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反映馬來西亞從建國前到建國後,社會轉型對華人社會的衝擊,同時也表現了馬來西亞華人這幾十年來在這個土地上的感受、夢想和憧憬。
本書特色
雲里風的小說,時空縱橫馬來西亞社會現象四十年,可以說反映了這四十年來華人家庭和社會在這個國家的變化。他的小說簡短精練,涵蓋的層面大,提供讀者及研究者廣闊的空間。
他呷了一口,燃上了一支香煙,深深地吸了一下,又徐徐地噴了出 來,那一縷縷灰白色的煙圈就在他的面前繚繞上升。他抬著頭,注視著那繚繞上升的煙圈,像是要從中尋找什麼似的。
「呀!這是一個多麼綺麗的故事。」他於是開始說他的故事。
作者簡介:
雲里風
原名陳春德,1933年誕生於福建省莆田縣華亭鎮園頭村,1947年12月在仙游縣立初級中學畢業,次年前往馬來亞(現為馬來西亞)與父母團聚。因家貧,無力升學,無法學習,只好謀生糊口,先後當過學徒和割草工人。1949年進入教育界,歷任華校教師、副校長及校長長達30多年,1985年退休,經營自己的事業。
章節試閱
俱樂部風光
一
夜深了,戲院的半夜場早已散了場,就連那些經營夜市的食物檔也已經打烊。經過一日辛勞的人們,多在睡鄉中尋找他們的好夢,於是這個原先是熱鬧一片的市鎮,變得冷清清的。街上再也找不到行人的影子,只有幾隻野狗還在小巷的垃圾堆裏找尋殘餘的食物。
這時,在大街XX會館樓上的高尚俱樂部,卻還隱隱約約地傳出劈劈拍拍的麻將聲,這聲音時斷時續,像是不很響的爆竹。前房的燈光一片明亮,有三個親密的戰友正在興味盎然地享受他們的娛樂。
這間俱樂部是由埠上一班有閒人士所創設,目的是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娛樂場所。雖說每月所抽的水錢最少有三、四千元,但由於他們並非志在賺錢,所以除了支付房租、工資及一切例常的開銷外,剩下的錢,就常常拿去著名的酒店聚餐。菜式不但要名貴,而且還要新奇,這一餐的費用往往就要花去一兩千元。起初這間俱樂部並沒有定名,有一次聚餐,大家酒酣耳熱,肚子飽脹,正在高談闊論時,忽然談起俱樂部的名字來,大家都認為堂堂的一間俱樂部,豈可無名?於是就當場搜索枯腸,畢竟還是那位德高望重的傅老先生有點墨水,給他想出「高尚俱樂部」這個名字來,大家立刻贊同,認為這個名字不但文雅,而且也名副其實。因為這裏唯一的娛樂就是搓麻將,沒有其他犯法性的賭博,搓麻將可以聯絡感情,當然是屬於高尚的玩意兒;而且這間俱樂部雖說是採取門戶開放政策,但來來去去不外是埠上那十多位紳士之流,他們即使不是百萬富翁或二世祖,至少也是月入數千的幸運兒,所搓的全是A、B級的大麻將,A級的一場輸贏一萬八千是件閒事,B級的每場輸贏也要一兩千元。那些在咖啡攤或家裏搓慣幾塊錢一鋪的下層人士,當然連做夢也不敢上那兒去問津,俱樂部之被命名「高尚」,正可以表明出他們那不同凡響的身份。
每天下午一時過後,那些吃飽後沒有事做的有閒人物,便會陸陸續續地到這裏來,搓那最流行的三腳麻將。有些人雖然有工作做,但也會忙裏偷閒,中午休息的這段時間,先來這裏吃一頓免費的午餐,然後順便搓它兩圈過過癮,當做是工餘的消遣。
俱樂部的唯一女工阿芳姐,負責打掃、抽水和為賭客們服務的工作。每天由下午二時直到晚上十二時左右,她要替賭客們倒茶啦!拿煙啦!買東西吃啦!……叫她的電鈴聲幾乎是接二連三地響個不停,使她忙得透不過氣來。遇到是週末或公共假期的前夕,她往往要服侍搓通宵的賭客們,直到天亮。她今年才不過三十開外年紀,身材嬌小,年輕時本來是當地一間中學的校花,當時她皮膚白嫩,肌肉豐滿,不但學業成績優良,而且還是一名運動健將,也參加校內的救傷隊和銅樂隊,是個非常惹人喜愛的少女。可是自從她的丈夫去世之後,這幾年來,經不起生活的折磨,白嫩的皮膚變得黝黑,豐滿的肌肉日漸消瘦,那娟秀的臉孔已顯得異常蒼老。
現在,她經過了一天的忙碌之後,已非常疲倦,全身都感到酸痛,連四肢也有些麻木起來,於是坐在那張橙黃色的沙發上,想休息一下。才坐一會兒,眼皮便越來越沉重,老是要向下垂,勉強地支撐了許久,再也忍不住了,於是不知不覺間就打起瞌睡來。可是還不到五分鐘,又被那討厭的電鈴聲吵醒了。她睜開眼睛,望著壁上的掛鐘已是凌晨三時,那幾幀和時鐘並排在一起的裸體美女,似乎也顯得懨懨然。前房冷氣機發出那種沙沙的嘈音,夾著一陣一陣的麻將聲,使她聽了格外刺耳。她懶洋洋地站起身來,推門進去,只見那三個從昨天下午二時就開場的親密戰友,還聚精會神地在大戰,每個人都龍馬精神,毫無倦容。
「阿芳姐,給我換一杯熱茶!」她一進來,那個身材高瘦,下巴尖長,留著兩撇八字須的蔡一虎便命令地說。這個專門撈偏門的二世祖,雖說才不過是四十歲左右,但由於在賭場中長期熬夜,加上在那方面的消耗太多了,所以臉色一片蒼白,像個大病初愈的人似的。
「好。」她一邊答,一邊拿著他位子上的那個茶杯,去廚房倒了一杯熱的中國茶。
「給我一包Dunhill(香煙名)。」留著嬉皮士式長髮的年輕人張大發,還沒有等她把那杯茶放下,便又發出另一道命令。這個百貨公司的東主,自從兩年前繼承了他老子的遺產之後,生活本來過得很寫意,不幸去年因為沉緬在卡辛諾裏,輸去二、三十萬現款,結果大傷元氣,直到現在還沒有恢復過來。
「好。」她照樣公式化地回答了一聲,於是又連忙去後房拿來了一包Dunhill牌香煙,遞給張大發,然後站在麻將台旁,停留了一會兒,想等著看他們有沒有什麼另外的吩咐。這時,只見蔡一虎拿起那杯熱茶,呷了一口,張大發則點燃了支香煙,悠然地在吸著。至於另外那個高頭大馬、皮膚黝黑、以怕老婆出名的礦家李文中,卻是一片肅然,神情顯得非常緊張,那副長滿了疙瘩的四方臉繃得緊緊的,可真像是舞臺上的包公。原來他因為牌風不順,已輸去了六萬多胡,算起來要三千多元。現在他正拿著一手筒子清一色的好牌,而且叫三、六、九筒,如果這一鋪滿胡吃得出,雖說不能就此翻本,但至少可以取回四分之一的江山,所以他如臨大敵似地把全副精神集中在牌桌上,就連阿芳站在後面也沒有發覺。
這時,坐在他下家的蔡一虎剛好摸上一個牌叫胡,於是把那個多餘的九筒打出來。
俱樂部風光
一
夜深了,戲院的半夜場早已散了場,就連那些經營夜市的食物檔也已經打烊。經過一日辛勞的人們,多在睡鄉中尋找他們的好夢,於是這個原先是熱鬧一片的市鎮,變得冷清清的。街上再也找不到行人的影子,只有幾隻野狗還在小巷的垃圾堆裏找尋殘餘的食物。
這時,在大街XX會館樓上的高尚俱樂部,卻還隱隱約約地傳出劈劈拍拍的麻將聲,這聲音時斷時續,像是不很響的爆竹。前房的燈光一片明亮,有三個親密的戰友正在興味盎然地享受他們的娛樂。
這間俱樂部是由埠上一班有閒人士所創設,目的是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娛樂場所。雖說每...
作者序
我第一次踏進馬華文學的園圃,是在1952年,距今已超過半個世紀。時光無情,一個二十歲的年輕小夥子,轉瞬之間,就變成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回首前塵,不勝感慨唏噓之至。
當我第一篇散文在新加坡南洋商報的副刊發表後,歡欣雀躍之餘,確曾雄心萬丈,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園丁,努力耕耘,期待交出一些好成績來,然而眼高手低,事與願違,在新馬文壇虛度了幾年之後,雖曾在報刊雜誌發表了許多作品,但始終寫不出令人滿意的東西。眼看幾位同輩文友相繼出版了單行本,我見獵心喜,也就厚起臉皮,在1957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黑色的牢門》。
在這本處女作的後記中,我一開頭就這麼寫著:
「假使說,天資有聰明與愚笨之分,那麼我該是一個非常愚笨的人;做工有勤勞與懶惰之分,那麼我該是一個非常懶惰之人,以我這麼一個非常愚笨而又非常懶惰的人,現在居然也有機會出版集子,的確是一個奇蹟,說起來,大概是因為一顆向上的心還沒有泯滅了吧!」
以上這段話,確實是我當時的由衷之言,而這幾句由衷之言,在五十多年後的今天,得到了一百巴仙的證實:
第一,因為我愚笨,所以搖了幾十年的筆桿,寫出來的作品就像是王老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不論小說或散文,都是那麼幼稚,離經典之途,何止一萬八千里?
第二,因為我懶惰,所以執筆不勤,不但時寫時輟,而且還常常開小差,做文壇逃兵,到現在為止,仍然寫不出一部長篇,短篇小說和散文,也為數不多。許多文友都是著作等身,出版了好幾十部巨著,相形見绌,汗顏不已。如今檢討過去出版的幾本拙作,覺得毫無可取,所以會把它們擺在書架上的一個角落,無非是因為敝帚自珍的心理在作祟罷了!
近幾年來,許多關心我的文友時常給我打氣,鼓勵我應該寫一部自傳,或者將拙著再版。他們對我的關懷,令我感激萬分,但我卻心如止水,不為所動,理由如下:
(1)我自認在芸芸眾生中,只不過是一名渺小的人物,實在沒有立傳的資格。雖然在過去七十多年的人生道途中,曾有過不少貧病交迫、悲歡離合的經歷,稱得上是多采多姿,但這畢竟都是個人生活上的芝麻瑣事,對國家社會不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要寫數萬言的自傳,不但貽笑大方,而且擾亂了我晚年清靜無為的平淡生活。倘因此而浪費讀者們寶貴的時間,那更是非我所願,何苦來呢?
(2)把拙著再版,倒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只要花一點經費,交給出版商重新排版設計,幾本亮麗美觀的新書,就會呈現在眼前。然而它們既非佳作,倘若再版面世,等於是買了新瓶,裝上舊酒,徒然多一次獻醜的機會,我壓根兒就不曾有過這種念頭。不過有一件令我深感意外的事,新加坡青年書局居然於2005年8月把拙著《出路》再版發行。由於青年書局事前事後都未曾和我聯絡,我對此毫不知情,出版後許久,才由馬崙兄從該書局買了幾本,寄贈給我。新加坡青年書局過去曾出版了三本拙著,事隔四十七年後,又把《出路》再版,垂愛之情,至深銘感。
在此,我把幾本拙著的出版年表列後:
(1)小說集《黑色的牢門》,1957年香港文匯出版社。
(2)小說集《出路》,1958年新加坡青年書局,2005年再版。
(3)小說集《衝出雲圍的月亮》,1969年新加坡青年書局。
(4)小說集《望子成龍》,1980年長青貿易公司。
(5)小說集《相逢怨》,1983年長青貿易公司。
(6)散文集《夢囈集》,1971年新加坡青年書局。
(7)散文集《文藝瑣談》,1991年大馬華文作協。
照上述的年表看來,由《黑色的牢門》到《文藝瑣談》,整整有三十四年,才出版區區七本,數量少得可憐。1991年迄今,二十多年的寶貴時光又溜過去了,這段期間,成績竟是一片空白。
大馬華文作協成立迄今,已逾三十載,它是我國唯一的全國性華文文學組織,推展文學活動,一向不遺餘力,作出很大的貢獻。1990年它和隆雪商聯會發起舉辦馬華文學節,每兩年一屆,至今已連續十一屆,每屆均獲得許多華團熱烈支持,分別舉辦各種徵文比賽及文學講座會。其中一項最隆重的節目是由隆雪商聯會舉辦的「馬華文學獎」,每屆評選一位資深作家為得獎人,由該會頒給一萬令吉獎金。從2010年第十一屆起,馬華作協與商聯會聯辦此項盛大節目,作協答允給所有獲獎者出版一部選集。本人何幸,謬蒙主辦當局厚愛,當選為第四屆馬華文學獎得獎人,因而被定為出版選集的對象。我想,我的七部作品出版迄今,都已數十年了,即使許多中年的文友也未必曾經看過,何況是更年輕的一代,現在出版選集,讓他們有閱讀的機會,進而賜予批評和指教,未嘗不是一件美事。
馬華文學自1919年發軔以來,雖然經歷了無數的風霜與波折,但在前輩作家努力開墾耕耘下,這塊文學的園圃還不至於荒蕪,他們所播下的種子,現在已經開花結果,值得欣慰。
眾所周知,目前華文在國際上的地位已日益提高,影響所及,華文文學界也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儘管如此,馬華文學在出版與發行方面,卻仍然面對重重困難。由於著作銷路欠佳,出版商皆不願投資,作者倘自資出版,一般上均得面對虧蝕的風險。雖然有些華人社團有設立出版基金,但粥少僧多,效果畢竟有限。這次台灣秀威出版社願意和大馬華文作家協會合作,替馬華作家出版選集,必然會給馬華文學開拓一條康莊大道,本人謹在此向台灣秀威出版社致以崇高的敬意。但願這次的合作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今後能再接再厲,為馬華文學作出更大的貢獻。
我第一次踏進馬華文學的園圃,是在1952年,距今已超過半個世紀。時光無情,一個二十歲的年輕小夥子,轉瞬之間,就變成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回首前塵,不勝感慨唏噓之至。
當我第一篇散文在新加坡南洋商報的副刊發表後,歡欣雀躍之餘,確曾雄心萬丈,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園丁,努力耕耘,期待交出一些好成績來,然而眼高手低,事與願違,在新馬文壇虛度了幾年之後,雖曾在報刊雜誌發表了許多作品,但始終寫不出令人滿意的東西。眼看幾位同輩文友相繼出版了單行本,我見獵心喜,也就厚起臉皮,在1957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黑色的牢門》。
在...
目錄
【總序】「馬華文學獎大系」
【導讀】認同與焦慮:論雲里風小說中華文教育的歷史記憶
【自序】
慈善家
君子愛財
相逢怨
處處陷阱
卡辛諾
俱樂部風光
煙圈裏的故事
亞嬌
阿華
醜小鴨
衝出雲圍的月亮
望子成龍
發財夢
股票必贏術
出路
錢大富
芋頭龍
遲來的電話
【著作年表】
【總序】「馬華文學獎大系」
【導讀】認同與焦慮:論雲里風小說中華文教育的歷史記憶
【自序】
慈善家
君子愛財
相逢怨
處處陷阱
卡辛諾
俱樂部風光
煙圈裏的故事
亞嬌
阿華
醜小鴨
衝出雲圍的月亮
望子成龍
發財夢
股票必贏術
出路
錢大富
芋頭龍
遲來的電話
【著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