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蛾的幼蟲收集身邊細小的材料,築成身體般的巢,能不能模仿石蛾,用細小的點一般的材料做出身體般的建築?日本傳統木建築在悠長歲月里打磨出了纖細、可移動的線,今天能不能重新找回來?一塊簡單的布,守護着貝都因人的帳篷生活,面所擁有的柔韌的力量可以怎樣去運用?建築家在自然、歷史、科學中尋找點、線、面的新的存在方式,在與木、石、土等物質的反覆對話中,抵達新的世界。在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項目中,隈研吾對中國的瓦的可能性進行了深入探索。瓦原本是“活着的”點,點製造的節奏會給屋頂賦予表情和尺度感。在小屋頂上,那些不規整的瓦片不會被整體埋沒,可以很清晰地作為一個個獨立的點主張自己的存在。獨立的點隨機聚集在一起,得到了一片雲霞般模糊不明確的“瓦幕”。
隈研吾,1954年生於神奈川縣。畢業於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系研究科建築學專業。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科客座研究員,1990年設立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曾任教於慶應義塾大學研究生院、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2009年起任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授。早期主要作品有龜老山展望台(1994年)、水/玻璃(1995年)、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2000年,村野藤吾獎)等。近年較受關注的作品有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2015年)、V&A·鄧迪(2018年)、新國立競技場(2019年)等。
陸宇星,畢業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部,日本二級建築師。曾任黑川紀章事務所海外業務秘書、隈研吾事務所等日本設計公司的海外業務顧問,現主要在中日建築、設計領域從事項目顧問、文化交流、活動企劃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