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喜歡通過傳記來了解精神分析或者心理治療的歷史?答案很簡單,因為這和研究現狀本身相關。心理學所研究的是經歷和行為,精神分析則進一步處理更難琢磨的無意識,以及生長於文化之中的個體的複雜故事。但是,所有在科學之中討論的精神功能,都同時直接影響我們每個人。”
阿德勒對世界的影響不僅停留在20世紀,于現今社會仍然切合時宜,甚至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面對隨着時代發展席捲而來的廣泛焦慮,越來越多人被壓抑、迷茫、無意義感所裹挾,陷入自我懷疑的沼澤,其中不少人選擇通過精神分析和心理咨詢尋找改變現狀的方法。而在龐大的精神分析流派之中,沒有一個學說能夠像阿德勒的治療體系——個體心理學那樣,與個體克服疾病和痛苦的努力緊密相連。鮮少有人知道阿德勒擁有異於常人的坎坷人生:自幼患有佝僂病,曾目睹弟弟的死亡,年幼的自己又險些因肺炎喪命;他曾追隨弗洛伊德求學,后因觀念衝突與恩師決裂;他輾轉致力於個體心理學的研究,卻在聲名最盛時因心臟病突發而辭世……可以說,阿德勒的一生正是與痛苦、自身自卑感對抗的一生。也或許正是擁有這樣的經歷,他才得以為世人留下驚人的思想遺產。
作者在本書中基於業內最新研究成果、大量史料文獻和獨家檔案資料,還原了阿德勒的生平經歷及其最為重要的個體心理學發展歷程。閱讀阿德勒的生平,走進他的思想世界,或許能為高壓下的人們提供緩衝的空間,慢下腳步,試着去調松那根上緊的發條。
亞歷山大·克魯伊(Alexander Kluy),作為一名作家、記者,亞歷山大·克魯伊定期為德國代表性大報《世界報》、奧地利報業銷量巨頭《標準報》、德國主流心理學雜誌《今日心理學》等多家媒體撰稿。著有《約阿希姆·林格納茨傳》《喬治·格羅斯傳:無國之王》等多部傳記與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