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小時候玩過家中的羅盤,也看過一些風水相關的基礎書籍。儘管一直以來都是有看沒有懂,對於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八卦九宮等等,都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實,但也或多或少算是接觸過皮毛中的皮毛。
上了大學、上了研究所,曾經幾度好奇翻看紫微斗數的相關書籍,但既看不懂那種種吉凶禍福的批語是怎麼來的,也看不懂那些宮位、星曜的意思,甚至連命盤是怎麼排出來的也沒概念。
直到退伍、就業後,在書店偶然看到葉漢良先生的《安星法則》,真是大為驚嘆,全書不但說明了十二宮、十四主星,以及各式各樣星曜是如何根據出生時間排出來的,更是從一般書籍可能會跳過或簡略帶過的術數基礎講起。後來繼續拜讀葉先生的《星曜本義》、《推斷法則》,更是深覺紫微斗數這門用於算命的術數,所涉及的思想不只是陰陽,還可追溯到儒、道兩家思想,與天文、占星等等其他領域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此富有深度與廣度,說是博大精深也是恰如其分。
認真拜讀葉先生著作後,發現自己過去雖也看過一些斗數相關的書籍、網路資料,但是缺乏系統性地認識命盤,沒有理解宮位、星曜的本身職能與彼此關係,更不清楚各種作用力產生對立、聯繫、羈絆等種種互動。可以說,知道得越多,反而意識到自己不知道的越多,疑惑完全是呈指數成長的概念。
儘管疑惑甚多,但是對紫微斗數的熱忱,又還不足以支撐自己改以術數為業,或是專程拜師學藝。因此,腳踏實地,又別太影響自己生活步調,學多少是多少,如此自學的模式,無疑是最適合自己的路線。
自學紫微斗數,首先先問:紫微斗數是什麼樣的術數?
最簡單也最核心的理解,大概是:紫微斗數,是根據出生時間,依照一些特定方法計算一個人的命,也就是推算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來面目。
既然紫微斗數是根據出生時間、特定方法而算,那就勢必要對曆法、排盤方式有所鑽研。而排盤出來的結果,包含宮位、星曜,也需要瞭解其根腳,才能在解析命盤時詮釋到位。
確定方向後,開始順理成章地查找資料、推敲琢磨,最後形成了本書。
本書第一章介紹斗數的先備知識,包含曆法、天干地支、五行等概念。正是因為斗數與時間高度相關,故介紹農曆(這勢必涉及太陽、太陰兩種曆法的運用);而天干地支、五行(尤其納音五行),既是斗數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也是對命盤解析的方法之根本。如果是已經學會,或是只想要運用斗數,本章確實能跳過;但是有意從基礎打起的自學者,此章切莫錯過。
第二章介紹十二宮,除了各宮的本質,也從對沖、三合、六合、排列方式切入。掌握命運的關鍵,在於掌握性格;每一宮都代表一個性格上的領域,整合起來則是一個完整的大領域,掌握十二宮,就是以斗數的方式掌握全盤的性格。只求斗數運用者,本章確實可以跳過,但對自學者而言,斗數所涉及的各領域,只看宮名的話容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建議細讀本章。
第三章介紹十四主星以及相關的附表(十四主星簡易比較表),從天文、占星、道教,乃至於斗數典籍等等,認識十四顆主要星曜的特質從何而來。只求斗數運用者,本章確實不必細讀,但是考據星曜的來歷,對自學者而言更能抓到星曜最核心的特質,以此面對變化極繁的命盤,將不至於陷入缺乏脈絡、照本宣科的陷阱,讀者不妨自行斟酌。
第四章介紹斗數的排盤方式,以及相關的附表(排盤速查表)。對於只求斗數運用者,確實可以直接使用附表就進行排盤。然而,若要精進解盤功力,就需要針對排盤方式深入研究,方可真正掌握斗數這等利器,因此第四章除了介紹十二宮、十四主星怎麼排,也將從排盤方式理解斗數的心得分享給讀者。
第五章介紹紫微系諸星對命盤的影響,第六章介紹天府系諸星對命盤的影響,第七章介紹空宮,都是適合自學者參考的章節。自學者可以根據所見命盤的星曜甚至空宮,尋找自己需要的段落細讀、活用。尤其第七章還有介紹解盤的要領,相當程度總結了本書作者的經驗,希望能有所裨益於讀者。
第八章介紹其他星曜以及相關的附表(其他星曜簡易比較表)。除了主星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的星曜,本書只收錄《紫微斗數全集》跟《紫微斗數全書》兩書共通的部分,有志者參考本書對於資料的收集、分類、解讀方式,自可涉獵其他更多的星曜,因此本章算是讀者可以自行斟酌是否細讀的篇章。
第九章羅列一些常見的問題,並嘗試提供一些參考答案,大部分的答案都有區分詳、簡,讀者可以自行衡量閱讀的心力。
至於附錄,納音五行、四化,都是對一般讀者而言偏難的內容,即便沒有細讀,也不至於嚴重影響對斗數的運用,不過考量到也會有有意深度鑽研的讀者,所以附於全書之後。
按照上述,本書確實不算是最最親民的一本,也不是最最專業的一本,很可能被身為讀者的您放下。但是,本書已盡力做到折衷,讓有意從基礎打起的讀者可以從頭細讀,讓只想運用的讀者可以擇章閱覽。
如果身為讀者的您,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嘗試翻閱本書,就請開始吧!
陳玟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