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代《詩經》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所謂的“四家《詩》學”。其中發端于民間的《毛詩》學說因在漢末得以廣泛流傳,在唐代又獲得官修《五經正義》的正式確認,因此較為完整地流傳至今,成為今人閱讀《詩經》最為重要的憑藉。而漢代官方授受的三家《詩》學卻不幸地失傳了。
至南宋末年,學者王應麟痛感三家《詩》學之亡佚,遂編撰《詩考》,遍采群書,搜亡輯佚,對三家《詩》佚文做了初步的搜輯。自此之後,歷代學者對三家《詩》學保持了持續的關注,到清代乾嘉時期,開始了對三家《詩》學文獻的大規模輯佚。到道光時期,有多種重要的三家《詩》輯佚著作相繼問世,如馮登府《三家詩遺說》、阮元《三家詩補遺》。
但從規模和品質上看,它們都不能與陳壽祺、陳喬樅父子編纂的《三家詩遺說考》相提並論。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年間小琅嬛館刻《左海續集》本為底本,以清光緒十四年(1888)南菁書院刻《皇清經解續編》本為參校本,力求提供一部可讀可引的整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