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一國兩制”這個創新性構想形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至今已有接近半個世紀。在八十年代的《中英聯合聲明》和《中葡聯合聲明》中,“一國兩制”的具體安排已經顯現,1990年全國人大制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1993年全國人大制定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更把“一國兩制”方針政策轉化為莊嚴的法律承諾和正式的憲制安排。1997年和1999年,港澳相繼回歸祖國,“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順利開展。
但是,人類歷史告訴我們,任何偉大的事業都沒有可能是一帆風順、路途完全平坦的。我們在香港生活的市民都親身經歷過,一些因為“一國兩制”的內在張力而產生的政治和社會衝突。“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路,可謂崎嶇曲折,危機迭起。從2014年的非法“佔中”,到2016年立法會改選後的“辱華宣誓風波”,再到2019年的“修例風波”,“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波折不斷,甚至讓人有“每況愈下,前路茫茫”之感。個別人士不禁懷疑,“一國兩制”是否染上了疾病?那麼怎樣才能予以治療,讓它康復?
2020年的《香港國安法》和2021年的“完善選舉制度”這兩項中央部署的重大舉措,被稱為一套“組合拳”,它們針對“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偏差,給香港的亂局動了大手術,讓“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重新出發,再次上路。
對於這些舉措,社會上以至國際上有不同的看法和評價。個別人士認為原來的“一國兩制”和原來的香港已不復存在,他們對香港前途的信心全失,甚至選擇移民他鄉。但更多的人相信,中央的果斷措施使香港得以由亂到治,以後便可以由治及興;香港應可在“一國兩制”的憲制框架下,發揮其特長和優勢,為我國正在進行的“中國式現代化”事業作出重要貢獻;因此港人不應妄自菲薄,必須珍惜我們現有的各種得來不易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等各方面的條件,努力奮進,讓東方之珠再顯光芒。
在這方面,中央的政策是明確的,就是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政策不變,並且全面準確地、堅定不移地予以貫徹實施。2022年以來,中央已經發出明確信息,指出“一國兩制”在現在和未來都是最佳的制度安排,“一國兩制”既有利於港澳,也符合國家的發展策略,看不到有什麼理由需要改變,值得長期予以堅持。意思也就是說,2047年不再是一個大限。另外,就在香港長期實施的普通法制度來說,中央的訊息也是明確的,那就是普通法制度有利於香港,有利於其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值得長期堅持。所以我相信,目前在香港各個大學法學院唸法律的同學們無須擔心他們的普通法訓練和知識在2047年之後便沒有用處。
“一國兩制”可長期堅持,意味著作為“一國兩制”的法律載體——在法律層面承載著和體現著“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以至《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也可長期有效,沒有五十年的大限。其實整部香港基本法裏沒有任何條文說1,基本法在2047年便失效,只要全國人大不對這部基本法作出修改或不對其中“一國兩制”的制度設計予以修改,基本法和它所規定的“一國兩制”便可長期實施。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今天仍須重視和珍惜這部在34年前制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雖然“一國兩制”的實施過程有一些波折和風雨,但基本法已被證明是經得起考驗的,它直到今天仍是有強大生命力和活力的一份法律文獻,它的各方面的條文仍然為“一國兩制”框架和香港的不少特長和優勢提供著制度性的保障和守護。
我們組織香港和內地的優秀學者共同編寫這本書,目的便是在香港回歸27週年之際,對經歷了《香港國安法》、選舉制度改革以至基本法第23條立法等法律變遷之後仍然充滿強大生命力、仍然在全面發揮其作用的這部香港基本法,作全面的介紹和較深入的分析,讓讀者能夠瞭解到基本法怎樣體現、保障和守護“一國兩制”的理念和精神。我們把這本書獻給所有關心香港前途的人士,特別是生於斯、長於斯的青年人,因為未來是屬於你們的。
陳弘毅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2024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