進星際空間 。金星表面是乾燥的荒漠景觀,點綴著定期被火山刷新的岩石。
維基百科
圖書名稱:《金星人愛情故事》幕後設定資料集
「從決定要走手繪動畫這條路以來,犧牲了很多事物,整個大學的時間都全力專注在練習與學習,不只是動畫知識,也包含了學習日文,從那時候開始每天都會幻想著自己也許哪天進步到不錯的程度後,就能和一個小團隊創作出各方面都有一定完成度的作品,現在那個幻想化為現實了,所以自己觀賞完成品後,真的是一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感動,這份感動包含了《金星人愛情故事》本身的劇情、再加上一路走來的回憶。」──出自導演 盧彥維 專訪
透過原創動畫《金星人愛情故事》的製作過程,簡單分享動畫的基本製作流程。
從動畫分鏡的圖表、畫Layout的眉角、角色設定、上色、配樂、配音等,
一步一步進行實際經驗分享。
作者簡介
製作團隊/金星人事務所
「金星人事務所」創立於2018年10月,致力於發展臺灣原創動畫,並透過「動畫小教室」系列圖文將團隊成員於日本學習到的動畫製作觀念在臺灣推廣,期望能完善臺灣的動畫創作制度,讓動畫產業能越趨蓬勃發展。
「金星人事務所」第一部原創短片作品《金星人愛情故事》於2019年2月在臺南全美戲院上映,2019年12月上架臺灣最大動畫串流平台「巴哈姆特動畫瘋」,為該平台唯一一部臺灣原創動畫電影。
Facebook:KinseijinFirm
Instgram:金星人事務所 kinseijin_firm
導演/盧彥維
1992年出生於台南,從小對繪畫就有很大的興趣。學生時代時受到日本動畫導演細田守與山田尚子的作品啟發,因此下定決心要成為動畫導演。訂下目標後開始深入學習日文以及研究日本動畫。
《金星人愛情故事》這部作品使用正式的日本動畫製作流程,從最初的分鏡、Layout、原畫、背景、色指定,再一路到最後的攝影、編輯,按部就班去完成,不只是一部原創動畫的誕生,也代表著我們團隊自學與日本工作經驗各方面成果的集大成,能觀賞到最後一秒對身為創作者的我們就是最開心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