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你的婚姻可能失敗,就如同我的MBA一樣
最初在討論這本書主軸概念的時候,朋友曾貢獻的一些點子包括:「不唸MBA,會死嗎?」、「MBA?可以吃嗎?」、「我是MBA,那又怎樣!」,顯然我不少朋友對於MBA這個概念以及族群,有很多複雜的情緒與愛恨糾結。
也有朋友一聽到我在寫這本書,就對我說:「你是真的那麼討厭MBA嗎?怎麼可以討厭到寫成一本書!?喔對了,記得幫我預購一本!」
其實我沒有討厭MBA。我臉書上幾百個朋友中,有三分之一是有國外MBA學歷的,其中有不少是像我一樣土生土長的土台灣人,曾到海外負笈求取MBA功名。所以我怎麼也不可能腦殘到寫一本書來罵自己、也罵我上百位的MBA友人;寫書不是我的職業,我出書了以後還是得在一群MBA充斥的職場江湖上行走,我可無意變成MBA的武林公敵。
但慫恿我出這本書的朋友,卻也多是留學海外的MBA,他們覺得我應該提供一些MBA的平衡報導,希望我抱持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告訴芸芸眾生:「你可以嚮往穿西裝打領帶、被《商業周刊》採訪的專業形象人生;但也許你更適合穿著短褲與夾腳拖,就算沒有被《商業周刊》報導,你的人生還是津津有味,畢竟你手裡還拿著一本《壹週刊》!」
我不是要搞MBA的族群分裂,只是想提供一些不同的角度與聲音。
如果你也想追求MBA,想必你已經聽了許多MBA男孩與MBA女孩在海外求學的多采多姿、也聽過不少苦盡甘來的勵志故事,就連酪梨壽司在MBA畢業後走出的獨特人生道路,彷彿都在暗示你,MBA是這一切美好人生背後的必要元素。看了那些故事與人物,你真的很難不相信,MBA就是追求夢想與豐富人生畫布的必經之路。
多年以前,我也是聽了許多MBA男孩與女孩的精采故事之後,滿懷憧憬地追求我的MBA,後來也如願得到一份極受MBA青睞的策略諮詢顧問工作。但走過這整個旅程,我卻怎麼也沒有那種「修成正果」的感覺,反而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充滿困惑的人生,為什麼我辛辛苦苦追求的,沒有換來對等的滿足與快樂?
要不要念MBA這件事情,就像要不要結婚一樣。婚姻有人嚮往,也有人懼怕,不少人嚮往豪門姻緣,也有人拒當豪門貴婦。婚姻成功的很多、豪門婚姻美滿的也不少,但就是有人不適合婚姻、有人從童話故事般的豪門姻緣,墜入凡間變成《玫瑰瞳鈴眼》的悲慘劇情。我們也許聽了很多白頭偕老的動人故事,但不能忽略《犀利人妻》的劇情也正在我們的身邊上演,你可以聽聽婚姻美滿的人分享他的甜蜜喜悅,但你也應該去瞭解,有些人之所以在婚姻裡面掙扎的原因。
這本書的起源,只是因為我抱持著一個想法:應該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婚姻失敗」吧?!每個進入婚姻(MBA)、嫁入豪門的人,難道真的都像他們的全家福照片一樣那麼幸福快樂嗎?我自己明明就是那個老公外遇,卻還假裝自己擁有美滿家庭的貴婦,明明被家暴,卻謊稱是自己在馬桶上跌倒、還撞到廚房流理台的名媛。
所以我決定不再掩飾自己被家暴的傷痕,要從家暴陰影中站出來,告訴許多嚮往婚姻或豪門姻緣的男孩女孩們:「婚姻可以追求,但是真實的婚姻未必如你想像中美好,錯誤婚姻的代價可能比你想像中大,婚姻以外你應該還有其它選擇!」而把「婚姻」二字,改成「MBA」,即是本書主要內容。
我的MBA姻緣之路,雖然沒有想像中那麼綺麗美好,但我身邊還是有許多在MBA姻緣路上的神仙眷侶,他們正過著充滿睿智的美好人生,這本書顯然不是針對他們而來的。我其實還是相信許多人可以追求婚姻(MBA),無論是要為柴米油鹽奔波的婚姻、還是王子公主的豪門聯姻,我都會祝福他們得到自己真心想要的。但我只是想提醒部分人,在踏入婚姻說「我願意」之前,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做這個決定的理由,以及婚姻的完整面貌?如果你真要跳進這「火坑」,請先準備好你的防火衣,等你經過這一切水深火熱之後,就可以日後在《商業周刊》上侃侃而談自己的成功經驗,但如果你苦苦追求卻也得不到你要的一張結婚證書,單身也未必是世界末日。
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 in Madison)的Thomas DeLeire教授,在他的一個研究裡聲稱,結婚所產生的幸福感,相當於多花兩萬美元在休閒活動上所產生的快樂。如果,連婚姻都可以被休閒活動取代了,要花你十萬美元以上的海外MBA,又何嘗沒有其它替代品?
我曾花了十萬美元在我的MBA上,甚至感受不到相當於一次結婚的幸福感(當然很可能是因為我從沒結過婚的關係),我只覺得自己像是個犀利人妻,婚姻失敗、人生迷惘。原來,我花了太多時間追求與MBA相關的光環,卻花太少時間認識自己想要過的人生。
我想分享的是關於人生,不僅只是事業或MBA。如果你只對人生裡的「事業」有興趣,那麼我的分享對你而言,很可能是在唸《金剛經》、《法華經》裡讓你摸不著頭緒的經文。如果你覺得「事業」應該在「人生」的範疇裡來考慮,就像婚姻不過也是你人生的一部分,那麼我冒著下半輩子可能會被「MBA界」除名的危險,來分享我對於MBA留學的看法,也許對你有些參考價值。
祝福我的讀者,無論你有沒有MBA,人生都圓滿!
推薦序-1
教育與人生需兩者並重 願暻Envision MBA教育機構創辦人/許安德Mark Hsu
近年來,MBA的價值開始受到學術界以及業界諸多質疑,特別是在二○○八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經濟之後。有趣的是,有些最大力抨擊MBA價值的評論家,皆任教於世界最頂尖的商學院,史丹佛商學院組織行為學的教授Jeffrey Pfeffer便是其中之一。
這是個國與國之間分野早已不再明確的全球化時代,企業面臨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對手,一個新科技的誕生,就有可能讓某個產業一夕之間瓦解、甚至被摧毀。這讓我們不禁懷疑,當外頭的商場情勢瞬息萬變,學生坐在MBA教室裡上課,是否真能學會足以讓他們在商場生存的技能?而當全球經濟被金磚四國、印尼、墨西哥、非洲與中東等新興市場牽動的同時,學生在波士頓、紐約、舊金山這些離新興國家千萬里遠的學校上課,讀著以歐美企業為主的個案研究,他們所獲得的教育是否又能切合時局呢?
在台灣,留學這件事情幾乎已被神化,很少人會出言批評國外教育的不是。而本書作者阿部昆,藉此對MBA的價值提出極為深刻的反思,檢討剖析MBA的意義,跳脫主流價值,這點我認為相當值得讚許。當然,任何問題都不會只有一個標準答案,這也就是阿部昆亟欲透過此書傳達的訊息。關於教育,什麼決定才最明智,端看你想要怎樣的人生,不是只有單一選擇,但卻很少人能夠即時將這點想得透徹。平心而論,留學確實有許多面向的價值無法被具體量化,每個人對於出國留學也都有不同的動機,然而,我認為就當今世界的局面,你應該更審慎檢驗MBA這個「產品」,並且問自己:「唸MBA是否真的是協助我達成夢想的最佳途徑?」
有心想出國唸MBA的同學,或是計畫將孩子送出國的父母,這本書將會讓你獲益良多。這是第一本挑戰台灣長久以來對MBA以及出國留學信仰的書。透過《沒人敢告訴你的MBA大揭密》一書,讓我再次看到阿部昆的真誠以及坦率,他卸下MBA看似光鮮亮麗的光環,用他親身經歷的故事來告訴讀者,出國留學就像你所知道的人生一樣,也會遇到難以預料的起起伏伏,他對MBA的一些看法可能會打破你對出國念書的美麗幻想,但這就是重點──事情總沒有你以為的美好,只是很少人會先跟你把醜話說在前頭。
推薦序-2
重新思考MBA的價值再出發 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所長/蔣明晃
這是一本不太一樣的書,談的卻是許多年輕學子們對MBA價值的一種反思。對於很多大學畢業生來說,大學教育在台灣已經普遍到幾乎每個高中畢業生都可以唸,因此大學文憑在目前大學生甚至社會人士的心中,就如同高中或國中文憑一樣,不用費太多功夫便可以取得。所以許多的大學生、家長,開始認為如果單靠大學的文憑,似乎沒有辦法找到理想的工作,或甚至可能找不到工作。
這種迷思使得許多的大學畢業生開始往上念碩士學位,有些家長甚至錯誤的認為:「沒有唸完碩士學位不算完成學業」,因此極力要求他們的子弟去唸研究所,這種盲目的現象,造就了今日台灣的就業社會奇觀──高學歷人才大增,但是相對他們所得的平均報酬,卻下降許多。問題是很少人會去思考:「唸這樣的研究所,到底價值為何?
如同我上面所說:「攻讀碩士彷彿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趨勢」,而這種趨勢對於未來想找到好工作而去唸MBA的學生來說,也存在許多想像的空間。誠如《沒人敢告訴你的MBA大揭密》作者阿部昆所言:「擁有MBA的光環,究竟是不是未來找到好工作(或有絕佳發展機會)的保證?」不同人可能都有不同的見解,但作者在本書中,忠實的提出他個人唸過美國MBA名校的學位後,對MBA學位的一番省思。
我在學校時,也常常遇到許多學生來請我寫推薦信,或者詢問相關的留學事宜。其實我也都以過來人的角度,詢問他們想去唸MBA學位的理由,我想多數人都是想要透過這個學位,提昇自己未來的發展空間。而這本書正好給那些想要去攻讀MBA學位,但卻對這個學位有一些幻想的同學,提供一個再次重新思考的好機會。
在美國,MBA是一種在職的訓練課程,目的是藉由回到學校,再次重新充實自己新的學識與分析能力,再回到企業內去改善企業裡的問題。所以,MBA學位並不是專為找到好的工作而設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其實也不太可能光靠一個學位,就為自己打造出一個絕佳生涯發展的機會,如果有,基本上,這種機會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因此,我誠摯的希望所有想出國唸MBA學位的同學們,在做出決定前,應該先想清楚自己未來要走的道路為何,再踏出MBA學位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