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原來到美國當交換學生有這麼多好處∕吳靜吉博士
全球化之後,赴國外學習或交換的教育不僅越來越普及,也越來越往下延伸,歐洲許多國家都鼓勵他們的高中生到國外學習或服務。
當交換學生和留學生可能獲得什麼樣的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外語學習,在美國一年的高中生活,英文的能力突飛猛進,比在國內強好幾倍。
第二,不僅了解外國的文化和生活,甚至體驗到不同的教學方法,他們也更能確認自我的認同。當別人問起自己的家鄉事,他必須整合已知和探索得來的家鄉特色。
第三,增進同理心,換句話說,就是學會站在別人或不同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第四,創造力的提升,住在國外與國際的學生相處,可以提供學生直接接觸來自不同文化的新奇觀念和看法,解構平常視為當然的知識結構與例行思考,檢索與吸收原本陌生的經驗和知識,進而比較並結合異質文化的特色。
閻華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這一年交換經驗中,和來自巴西的同學住在一位白人老太太的家裡,從生活、語言、文化、思考架構各方面都可以產生衝擊、比較,進而轉化為創意和多元思考。
除了巴西和美國同學以外,他也跟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的交換學生一起上課,而所上的課程包括台灣升學教育中不重視的農業課、泛舟等等,使他領悟了「泛舟是一門與水溝通」、「組員間的默契很重要」等道理。
在互動學習中,他也經常「觸景生情」,回想在台灣的經驗,或者是《哈利波特》等讀過的小說,互相對應;當然他也要親自規畫行程、活動,體驗再見家人、家鄉以及離別好友等等的事件。更有趣的是,他還會貢獻他的台灣經驗,例如書法、做菜、第一次與金髮美女擁舞等。
除了英文的進步、團隊的合作、多元文化的吸收與包容、同理心的培養、人生悲歡離合的體驗等等,他也培養了如何「Take it easy」地面對挑戰、創意思考、創意解決問題、獨力完成計畫的能力,以及為家鄉的孩子募集童書、介紹台灣的文化、培養公開談話的勇氣等等。
這些獨特組合的經驗,日後也成為台大、清華和港大徵試最佳的入學參考。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創造力講座主持人)
推薦序2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李克難校長
已在中等學校服務了40年,在數萬的桃李群中,閻華是一位十分傑出的學生。
曾聽班導師提及,閻華國一剛到慈大附中就學時,個性急躁,不如意就發脾氣,還會口出惡言,傷人傷己。經過一段時日,在慈濟人文薰陶中,他有了180度的大轉變。特別是在2006年暑假,參加於大陸貴州省丹寨舉辦的人文營活動,見苦、知福、而能惜福,回台後,更進一步積極造福。
2007年6月,在國中畢業典禮中,閻華獲得 證嚴上人親自頒發的「師公上人獎」,這項大獎的得主必須是品學兼優的「人品典範」。
之後,閻華通過美國國務院AYUSA國際交換學生甄選,當年7月至隔年6月,到維吉尼亞州FUQUA SCHOOL 就學一年,不但獲得5000美元的獎學金,更因為主動參與社區服務,榮獲布希總統志工服務獎,成為有理想、負責任、視野開闊、用心學習、彬彬有禮的青年。
返國後,閻華以兩年時間完成高中學業,並且先服完兵役,才又再度踏出國門,目前就學於聲譽卓著的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學士班(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這本書是閻華做交換學生的故事,他以善良敏銳的心,將所見、所聞、所思、所做的事情寫出來與讀者分享,讓我們看見一個台灣孩子,在美國的民族大熔爐中,學習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相處,吸取多元文化的精髓,面對挫折、解決問題,充實自我,成長茁壯。
全書分成「剛到美國」、「接觸新環境」、「適應之後的生活」、「新的嘗試」、「漸入佳境」、「美東大縱橫」及「On the way home」等七章,我們依序閱讀,隨著每一篇故事,讀者似乎能聽見他的心跳、體會他的苦惱、更經歷他的成長、分享他的榮耀。
「我可以,你也行!」透過這本《少年,要胸懷大志》,閻華期望鼓勵更多的青少年,勇敢踏出步伐,走上廣大的國際舞台,突破難關,成為一位堅強獨立的青年,能夠奉獻社會、服務人群。
(本文作者為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長)
推薦序3
閻華,我所見到的當代優秀青年∕張其正理事長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回饋社會,四者皆能做得面面俱到,是閻華這個孩子最特別的地方。
在台灣教育的體制下,優秀學生都能做到讀萬卷書,但常淪為有知識無常識、會考試不會做事,甚至連基本的為人應對都不知如何拿捏。至於回饋社會?那更是一項奢求。
高中交換學生可以被定位為一個廉價的遊學專案,也可以如本書中的閻華,將所有的學習、體驗進而分享及回饋,將自己的視野放大到世界的格局。
大格局的分享與回饋,讓他有能力整合其他台灣交換學生,幫台灣的弱勢學子募得了逾六千本英文童書,為此,更得到美國總統頒發志工獎的殊榮。果然不愧是本機構5000美元獎學金得主!
「易子而教」是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已提倡的教育理念,而今天的交換學生,正是一個不折不扣易子而教最好的平台。它不但承襲了老祖宗的教育思想,再加上跨國文化的學習,幫助青少年從語言上的學習、生活上的自立,進而到獨立思考、面對問題、與人相處……等等,再再都是在家及學校所學不到的。
許多看似簡單的事情,以一個15、6歲的學生獨自在異國的狀況之下,常常就變得不那麼容易。例如:交換機構要辦一趟去紐約及華盛頓之旅,所有想要參加的交換學生,都必須自行向芝加哥的旅行社報名。
從上網看英文資料、用英文打電話詢問旅行社,向交換機構工作人員、學校、家庭等徵詢並取得同意,去銀行匯款、上網訂購機票,乃至於成行,各自從Home家幾千幾萬人的小城,輾轉飛往人口數近千萬的紐約大都會,所有接洽過程及繁瑣細節涉及到的溝通能力,豈是一個坐在台灣高中教室上課的小孩可以想像並且執行的呢?
曾有一個家長為此打來向我抱怨,說16歲的女兒怎麼會有能力獨自安排好如此複雜的行程?我回答:「要去玩就必須要會安排,如果不會安排也缺乏執行力,那就沒有資格去玩。」
我要求那位爸爸放手,讓孩子去學習為自己的事安排並且負責,結果他女兒如願成行,全程她的父親沒有插手,事後這位父親才覺得驕傲,同時也發現,原來在易子而教的環境下,孩子會很快的長大,能力的培養也成倍數成長。而放手的結果,讓父母親的「愛」才不至於淪為「礙」。
這樣的一本書簡單的讀過,讀者所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位15歲的交換學生,成功從台灣走向世界;而從我身為交換工作者的角色來看,是十多年來600多位學生當中相當傑出的一位青少年──閻華,他所呈現的觀念,對每一件事情的執著,更重要的是劍及履及的執行力。在這背後,其實有著一個完整健全的養成教育,其父母親的言教及身教,讓他們的孩子在長期的薰陶下,建構出今天的閻華。
這樣的一本書,期能激勵學生,同時讓家長深思,我們的孩子要如何才能培養獨立自主的基本能力、以及能成熟面對世界的勇氣。且最重要的是,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並一一解決其中的困難。
閻華升學的案例即是最好的一個證明:他錄取了台大及清大,也成功的申請上了港大,更拿到港科大四年獎學金。當他問我該如何選擇時,我建議他飛去香港做一次School visiting;積極的他立刻安排了一趟香港之旅,之後便決定進入港大。但由於兵役問題,他已不能出國,這時閻華又來問我,我告訴他:「當過兵海闊天空。」於是,年僅18歲的他,做了全盤的了解;一週後,便投遞了提前入伍申請書。
這就是我所見到的、經過長期培養下,具有思考→決策→執行能力的當代優秀青年。今天,閻華已經在香港大學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培養更高的格局及視野,我深信這將不會是閻華唯一的一本書,而身為他的主任,除了與有榮焉,更對他的未來抱以高度的期許。
(本文作者為AYUSA文化教育交流協會理事長)
推薦序4
一年的交換學生,一生的人生大禮∕溫美玉老師
這是一本交換學生的體驗與回顧,
也是一本親子最佳的共讀書籍,閻華的故事絕對值得家庭深思、教育界反思。
從十幾年前擔任過一年的義務接待家庭之後,我和先生就有共識,我們家的三個女兒高中時,一定要鼓勵她們也去國外體驗交換學生的生活。
一轉眼,老大已經體驗結束,老二正在美國當交換學生,老三表示會追隨姊姊們的腳步,國三畢業後離開既定軌道一年,到陌生國度融入不同文化,拓展異國人際關係。
我是老師,也是媽媽,深知「放手」是孩子獨立的必要條件,也能理解媽媽對孩子出門在外的擔憂。衝突的心情如何取得平衡?我的建議就是參加「高中交換學生專案」吧!
出國念書,不必花大錢!
國際化腳步日益加速,擁有國際觀已非新論述,然而,以美國為例,動輒一年超過百萬台幣的學費,外加雜項支出,對一般家庭負擔真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高中交換學生專案」成了折衷的選擇。
以閻華為例,他還爭取到獎學金補助,除證明自己實力,也減輕家庭經濟負擔,還有什麼留學專案比這更值得選擇的呢?需要注意的是,這方案只適用於高中學生,年齡太小或是大學以上學生,就不能再享有這等權利。
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會鼓勵這階段孩子出國,主因是高一以後已經滿16歲,也算是個小大人;然而,從未長期離開父母,又是人生地不熟的,難免讓家長的心七上八下。
還好正因他們尚未成年,所以有個免費又義務的當地家庭來接待他們,既屬義務性質,可以揣想他們的心態,較之其他收費家庭,必定多了更多人情味在其中。
再者,一旦雙方不適合,中介機構都設有防護嚴密的社工人員,居中協調安排,安全上不需過度憂慮,這也是能讓父母放心、放手讓孩子單飛的重要條件。
千里之外,有愛你的家人 !
就像閻華在書中的描述,美國成了他第二個家,那裡有無條件深愛、包容著他的家庭,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更珍貴的愛呢?
繞了地球一大圈,你們相遇、相處、相惜,在最單純的歲月共譜一段親情,你學習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尊重你的原生文化,最無助的時候,家人不在身邊,卻有他們溫暖的心與你同在,於是你得到向上的力量,有勇氣面對並克服眼前的挫折與險阻,這若非上天的恩賜,那是什麼呢?
台灣腳,走世界!
所謂的旅行或是遊學,絕對無法掌握道地的風土民情,唯有實際落地生活,方能擁有真正的文化體驗。
交換學生是孩子踏出舒適圈的極佳選擇,看看閻華在美國如何理解真正的英文使用;功課跟不上的他,憑著台灣學生的拼勁,從不及格到穩居第一;愛上美國農村恬淡閒適的鄉居步調;拋卻台灣靦腆男孩的拘謹,風度翩翩且儀態自若的邀女孩共舞……
這些活動絕非台灣高中生所能經驗的,因為交換生涯,意外豐富年輕學子的生命,且創造了文化差異的想像空間,更重要的是,一切都還是美國校方掌握並協助的範疇,無庸擔心行為踰矩或超越世俗禮教。
經驗挫折,解決問題自己來!
一旦離開熟悉的軌道,勢必面臨接踵而來的挫折,小則數日多則數月方能化解。也許是語言的隔閡,造成功課及人際的窒礙難行;或是家庭差異,影響孩子和接待家庭的信任關係,甚至被誤解或冷漠對待;抑或思念搗亂,情緒像鬼魅般的陰陰不懷好意,孩子成了想家的囚徒。
排山倒海的複雜情緒,開始考驗高中孩子的挫折忍受力,也挑戰原始的生存能量能否完全被激發,有些人敗下陣來,但絕大多數都能通過層層考驗,從此,身心靈得到莫大的滋長,其中衍生出的智慧,絕對遠遠超乎我們想像。
知道閻華終於要出書了,興奮之情難以言喻,因為,這本書除了是交換學生的經驗之談,更能讀出閻華背後的家庭教養之道。
很多家長都覺得養小孩經濟負擔很重,如果你看到閻媽媽帶著小閻華去海邊淨灘,建立一生如此高貴的品格及勞動教育,卻不需花半毛錢,也許您就能悟出:教養之道,不在金錢多寡,而是父母的善念與執著。
除此,在國外單打獨鬥的日子,家庭給予閻華的養分,點點滴滴開始發揮效應,更成了他解決問題時的資源庫。沒有錢出國,制訂目標,咬牙苦讀,爭取出國的獎學金;從小就建立為他人服務的習慣;按媽媽教他的方法,平時就將所作所為的資料,做好歸納、分類及建檔;以熱誠、好奇、不服輸的做事態度,憑著一股傻勁,勸募逾六千冊英文童書,嘉惠台灣弱勢兒童,也因此獲頒美國總統志工獎。
這些能力及生命態度,絕非在異國一年快速養成,而是出自閻家細緻人性且優質有序的教養,讓他即使在陌生國度,一樣能發光發熱,帶給周遭的人無數溫暖與感動。
從閻華身上,為人父母及教育界師長們,必定能參悟教養孩子的康莊大道,絕非將孩子關在一間教室,施以大量考卷及參考書來教導或評量他們的能力。
想想,閻華為了拿獎學金,去撿過期回收參考書苦讀;曾志願到中國貴州進行賑災發放;初到美國轉機,班機延誤,又臨時換登機門,最後竟也安全抵達;在國外獨力策畫中秋晚宴,宣揚中華文化……
這種種創思行徑與勇敢作為,必須將眼光移置窗外,將腳步踏出室外,更要將思維置之戶外,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品格健全、心胸開闊、熱誠能幹的世界公民啊!
(本文作者為南大附小教師)
作者序
相信自己,總有夢想起飛的那一天
多少人學生時代的夢想,是到太平洋那一端的美國遊學。美國強盛的國力,自由民主的風範,在各個領域豐富的成果,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實現自己的美國夢。
成為一位交換學生,對於國中時期的我,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但從看到學校布告欄貼出一張有關交換學生獎學金計畫的海報開始,我就做起了出國的白日夢,夢想著自己可以拿獎學金去美國走走。
直到進入申請交換學生的這一關,我才深深地被自己的英文當頭棒喝。動輒好幾頁的學術閱讀,對於才剛學會英文動詞各種時態的我,就像面對茫茫大海,不知該從哪裡讀起。現在拿起大學的原文書,我還記得那段翻字典逐字標記的克難時光。
還有面試,連想都沒有想過,自己居然可以在主考官面前,聽懂他在說什麼,還可以蹦出一些英文字回覆。也因此,誤打誤撞的,終於成為了交換學生。
出發那天,在桃園中正機場,我就像要飛出巢的鳥兒,連什麼是老鷹都沒有見過。天真的看著天上的飛機,一邊繼續做著輕飄飄的美國夢,一邊聽著阿嬤和外婆的殷殷叮嚀,我懵懵懂懂的點點頭,然後就揮揮手、消失在海關的盡頭。
像時光旅行一樣,我到了美國,不知道是過去,還是未來的。在這短短的一年,我體驗到好多第一次──第一次和金髮碧眼的洋妞跳舞,第一次開牽引機在荒地裡開墾,第一次看到高過膝蓋的白雪……。
不過,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成長」。從一個害羞且英文很破的小男孩,經過不斷的練習,從失敗中檢討、克服缺點,最後終能站上講台用英文和台下的聽眾溝通,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的師公 證嚴上人曾說:「人有無限的可能。」。在這一年裡,我很高興能夠自主發起推動為台灣山區原住民募集童書的活動,聯合全美國各個州的交換學生,在社區、在學校向美國民眾募集二手童書;也在各種公共場合,透過簡報,向外國人推廣台灣的文化。
我非常熱愛台灣這片土地,我是生在三重、喝著花蓮的水長大的。身為台灣人,講中文,我覺得這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情。在美國看到美國的一切固然美好,不過回到台灣,我反而更珍惜台灣的好,對於台灣的不好也會盡量更客觀地去思考如何改進。
當交換學生的意義,除了廣泛的欣賞,甚至吸收不同文化的滋潤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我的反省。從交換學生的那一年到現在,也已經過了三個年頭了,很多那時候不了解的事情,我現在也比較明白;很多以前沒有看到的、被忽視的,現在也慢慢的重拾、重視;學習的意義、考試的意義也都越來越清楚。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母親,是她耐心的牽著我的手,帶我走不一樣的路。記憶中,她努力和外國人用英語溝通的背影,總是一再的砥礪著我:不斷嘗試、不斷思考和學習。
在此,也將本書分享給每個勇於不斷嘗試的青年──相信自己,總有夢想起飛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