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光磨蝕了激情、消融了偏見,當理性剝去了假相的面具,公義才會不偏不倚,讓過去的褒貶抑揚有所改變。」
1937年夏,日本軍隊侵入中國,不僅所有亞洲人都捲入了一場世界性的戰爭,一時間,歐亞大陸及周邊海域也烽煙四起。1937年2月1日,日本內閣任命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大將向南京進發,實施軍事佔領,同年12月13日,日軍攻入南京,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就此揭幕。
《南京大屠殺史料新編》是一本研究此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參照資料,內容共分三輯,前兩輯收錄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四份重要英文材料,即《南京安全區檔案》、「威爾遜醫生家書」、《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有關南京大屠殺部分)、〈帕爾異議書〉;其中《南京安全區檔案》曾於1939年出版,由燕京大學徐淑希教授編著,彙集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的文書檔案,詳實記載當年日軍的種種暴行。第三輯則收錄有編者卜正民教授2001年發表於《亞洲研究學刊》的文章〈東京審判與南京大屠殺〉。
作者簡介:
卜正民 Timothy Brook
加拿大漢學家。師從美國中國學研究專家孔飛力教授(Philip Kuhn),1984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現為牛津大學漢學研究院邵逸夫講座教授、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中華民國講座教授兼聖約翰學院院長。
著作頗豐,其中有三本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分別為《縱樂的困惑》(獲2000年美國「李文森圖書獎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中國與歷史資本主義》、《為權力祈禱》。
譯者簡介:
王了因,多倫多大學比較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
石滄金,暨南大學華人華僑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何麗芳,西安大略大學休倫學院全球研究中心講師。
徐蔚西,西安大略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陳廣恩,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副研究員。
戴聯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系博士候選人。
審校者簡介
方駿
南京師範大學法學士、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及副系主任,現任西安大略大學休倫學院歷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章節試閱
導言:南京大屠殺之紀錄
本委員會之陳情,所求者不過是:盡快恢復貴軍之紀律,以便本市回歸正常生活。
約翰‧拉貝(檔案第9號)
這些天來,有好幾萬難民被帶到金陵大學登記。為了他們的安全,我們必須對上上下下日軍官兵笑臉相迎,這簡直是一種折磨。
貝德士(檔案第50號)
如果窮人遭受七週多的搶劫,而且搶劫還在繼續,也沒有經濟收入,請問,這結果將會是什麼?
路易斯‧史邁士(檔案第61號)
1937年夏,日本軍隊侵入中國,不僅亞洲人,所有的人都被捲入了一場世界性的戰爭。一時間,歐亞大陸及周邊海域烽煙四起,戰火一直燃燒了八年。雖然早在1931年,日本便對中國不宣而戰,佔領了滿洲;但是1937年初日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北平,才將全世界推入戰爭的深淵。七七事變之後的一個月,日軍轉往上海另闢戰線。在北平勢如破竹的勝利,卻沒有在上海再次出現。上海守軍做了充分的準備,與來犯之敵展開了激烈戰鬥。面對出乎意料的抵抗,日軍的進攻在上海近郊被阻滯了兩個多月。由於日軍對上海守軍的後勤補給施加嚴重威脅,11月的第二個星期,中國軍隊的防禦被突破,日軍開始侵入中國中部。
日本軍隊蓄勢待發,積極準備進攻下一個軍事目標:南京。南京是當時中國的首都,因而具有極大的象徵意義。東京方面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採取軍事行動,他們希望中國政府的領導人蔣介石能夠率國民政府與日本談判。但是蔣介石並沒有表示妥協,日本方面越來越傾向使用武力解決問題。12月1日,日本內閣任命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大將向南京進發,實施軍事佔領。國民政府和守衛部隊在日軍強大的火力下向後方撤退,1937年12月13日,華中派遣軍攻入南京。
很多人對日軍進城後可能的行為心懷恐懼,但是沒有人能預料到,日軍士兵對平民百姓的虐殺竟會如此大規模,如此肆無忌憚。到底有多少民眾被殺戮,有多少婦女被姦污,至今仍眾說紛紜。各方都認可的確切數字,或許永遠都統計不出來。南京地方法院1946年4月完成的戰後調查,確定死亡人數為二十九萬五千五百二十五人。其中男性遇難者佔百分之七十六,女性佔百分之二十二,兒童佔百分之二 兒童的死亡人數自然是最難以追蹤的,而且總是令人悲哀地被往少裡估算。1
人們或許沒有預料到會受到這樣的虐殺,但他們至少意識到日本佔領軍是來者不善的。早在11月份,日本飛機開始轟炸南京的時候,那些有權勢有門路的居民,就早早地先於政府和軍隊逃出了南京。但也有許多窮苦百姓,或為家庭生計所累的人,無法離開。有人決定留在城裡,希望日本軍隊會尊重他們的降民身份,以為做降民總比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要強一些。
旅居南京的西方人士追隨中國同事的腳步,也紛紛選擇離開。最後幾批撤離的人,被接到美國軍艦上。12月12日,殿後的美國軍艦「班奈號」(the Panay)還沒來得及啟航,即遭日軍飛機猛烈轟炸而在長江沉沒。也有少數西方人士決定留下來,他們的情況各不相同,動機也不一樣。幾個被派駐南京的洋商為了看顧洋行的財產而不願離開,他們認為日本人無論做什麼,都不會去觸犯第三國國民的利益;還有幾個西方人,主要是傳教士、醫生、教師,感覺自己有責任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無論後果如何,他們的生活已經與中國人息息相關。南京陷落時,留守城內的西方人據說有二十七個:十七個美國人、六個德國人、二個俄羅斯人、一個奧地利人、一個英國人。2
這些西方人士,有男有女,他們相信,憑藉他們的身份優勢,他們可以組織一個委員會,在日本軍隊入城之後協調救濟,為城市平民提供一個庇護所。對這一設想的討論,11月中旬就開始了。當月22日,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舉行了第一次會議,與會者推舉德國商人約翰‧拉貝(John Rabe)為委員會主席。不久,委員會的成員就發現,他們將要承擔的任務,比預想的要多出許多,組織救濟市民本來已經夠繁重的了。國際委員會11月27日拜見蔣介石和南京防衛司令唐生智,12月1日會晤南京市長馬超俊,所有成員便清楚意識到,南京市長和市府職員一旦離開,委員會恐怕將不得不暫行市政管理的職責 與馬超俊市長晤面後不到一個星期,全體市府官員就撤出了南京。3
12月上旬,國際委員會開始緊張籌備:裝運市府和其他機構提供的救濟品;標出安全區的範圍並且通告市民;積極與日本軍事當局商談,試圖協議日軍不得侵擾安全區的事宜。12月9日,國際委員會提議休戰三天,但蔣介石不希望向侵略者示弱,而日本人食髓知味,更是不願被絆住手腳。12月13日,日軍先遣隊開進南京城,一場浩劫就此開始。
次日,也就是12月14日,約翰‧拉貝以國際委員會主席的身份致函日軍駐南京司令官,冀圖在委員會和新佔領軍之間建立一種工作關係。政治學家徐淑希編輯整理,1939年出版的《南京安全區檔案》一書,就是以拉貝這封信作為開端。《南京安全區檔案》是一份南京大屠殺文件實錄,篇幅不長,迄今仍是了解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間南京居民之遭遇的最佳史料,本書第一輯將它全文收入,未做任何刪改。4
《南京安全區檔案》以拉貝12月14日致日軍司令官的信(檔案第1號)開始,以2月19號,即拉貝離開南京前四天的信結束。在2月19日的信中,拉貝通知美國大使館,國際委員會已適時改組為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檔案第69號)。在九週多的時間裡,這些檔臚列了日本軍隊佔領南京,對居民大肆虐殺的過程。除兩份檔(檔案第23號,一則日軍告示,和檔案第60號,一家佛寺的中文備忘錄)以外,這些文書檔案主要由三類文字材料組成:國際委員會的對外信件和陳情書;有關人身安全和糧食供應的內部備忘錄;對日軍暴行的記錄。
對外信件、陳情書多數都是呈交給日本大使館的。委員會的西方人士與日方打交道,需要通過大使館這個仲介。委員會與日本總領事岡崎勝男有一些接觸,但大部分時間都是與兩位低級官員交涉:二祕福井淳(後擢升為代理總領事)和參贊福田篤泰。引用一位美國領事官員的話來說,福田是「一個有頭腦、有抱負、非常體面的年輕人」,5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因而常常充當翻譯和調停人的角色。國際委員會向日本大使館呈送這些信件,意在抗議日本軍隊的行為,敦促日方設法盡快控制南京的極度混亂狀態。從1月10日起,委員會還向美國領事約翰‧艾利森(John Allison)、英國領事白魯尼(H. I. Prideaux-Brune,1月初返回南京)和德國領事喬治‧羅森博士(從未離開南京)呈交這類信件。國際委員會通過這一系列信函,解釋他們的工作情況,希望藉由這些領事的斡旋,尋求日本領事人員的合作。這些公函多半由國際委員會主席約翰‧拉貝撰寫。拉貝是一個既和藹又盡心的德國人,他旅居中國三十年,不僅洞悉人情世故,處事圓融,而且還是納粹黨黨員,連日本人也不得不對他禮讓三分,因而被推舉為委員會主席。
第二類文書標有「備忘錄」字樣。這些材料寫於安全區運作當中的一些緊要時刻,供委員會書面回顧工作得失,思考下一步行動計畫。舉例來說,書中收錄的第一份備忘錄以列舉形式,簡要記述了12月15日委員會與日軍特務機關長第一次會面的情形。日軍特務機關由華中派遣軍成立,旨在恢復南京的日常秩序(檔案第6號)。第二份備忘錄記錄的是日本士兵隨意押走、處決在難民營發現的中國士兵,完全不理誰是士兵誰是無辜民眾(檔案第11號)。在小冊子的最後一份備忘錄概述了委員會2月10日面臨的救濟困難(檔案第68號)。備忘錄的起草人主要是委員會的美國人路易斯‧史邁士(Lewis S. C. Smythe),他是委員會秘書長,性情詼諧,腳踏實地。沒有史邁士的這些備忘錄,我們能知道的日本軍隊在佔領南京後頭兩個月的所作所為,肯定比今天要少得多。在這些文書檔案涵蓋的時間(即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結束後,國際委員會改組為國際救濟委員會,史邁士繼續國際委員會的工作,編訂了直至1938年6月為止南京地區的戰時損失調查。6
第三類檔是數百起日本軍隊侵犯中國人人權和外國人特權的事件,這些事件有大有小。委員會成員耳聞目睹日本士兵的惡行,將之記錄下來,史邁士按照時間順序把所有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詳細記錄在案,然後由委員會定期(通常是每天)遞交給日本大使館。7其目的是保證日本大使館能夠準確知悉軍方的所作所為,希望外交人員出面干涉,緩和混亂局勢。這些簡報最初以「不法情事彙編」為題,1月10日以後,委員會將其更名為比較溫和的「時局紀要」。為查閱方便,所有事件均連續編號,從1號直到444號8(其中四十八起事件亡佚,載有事件114-43、155-64、204-9的三份「紀要」丟失)。這些事件彙編,按時間順序展示了加諸南京人身上的種種惡行和虐待:毆打、謾罵、搶劫、破壞和強徵財產、縱火、強姦、殺戮。第1起事件(出現在檔案第8號)講述日本士兵12月15號闖進清潔隊駐地,用刺刀捅殺居住在安全區的七名清潔工人,導致六人死亡。最後一起事件(檔案第65號)記錄2月6日一名勞工被子彈打成非致命傷,威爾遜醫生不得不切除傷者的手臂。從第1起事件到第444起事件,按時間先後羅列日軍所犯下的戰時暴行,這些暴行一再發生,已經讓人見怪不怪,感情麻木;而日軍暴行規模之大,遠遠超出正常人的想像。
這些不法事件,成為日軍佔領南京期間所犯暴行的重要證據。但它只揭露了日軍罪行的一小部分,只是發生在外國人能夠接觸的地區,或能夠獲得可靠資訊的地區。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事件在時間上並不是平均分佈,在某一時段會特別集中,似乎說明日軍的暴行在某一時候到達高峰。有兩個時段格外引人注目。第一次大規模的不法事件出現在第16起到第113起事件,時間從12月15日延續到12月21日,共七天。這些事件分成三份簡報(檔案第15、17、19號),後附一份全體外僑籲請日本大使館出面干涉的陳情書(檔案第20號),呈送給日本人過目。這是日本軍隊佔領南京後第一波暴行,日本士兵受到縱容,像脫出牢籠的野獸一般在城內大肆姦淫偷盜、燒殺搶掠,可謂無惡不作。
第二波暴行發生在1月28日到2月3日這一週內(第220起至第406起事件,見檔案第57、58、61和62號),也就是南京陷落後的第六個星期,國際委員會記錄整理的事件幾乎有一半發生在這七天之內。人們通常拿士兵在戰場上壓力過大做藉口,掩飾日本軍隊行為不法的罪責 例如飢餓、疲勞、缺乏督導、因不能盡快回家而產生的恐懼和沮喪等等。但這些理由,很難解釋為什麼在佔領南京之後這麼久,還會出現這種失控局面。這一波暴行的發生,源於日本軍方1月28日發佈的命令,要求難民們返回原住地,各難民營收容所將在2月4日關閉。雖然到1月底,南京城裡超過半數的房屋都毀於戰火和暴行,9但那些有家可回的人還是紛紛聽從日軍的命令,他們以為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可以在廢墟中重建家園,另謀生計。國際委員會在得到日方保證返家居民之人身安全的許諾後,決定與日方合作。他們在安全區張貼告示,鼓勵民眾遵從日軍命令。但是那些返回住處的難民,發現他們一旦離開安全區,就好比羊入虎口,任人宰割。日本兵如捕食的禽獸,對這些平民瘋狂地掠奪、姦淫,長達一星期之久。國際委員會蒐集了一些事件,編成四份「時局紀要」送交日方,表達嚴正抗議。在第二份「紀要」末尾(檔案第58號),路易斯‧史邁士特意加上幾行補充說明,「所列並不完全」,提醒日本總領事「這是本委員會整理之紀錄中事件最多的一份」。但是西方人的提醒對日本人似乎全無效用,因為不法行為還在持續。但這些「紀要」至少有一個用處:它忠實記錄了日軍的集體暴行,沒有這些事件紀錄,我們可能不會了解這些往事。
這些想法,令我們注意到《南京安全區檔案》重要的歷史價值。首先,它證明國際委員會設立難民營是成功的,的確保護並解救了一些平民。雖然日本方面不斷施壓,要求委員會解散,把資源移交給日本人管理,但委員會頂住了日方的壓力。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逃出敵佔領區的中國人,在稍後的時候便熱情洋溢地讚揚委員會的工作。10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每一個人都認為設立安全區是個善舉。早在1938年4月,從東京來的美國領事官科維爾‧卡伯特(Coville Cabot)在訪問南京後提交給華盛頓的報告中說:「南京安全區是個錯誤。名義上是為了救護平民,實際上卻是為保護美國人、德國人和中國富人的財產而設。」科維爾‧卡伯特還堅持認為,日軍空襲南京期間,美國軍艦「班奈號」沉沒,完全是艦長自己的責任。他還自信地預言,日本軍隊在中國擴張過快,很快就會被中國人打敗。對於其上述言論,我們可以「馬後炮」地認為,他的判斷很沒有說服力。當時對安全區持批評態度的外國人不止他一個,科維爾‧卡伯特這些陳腐的觀點似乎全盤來自謝爾斯。謝爾斯是英國商人,在南京一直待到12月23日,然後暫避上海。國際委員會成立之初,謝爾斯是成員之一,12月中去職。卡伯特造訪南京期間,謝爾斯抱怨說國際委員會表面上為中國民眾提供人道主義幫助,劃出的安全區,實質上是計畫為小部分人(美國人、德國人)的利益服務。最糟糕的是,安全區沒有把和記洋行旗下謝爾斯負責的蛋行劃進去,工廠遭受損失,使謝爾斯理所當然地否定委員會的工作。根據卡伯特的說法,謝爾斯「覺得日本人完全有理由駁回安全區。他(謝爾斯)的看法是這件事很不體面,如果被日本人蔑視,那是它自找的。他相信日本人看不上這個東西。謝爾斯很遺憾自己的名字曾經和這個計畫連在一起」。11這樣看來,謝爾斯的抱怨似乎是由於自己的經濟損失(蛋行被毀),以及他作為唯一一個英國人被美國和德國人包圍而產生的孤立感。
導言:南京大屠殺之紀錄
本委員會之陳情,所求者不過是:盡快恢復貴軍之紀律,以便本市回歸正常生活。
約翰‧拉貝(檔案第9號)
這些天來,有好幾萬難民被帶到金陵大學登記。為了他們的安全,我們必須對上上下下日軍官兵笑臉相迎,這簡直是一種折磨。
貝德士(檔案第50號)
如果窮人遭受七週多的搶劫,而且搶劫還在繼續,也沒有經濟收入,請問,這結果將會是什麼?
路易斯‧史邁士(檔案第61號)
1937年夏,日本軍隊侵入中國,不僅亞洲人,所有的人都被捲入了一場世界性的戰爭。一時間,歐亞大陸及周邊海域烽煙四起...
目錄
目 錄
英文版編者序1
導言:南京大屠殺之紀錄4
插圖及說明24
第一輯:記錄
《南京安全區檔案》31
「威爾遜醫生家書」178
第二輯:審判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有關南京大屠殺部分)227
〈帕爾異議書〉236
第三輯:分析
〈東京審判與南京大屠殺〉263
註釋297
參考文獻315
人名索引323
機構索引327
中文版說明329
目 錄
英文版編者序1
導言:南京大屠殺之紀錄4
插圖及說明24
第一輯:記錄
《南京安全區檔案》31
「威爾遜醫生家書」178
第二輯:審判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有關南京大屠殺部分)227
〈帕爾異議書〉236
第三輯:分析
〈東京審判與南京大屠殺〉263
註釋297
參考文獻315
人名索引323
機構索引327
中文版說明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