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美中博奕中台灣的命運會如何?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吳惠林
這是一本「地緣政治的推理故事書」,是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謂「和平崛起」中,所隱含對美國、對全球和平與安全產生巨大威脅的推理故事。美、中兩國是否會開戰?台灣將扮演什麽樣的角色?是否會成為交易籌碼、被出賣……等等,劇情撲朔迷離、引人入勝。雖然是推理故事、是預言書,但我們不但不能輕忽它、不要認為荒誕無稽危言聳聽,反而要非常嚴肅的讀它,尤其是台灣人民,要將該故事當成正經事,因為說故事者是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
納瓦羅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一夕爆紅,他被川普任命為「新設的」「白公國家貿易委員會」(National Trade Council)主任,是川普的「最核心」幕僚,直接研擬制定美國政經政策,應是川普最倚重的左右手。在此有必要說一說川普為何會那麼看重納瓦羅,由納瓦羅的好朋友,自稱「天安門廣場示威者」的唐柏橋,2016年12月12日發表於《看中國》的〈一本改變歷史的書〉這篇文章就可清楚明瞭。該文說出了「川普為什麼會如此欣賞納瓦羅?」的緣由。
納瓦羅是川普的左右手
納瓦羅在2006年出版了《中國即將到來的戰爭》(The Coming China Wars)這本書,該書警告西方社會,中國是未來文明世界的主要敵人,而中共的強大最終將給世界帶來毀滅性的災難。納瓦羅在書中列出了大量的數據和論據來支持該觀點,具有極強的說服力。不過,納瓦羅因為這本書,從此被美國政界和學術界視為極端反共的鷹派學者,在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大多數都逐漸轉向擁抱中共時,納瓦羅就成了美國中國問題專家中的極少數所謂的「激進派」,甚至一度遭到孤立。就在這個時候,一位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出現了,他就是川普。
川普非常喜歡那本書,並且在一次接受《洛杉磯時報》採訪時,鄭重向讀者推薦了該書。川普當時列出了20本他讀過的書,其中一本就是《中國即將到來的戰爭》。這20本書有一半以上是批評中共侵犯人權和揭露中國黑幕的書。也就是說,川普早就對中共的胡作非為清楚明白,且深惡痛絕。所以說川普一直反覆強調要改變中國,迫使中共遵守國際文明秩序和貿易規則,並非一時心血來潮,也不是像很多華盛頓的老政客一樣為了騙取選票。事實證明,川普當選總統後不但沒有改變批評中共的態度,反而更加尖銳。這也可以從他打破過去三十多年來美國總統不跟台灣領導人直接通話的慣例,與蔡英文總統通話並稱呼她「台灣總統」,明顯看出端倪。
《中國即將到來的戰爭》出版5年後的2011年,納瓦羅和安一鳴(Greg Autry)合寫了《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這本書,非常詳盡的披露了中共如何侵犯人權、利用監獄犯人充當奴工大量生產有毒物品,以及大肆破壞生態環境、向世界輸出有毒產品和詐騙、操縱匯率、進行瘋狂的軍事擴張、建設強大的軍警特務、網路警察駭客、封殺言論自由、肆意擾亂國際秩序等,為世人揭示了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的真實面貌,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本書出版後很快的引起美國社會的廣泛關注。川普對這本書更給了極高的評價,並向他的朋友大力推薦。美國一位鋼鐵大王慨捐一百萬美元,資助納瓦羅將該書內容拍成紀錄片。該片在全美公映後,造成了極大的轟動。川普並為該紀錄片寫了推薦語:「《致命中國》說得很對。這部重要的紀錄片用充分的事實、數據和洞察力,描述了我們與中國之間存在的問題。我強烈推薦大家觀看。」此後,納瓦羅和川普就成了朋友,並經常就中國問題交換意見。2015年川普宣佈參選美國總統後不久,就任命納瓦羅作為他的經濟顧問團成員。顧問團其他成員都是商界巨頭或名人,納瓦羅是唯一的專家學者。可想而知,川普對納瓦羅有多倚重。
由川普一直以來對中國的嗆聲都脫不開《致命中國》的內容,更可證明川普對納瓦羅的倚重和信任,而納瓦羅在《中國即將到來的戰爭》和《致命中國》兩本書之後,2015年又出版了《美、中開戰的起點》(Crouching Tiger :What China’s Militarism Means for the World)這一本書,可以說是「第三部曲」,也是「最終曲」。本書描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兵強馬壯、軍事力量強大之後,會不會趁著美國走下坡及世人都被中共威逼利誘並屈服於中共糖衣毒藥下發動戰爭,作了合理的推測。納瓦羅並非關起門來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發揮學者本色,由理論、大量數據、文獻,以及訪查專家學者,並由歷史的演變及其教訓和啟示進行探索。
三部曲的「最終曲」
全書分成六部,第一部 立意良好或居心不良?涵括五章評估軍事衝突的可能性;第二部 實力評估,以十四章的篇幅仔細評估中國的實力;第三部 觸發點、引爆線、引爆點,共有十章描述十大引爆點,而台灣就被放在第一位,台灣人民特別要注意看;第四部 戰場研究,涵括五章探究戰場;第五部不可能有效的和平方案,以六章一一否定六種和平方案的可能性;第六部 透過實力才有和平,以五章評述「唯有實力才可能有和平」,既正確又務實,而川普「讓美國偉大」、「美國優先」、「製造業回流」、「大增軍費」、「嗆主流媒體」等等動作,可說都是這一部內容的實踐。
的確,這本書提出了關鍵的問題:國際社會將如何面對北京政府徹底破壞全球經濟最繁榮之處的和平與穩定?正如章家敦所言,日趨大膽的紅色中國,透過崛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佔領土地、違反貿易規則、加速研發核子武器、支持流氓政權、對自由社會進行網路攻擊、對規範視若無睹,並且瓦解國際組織。為何北京會丟掉「和平崛起」的假象?一來中共領導人相信他們是本世紀的主宰,衰退的美國無力對抗;二來中共面臨內部前所未有的挑戰,無法仰賴經濟成長,只好採取民族主義對外出擊。
當納瓦羅這本書面世的時候,作為世界警察的美國,並未挺身迎向前所未有的挑戰,不論是白宮或國會或美國企業,其領導人都不想面對中國即使在各方努力下仍然不願融入國際社會的事實,甚至助紂為虐,為了短暫的私利,不但俯首聽命於中共,還幫忙中國在軍事、經濟、太空等方面的壯大;本書最後一章就赤裸裸描繪這種景象。納瓦羅於是引用「團結則存,分裂則亡」這個老格言告誡美國人「擊敗敵人,而敵人就是我們自己」,他也特別指出歐巴馬政府「重回亞洲」政策其實是虛晃一招,不但激怒中共,更讓亞洲盟國覺得被耍、受騙,讓美國失去國際公信力。
以實力追求和平
這本書的最大特色是每一章都以「問題」開章,並列出數個答案供讀者選擇,讓讀者直接參與成為「偵探」,而納瓦羅隨即不急不徐的鋪陳各個答案的可能性。就第二十章「(幾乎)不會沉沒的台灣航空母艦」來說,問題是「以下哪個因素最有可能讓中國和美國因為台灣引發戰爭?」納瓦羅提供了「國族主義」、「地緣政治」、「意識形態」和「道德規範」四個因素。那麼,作為「美國、中國開戰的最可能導火線」的「台灣」,這四個因素是不是都會造成影響?而影響力大小如何排列呢?除了這四項以外,還有別的因素嗎?台灣的命運究竟會如何呢?就讓我們由這本書來尋求答案吧!
值得一再強調的是:作者納瓦羅提出的「以實力追求和平」,的確是諍言,也是最好的方案。「團結內部、提昇國力」既適合美國,更適合台灣呢!台灣同胞們,不要再爭爭吵吵,鬥來鬥去,趕緊認清現實,團結一致,分工合作認真打拚,充實實力;自己的前途自己救,把台灣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吧!
推薦序
一趟知性的亞太戰略之旅
胡忠信
孫子兵法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法國總理克萊孟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有感而發地說:「戰爭太重要了,不能讓軍人決定。」美國白宮「國家貿易部主任」彼得‧納瓦羅以其長期的研究心得,加上目前處於美國決策核心的地位,這本「美中開戰的起點」(英文原文係「踞伏的猛虎」),無疑針對目前的亞太戰略形勢提供了宏觀、哲學性的論述,不僅有助於我們瞭解川普總統的戰略意圖,也讓我們從鄧小平的「韜光養晦」之說猛然驚醒。中國不僅有意成為東亞區域的新霸權,而且重建了明清「朝貢體系」;美中之間是否終將一戰,或者保持「後冷戰時代」的「冷和關係」?台灣又如何在「兩隻大象」之間維持存在與價值?本書不但具有「腦力激盪」,而且具有「創造性破壞」的思維效果,值得向大家推薦及解讀。
本書開宗明義,運用古希臘的歷史隱喻「修昔底德陷阱」,形容雅典、斯巴達兩強之間,威脅和對威脅的防禦造成了競爭,產生對立,最後就是衝突;作者又運用地緣政治學者米爾斯海默的「強權政治的悲劇」,形容二十世紀的英國、德國不可避免地走向世界大戰。作者因此提出一個命題:中國在東亞的再度崛起,尤其是軍事的擴張,已經引起週邊國家(包括美國)的「安全困境」,也就是產生了恐懼感,而且不斷提昇自身的軍事實力。反之,中國也加速戰爭機器的打造,米爾斯海默一針見血地分析:「瞭解中國和美國行為的關鍵在於,瞭解在無政府的世界中,竭盡全力成為強國具有很強烈的吸引力。」習近平所提出的「中國夢」,振興國族主義,取代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正要從這個戰略去理解。
從一九五0年中國解放軍進軍西藏,一九五0年代以來的韓戰、越戰,一九六0年代的中印戰爭,一九六九年的中蘇衝突,一九七四年中國從南越取得西沙群島,一九七九年的「懲越戰爭」,乃至一九八0、九0年代中國在南海的擴張以及佔領島礁,已顯示中國不是「和平崛起」,而是用軍事實力打造「朝貢體系」。而中國「海軍之父」劉華清把馬漢的「海權論」運用在亞太地區,期望打破美國「圍堵政策」的第一島鏈,將東海、南海、西太平洋地區視為中國的勢力範圍,頒布亞洲式的門羅主義,中國得與美國分庭抗禮,甚至期許有一天將美國的基地、海軍逐出亞太地區。
作者以實際數據引述中國的軍事機器的強大以外,再從「非動能」的「心理戰」、「媒體戰」、「法律戰」加以細部分析,他發出如下盛世危言:「中國一開始純粹是基於防禦目的進行軍事擴張,保護國土和經濟利益的行動;現在已經整合成危險且越來越現代化的侵略性軍力,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將逐漸成為有能力在全球布局的軍事力量。」正如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名言:「人要面對現實,不然現實就面對你。」作者也相當感慨,自由世界的領導者以及政治評論者,卻對上述現實視而不見,坐令情況更加惡化。
彼得‧納瓦羅對亞太形勢的精闢論述中,特別花了兩章篇幅探討台灣問題,對台灣的存在與價值有深刻的討論。第二十章「不會沉沒的台灣航空母艦」,依據中國「百年國恥」的國族主義史觀,台灣回歸中國統一是不可動搖的信念,甚至中國會為了台灣而不惜與美國一戰,也就是基於國族主義、地緣政治、意識形態,台灣一直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反諷的是,台灣的民主自由體制,又令北京當局深深恐懼,如芒刺在背,挑戰了北京對台灣擁有主權的正當性。本書作者從地緣政治為切入點,分析台灣正在第一島鏈的中間位置,若中國掌控了台灣,美國在亞太的布局就一分為二,面臨空前未有之危機。作者再三引述麥克阿瑟的觀點,台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無論基於民主價值、戰略利益,台灣的存在與價值當然合乎美國的國家利益。
針對政治學者查爾斯‧葛拉瑟提出的「大交易」觀念(見本書第四十章:我們有可能跟中國進行『大交易』嗎?),也就是葛拉瑟主張美國放棄對台灣的支持,以此來換取中國在東海、南海主權問題的讓步。納瓦羅特別引述卜睿哲的說法加以反駁,值得引述如下:「我第一次聽到大交易時的直接反應是扯頭髮,因為這絕對行不通的。首先,台灣人有權利對這個提案發表意見。第二,中國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的擴張是有原因的,它想要擁有更深的策略,以建構國家防禦體系,提出大交易無異是要中國違背自身的國家利益。」中國國族主義的訴求下,釣魚台、台灣、南海諸島主權都是「核心利益」;亞太地區何以成為不斷升高的壓力鍋,正來自於中國與週邊國家對領土主權、區域爭霸的觀念鴻溝;中國近年來在南海的「跳蛙效應」、「臘腸術」,正式宣示亞洲版的新門羅主義,「大交易」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蛋頭之見而已。
中國有非常複雜、不透明的威權決策體系,又有不同利益的官僚、商人、軍人等地方派系,使外界無法精準的掌握北京當局的意向。偏偏美國在目前又吹起「新孤立主義」的政治風向,川普正是搭著「美國優先」的順風車執政,彼得‧納瓦羅以川普決策的核心成員角色,力陳美國不可走回「新孤立主義」的老路。正是因為美國在亞太的強大軍事實力,避免日本與中國、越南與中國擦槍走火發生正面衝突。以史為鑑,美國在一九三0年代漠視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軍國主義的崛起,以致有珍珠港事件的發生。
彼得‧納瓦羅主張美國展現軍事實力,用公開透明方式對中國產生嚇阻力量,他堅信修昔底德的史觀:「是非只存在於勢均力敵者之間;強者為所欲為,弱者只能承受。」他也秉信老羅斯福總統的名言:「手裡拿著大棒子,輕聲細氣地說。」政治就是實力,談實力、邏輯和感情都沒有用;弱者總是會招致侮慢。如同暮鼓晨鐘的智慧者,彼得‧納瓦羅提出清楚明確的美國亞太戰略目標,以此維持美國在世界的公信力、影響力。他引述喬治‧桑塔亞那的話作為結尾,尤其有畫龍點睛之妙:「能看清可見未來的人們,最有機會選擇最好的未來,避開最壞的結果。」
(胡忠信為政治評論者、歷史學家)
推薦序
一份戰略思想,以及行動手冊:四十五個美中關係的關鍵問題
胡采蘋:專欄作家,曾經任職《商業周刊》(台北)、《財經雜誌》(北京)、阿里巴巴集團《天下網商》執行主編(杭州)。
看完《美、中開戰的起點》書稿後,第一個躍入腦海的感想是,這本書根本應該被選為台灣高中、大學歷史課程的補充讀物,每一個台灣人都應該讀。
這兩年許多美中關係的重量級著作問世,這當然是各路人馬爭取在新任美國總統任期內對中政策的影響力之故。《美、中開戰的起點》即成功獲得了關注,作者納瓦羅(Peter Navarro)被命名為川普新設機構「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負責人,協助制訂貿易與工業政策。
川普在發佈人事令時說明,任用納瓦羅是因為多年前對他的著作印象深刻(應指二○一一年的《致命中國》),深感信任,成為長期讀者。《經濟學人》今年一月並以〈納瓦羅即將成為全球最有權力的經濟學家〉為標題報導此事。
納瓦羅的著作頗受歡迎,早年甚至寫過熱門投資書《如果巴西下雨,就該買星巴克股票》,意指咖啡豆因為天候不佳而稀缺漲價,投資人該買進咖啡產業股票。很有趣的,這位「與共和國同壽」、出生於一九四九年的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經濟與公共政策學門教授,和共和國一樣性格強悍,只不過是強悍的站在共和國的對立面。
納瓦羅出版過三本被認為「對中國並不友好」的著作,包括二○○六年的《中國戰爭即將到來》、二○一一年的《致命中國》,以及去年的《美、中開戰的起點》。這些書除了揭露了中國社會在發展過程中的爭議面,包括假貨、環境污染、駭客干擾、對內鎮壓等;《中國戰爭即將到來》和《美、中開戰的起點》更直接面對美中關係的痛點,提出兩大強權衝突的可能劇本。《美、中開戰的起點》並預計拍攝十集同名紀錄片,目前已出版五集。
納瓦羅的任命因此震驚美中外交網絡,被認為是川普對中國政策強硬的信號。北京顯然甚感戒懷,從「川蔡通話」後,全面疏通對華盛頓的關係,包括川普女婿庫什納(Jared Kushner)與家族地產事業合作伙伴、著名的紅二代集團安邦保險董事長會面(這個消息並且被刻意洩露給媒體);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親自拜會川普,承諾將在美國創造一百萬個就業機會;接著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訪中,最終促成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訪美。
在北韓積極進行核子武器試射,並可能具備洲際長程導彈實力、有能力攻擊華盛頓的威脅下,川普政府具備強烈單純化遠東局勢的動機,庫什納因而逐漸取得對中政策主導權,納瓦羅與對中鷹派暫時遭到邊緣化。《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在三月刊出〈川普的首席中國專家並非中國專家〉(Trump’s top China expert is not a China expert)文章,討論了納瓦羅可能被邊緣化的消息,認為他很快會被調往商務部、置於「併購重組大亨」羅斯(Wilbur Ross)管轄之下;而前高盛總裁寇恩(Gary Cohn)領導的國家經濟委員會,可能會取得對中政策主導權。
儘管如此,美中關係的實情是,一九九○年代開始,跨國集團與富豪階級的全球化資本網絡,惡化了全世界的貧富差距問題;日本作家大前研一以「M型化」形容中產階級消失、白領普遍失落的窘境,政治人物遲早都要面對這樣的失落格局。
在如此宏觀基調下,美中關係長此以往終究是衝突格局,彼此都很容易落入以鄰為壑以拯救國內困境的局面。納瓦羅並不是單一個人,他代表著傳統共和黨保守路線對中政策的意識形態,和他相同信仰的政治派系不可能就此邊緣化。更可能的發展是,當美中關係趨於緊張,納瓦羅為首的鷹派人物終究要再度浮上檯面,形成川普兩手政策中的另外一手。
######
那麼為什麼我認為每個台灣人都應該要讀一次《美、中開戰的起點》?
首先,這本書提出了美中關係裡,最具戰略意義的四十五個問題,其中台灣議題並佔據重要篇幅。
在這兩年出版的美中關係重量級著作中,被翻譯成繁體中文的這幾本尤其重要,包括現任美國國防政策顧問、從雷根政府時期即擔任要員,曾經鼎力支持美中建交,卻在近年倒戈投向鷹派陣營的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的《百年馬拉松》;還有因為在書中描述與北京政府要員(尤其是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王岐山)親身接觸過程,而備受討論的前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的《與中國打交道》。
這些書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作者獨特的經歷,以及親身參與歷史時刻的內幕實況。然而這些素材有一定程度的入門困難,如果不是對美中關係有所瞭解,未必能體會到書中情節多麼驚心動魄。
《美、中開戰的起點》則是納瓦羅三本中國著作中,最用心寫作的一本,在前言中他以「福爾摩斯探案」來形容自己編排素材的心思;從第一個問題問起,一路環環相扣下一個問題,連續緊接著四十五個問題,彷彿就是一場大的「地緣政治推理」。一般讀者不需要對事件背景有基礎認識,事件就在推理之中,所有人都能輕易進入推理環節。對於我這樣較為關心美中政治,並有一定認識基礎的讀者,老實說,讀這本書時很有在讀《達文西密碼》時的樂趣。
儘管每一個問題納瓦羅都只花了三到四頁篇幅討論,但是由於收集的文獻足夠多、羅列的事實足夠關鍵、組織事實與文獻的邏輯足夠清晰緊湊,納瓦羅的推衍與論斷因此有一定的客觀程度,讀者可以輕易形成一套心證。這是過去納瓦羅兩本中國著作較為缺乏的品質,因此被認為對中國「不友善」、「只揀壞的講」。但是顯然《美、中開戰的起點》已經具備了相當高的客觀品質。
另一個我認為台灣應該更重視這本書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實在太需要一本對中國執政黨的共同讀本了;基於四十五個提問的關鍵程度,以及發展答案的文獻與事實足夠豐富,我認為《美、中開戰的起點》是堪當「中國當代政治普及讀本」的讀物。
長期觀察台灣的對中論述,我感到最為困擾的事情是,台灣社會並沒有一套討論當代中國社會的共同事實基礎,許多中共政府在執政時期的作為並不為台灣社會所熟知,導致大眾社會無法發展深入的辯論。
譬如我們在討論中國對日抗戰的時候,很多基礎事實是大眾普遍熟知的,例如蘆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遷都重慶、汪精衛政府、滿州國等,這些基礎事實由於被國民黨政府繼承,被寫進歷史課本,所以我們在討論中國抗戰時,有一套共同的話題基礎,也就能形成一系列公共討論。大多數中國歷史其實都可以,因為繼承了國立編譯館版本架構的歷史教科書也繼承了這些事實基礎。
然而在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國,由於蔣氏政權來台後的尷尬處境,中共在歷史課本中被單面的形象化(萬惡醜陋的共匪),很難客觀、優劣兼具的認識中共,導致討論變得非常困難。
一個最簡單、我們大家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台灣社會中充滿各種「原來大陸很進步!」的驚呼,每個人一到中國旅遊,回去就一直說大陸很進步。後來在我鍥而不捨的反覆探究下,我發現「大陸很落後」的印象正是來自於國民黨教科書。
事實上中國在文化大革命之後,一九八○年代經歷了言論相當自由、發展十分穩定的社會實況,家戶休養生息,知識界理性敢言;儘管當時台灣開始進入四小龍時代,政治控制仍然十分緊繃,坦白說「大陸落後」恐怕是一種自我想像,當時的中國社會可能比台灣更自由,直到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後,中共才轉變為經濟單邊發展、政治高壓收緊局面。然而這是國民黨政府無法正視、言說的尷尬現實。
一九九○年代之後,台灣本土意識崛起,一種以醜化、仇恨中國的意識形態得到了較為強化的發展,導致本土力量也無法客觀、優缺點兼具的認識中共(當然在台灣社會受到北京打壓的情況下,這種心情其來有自、令人不忍苛責),於是我們對當代中國政府缺乏一套普遍認識框架的事實,竟然能夠延續下去。連共同的話題庫都沒有,我們怎麼能形成什麼共識?
我在中國居住超過七年了,儘管自信對中國社會有一定程度的深入瞭解,但是在閱讀《美、中開戰的起點》時,還是得到了許多驚喜的啟發。許多歷史事實我雖然多少有所聽說,卻沒有一套結構足夠堅強的地緣政治認識框架,導致所知的事實如同碎片化的拼圖,拼不成圖形,事實也不具意義(例如我片片斷斷的知道許多關於遼寧艦、殲-20的新聞,但是看完了這本書才知道為何中共的軍事發展歷程會是如此,為何會選用非對稱武器,為何將瓦解美軍的空中優勢作為優先戰略等,新聞才有了意義)。
台灣社會無論選擇了什麼樣的道路,與中國的相處始終是無可迴避的事實,過於恨或過於愛都將妨礙正確的選擇;只有睜開眼睛,面對現實,才能幫助我們做出最好的決定,無論是交往上的,或是對抗上的決策。閱讀一套深入的基礎讀本,或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序
我的朋友彼得‧納瓦羅寫出了絕無僅有的「地緣政治偵探故事」。精彩的文字描述了一個為美國,也為這個讓世界繁盛七十年的國際體系帶來威脅的國家。
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後的共產主義大國。而《踞伏的猛虎》(Crouching Tiger)一書提出了關鍵的問題:國際社會將如何面對北京政府從基礎破壞全世界經濟最繁榮之處的和平與穩定?
納瓦羅提問的正是時候。隨著時間流逝,日趨大膽的中國透過崛起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占領土地、違反貿易規則、加速研發核子武器、支持流氓政權、對自由社會進行網路攻擊、對規範視若無睹並且瓦解國際組織。
北京為何如此明目張膽的丟掉「和平崛起」的假象?因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相信他們是國家主宰,他們確信美國正在進入最後的衰退期,而且沒有人能對抗他們。
另外還有一個理由,共產黨面對內部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了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挑戰,他們感到不安。不幸的是,這些內部的問題為世界帶來了嚴重的外在後果。三十多年來,共產黨仰賴經濟繁榮來維持其合法性。現在中國無法再仰賴成長,於是只能採取最後手段,亦即軍事擴張和國族復仇主義。
在北京政府出擊的同時,也製造了與鄰國、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對立。正如《踞伏的猛虎》一書詳述的,今日有太多太多的導火線可以引發過去不可能但現在越來越可以想像的戰爭,從「野孩子」北韓、台灣值得自豪的民主政權,到東海與南中國海礁石與島嶼的戰略位置皆是。
可惜的是,世界安全的保衛者美國,尚未挺身迎向前所未有的挑戰。不管是白宮或國會還是美國企業,我們的政治和企業領袖都不想面對中國即使在各方努力下,仍然不願融入國際社會的事實。
美國外交界幾十年來試過各種方式,試圖與中國「交流」,跟他們維持良好關係,也一再討好和限制北京政府。美國也向日本和台灣這樣的盟友做出保證,但是同時又憂慮過度支持這些重要的亞洲夥伴會讓他們膽子變大。
國務院中國事務官員埃利‧瑞特納(Ely Ratner)曾經舉出一個非常合適的比喻,將這種心口不一的過程比做「逆風換舷」。但我們自認的謹慎與巧妙外交手段,在中國人眼中只是軟弱和無作為的表現。也就是說,我們政策是個挫敗。
今日的中國領導人,被歷史的傷痕與自大所驅使,試圖透過壓迫和武力重寫亞洲版圖,將黑手伸進其他國家的土地和海域。在他們繼續以惡名昭彰的「九段線」(nine-dash line)為基礎追求脫離現實的主張時,周遭區域也陷入震盪,從南方的喜馬拉雅山到北方的東中國海皆然。加上他們與俄羅斯建立的新夥伴關係以及對北韓和伊朗等流氓國家的協助,中國不只是跟鄰國,而是跟整個世界產生了對立。
但《踞伏的猛虎》讓我們沒有理由說我們沒收到警告,我們不能再說未來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本書不只是解開了地緣政治最重要的謎題,在這個推理故事推展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和平之路的希望。
事實上,這對整個世界來說是更全面的爭鬥,不只是北京政府和華府之間,更是美國開放的民主架構與中國封閉的集權體系之間的對抗。只有一種願景會凌駕於一切,許多價值都岌岌可危。
章家敦(Gordon G. Chang)是Forbes.com的撰稿人,為《世界知識》(World Affairs Journal)撰寫部落格,也時常聯合主持約翰巴奇洛(John Batchelor)的節目,並曾任康乃爾大學兩任董事。他曾在國家情報委員會(US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國務院(State Department)和五角大廈做簡報,並在北京、上海、台北、香港、新德里、首爾、新加坡、東京、海牙、倫敦、渥太華、多倫多和溫哥華針對中國問題演講。www.gordonchang.com
前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緣,有個標的物座落戈壁沙漠寒冷荒涼的景色中,幾乎與美國航空母艦的大小形狀相符。中國壯大的第二砲兵部隊使用此標的來修正至關重要的反艦彈道飛彈準頭,這種飛彈只有一個目的─將美國太平洋艦隊逐出亞洲海域。
在超過一千英里外的四川省西昌衛星發射中心(Xichang Space Launch Center),軍事戰略家正在測試同樣具戰略重要性的反衛星武器,例如地面的動能-高地球軌道飛彈。其用途在於直接將美國衛星射落,進一步消除美國在太空的戰略優勢。
同時,在中國最南方的省份,風景如畫的海南島上,中國工程師設計了無異於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小說中的大型地下潛艇基地。晉級(Jin-class)核潛艦可在不被偵測到的情況下從此基地秘密出擊,並配備有如巨浪-2這樣有能力摧毀世界上任何城市的洲際彈道飛彈。
即使美國和俄羅斯受協約約束,大幅的削弱了核武軍備競賽,但中國仍持續的建造「地底長城」。這個長達三千英哩的隧道迷宮藏有快速擴張的核子導彈,不只瞄準了美國,還瞄準了印度、日本、菲律賓和越南,這些國家與中國的領土糾紛日漸升高。
為什麼中國在領導人反覆重申中國只追求和平崛起的同時,仍快馬加鞭的發展這樣的侵略性武力?這可能是我們所處核子競賽時代最重要的問題。因此,本書本質上是地理政治的推理故事,而親愛的讀者﹐你們的任務是協助我解開這個更大的謎團:「中國是否會引發戰爭?」
因此,接下來的每個章節起頭都會以關鍵問題的形式提供重要線索,然後在我們的專家群的細心幫助下,每個問題之後將有從各方意見和想法集結而來的可能解答。
透過福爾摩斯式的解謎過程,我們應該能一起找出我們對與戰爭或和平的見解。當然,更廣義的任務是喚起公眾對於逐漸升高之危險的意識,為和平提供可能途徑,希望能在前景黯淡,衝突似乎無可避免的此時,進一步改變歷史的軌跡,甚至可能是核子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