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約翰牧師接到了在另一州服事的朋友── 羅德尼的一通電話。羅德尼是個很喜樂的人,約翰總是很享受與他一起討論事工或家庭的話題。但是這天,他們的對話有些不同。當約翰拿起話筒,他馬上就感覺不對勁。羅德尼快進入青春期的女兒總是比較男孩子氣—— 比起洋娃娃,她更熱衷體育和滑板;比起裙子,她更喜歡牛仔褲和運動衫。就在這通電話的幾天前,她把媽媽爸爸拉到一旁告訴他們,現在她的性別認同是男性而不是女性。這個宣告對羅德尼和他妻子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生活在流體性別(Gender-Fluid)的世界裡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能夠接受流動的性別認同的時代裡。在寫作本書的時候,社交媒體網站臉書提供用戶七十一種不同的性別選擇。在近期經同行評審過的研究中,布朗大學行為與社會科學助理教授麗莎.利特曼(Lisa Littman)提出,在她研究的朋友群體中,青少年和大學的女生在宣布自己是跨性別者之後,往往更受歡迎。因為文化快速巨變,上文描述的這種親子對話短期內不會輕易消失。「性別認同」將會成為基督徒父母常見的話題。然而就算認清現實,也並不保證父母更知道該如何面對、處理這個處境。當基督徒父母聽到青春期的女兒說:「我希望被稱作喬(Joe),而不是喬安(Joan)」的時候,內心五味雜陳。聽到這樣的宣告,往往會令人不知所措,甚至絕望。當女兒說她現在的性別認同是男生時,她之前喜歡反戴棒球帽的習慣可能有了不同的意味。之前那或許只是無傷大雅的時尚宣言,但現在這卻會讓你血壓飆升。
除了上述令人不安的情緒,當我們準備與孩子討論性別和性的話題時,就意味著要探索情緒、道德、個人生活和神學等嚴肅的層面。大多數父母面臨不能給出完美答案的壓力。我們擔心,若談話沒有想像的順利,而孩子們選擇拒絕我們的價值觀和信仰,或我們沒有把握好教導的機會,最後一定會帶來失敗的結果。因此我們很容易就感到無所適從,到底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老實說,這會讓我們感到很絕望,也不知如何做好準備。
通過這本書,我希望能幫助父母們準備好面對這些困難的對話。我想和你一起肩並肩,找尋聖經是如何教導我們在這個敗壞的世界中,以合乎聖經的方式教養與回應我們的孩子。但是,在開始探索如何幫助孩子生活在這個性別模糊的文化中之前,我們必須先承認我們自己是多麼地軟弱與絕望。
承認我們的脆弱
我們不是專家,也不是什麼都懂。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明白無法控制他們的命運。他們的未來,健康,生活的喜好和嚮往,會不會結婚,跟誰結婚,甚至他們生命的長短,都是屬於神的。我們嘗試控制結果,卻往往一無所獲。孩子對於他們性別的自我認知,最終是我們無法操控的。當我寫下這些想法時,我的內心有一部分是恐懼的。如果我自己的孩子拒絕神的道路怎麼辦?我可以講述真理,但只有神可以讓他們回心轉意。
在面對這些困難的時刻,我們內心的壓力和情感,揭示出我們十分了解這個問題的嚴重
性。但是這些情緒也會暴露我們錯放位置的「信心」。通常,我們相信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例如我們對他們看電視的時間控制,以及學校的選擇—— 可以確保孩子未來的成功。你知道我說的都是真的。我們看見孩子乖巧可愛,然後在照片牆(Instagram)上分享全家度假的照片,我們覺得我們成功了。但是當我們遇到自己最信任的育兒指南上沒有涵蓋的問題,或者我們引以為傲的教育方式不管用了,我們會開始恐懼。我意識到這種軟弱與絕望的境地正是神要我們所在之處。當我們最脆弱的時候,我們發現神無盡的能力(哥林多後書12:9)。正如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曾寫過:「人必須對自己的能力完全絕望後,才能找到基督的恩典。」我發現當父母承認他們需要指導時,是非常鼓舞人心的。誠實的父母知道他們需要幫助,也知道尋求幫助是神聖的。
在下面的章節裡,你會找到由六個話題組成的系列。這些話題是說明你在聖經的框架下,如何與孩子進行性別以及與性有關的溝通和交流。我所禱告的是,當你在帶領這些討論時,因著明白自己的軟弱與破碎,並因為親身經歷了神的憐憫,而可以帶著溫柔與謙卑來溝通。當你繼續讀下去的時候,請相信神對你孩子的計畫。在這個破碎和混亂的世界中,神會信實地保守那些信靠祂的人,並且替我們祈求,特別是在我們軟弱的時候。(帖撒羅尼加前書4:3、8;羅馬書8:26-27)
詞意解釋:
性別認同:在我們今天的文化中用來指一個人對於自我性別的感知,例如男性特質或女性特質,或是兩者的結合。這涉及自我理解── 即我是怎樣看待我自己的。
流體性別:形容傾向於用不固定的性別認同來描述自己的人。
跨性別:對於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生理性別不一致的狀況的一種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