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閱讀科學大師(3)的圖書 |
![]() |
$ 331 ~ 378 | 閱讀科學大師 3
作者:陳丕燊/龔慧貞/張華/陳泰然/葉欣誠/吳祚任/曾世平/王伯輝/余建勳/劉莉蓮/楊倍昌 出版社:成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8-10 ![]() |
|
科學的源頭最早可追溯到約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這兩個文明在數學、天文、醫學方面的成就傳入並塑造了古典時代的希臘自然哲學,後者正式嘗試以自然原因來解釋物質世界中的事件。西羅馬帝國傾覆後,在中世紀的頭幾個世紀中,有關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念的知識在西歐漸漸被遺忘,但卻在伊斯蘭黃金時代的穆斯林世界中得以保存下來。10世紀到13世紀,西歐找回了古希臘的著作並吸收了伊斯蘭學者的研究,自然哲學就此復活,並且接下來在始於16世紀的科學革命中轉型,其間的新觀念和新發現脫離了古希臘觀念和傳統之窠臼。科學方法迅速在獲取知識方面起到更大作用,不過科學的制度化和職業化還是要等到19世紀才開始成型。
科學原僅指對自然現象之規律的探索與總結,但人文學科也越來越多地被冠以「科學」之名。現代科學一般說來可劃分為三大分支:形式科學,研究抽象概念;自然科學,在最寬泛的意義上研究自然;以及社會科學,研究個體與社會。不過,對於形式科學能否確實算作一類科學存在不同意見,因為其並不依賴經驗證據。而運用既有科學知識以達成實用目的的學科,如工程學和醫學,則被歸為應用科學。
科學以研究為基礎,而研究通常是在學術和研究機構、以及政府機構和公司中進行。科學研究的實際影響使得科學政策被制訂出來,以求施影響於科學界,促使商業產品、武器、醫療衛生以及環境保護獲得優先發展。
維基百科
宇宙對於過去人類來說,遙不可及。我們對於地球雖不甚了解,但地球以外的世界,又是甚麼樣子的?在現在的時空背景下,由於衛星的發明,我們也許可以更了解地球與太空是怎麼樣的;那我們也很好奇,我們每晚睡覺做的夢是有邏輯的嗎?愛麗絲的夢遊仙境,她的夢中存在著邏輯嗎?或是夢中天馬行空的想法,驅使我們可能在夢中發明新科技呢?
梅雨季節對於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然而你知道為何這種氣候只在東亞地區出現嗎?面對氣候的變遷,是否也對此產生影響?而此時此刻的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核能是怎麼開始的?它是安全的嗎?它有它的美麗,也有它的哀愁。也許我們該對它有更多的了解;外來種的強勢入侵,造成我們的經濟損失,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與此同時,石虎卻正面臨著面絕危機,需要我們好好地保護著;這世界上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東西,並不是看不見所以代表不存在,或許餐桌上除了食物以外,還有許多看不見的朋友。
作者簡介:
系列主編
張鳳吟
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推展中心 特約編輯
李旺龍
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
作者
陳丕燊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梁次震宇宙學與天文粒子物理中心主任
龔慧貞
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
張華
台灣世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
陳泰然
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講座教授
葉欣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時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吳祚任
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兼副國際長
曾世平
國家太空中心正工程師
王伯輝
龍門電廠前廠長
余建勳
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技正
劉莉蓮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
楊倍昌
國立成功大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