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協助高教學生、社會新鮮人以及對企業暨無形資產評價領域有興趣者,有一個初步卻頗為重要的認識,並以精采的案例導入評價思維解構,結合理論與實務,可以活用於未來職場或參加相關證照考試;對於大學諸多系所正在大力推動的深化與跨領域教學,亦可產生實質之助益。
作者簡介:
林景新
現職
實踐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會計學、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無形資產評價等課程)
專長
會計、審計、個案研究、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產業趨勢分析、內部稽核、企業診斷及企業評價
工作經歷
前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會計主任、前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計主辦、前志嘉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稽核、前喬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總稽核、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學士學位學程兼任講師(經濟學、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無形資產評價等課程)
專業證照
美國全國認證企業價值分析師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Valuators and Analysts, NACVA)認證評價分析師
陳政大
現職
廣流智權事務所合夥專利師
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理事
專長
專利申請、專利訴訟、專利地圖分析、智慧財產權管理、智慧財產權爭議處理、無形資產評價、智慧財產權價值分析、創業創新管理
經歷
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無形資產評價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專利師職前訓練講師、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職進修講師、教育部IMPACT臺灣智財加值營運管理中心智財專業顧問、經濟部專利審查官訓練班講師、國立台灣大學EiMBA校友會理事長
專業證照
中華民國專利師高考及格
中國大陸專利代理師考試及格
美國全國認證企業價值分析師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Valuators and Analysts, NACVA)認證評價分析師
經濟部工業局智慧財產評價種子師資
推薦序
推薦序—丁序
因應全球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與快速變遷,以及產業發展型態的更迭與轉型,世界各國皆積極鼓勵研究發展與創新,以帶動產業及經濟的發展。其中,「無形資產」更是決定企業價值、維持市場競爭優勢之重要資產。近年來,政府大力扶持新興產業,更是推動臺灣創新動能、改善國內投資環境與提升國際競爭力之重要關鍵。因此,無形資產的價值及其相關價值之評估、運用與管理,遂成為各界不容忽視的議題。
企業價值不應僅止於所擁有的有形資產,而應擴及無形資產。簡單來說,無形資產係指由特定之主體所擁有,無實際形體、可辨識及具未來經濟效益之非貨幣性資產,例如智慧財產權、專利、品牌、商標或著作權都是常見的無形資產。依財團法人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所訂《評價準則公報》第七號「無形資產之評價」中亦提及,無形資產通常可歸屬於一種或多種類型,例如:行銷相關之無形資產、客戶相關之無形資產、文化創意相關之無形資產、合約相關之無形資產及技術相關之無形資產。由此觀之,無形資產存在於企業之形態眾多,必須仰賴專業之判斷與眼光,才能加以發掘並給予適當的評價,亦能有效的彰顯並提升企業真實之價值。
本書作者林景新老師與陳政大專利師為多年舊識,對於無形資產評價制度多所關注並有充分之研究。景新老師曾經服務於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及國內其他知名之上市上櫃大型企業,與陳政大專利師同為美國NACV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Valuation Analysts)協會認證之評價分析師。景新老師目前任教於實踐大學管理學院,由於常年穿梭於課堂與實務,本書內容完整的呈現其實務運用之視角,深入淺出的說明也讓初學者讀起來毫不費力。本書的共同作者陳政大專利師,除了在專利權與商標權相關領域造詣深厚之外,亦同時跨足評價制度相關領域。在評價制度與實務案例的運用當中,必須熟稔智慧財產權之運用,方能適切妥善地評估受評價標的之價值,陳專利師在書中娓娓道來,相信定能讓讀者獲益匪淺。欣見本書付梓,本人樂為推薦,並以此序表達敬意。
實踐大學丁首彬校長
2023.2
推薦序—李序
為有源頭活水來
伴隨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無形資產的價值逐漸受到重視,緣由無他,因為無形資產本來就是企業價值的重要一部分。有別於傳統上以會計原則作為有形資產(如土地、廠房或機器設備等)作為計算資產之主要依據,倘若能結合無形資產評價技術,將更能正確反映企業的真正價值。這樣的觀念近年來逐漸被應用於高科技產業以及新創事業,讓透過研發所產生的智識財產權等無形資產也能得到應有的評價。未來期待文化內容產業與文化資產也都能廣為利用無形資產評價制度,相信更有利於投融資之取得,也裨益於產業之振興與資產之保存。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宋代朱熹《觀書有感二首‧ 其一》中的著名詩句,尾句中強調永不枯竭的源頭所輸送的活水是池塘常保清澈與生命活力的原因,無形資產評價制度可以為產業帶來活水(資金),也正是如此。為使制度更形周延,《產業創新條例》第13條於106年11月22日修正公布,並於第1項中明文規定﹕「為協助呈現產業創新之無形資產價值,中央主管機關應邀集相關機關辦理下列事項:一、訂定及落實評價基準。二、建立及管理評價資料庫。三、培訓評價人員、建立評價人員與機構之登錄及管理機制。四、推動無形資產投融資、證券化交易、保險、完工保證及其他事項。」嗣後,陸續分別於107年5月29日發布《無形資產評價基準暨評價資料庫之建置與管理辦法》以及同年6月4日發布《無形資產評價人員及機構登錄管理辦法》作為配套,除使法制更形完備外,也代表政府推動此項重要機制的決心,誠值肯定。
然而,制度之推動除需有良好法制的建構外,亦有賴實務界的實踐與教育界的培養,方能使我國無形資產評價的種子結果開花。這樣的急迫需求,也同樣被景新兄所洞察,因此得悉其投身教育界並大力推動無形資產評價時,自是喜不自勝。走在校園中,這位「景新老師」受到學生們的喜愛,無形資產評價的課程更是堂堂爆滿,看在參與制度推動者的眼中,深感欣慰,也為所任教的大學與學子們感到高興。「景新老師」告訴我,從事教育最滿足的事,是和學生們一同成長,並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這是為人師表的心聲,也是教育的真諦。修習課程的學生來自不同學系,卻能在課程結束後對於無形資產評價產生興趣,甚至順利通過評價相關考試,這也是跨領域教學的成功範例。
《企業暨無形資產評價案例研習》是繼景新兄的前作《企業暨無形資產評價》後推出之力作,除保留前作的重要菁華,並修訂更新之相關規定與制度外,更與同為美國NACVA認證評價分析師的陳政大專利師攜手合作,以精采的案例導入評價思維解構,結合理論與實務,對於有心進入無形資產評價領域者有莫大助益,是學界之幸,是國家之福!
書成之際,二位作者熱情邀請,囑余撰序。在拜讀後,除欣喜台灣能夠有此書的問世,更迫不及待地希望更多人能夠閱讀,藉由案例領略無形資產評價的運作與實際。祝福每一位讀者!
李智仁 博士
文化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經濟部無形資產評價能力鑑定專業委員會委員
財團法人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
推薦序—丁序
因應全球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與快速變遷,以及產業發展型態的更迭與轉型,世界各國皆積極鼓勵研究發展與創新,以帶動產業及經濟的發展。其中,「無形資產」更是決定企業價值、維持市場競爭優勢之重要資產。近年來,政府大力扶持新興產業,更是推動臺灣創新動能、改善國內投資環境與提升國際競爭力之重要關鍵。因此,無形資產的價值及其相關價值之評估、運用與管理,遂成為各界不容忽視的議題。
企業價值不應僅止於所擁有的有形資產,而應擴及無形資產。簡單來說,無形資產係指由特定之主體所擁有,無實際形體、可辨識及具未...
作者序
作者序1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企業加速數位轉型與遠端科技的應用,KPMG 指出,大型企業趁勢併購及投資,市場汰弱留強,加上2020 年全球開放銀行(Open Banking)興起、AI 與5G 技術應用漸趨成熟,為全球金融科技產業帶來利多。另一方面,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習慣,提升了行動支付、網路銀行等數位服務的使用頻率,金融科技新商機也有望大幅成長。
近年來,基於國際投資人及產業鏈日益重視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相關議題,實有必要擴大上市櫃公司編製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報告書之範圍,持續提升ESG 資訊揭露,並提醒企業應該注重環境、社會及治理等相關利害關係之議題。另一方面,國際間積極倡導追求「永續發展」趨勢之下,「永續經營」遂成為影響企業價值的關鍵要素。因此,國際間評價分析師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時,必須將ESG納入考量。
新冠疫情加速數位化時代的來臨,企業必須重新調整思維,將科技思維嵌入日常營運當中,主動採取積極的資安措施;甚至要從駭客或威脅者的角度來思考,在數位風險尚未開始形成之前就預先進行防禦甚至反制。以防禦的角度觀之,不僅可以保護企業資產安全;若以進攻的角度來看,還可能成為其他企業的策略合作夥伴,增加數位轉型的優勢,進而有效地管理相關的數位風險。
企業必須調整心態、改變經營模式,大膽的跨出舊有成功的經營模式,積極的進行新的經營策略規劃與分析,再將有限的資源投入最具經濟效益的商業活動中。「創造核心價值」將是未來企業組織再造、創新經營的重要關鍵。企業必須先知道自己擁有多少價值,再進一步尋求並開創潛在的價值,最後再將創造核心價值的經營理念導入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中。換言之,不僅追求企業價值最大
化,甚至要追求員工福利最大化與投資人利潤最大化,才能促使企業整體同心協力,為共同的目標全力以赴。
本書旨在協助高教學生、社會新鮮人以及對企業暨無形資產評價領域有興趣者,有一個初步卻頗為重要的基本概念,無論在未來職場上或是參加相關證照考試均有助益;對於大學諸多系所正在大力推動的深化與跨領域教學,亦可產生實益。
林景新 2022/12/25
美國NACVA 認證評價分析師(證書號51139)
工研院無形資產評價種子師資認證書(證書號2317020013-0004)
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序2
隨著新創的興起,無形資產越受重視,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中的占比,也是逐年增加,也有越來越多的新創企業是以無形資產作為競爭優勢核心而興起。無形資產的管理與運用,不僅攸關企業價值,更是企業成長之關鍵。無形資產中,智慧財產權越來越受到關注,特別是專利、商標、營業秘密等都成為企業管理與行銷的要點,也是企業競爭策略的核心。專利作為保護企業技術研發的智慧財產權,在傳統上多是用於保護研發成果,在產品或服務的競爭上去主張專利權,以排除或阻礙競爭對手在市場上的競爭。因此,過去企業在專利權應用的重點在於訴訟發起前的管理與訴訟規劃、訴訟程序中的運用與應對、訴訟程序外的和解與授權等。專利為無形資產其中之一者,現今對企業的影響不僅在於權利的行使,重要的是專利的應用,能為企業帶來經濟上的效益。當然,其他的智慧財產權也是如此。也因此,智慧財產權的應用也越見多元,例如專利融資、專利作價入股、專利證券化以至專利保險等,都能為企業或權利人帶來不同面向的經濟上利益。
筆者身為專利師、評價分析師,處理過許多無形資產評價案件,其中以專利評價案件為大宗。雖然處理的評價案件眾多,但評價過程非僅止於公式操作,更多的是在每一件無形資產評價案件的情境中所遭遇的問題,例如智慧財產權的權利是否尚在存續期間、權利歸屬是否有違反法規或契約約定、是否存在權利無效的瑕疵、如何評估智慧財產權商品化的難度、企業是否有足夠能力實施智慧財產權商品化、如何判斷智慧財產權與商品的關聯性等,當然其他關於財務的問題更是不在話下。因此,如何在個案中的困難處找出可評估價值的方式,是評價過程中最重要的難題。筆者在不同案件的評價過程中,多次請益林景新老師,討論對個案的看法與可行方案,收穫良多。也因此,評價人員不僅要理解無形資產評價理論、原則,對智慧財產法規的認識,更有賴於評價經驗的積累。
本書重點在於企業暨無形資產評價的基礎理論、原則的說明,也有不同無形資產評價案例輔以理解、操作,在面對不同情境下提供不同評價方式的思維邏輯。非常感謝林景新老師不吝給予機會,讓筆者有機會將過去智慧財產權評價的處理經驗轉化為案例分享,冀希能讓讀者對無形資產評價的理解建立專業且完整的架構,並透過案例更加熟諳評價的思維與操作。
陳政大 2022/12/23
中華民國專利師/中國大陸專利代理師
美國NACVA 認證評價分析師
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理事
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無形資產評價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兩岸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作者序1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企業加速數位轉型與遠端科技的應用,KPMG 指出,大型企業趁勢併購及投資,市場汰弱留強,加上2020 年全球開放銀行(Open Banking)興起、AI 與5G 技術應用漸趨成熟,為全球金融科技產業帶來利多。另一方面,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習慣,提升了行動支付、網路銀行等數位服務的使用頻率,金融科技新商機也有望大幅成長。
近年來,基於國際投資人及產業鏈日益重視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相關議題,實有必要擴大上市櫃公司編製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報告書...
目錄
推薦序—丁序
推薦序—李序
作者序1
作者序2
PART 1 評價總論──企業暨無形資產評價
第一章 何謂企業評價、企業評價的程序與架構
第二章 何謂無形資產評價、無形資產類別與權利範圍辨識
第三章 評價基本概念──評價目的、假設、價值動因與價值定義的三大層面
第四章 評價產業的展望
PART 2 評價資料之蒐集與初步分析
第五章 企業財務報表分析
第六章 財務報表常規化調整
第七章 經濟分析
第八章 產業與市場分析
PART 3 評價方法
第九章 從資產視角導出之評價法
第十章 從市場視角導出之評價法
第十一章 從收益視角導出之評價法(一)
第十二章 從收益視角導出之評價法(二)
第十三章 折價與溢價調整
第十四章 評價報告的製作
PART 4 評價案例綜合研習
第十五章 企業評價案例綜合研習
第十六章 無形資產評價案例綜合研習(一)
第十七章 無形資產評價案例綜合研習(二)
PART 5 附錄
一、評價報告相關準則
二、評價專有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推薦序—丁序
推薦序—李序
作者序1
作者序2
PART 1 評價總論──企業暨無形資產評價
第一章 何謂企業評價、企業評價的程序與架構
第二章 何謂無形資產評價、無形資產類別與權利範圍辨識
第三章 評價基本概念──評價目的、假設、價值動因與價值定義的三大層面
第四章 評價產業的展望
PART 2 評價資料之蒐集與初步分析
第五章 企業財務報表分析
第六章 財務報表常規化調整
第七章 經濟分析
第八章 產業與市場分析
PART 3 評價方法
第九章 從資產視角導出之評價法
第十章 從市場視角導出之評價法
第十一章 從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