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學術視野中的舒伯特室內樂研究/ 1
國內外學術史的概要回顧及研究動態/ 6
1. 舒伯特室內樂總體概況/ 11
2. 舒伯特室內樂中的曲式結構/ 13
3. 舒伯特室內樂中的創作特徵/ 22
4. 新音樂學視角: 舒伯特室內樂中“敘事”與“時間記憶”問題/ 24
5. 新音樂學視角: 舒伯特室內樂與多重文本“互文性” / 26
第一章 舒伯特與“抒情主義” / 32
第一節 “畢德邁爾”文化與舒伯特/ 33
第二節 舒伯特的“抒情主義”闡釋/ 39
第二章 通往“抒情主義”之路———舒伯特的室內樂寫作/ 50
第一節 舒伯特之前: 古典主義語境下的室內樂發展/ 52
第二節 舒伯特室內樂寫作: 第一階段(1810—1819) / 62
1. 偏離古典主義的實驗: 前七部絃樂四重奏創作/ 65
2. 尋找自我風格: 從《第八絃樂四重奏》開始/ 68
第三節 舒伯特的室內樂寫作: 第二階段(1820—1828) / 73
1. 創作轉折點: 1820 年《c 小調絃樂四重奏》(D703) / 73
2. 走向成熟(1824—1828) / 76
第三章 舒伯特室內樂中的“抒情”結構/ 86
第一節 奏鳴曲式中的創新佈局/ 87
1. “散漫”的三調呈示部/ 89
2. “意外”的再現部/ 98
3. “詩意”的連接部/ 106
第二節 “流浪”與“旅行”的結合/ 120
1. 曲式結構中的“離開”與“回歸” / 122
2. 配器中的“離開”與“回歸” / 129
第三節 “平衡”的“循環統一”原則/ 133
第四節 音樂結構中的“抒情主義” / 142
第四章 舒伯特室內樂中的“抒情”敘事/ 145
第一節 音樂抒情敘事中的“靜止”時間/ 147
1. 調性與和聲中“靜止”的時間/ 149
2. 音色中“靜止”的時間/ 151
第二節 音樂抒情敘事中的記憶構建/ 157
1. 非習慣性記憶的構建/ 161
2. 循環性記憶的構建/ 167
第三節 音樂敘事中的“抒情主義” / 183
第五章 舒伯特室內樂中“抒情”意象/ 189
第一節 室內樂中浪漫主義的抒情懷舊意象/ 196
1. 《a 小調絃樂四重奏》與藝術歌曲《紡車旁的葛麗卿》/ 198
2. 《a 小調絃樂四重奏》與戲劇配樂《羅莎蒙德》/ 204
3. 《a 小調絃樂四重奏》與藝術歌曲《希臘眾神》/ 208
第二節 室內樂中浪漫主義的抒情死亡意象/ 217
1. 《d 小調絃樂四重奏》與《死神與少女》/ 219
2. 《d 小調絃樂四重奏》與《魔王》/ 238
3. 《d 小調絃樂四重奏》與歌劇《費拉布拉斯》《唐璜》/ 241
4. 《F 大調八重奏》與《希臘眾神》/ 245
第三節 室內樂與多重文本互文中的“抒情主義” / 250
第六章 結 論/ 255
第一節 抒情主義中的“結構” / 257
第二節 抒情主義中的“敘事” / 260
第三節 抒情主義中的“意象” / 263
第四節 作為體裁的室內樂與“抒情主義”再思考/ 268
附錄一 正文補充譜例/ 271
附錄二 舒伯特藝術歌曲歌詞文本(僅正文中提及的作品) / 290
一、 《紡車旁的葛麗卿》/ 290
二、 《希臘眾神》/ 292
三、 《死神與少女》/ 292
四、 《魔王》/ 293
附錄三 舒伯特室內樂作品目錄/ 295
參考文獻/ 301
索 引/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