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最大網路書店 YES24 百大暢銷書/
美國 IPSP 睡眠訓練師的「嬰幼兒好眠全攻略」!
帶你依照孩子的月齡,打造「容易入睡」的環境與作息,
讓寶寶安心「自己入睡」,還能安穩「一覺到天亮」!
嬰幼兒睡眠顧問江語嫣、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莎拉是個四寶媽,誠摯推薦!
──「小寶貝的睡眠是需要練習的,大人也值得好好休息。
這本書,讓父母們的夜晚不再是戰爭!」你是否也正在為孩子的睡眠問題傷透腦筋?
寶寶半夜總是醒來、哭鬧、要喝奶;
明明吃飽了卻無法安穩入睡,一哄就是幾個小時?
其實,你不是做不好,只是沒有人告訴你怎麼做!
本書作者金智賢、金民正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嬰幼兒睡眠諮詢專家,
她們曾經是婦產科護理師,也曾經是為了孩子睡不好,每個晚上哭泣的母親。
為了克服育兒路上的挫折,她們全心投入研究嬰幼兒睡眠,
並且在美國取得兒童睡眠訓練資格,每年輔導超過 一千個家庭,
幫助無數新手爸媽、產房護理師、幼教老師,解決孩子難入眠、夜醒、白天嗜睡等困擾!
她們強調,正確的睡眠訓練並不是「放任哭泣」,
而是建立安全感的練習過程,讓寶寶安心學會自己入睡!
在本書中,她們以科學理論和臨床實證為基礎,從觀念建立、環境準備、作息安排開始,
帶你依照寶寶的月齡與特性,制定屬於自己家庭的「好眠計畫」。
——不只教寶寶如何「睡得好」,也幫全家人找回幸福的夜晚時光!
◎本書特色特色1.【最貼心的月齡設計】0~24 個月寶寶都適用!建立「吃玩睡」的好眠循環
書中將教你依照寶寶的月齡與特性,靈活調整「吃完奶→活動→入睡」的作息安排,搭配噓拍法、抱放法、費伯法等訓練技巧,讓寶寶吃飽睡好,天天情緒穩定、健康長大!
特色2.【最有效的睡眠訓練】以專業結合自身經驗,帶孩子遠離「睡不好」的困境
作者擁有嬰幼兒睡眠師與婦產科護理師背景,也曾歷經育兒崩潰的黑暗期。她將實務經驗化為具體建議,從寶寶哭鬧的安撫方式、睡眠訊號的辨識,到出門行程打亂作息時的應變方法,幫助超過千個家庭成功解決寶寶的睡眠難題。
特色3.【最好用的實戰手冊】集結新手爸媽常見的寶寶睡眠疑問,系統化快速解惑
從小睡無法延長、翻身後睡不好,到戒奶嘴、頭型問題、高敏感寶寶的安撫難題……書中集結最多人來做嬰幼兒睡眠諮商時的問題,以淺顯易懂的說明幫助爸媽緩解育兒焦慮,理解孩子為什麼「睡不好」,又該如何「睡得好」!
特色4.【量身打造好眠作息】從入睡時間到白天活動,讓寶寶自然學會「睡好覺」
教你依寶寶的清醒時段、體力狀態,彈性安排起床與就寢時間,並根據不同月齡,提供「吃–玩–睡」的階段性作息示範,搭配餵奶建議、活動排程與安撫技巧,讓寶寶睡得飽、長得好!
特色5‧【獨家附贈作息表單】隨手紀錄、快速調整!陪你一起養出健康的好眠寶寶
書末特別收錄「嬰幼兒月齡別睡眠養成作息表」,讓疲憊爸媽不用再思考,只要按表填入清醒、入睡、喝奶等時間,就能視覺化掌握寶寶睡眠週期!在日常照顧中,建立穩定的睡眠規律。
作者簡介:
金智賢
作為一名婦產科護理師,我曾在韓國和加拿大努力照顧病患,後來組建家庭,親身經歷了懷孕與生產的過程。在此期間,我開始產生疑惑:「不是說新生兒只會睡覺嗎?為什麼我的寶寶總是睡不著?為什麼其他寶寶已經能睡過夜了呢?」帶著這些疑問,我開始深入研究睡眠教育。最終,我成為美國 IPSP 認證的睡眠訓練顧問,並創辦了嬰幼兒睡眠諮詢公司「Sleep Better Baby」。
在陪伴許多家庭面對嬰兒睡眠問題的過程中,我累積了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並擔任 IPSP 睡眠訓練專家課程的總監。我希望這本書能提升大家對睡眠訓練的認識,並傳達其重要價值,幫助更多家庭解決寶寶的睡眠困難。
Instagram:@sleepbetter.baby
金民正
我在遙遠的加拿大撫養孩子,家人分別住在韓國與瑞典。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自己是一位準備充分的媽媽。然而,在迎接孩子出生後,我才明白:要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媽媽的休息」與「孩子的穩定狀態」缺一不可。
事實上,這世上沒有「完美的媽媽」,每一位媽媽,對自己的孩子而言都已是最好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創造母子之間的美好時光。我想把這份體悟分享給更多人。
我希望能為那些總是擔心孩子睡不飽、沒睡好的媽媽,帶來一些撫慰,也為孩子帶來充足的睡眠。這是我成為睡眠訓練專家的初衷,也因此創辦了每年幫助超過 1,000 個家庭重拾夜晚幸福的「Sleep Better Baby」。希望這本書能為更多家庭帶來幸福與歡笑。
譯者簡介:
陳靖婷
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如何相愛不相害》(蘋果屋出版)、《美式手工餅乾》、《今天起,植物住我家》、《第一本韓式造型飯捲【全圖解】》(台灣廣廈出版)等多部作品。
聯絡信箱:jingtingchen1989@gmail.com
章節試閱
認識「好眠練習」,
給自己和孩子更好的選擇
■ 用最溫和有效的方式,讓寶寶自然學會「睡好覺」
在基礎醫療體制尚未完善的十九世紀八○年代初期,多數人們相信「孩子睏了就會睡覺」。然而,隨著許多專業人士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性,以及睡眠品質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有多大,睡眠訓練也隨之興起。
你是否認為,睡眠訓練意味著任憑孩子哭天搶地,讓年幼的嬰孩獨自在房裡入睡?這只有心很硬的父母才能做到吧?雖然這與我們要談的「睡眠訓練法」不同,但事實上,過去的確存在這樣的派別。「哭泣睡眠法(Cry it out, CIO)」最早在1894年由美國知名兒科醫生路德‧艾米特‧霍爾特(Luther Emmett Holt)提出,這種方法是讓孩子獨自留在房間裡,父母直到早上才進去。這個意思就是,不論孩子哭多久都不要介入,一直等到孩子自行入睡。
而這樣的認知,也在推動睡眠訓練的困境。雖然近年來,在西方頗為盛行的睡眠訓練文化逐漸傳入東方家庭,對家有嬰幼兒的父母來說算是熱門的話題。但上一代的長輩仍然多半認為:「有必要做什麼睡眠訓練嗎?為什麼要讓孩子一直哭?」老實說,在進行嬰幼兒睡眠諮詢時,來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親戚們的反對,經常成為一大阻礙。
類似的聲音不僅僅來自長輩,還來自媽媽們的社群。在這些社群裡,時不時會出現有關嬰幼兒睡眠困擾的討論,認為「睡眠訓練」實踐起來門檻頗高,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但事實上,在這些交流群組中,非專業人士的經驗分享,很容易被誤會成專家的建議,並不一定正確或是適合每個家庭。舉例來說,讓我最驚訝的是,很多父母在孩子未滿三個月就用「百歲法訓練(編按:放任嬰兒哭泣不予理會,嬰兒適應後就不會再哭泣)」。我甚至在Instagram上看到一則貼文寫著:「用百歲法訓練出生58天的寶寶,他哭了一小時!」
採用百歲法訓練嬰幼兒入睡,這件事本身並沒有問題。但是,專業的睡眠專家不建議在未滿三個月的孩子身上使用百歲法,因為這個時期的自我調節能力尚未發展完全。考量到孩子的年齡、特性、性格、是否有分離焦慮以及父母能否忍受孩子哭鬧,睡眠專家會透過反覆諮詢,給予最適當的睡眠建議。
若家長們僅按照媽媽的建議,選擇噓拍法、抱放法或百歲法等睡眠訓練的方式,勢必會經歷很多挫折,一旦失敗了,難免出現「我的孩子做不到」的想法,讓育兒的信心受到不小打擊。前輩媽媽們還會這樣告訴你:「我到孩子兩歲才熬過來,你的孩子在凌晨醒來很正常,再忍耐兩年吧!」這樣的建議,對於正在與睡過夜奮戰的父母親來說,完全無濟於事。
當然,你可以在腦海中這樣想:「兩年而已,牙一咬撐過去就好了。」但是,隨著投入育兒戰場的時間拉長,每一天都會更加疲憊不安。你盯著自己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體力逼近極限。你一點也不喜歡自己的生活,伴侶的一舉一動都顯得礙眼,甚至可能出現產後憂鬱的症狀。我就是這樣的過來人。
有人說,睡眠訓練是孩子出生後所接受的第一個教育。既然如此,我相信比起隔壁三姑六婆或姊妹們的七嘴八舌,向擁有專業認證的睡眠專家請教,用安全、理性、耐心的方式引導孩子入睡更為實在。
睡眠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孩子能夠自行入睡,並且養成正確、健康的睡眠習慣。我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睡眠訓練。這裡指的嬰幼兒睡眠訓練,並非毫無來由任憑孩子哭泣,或者讓孩子與父母分房睡覺。
睡眠訓練的作用,是為孩子打造安全、且能舒適入睡的睡眠環境,幫助父母正確辨識孩子疲憊時的訊號、建立睡前儀式,並規劃吃飯、遊戲和睡覺的日常安排,用溫和的方式,為孩子培養「自主獨立入睡」的能力。
■ 為什麼寶寶無法好好入睡?
睡眠訓練的定義如前所述,是針對在子宮內待了十幾個月,來到這個世界上,對「如何睡得好」仍然懵懂的嬰兒,所進行的「自我入睡練習」。很多初為父母的人認為,嬰兒躺下就能睡,我也曾這樣想。沒想到,讓嬰兒睡個覺竟然這麼困難!
已經有無數的兒科醫生指出,睡眠是嬰兒需要學習的技能。所以,如果還沒有學會,當然沒辦法好好睡。接下來,我想分享一個成功完成睡眠訓練的案例──夏珍寶寶和她的媽媽的故事。
夏珍四個月大,白天的小睡時間讓媽媽特別困擾。媽媽總希望小睡能自然延長,但夏珍總是在30分鐘內醒來,接著便會一直哭泣,因為她還是覺得很累。夏珍小睡時,媽媽必須一直在旁邊等待、陪伴,或輕拍她、發出噓聲,又或者抱著她,才能勉強把小睡時間拉長到30分鐘以上。
寶寶的哭聲讓媽媽患上了產後憂鬱症和恐慌症。不僅如此,由於每次只睡30分鐘,夏珍的情緒也變得喜怒無常、時常哭鬧、焦慮不安。進行睡眠訓練前,我們列出夏珍寶寶的幾個主要問題:
•總是側身入睡。
•哭聲非常刺耳。
•白天不能自行入睡。
夏珍的問題,主要在於沒辦法自行入睡,而且,將嬰兒固定在特定姿勢睡覺並不安全,加上她對吸吮有強烈依賴。改善這三點後,夏珍便成為了好眼寶寶。
要了解寶寶為什麼無法好好睡覺,我們需要先認識所謂的「睡眠週期」。一個「睡眠週期」可分成五個階段,當我們從淺眠到深度睡眠後,會再次回到淺眠狀態,然後進入循環。嬰兒的一個「睡眠週期」大約是30到40分鐘,比成人來得短。
對於嬰兒來說,在每一個週期之間清醒是很自然的事,他們不像成年人一樣,能夠自然進入深度且長時間的睡眠。進行諮詢時,我經常舉一個例子讓父母更好了解──要求一個連注音都沒學過的孩子:「睡一覺起床後,寫一個『蘋果』!其他孩子都寫得很好喔!」並不合理。
沒辦法自己入睡的孩子,很難將睡眠週期「連接」起來,因此會頻繁醒來、哭泣,無法安穩睡過夜。所以,教導他們在這個時候「自行入睡」,就是睡眠訓練的目的。那麼,睡眠訓練究竟是為了讓父母更輕鬆,還是為了讓孩子更舒服呢?我們先來看看高品質的睡眠,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1. 提高智力和認知能力。
2. 白天的狀態更穩定。
3. 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4. 降低壓力。
5. 減低兒童肥胖和成年慢性疾病的機率。
6. 解決睡眠問題,奶量也會自然增加。
對於父母來說,則有以下的好處:
1. 可預測的育兒狀態:心理更穩定,有餘裕規劃事情,在長期育兒的路上更輕鬆。
2. 提高育兒的自信心:在育兒時,沒有什麼比自信更重要。孩子是家庭團隊的一員,而爸媽是領導者。如果領導者感到茫然,就會在育兒過程中形成沉重的心理負擔。
3. 減少產後憂鬱:幸福的育兒能讓父母獲得真正的自信並且感到開心。當媽媽感到快樂,白天自然充滿活力,更能溫柔地擁抱孩子,給孩子燦爛的微笑。良好的睡眠同時給孩子和媽媽正面的能量,有助於降低產後憂鬱的風險,避免睡眠不足對身心造成負面影響。
建立「好眠作息」,
陪孩子隨著月齡健康成長
■ 設立「起床」和「入睡」的彈性時間
早晨的起床時間
在孩子的好眠練習中,起床的時間非常重要,這是一天的開始,如果這個時間不穩定,接下來一整天都會受到影響。舉例來說,如果孩子有一天早上六點起床,隔天早上九點起床,那麼小睡和就寢的作息也會跟著亂掉。
想想成年人早上起床的時間。除非刻意睡回籠覺,否則成年人的起床時間大多是固定的。這個固定的時間,並不是一分不差早上七點鐘,而是在早上六點三十分到七點三十分之間都有可能。
孩子也應該如此。沒有必要替孩子訂下精準的起床時間,但必須盡量減少前後相差一兩個小時的情況。例如,今天早上六點起床,明天早上八點起床。留意孩子的「平均起床時間」,並根據這個時間叫醒孩子,生活會自然變得有規律。
然而,請勿將「平均」的起床時間,視為「必須」的起床時間,因為如果孩子經常早起,就會遇到很多要「強迫」孩子繼續睡的狀況。那麼,各月齡嬰兒平均的起床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各月齡的平均起床時間】
•0到1個月嬰兒:上午9點到10點
•2個月嬰兒:上午8點到9點
•3個月後嬰兒:上午6點到7點
從新生兒時期就設定好起床時間,可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日常作息。但請注意,這只是「平均」,參考的意思。兩個月的嬰兒,也可能在早上六點到七點開始新的一天,但是,即使比平均時間早起,只要晚上有睡滿十小時,並且孩子當天的狀態良好,早起或晚起都可以接受。
我在YouTube影片上看過別人分享,孩子應該在七點到八點睡覺。可是,身為一位無法讓兩個月大寶寶在晚上八到十點之間入睡的媽媽,我想和大家分享這一點,希望不會有其他人和我一樣有相同的誤解。
另一方面,有很多父母早上會捨不得叫醒孩子,或者認為孩子好不容易睡得這麼熟,巴不得讓他多睡一點。還有一些情況是,夜裡太頻繁醒來,媽媽和孩子都感到很疲憊。
在諮詢時,我總是這樣告訴家長:「如果你上班遲到了,就必須晚下班。」如果孩子清醒的時間比平常晚,那麼入睡時間(下班時間)往後延也很正常。
大多數孩子和父母的困境,都是從這裡開始的。如果今天早上晚起,但作息沒有調整,晚上還是同樣時間入睡,孩子可能會認為:「白天我沒有玩夠、清醒的時間不夠、也沒有吃飽!」在這樣的情況下,抗拒入睡也是正常。
雖然我常說「早上六點是正常的起床時間」,但多數父母還是希望孩子能睡到七點。如果孩子本身就是高睡眠需求的類型,那當然有可能;但一般孩子大多會在早上六點到七點間醒來。請務必考量孩子實際情況,設定具有可行性的作息。
舉例來說,有些父母會將目標設定為:孩子晚上八點入睡,早上六點半到七點之間起床。這樣的話,只要是在早上六點之後醒來,都屬於正常範圍內(已睡滿十小時)。但是,如果孩子在清晨四點半或五點就開始動來動去,可能就會讓爸媽感到有點緊張了。這個時候,大多數父母會選擇積極、最大程度的介入,以確保孩子能夠好好睡覺(如果讀到這裡讓你感到尷尬,請別擔心,大多數家長都是這樣的!)。
很多爸媽問我,如果孩子在早上四點半醒來,能不能抱著他安撫,或者用餵奶的方式讓他睡著?我不建議這麼做。
通常孩子在清晨四點到六點之間可能會扭來扭去,睡得比較淺,經常張開眼睛、翻來覆去、發出嗚咽聲或哭泣。很多父母擔心孩子養成在這個時間醒來的習慣,或者孩子太早起會很累,因此選擇積極介入、想讓孩子多睡一下。但父母積極介入延長睡眠時間,反而會讓淺眠的孩子養成習慣,變成經常在這個時間點醒來,需要父母幫忙再次入睡。此外,父母持續介入,像是搖晃、撫慰、擁抱、餵奶等等,也可能增加孩子清醒的次數。
睡眠訓練不是為了讓孩子「今晚」好睡,而是為了建立習慣,改善孩子往後的睡眠品質。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給他們「自己入睡」的機會,盡量避免主動介入。現在,讓我總結一下:
【設定早晨起床時間的重點】
1. 如果比預計時間晚起,就把孩子叫起來。
2. 如果孩子比預計時間早起很多,請盡量等待,讓孩子自己入睡,並了解他醒來的原因(太冷或太熱?尿布濕了嗎?肚子餓了嗎?)
3. 參考各月齡的平均起床時間。
4. 如果不希望孩子很晚睡,讓爸媽都很疲憊,請在設定的時間叫醒孩子。
夜晚的就寢時間
就像設定早上起床的鬧鐘一樣,孩子也會自然設定就寢的時間。當孩子養成固定時間就寢的習慣,也可以讓家長擁有愉快的「下班時間」!雖然,有些孩子晚上自然就睡得很好,但確實也有一些孩子晚上很難熟睡。
如果成功設定好早上的起床時間,設立就寢時間就會比較容易。最重要的是掌握「12小時法則」,也就是一天「至少」要有12小時是清醒的。這12小時包括小睡時間,意思是:從早上醒來一直到夜晚入睡,至少要間隔12小時。
舉例來說,早上八點醒來的寶寶,至少要在晚上八點以後入睡(符合清醒時間12小時的要求);而早上九點半醒來的寶寶,至少要在晚上九點半以後才能入睡。先制定一個大略的框架,再計算寶寶整晚睡著的時間(=入睡時間,指從晚上睡著到隔天清晨醒來的時間)。
簡單來說,假設A寶寶在晚上九點半睡覺,夜間餵了一次奶,並在凌晨起床玩耍,後來又睡著,一路到早上九點才清醒。那麼,A寶寶這一晚的總睡眠時間就是11個半小時。請用同樣的方式,計算出孩子的「平均夜間睡眠時間」。如果A寶寶的平均夜間睡眠時間是11個半小時,那個他在白天保持清醒的時間應該至少有12個半小時,而非12個小時,這樣一來,大略時間表就可以訂為:早上九點起床,晚上九點半就寢。理解這個概念之後,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不同月齡寶寶的平均就寢時間。
【各月齡的平均就寢時間】
•0到1個月嬰兒:晚上9點到10點
•2個月嬰兒:晚上8點到9點
•3個月後嬰兒:晚上7點到8點
就寢時間就如起床時間一樣,設定一個大略範圍就好,前後相差30分鐘到一個小時也不要緊。如果我們平常都是晚上11點睡覺,提早到10點45分,或是晚睡半小時也沒什麼問題。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
人體的生長激素會在睡眠時分泌。晚上睡九小時和十一小時的孩子相比,睡十一小時的孩子有潛力長得更高,原因就在於生長激素分泌得較多。在睡眠期間,會促進孩子的肌肉生長、細胞再生和刺激大腦發育。因此,重點不是死守晚上必須「幾點睡覺」,而是晚上上床後實際「睡了多久」,整體睡眠時間和睡眠品質最重要。接下來,將介紹一個關於睡眠時間的個案:
「我讀了嬰幼兒睡眠相關的書,也看了YouTube影片,努力培養孩子的睡眠習慣。按照所學,我嘗試在晚上八點讓孩子入睡,但孩子只睡了半小時就醒來,就像是個短暫的小睡一樣。我們夫妻努力抱著寶寶,每次都要花兩到三個小時,才能讓他在十二點入睡。我一直試圖讓他早點睡,卻都失敗。很多媽媽都說長大就好了,但寶寶都六個月了,還是經常到晚上十二點、哭累了才睡。經過諮詢後,發現我們家寶寶不適合太早睡,晚睡、晚醒更適合他。在建立基本習慣後,問題就慢慢解決了。透過持續訓練,我們家寶寶現在每天規律在晚上九點入睡、早上八點醒來。」
有些孩子的生理時鐘,可能已經適應了「晚睡晚醒」的模式。但若晚上很晚睡,早上卻很早醒來,孩子一整天的總睡眠時間就會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漸進式提早每天的就寢時間,每次減少5到15分鐘。例如今天晚上讓孩子在12點就寢,那麼明天改成11點45分,提早15分鐘;接著,再嘗試調整成11點30分,以此類推。請注意,除了就寢時間外,也要同步調整早上的起床時間,才能讓孩子逐漸適應新的時間表,請務必遵循12小時法則。
【設定夜晚就寢時間的重點】
1. 從早上起床開始計算,至少維持12 小時的清醒時間(包含餵奶和小睡時間)。
2. 計算孩子的平均夜間睡眠時間。
3. 三個月以下的嬰兒,夜間睡眠時間維持在11到12小時。三個月後,再調整成10到12小時。
認識「好眠練習」,
給自己和孩子更好的選擇
■ 用最溫和有效的方式,讓寶寶自然學會「睡好覺」
在基礎醫療體制尚未完善的十九世紀八○年代初期,多數人們相信「孩子睏了就會睡覺」。然而,隨著許多專業人士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性,以及睡眠品質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有多大,睡眠訓練也隨之興起。
你是否認為,睡眠訓練意味著任憑孩子哭天搶地,讓年幼的嬰孩獨自在房裡入睡?這只有心很硬的父母才能做到吧?雖然這與我們要談的「睡眠訓練法」不同,但事實上,過去的確存在這樣的派別。「哭泣睡眠法(Cry it out, CIO)」最早在1894年由...
作者序
寫給為寶寶睡眠而煩惱的你
懷孕是一段充滿幸福和喜悅的時光,正在閱讀本書的你,身邊可能已經有一個可愛的寶貝,或者即將迎接心愛孩子的誕生。母親是無可替代、寶貴且珍貴的角色,衷心祝福你也為你加油,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這本書集結了嬰幼兒睡眠訓練的基本概念,與想要陪伴正處於孕期或育兒階段的父母共同渡過難熬時光的心情。如果你正抱著寶寶閱讀這本書,我相信你想的是:「真希望我們家的寶寶能好好睡覺,也能好好吃飯。」我們也曾走過那樣的路,作為一位前輩媽媽,我們用「如果我當時有更多這方面的知識,或許就不會那麼辛苦」的心情寫下一字一句。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更理解寶寶的睡眠與育兒方針,在親愛的孩子來到這世界開始,就有正確的概念作為最好的養育指南。
我們和多數人一樣,都只是普通的女性,與另一半相戀、走入婚姻,幸運地迎接寶寶降臨,經歷了辛苦的分娩,曾在職場上拚搏的我們,進入另一場名為育兒的艱苦奮鬥。關於照顧新生兒,我們都曾感到困惑,這段記憶相當深刻,隨時都能想起來。
在產後恢復室裡,提倡母乳的專家警告我,新生兒每次應該要喝10到20毫升的奶,喝太多可能會增加兒童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身為新手爸媽,聽到這番話自然十分緊張,每次都相當謹慎地剛好餵寶寶20毫升的奶。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寶寶回家沒兩天就開始一直哭,哭到喉嚨啞了還停不下來。
後來,在經驗豐富的護理師告知:「寶寶是因為喝太少,太餓才會整夜哭。」我才明白自己犯了什麼錯。看著護理師泡滿一瓶奶,寶寶喝完後呈現心滿意足的模樣,當時的我,內心非常愧疚,我從來不知道餵寶寶喝奶這件事這麼困難。更別提讓新生兒入睡,比餵飽嬰兒難上好幾倍。
為了哄寶寶入睡,我抱著他在彈力球上坐了兩個小時,在寶寶終於睡著後,輕輕地將他放到床上。每一次放下,接連而來的是孩子再次醒來哭泣,這個過程重複了一個半月。我的手腕受傷了,加上生產時扭傷,還沒完全康復就要照顧寶寶,我感覺越來越疲憊。面對不停的哭聲,我試過各種安撫方法,甚至每晚檢討自己,想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我一直很想擁有孩子,如今卻夜夜抱著他哭泣,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竟會成為這樣的媽媽。我把一切想得太簡單了,自以為一切會按照計劃順利進行,想起來真讓人羞愧。
白天的時段,我不知道怎麼讓寶寶小睡,即使看了很多YouTube影片和專業書籍,仍抓不到祕訣。嬰幼兒相關的YouTube影片建議,要在晚上7到8點讓孩子入睡,但我的孩子8點開始準備睡覺,大概到10點才會真正入睡。每天一到晚上8點,我的心跳就會開始加速,彷彿進入備戰狀態。後來經過深入研究,發現一個月大的嬰兒應該在晚上9到10點入睡,對此我真的非常抱歉,多麼無知的媽媽啊!從無法判斷正確性的訊息中,採用了不適合寶寶和自己的資訊,讓我們平白無故地承受每晚兩個小時的折磨。
儘管在懷孕前查了大量資料也看了很多書,我還是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在育兒路上,擁有正確知識非常重要。我渴望有人告訴我答案,為我指明方向,我需要有人告訴我──你是對的。我媽媽幫我做月子時,為了減輕我的負擔,在離開的前幾天,甚至願意和我同住一間房,幫忙照顧寶寶。雖然媽媽哄著哄著,孩子就安靜了,但我卻在過程中很不自在。
我被困在各種嬰幼兒的睡眠難題裡。舉例來說,為了寶寶的安全不應該趴睡。有幾天我被淹沒在「現在好累,就這樣讓他睡吧」的想法裡,內心覺得「應該沒問題吧?」,而且媽媽也說:「沒關係!你以前也是這樣睡。」但事實卻是,我媽每天半夜都爬起來檢查寶寶還有沒有呼吸。
「為了寶寶的安全,即使非常辛苦,即使有危險,我也必須去做」的想法,促使我開始進行睡眠訓練的工作,希望能幫助負責照顧新生兒的產房護理師,以及和我一樣需要幫助的媽媽和孩子。於是,我一邊照顧寶寶,連週末也不懈怠地努力學習,最終在美國取得兒童睡眠訓練的專業資格,並開設一家小型諮詢公司,幫助了許多新手爸媽。經過一番努力,我的公司成為韓國最知名的睡眠諮詢公司。目前,我們有13位具備睡眠訓練資格的專業人士,每年為約一千個家庭提供量身定制的兒童睡眠訓練計畫。
Sleepbetter Baby的睡眠訓練成功率高達96%,剩下的4%都是因為個人因素無法開始或中途放棄。如果,你對嬰幼兒睡眠訓練猶豫不決或者興致缺缺,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你感同身受、讓你獲得安慰,並且,更重要的是──為你提供正確的寶寶睡眠知識。
Sleepbetter Baby負責人
金智賢、金民正
寫給為寶寶睡眠而煩惱的你
懷孕是一段充滿幸福和喜悅的時光,正在閱讀本書的你,身邊可能已經有一個可愛的寶貝,或者即將迎接心愛孩子的誕生。母親是無可替代、寶貴且珍貴的角色,衷心祝福你也為你加油,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這本書集結了嬰幼兒睡眠訓練的基本概念,與想要陪伴正處於孕期或育兒階段的父母共同渡過難熬時光的心情。如果你正抱著寶寶閱讀這本書,我相信你想的是:「真希望我們家的寶寶能好好睡覺,也能好好吃飯。」我們也曾走過那樣的路,作為一位前輩媽媽,我們用「如果我當時有更多這方面的知識,或許就不會那麼辛...
目錄
作者序 寫給為寶寶睡眠而煩惱的你
第一章 認識「好眠練習」,給自己和孩子更好的選擇
用最溫和有效的方式,讓寶寶自然學會「睡好覺」
哄不睡?半夜一直醒?輕鬆改善孩子的各種「睡不好」
開始「睡眠訓練」前,爸媽要先知道的基本觀念
•不用擔心睡眠訓練會影響親子關係
•每個孩子的需求都不一樣
•依照寶寶月齡調整練習方式
•良好的睡眠可以培養出「天使寶寶」
•睡眠訓練本來就「不會一次成功」
•晚上八點是嬰幼兒的「黃金入睡期」
•即使是母乳寶寶也能進行睡眠訓練
•練習初期的哭泣是必經過程
•給予孩子溫柔而耐心的等待
在睡眠訓練中,爸媽扮演的角色是關鍵
第二章 建立「好眠心態」,不再為孩子睡不好而崩潰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媽媽?
每個孩子都與眾不同,育兒也沒有標準的答案
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孩子為什麼會睡不好?
遠離嬰幼兒睡眠中的危險陷阱
用安全的方法也能睡出「好看頭型」
選擇母乳和配方奶的差別
孩子的睡眠問題,也可能導致產後憂鬱
尋求產後護理師協助的溝通重點
雙胞胎寶寶的睡眠訓練
第三章 創造「好眠環境」,讓寶寶安心學會自主入睡
認識嬰幼兒睡眠的相關用語
寶寶的好眠計畫,從打造安心環境開始
乾淨才能舒適!睡前的衛生檢查時間
寶寶哭鬧的安撫妙招與「吃玩睡」循環
調整餵奶時間,讓寶寶更能輕鬆入睡
孩子需要戒夜奶嗎?該如何戒除?
「夢中餵奶」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嗎?
幫寶寶更換奶粉的方法
第四章 建立「好眠作息」,陪孩子隨著月齡健康成長
設立「起床」和「入睡」的彈性時間
是想睡還是疲倦?讀懂孩子的「睡眠訊號」
好眠第一步:掌握睡眠訓練的目標
好眠第二步:建立安心的睡前儀式
好眠第三步:選擇適合的安撫方法
好眠第四步:制定月齡別的「吃玩睡」作息
˙滿月前(1~30天)
˙1個月(30~59天)
˙2個月(60~89天)
˙3個月(90~119天)
˙4~6個月(120天~209天)
˙7~11個月(210天~330天)
˙12~14個月(小睡兩次)
˙14~24個月(小睡一次)
第五章 解惑「好眠Q&A」,陪你走過育兒路上的焦慮
寶寶睡不好,也可能是「正在發育中」
˙孩子會翻身了,但卻因為翻來翻去睡不好,該怎麼辦?
˙什麼時候應該「戒奶嘴」?實際上該怎麼做?
˙孩子睡覺吸手指是壞習慣嗎?應該制止他嗎?
˙孩子白天都睡很短,有辦法讓他睡一兩個小時嗎?
˙什麼是「飛躍期」?對睡眠有什麼影響?
˙聽說長牙時會很難睡?該怎麼辦?
˙什麼是「小睡轉換期」?
環境改變,也會是「睡不好」的原因
˙孩子每次在奶奶家睡覺都爆哭,睡眠訓練可以改善這個情況嗎?
˙從孩子幾歲開始分房睡比較好?
˙孩子快要會翻身了,還能用包巾嗎?會不會因為驚訝反射睡不好?
˙寶寶會翻身後,就不能繼續使用防側翻枕了嗎?
睡眠訓練中的常見困擾
˙白天的睡眠訓練都很順利,晚上的睡眠訓練卻好困難?
˙可以叫醒熟睡中的寶寶嗎?
˙在最後一次餵奶時,如果孩子睡著了,要叫醒他嗎?
˙「睡眠儀式」是必要的嗎?
˙孩子都一大早就醒來,有辦法可以改善嗎?
˙每次外出都會打亂作息,該如何調整呢?
不只一個孩子時,應該怎麼辦?
˙雙胞胎可以在同一個房間裡進行睡眠訓練嗎?
˙我正在懷第二胎,這時候對大寶進行睡眠訓練,會不會造成壓力?
˙我們全家都同房睡,如果生了第二胎,也可以在同一個房間做睡眠訓練嗎?
作者序 寫給為寶寶睡眠而煩惱的你
第一章 認識「好眠練習」,給自己和孩子更好的選擇
用最溫和有效的方式,讓寶寶自然學會「睡好覺」
哄不睡?半夜一直醒?輕鬆改善孩子的各種「睡不好」
開始「睡眠訓練」前,爸媽要先知道的基本觀念
•不用擔心睡眠訓練會影響親子關係
•每個孩子的需求都不一樣
•依照寶寶月齡調整練習方式
•良好的睡眠可以培養出「天使寶寶」
•睡眠訓練本來就「不會一次成功」
•晚上八點是嬰幼兒的「黃金入睡期」
•即使是母乳寶寶也能進行睡眠訓練
•練習初期的哭泣是必經過程
•給予孩子溫柔而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