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總是靜悄悄地入侵五感,一點一滴擾動內心的恐懼
縱橫山野超過25年的自由攝影師,集結山中居民日常所遭遇的怪奇事件,
將這些只有口述傳承、沒有文字記錄的奇聞軼事從山裡流傳出來。
★掀起日本山野怪談的話題名作
★即使是住在平地的普通人,閱讀後立刻可以感受到山中詭譎的氣氛
★讀者大讚:因為這些是真實故事,恐懼的穿透力更可怕
有某種無法言喻之物存在於山林之中。
那究竟是生物,抑或非生物?究竟是氣體,抑或非氣體?究竟是可見,抑或不可見?
儘管無人知曉其本體,但「它」確實存在。
從古至今,它以各種形態現身,威脅著世代男女老幼。
每個人都認同其存在,但卻沒有任何人知道其樣貌。
倘若要問起那究竟是為何物,他們只能告訴你,那是——山怪。
捉弄狐狸的男子怎會於深夜莫名失蹤?
三五好友愜意溪釣,卻出現一位雙目圓睜、張大歪扭血口朝他們直衝而來的女人;
見到丈夫帶著微笑死於剛採摘的針茸堆中,妻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卻是想將針茸帶走;
昏暗山路裡,提著燈籠迎接奶奶回家的竟是……
現代街道滿溢的燈光驅逐黑暗,也摧毀了妖怪的容身之處。
而深山裡卻仍存在著純粹的黑暗,無論人類用燈光如何照射,都無法看透這片無止盡的幽暗。
於是山區成了妖怪的理想居所,它們以各種型態、不同樣貌潛藏其中。
於日本各地山林拍攝採訪超越四分之一世紀的攝影師,將山中居民親身體驗的神秘事件完整收錄!
作者簡介:
田中康弘
一九五九年出生於長崎縣佐世保市。是一位自由攝影師,從禮文島到西表島,採訪足跡遍布日本全國各地。有許多針對農林水產業的實地採訪,尤其對日本東北傳統獵人「又鬼」的狩獵文化多有研究。
著有《又鬼 勞動、飲食無矛盾》、《女獵師》、《又鬼 領受山林恩賜的人們》、《日本人都吃什麼肉?》(書名皆為暫譯)等書。
譯者簡介:
鍾雅茜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曾旅居日本一年,喜歡獨自探險與學習新事物。現為專職譯者。
章節試閱
狐狸的復仇
這是一位拜訪打當部落的客人告訴英雄先生的事。
「我來這裡的途中看見一大一小的狐狸。」
就在他離開林道開往打當方向時,碰巧看見一隻狐狸帶著孩子,他故意將車駛向牠們,覺得有趣地跟著狐狸追逐半晌。
「牠們就直接逃進森林就好啦!可是卻一直沿著林道跑,真是太笨了,我就沿路追牠們。」
他告訴英雄先生當時情況,接著與晚到的朋友會合後便到別人家去喝酒。他久違地和好友們喝得酒酣耳熱,熱鬧的酒宴一路持續到夜半時分。
在眾人就寢後,跟那名追逐狐狸的男性同一房的友人深夜起床如廁,隨即發現身旁不太對勁,本該睡在他旁邊的那名男性不見人影,友人原以為他去上廁所,於是跑到廁所查看,不過他人卻不在那裡,他的朋友不安地在家裡四處找他,卻毫無收穫,後來連那戶人家的人也起床加入搜索。
在這種漆黑的山林聚落,連手電筒都沒帶的人究竟能在三更半夜跑到哪裡去呢?
大夥整夜憂心忡忡,只見遠方逐漸染上魚肚白的天色,彷彿欲緩和眾人徹夜擔憂的情緒。
就在夜色尚未完全天明之前,有人來到這戶人家的玄關前,大家連忙打開門一看,原來是那名失蹤的男性。
「搞什麼,你到底跑哪去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問他,只見男子一臉失神地述說起他的遭遇。
昨晚他睡到半夜時聽到有人敲門,平常若喝那麼多酒,照理說並不會因為那點聲響就受到影響,可是昨晚他卻莫名其妙地立刻轉醒。他打開門朝外探頭一看,便看見一位女性站在黑暗之中。
「那個女人長得很美,招手叫我過去。」
於是男子連鞋都沒穿就跟在那名女性身後,即便在晦暗的光線下,對方美麗的外貌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男子忍不住為之心蕩神馳,每當他提起勁追到她後方想伸手擁抱她時,卻怎麼都碰不到她,明明對方的動作並非特別敏捷,雙方之間也僅隔著還差一點就能伸手觸及的距離,可他就是反覆徒勞無功。後來他就這樣跟著無法追及的女人,在村子裡徘徊遊蕩直至早晨。
聽到他如此轉述,朋友便生氣地責罵他:
「我就叫你別欺負狐狸吧!」
死者的微笑
採野菇是秋季的樂趣之一,尤其闊葉林中多樣的野菇類種類令人眼花繚亂,許多人都很期待一年中的這個時刻。
一對移居橫濱的夫婦雖已離開故鄉約四十年,他們仍會在秋天正適合採菇的時候回鄉省親,這是他們每年的例行公事,對八小時的遙遠車程也習以為常。
「媽說今年長了很多針茸喔。」
「因為今年夏天很熱啊。」
針茸屬於齒菌科,是一種群生於倒木上的菇類,純白潔淨的外觀在森林中閃耀著光輝,非常適合用燉煮方式來烹調入菜。
翌日早晨,夫婦倆準備好行囊便啓程上山,他們從北側山坡的河道進入山區,中途再轉往森林方向,這是他們偏好的採菇路線,步行約三十分鐘就能到達山脊。
兩人中途坐在倒木上小憩,擦拭身上的汗水,拿出寶特瓶飲用事先備好的茶水。
「今年的楓葉不怎麼漂亮啊。」
「因為到了九月還是很熱嘛。」
雖說採到想要的野菇是採菇之旅最重要的目標,不過像這樣漫步森林的時光也是箇中醍醐味。正當他們從山脊沿對面山坡下山的途中,他們發現另外一處針茸群生地。
「喔!這裡有不少喔。」
「真的很多呢,媽說的沒錯。」
他們聚精會神地拔起長在倒木上的針茸,純白的針茸宛如群集的珊瑚礁,在木頭上一層又一層地雜生,由於這是一種像硬海綿般富含水分的菇類,採收下來後會先壓乾水分再放進袋子裡,摘取過程稍嫌粗魯也沒關係。他們光在這裡就有不少收獲,後來雖然還去了另外幾處,但都沒有採到太多野菇。
「今天就先這樣吧。」
大概是下午兩點左右,他們決定結束這趟採菇之旅,儘管下午時段幾乎未有收獲,不過他們的背包裡也算是滿載而歸。
「喔,很沉啊。看來我們採了不少。」
「老公,你沒問題吧?你不是腰不好嗎?」
「沒事啦,揹著針茸腰都好了!」
兩人相互打趣聊天,一邊往山下移動,直到再走一小段距離就能離開河道時⋯⋯
「喂,妳看,那邊也有。」
太太順著丈夫手指的方向望去,遠遠就看見形似針茸的野菇。
「我們採這些已經夠了吧?數量不少啊。」
「妳說什麼呢,這裡距離停車的地方不到三十分就能到了,就算爬也能爬到那裡,沒問題啦。」
話一說完,兩人便開始本日最後的採菇行程。
那區的針茸數量彷彿無窮無盡,是非常廣闊的一片群生地,他們盡可能把野菇擠滿背包,還拿出帶在身上的大塑膠袋塞滿針茸,即使如此,現場仍有不少野菇還在樹幹上。
「真可惜啊。」
「這也沒辦法,之後會有人來採啦。」
他們帶著滿載而歸的背包跟塑膠袋往車子方向移動,就在他們過不久便能回到車子所停的林道時,怪事就發生了。
「喂,我走不動了。」
丈夫嚷嚷著癱坐在地,這種事還是頭一遭。
「什麼?你不是說爬也能爬到嗎?」
「不行,我沒辦法走了,身體完全動不了。妳去幫我叫人來。」
太太從來沒見過他這樣子,當下立刻明白事態緊急,她快步跑到停車處,飛速地開車趕回村子。
約兩個小時後,太太與數位消防人員回到現場,然而竟沒看見丈夫的人影。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應該已經無法動彈的他究竟會跑去哪裡呢?
「該不會是⋯⋯」
太太帶著消防隊員到先前他們去的那片針茸群生地,眾人在陰暗的光線中定睛凝視,發現有個人影倒臥其中。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朝人影靠近的其中一位消防隊員忍不住茫然地低喃。
眼見她的丈夫躺在兩人未能盡數採收的針茸堆中,早已沒有呼吸,大量的針茸撒出塑膠袋,他的身體就像被白色鮮花淹沒一般覆滿針茸。
「他是在微笑嗎?」
大家看見他臉上掛著一抹安心滿足的微笑。
當消防隊員一把扛起他的屍體,潔白的針茸馬上紛紛滾落在地。
「不好意思,請問我能把這些針茸帶回去嗎?」
她的丈夫在此地喪了命,現在可不是在意針茸的時候,可是她卻一臉冷靜地詢問大家。
「可是太太⋯⋯」
「這是他最後拼了命所採的針茸,我想帶回去,拜託大家了。」
隊員彼此對視一眼,最終還是依她所言,將散落在地的針茸撿進袋子,和那位丈夫的遺體一起送回村子。
「真的很奇怪,都那種時候了,一般怎麼還顧得了那些野菇。不過她確實把全部都帶回來了。」
住在附近的人這麼告訴我。後來她將帶回來的那些針茸各自分送給消防隊員與鄰居。
來者何人
鮮少人知道石川縣非常盛行狩獵,由於這一帶有白山連峰鎮座於石川縣和岐阜縣交界處,林地幅員遼闊,加上豐富多樣的動物,相對也培育了很多從事狩獵的獵師。
金澤有許多餐廳會供應店家自己所捕獲的獵物作為餐點,這則軼聞便是我聽此地一位剛成為獵師兩年的人所說。出於某些因素,真名與實際地點將以匿名方式呈現。
這位當事者住在白山山麓的某個滑雪場附近,經營著提供他自己獵捕的熊與山豬當餐點的獵師咖啡廳,雖然年紀輕輕,卻已是深受資深老手們期待的次世代新星。
「○○真的很『纏人』啊,『纏』到讓人敬佩。」
他總是糾纏不休地追捕熊與野豬的蹤跡,對獵師而言,「纏人」無非是至高無上的讚美。
接下來的內容,是早在他開始從事狩獵以前所遇見的事。
本來就愛好山林的他是天生的「山男」,那時正在從事與山區有關的打工,也就是修整白山連峰的登山道路。夏初的時候會用直升機將機械、燃料以及糧食空運上山,工作人員則是步行前往工地,等到開始下起初雪時,他們就得收拾下山,是工作時間幾乎只集中在夏季的季節性工作。
過了九月中,山頂一帶就已進入冰寒料峭的時期,那一年的秋天來得特別早,連續好幾天都是雨雪交雜的壞天氣。
「雖然比往年還早,不過那年的工程也差不多該結束了。我們準備把工具收到附近的避難小屋,等天候狀態轉好時再搭直升機下山。」
他說的避難小屋搭建在靠近稜線的地方,是登山客經常使用的山屋。他們三個大男人在交雜細雪的雨中到達小屋,其中一人伸手開門,但門卻絲毫不動。
「這個門怎麼打不開啊!」
那道門明明並未因風雪而結凍,可是卻關得很緊,無論他們如何敲打踢踹,門板就是連一公釐也不移動。如果他們無法進到裡面,那可就糟糕了。
「我們拚了老命要把門打開,拿石頭敲打門邊,或是拿鐵棒想辦法插進細縫,試圖撬開它,三個人同心協力才終於一點一點地把門打開,好不容易才進到屋內,關門時也很費勁。」
終於放心進到小屋的三人開始著手準備用餐,雖說是用餐,也不過是泡麵、餅乾、點心麵包等食物,不過對於愛山的男人們來說,這也是充滿樂趣的時光。三人飽餐一頓後正在歇息時,外頭依舊是狂風大作,雨雪交加。
「你們不覺得今年夏天很短暫嗎?」
畢竟他們人一直都在山上,這兩三天來總是聊著相同話題。
「咦?你們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
他忽然開口問其他兩人。
「嗯?你聽到什麼聲音嗎?」
其他兩人也側耳細聽,可是卻只有聽見呼嘯的風聲以及在窗上拍打的雨聲。
「我什麼都沒聽到啊。」
「我也……」
當另一人正要跟著附和時,他們卻全都閉上嘴巴。
鏘啷……鏘啷……
他們似乎聽見類似鈴鐺的聲音混雜在風聲中。
「那是鈴鐺聲嗎……?」
鏘啷……鏘啷……
三人噤聲不語,默默聽著遠方神祕的聲音。
鏘啷……鏘啷……
聲音越來越接近小屋,他們也認出了這道聲響。
「這……這不是修驗宗的修行者,山伏手上會拿的佛仗嗎?」
他說的是僧侶手上常見的錫杖,每當山伏把錫杖頂在地上,杖頭的圓環就會發出「鏘啷」的聲音。
「沒錯,就是山伏錫杖的聲音。」
白山是山岳信仰之山,自古以來山岳佛教在此地興盛昌隆,是修驗宗的的據點之一,因此在這座山裡碰到山伏並非稀奇古怪的事。
過了一會,聲音停在小屋的門口,似乎就站在入口附近,正當大家注視著門的時候……
鏘啷……鏘啷……
「他又開始走了,而且是繞著小屋外圍走。」
對方似乎在小屋周圍繞行。
鏘啷……鏘啷……
「他是不是進不來啊?」
剛才的門就連他們三個習慣幹粗活的大男人都得用盡全力才撬得開,所以他猜想對方也許是因為打不開門,才會在小屋外繞圈圈。
「我去幫他開門吧?」
儘管他如此提議,但身體卻沒有動作。
鏘啷……
幾乎繞行整整一圈後,錫杖的聲音再次停下來。屋內的他們全都不安的吞了吞口水,令人膽寒的闃寂在空氣中無限蔓延……
咚!
小屋突然響起一陣巨大聲響,三人嚇得望向天花板。
「他跳上去了,跳到屋頂上,好厲害,真不愧是山伏啊。」
他本來想藉著開玩笑來緩和緊張的氣氛,但聲音卻止不住顫抖。
咿呀、鏘啷……咿呀、鏘啷……
錫杖的聲音在屋頂上接著響起,山伏又開始在上面走動。不,他們已經無法確定
那到底是不是山伏了……
「那扇門,就是一開始我們三人合力才撬開的門,突然很滑溜地打開了。」
門板忽然一口氣大大敞開,雨雪夾雜凌厲的寒風颳進小屋,那個瞬間沒有人敢睜
開眼睛,他們三人雙手合掌,拚命念誦佛經。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不知道究竟經過多長時間,持續緊閉雙眼的他們聽見門板用力關上的聲音,風也不再灌進屋內,可是他們一時間仍然沒有任何人敢張開眼睛。
狐狸的復仇
這是一位拜訪打當部落的客人告訴英雄先生的事。
「我來這裡的途中看見一大一小的狐狸。」
就在他離開林道開往打當方向時,碰巧看見一隻狐狸帶著孩子,他故意將車駛向牠們,覺得有趣地跟著狐狸追逐半晌。
「牠們就直接逃進森林就好啦!可是卻一直沿著林道跑,真是太笨了,我就沿路追牠們。」
他告訴英雄先生當時情況,接著與晚到的朋友會合後便到別人家去喝酒。他久違地和好友們喝得酒酣耳熱,熱鬧的酒宴一路持續到夜半時分。
在眾人就寢後,跟那名追逐狐狸的男性同一房的友人深夜起床如廁,隨即發現身旁不太對勁,本該睡...
作者序
我在山林、狩獵相關之地跑山已經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有時會聽聞深山居民們敘說關於山中大蛇、狐狸等不可思議的事件,只不過那並非我的主要採訪主題,所以當時幾乎未曾留下詳細記錄,儘管如此,這些內容卻仍舊在我的腦海中鉅細靡遺地留下深刻記憶,雖然大多是些隨口雜談,興許有不少人聽完只會覺得「怎麼可能有這等荒唐事」而一笑置之,但我卻沒來由地覺得這些奇聞充滿魅力。
本書所記錄的經歷並不似民間故事或傳說,具有完整起承轉合的故事模式,此外也沒有絲毫宗教性或道德上的告誡隱喻,舉例來說,大部分都是如「之前山裡傳來太鼓的聲音,那應該是貉做的好事。」這樣極其單純的內容。
不過這些連小故事都算不上的奇聞軼事,現在正面臨著消失的危機。口述故事本就是藉著口頭轉述來傳承,可是現在無論是說者或是聽者都逐漸減少,我有感於這個現象,於是決定將這些見聞認真記錄下來。
過去的深野山林靜謐無聲,夜晚漆黑地令人畏懼,彼時不同於現代,路上既沒有路燈,也幾乎見不到汽車。
這片由野獸統領的幽黑森林強烈主宰著人們的思想,尤其是東北的大雪地區,因為那裡在一年之中,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深埋於厚重的大雪之下。
在以茅草搭蓋的巨大屋簷下,兒孫眾多,全家人數超過十人的龐大家族圍著通年不滅的爐火,緊挨著彼此,一起在爐火邊吃飯聊天。
由於過去並無除雪的習慣,儘管周圍積雪超過三公尺以上,居民的生活其實也有其悠閒的一面,他們只會剷去堆積在採光窗戶上的積雪,再用腳踩踏小孩子的通學道路等必要地段上的雪,讓積雪因此變得緊實而利於行走。現代人由於通勤、購物或是前往醫院時多改以汽車代步,所以每當下雪的日子,就必須在清晨四點左右就開始剷除屋子四周的雪,並且耗費巨額稅金,用除雪機清除沿路的積雪。待除完雪之後,還需要大量人力與費用來丟棄剷除下來的雪,在以往的那個時代,大家完全不需要做這些事,當時的人們只是一心一意等待著春日來臨。
「以前爺爺奶奶每天都會坐在爐火邊綑草繩,為迎接春天做準備,那時他們總是會聊一些村裡的事情,或是山中的傳聞,小孩子坐在一旁自然而然就聽習慣了。」
這是我在福島縣南會津聽人所說的事。
幽暗的家中,大家圍著唯一的暖氣來源,不嫌膩地重複著同樣的故事,在沒有電視機的年代,這是他們僅有的生活樂趣,而眾多話題之中,勢必不會缺少山林的神秘軼聞,除了有完整故事結構的民間傳說,也有如先前所述的那類沒頭沒尾的生活雜談,完全是「雜燴鍋」的感覺,也許這些口述故事就是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逐漸發展成熟,演變成當地的民間傳說。
許多從這個陰暗封閉的空間才裡能孕育出來的故事,就宛如在酒桶中久經陳釀的葡萄酒,散發著濃烈的芳醇酒香。
但是到了現代,即使是深山村莊也有路燈照明,家家戶戶亮著燈火照亮黑夜,在少子高齡化的社會,孩子未與長輩同住的家庭並不罕見,即便孩子在家,也都是在玩遊戲或是忙於唸書,已不再願意坐下來聽老一輩的人說故事。
「我不會跟孫子講山裡的事,我們自己也都在看電視……而且就算說了,他們也沒在聽。」
在我採訪過的地區,老一輩總是異口同聲地這麼說,他們現在已經鮮少再轉述過去他們所耳濡目染的那些山林野聞、地區傳說。
在遙遠的過去,人們仰賴眼前的山林生活度日,從廣袤山野中獲取飲用水、食物以及燃料等各式各樣的資源,他們敬畏著自然萬物之神,尋覓著生存的指引,生活上的一切可說都是全部由山所賜予,而「傳說故事」在其中想必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傳說故事」的起源都是來自於生活插曲,是辛苦勞動與漫漫長夜不可或缺的生活良伴,但時至今日,這些故事卻逐漸悄然消逝,各地區的教育機關雖會將地區傳說與民間故事整理成冊,或是用影片記錄長輩們講述故事,不過他們多是選擇已有完整結構的故事,而我所追求的那些未經打磨,作為民間故事起源的原石,因為都是沒有成熟故事結構的生活逸事,因此仍未受到各界重視。
若就此以往,這些軼聞將會隨著荏苒歲月而消失,因此我便決定自己動手記錄這些「原石」,然後彙集成本書出版。
我在山林、狩獵相關之地跑山已經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有時會聽聞深山居民們敘說關於山中大蛇、狐狸等不可思議的事件,只不過那並非我的主要採訪主題,所以當時幾乎未曾留下詳細記錄,儘管如此,這些內容卻仍舊在我的腦海中鉅細靡遺地留下深刻記憶,雖然大多是些隨口雜談,興許有不少人聽完只會覺得「怎麼可能有這等荒唐事」而一笑置之,但我卻沒來由地覺得這些奇聞充滿魅力。
本書所記錄的經歷並不似民間故事或傳說,具有完整起承轉合的故事模式,此外也沒有絲毫宗教性或道德上的告誡隱喻,舉例來說,大部分都是如「之前山裡傳來太鼓的聲...
目錄
序言
I 阿仁又鬼之山
狐火紛飛之地
莫名全身赤裸
熱鬧的夜市
喜歡腥臭之物
狐狸的復仇
能見之人與不能見之人
滿足於聲音的貉
消失的青池
鬼火、狐火、勝新太郎
好友的氣息
迷失的道路
蛇與山的神祕關聯
髒污的神符
又鬼的瀕死經驗
叫喊之人
銀白色的怪物
II 通往異界之門
妖狐與被神怪隱蔽的女孩
不死白鹿
來者何人
還有一人
道路彼方
響徹山林的驚叫
我就在這裡
神祕的大碗白飯
於山地蠢動之物
鶴岡市朝日地區
出羽三山
養鷹人的經歷
奈良縣山中的吉野町
彈跳的野鎚蛇
無腳之人
異常巨大的狐火
遭困山林
修行者的忠告
III 與靈魂相遇
無法歸來之人
死者的微笑
前來迎接的使者
導航的策略
椎葉村
帳篷的周圍
虛幻的白山
左右莫名相反
詭譎的來訪者
天川村事件
歸來之人
無法動彈的老人家
寺廟與幽靈
飄飛之女
大蛇復返
呼喚者、來訪者
狐狸附身
午夜的石碾
化身狐火之男
結語
序言
I 阿仁又鬼之山
狐火紛飛之地
莫名全身赤裸
熱鬧的夜市
喜歡腥臭之物
狐狸的復仇
能見之人與不能見之人
滿足於聲音的貉
消失的青池
鬼火、狐火、勝新太郎
好友的氣息
迷失的道路
蛇與山的神祕關聯
髒污的神符
又鬼的瀕死經驗
叫喊之人
銀白色的怪物
II 通往異界之門
妖狐與被神怪隱蔽的女孩
不死白鹿
來者何人
還有一人
道路彼方
響徹山林的驚叫
我就在這裡
神祕的大碗白飯
於山地蠢動之物
鶴岡市朝日地區
出羽三山
養鷹人的經歷
奈良縣山中的吉野町
彈跳的野鎚蛇
無腳之人
異常巨大的狐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