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譜寫了一段以使命為中心的人生旋律。
它描繪神如何與我們相遇,
激勵我們前行,
並深深吸引我們向祂靠近;
它講述了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的生命,
以及在破碎之地,
發現恩典所帶來的希望之徑!
向著標竿奔跑吧!
去愛你的鄰舍
以及那些可能與你相距甚遠或截然不同的人
你會如同作者一般
在最艱難的掙扎中經歷到神最豐盛的恩典
本書課程從大使命的「起點」
探索信仰的「身分」
陪伴我們體驗生命的「改變」
實踐謙卑的「服事」
以及面對「苦難」與「悔改」自省……
每堂課融合經文 文章和短文
幫助我們堅立在基督國度中的角色
這意味著我們不僅僅要學習使命本身
更要學習如何始終定睛於耶穌
以及祂救贖的大能
作者簡介:
貝絲妮.弗格森(Bethany Ferguson)
在過去十五年的大部分時間裏都在烏干達、南蘇丹和肯尼亞與Serge差傳協會一起服事。她的跨文化服事側重於促進資源不足地區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和心理健康關懷。
章節試閱
第5課 看見
中心思想
耶穌打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關於他的真理並理解其他人。
要開始跟隨耶穌走上宣教之路,首先需要看見關於我們自己、耶穌和他人的真理。驕傲可能使我們「瞎眼」,但宣教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機會,以新的方式看待事物,並活在神愛的光中。
聖經對話
《約翰福音》第8章和第9章,耶穌與反對他事工的猶太領袖對話。這一切緣於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12)。事實證明,許多自認為在屬靈上「看見」的人實際上是「瞎眼」的。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曾經生活在黑暗中卻從耶穌那裡得到了醫治的人才能真正看見。
請人大聲朗讀《約翰福音》8:31-47,然後討論第1個問題:
1. 這些猶太領袖是如何「瞎眼」 的?想想他們「看」不見自己的什麼 ,「看」不見耶穌的什麼。
我們現在來閱讀瞭解約翰福音第9章1至34節中的故事,可以請多個人輪流讀。
2. 猶太領袖在調查耶穌這次醫治事件時背後的態度是什麼?列舉幾種態度。這些態度是如何影響他們對那個從前是瞎眼的人的態度?
3. 如果可能的話,請舉一個例子說說類似的態度是如何影響你對待他人。
閱讀《約翰福音》9:35-41,然後討論剩下的問題。
4. 與猶太領袖不同,這位瞎子的反應是敬拜耶穌。耶穌的憐憫如何改變了你的心,使你「看見」 從而更加敬拜神?
5. 為什麼那些自以為無所不知、已經完全看透自己和神的人,崇拜神及熱愛神和他人是如此困難?
文章:我們需要「看見」
在介紹這個故事之前,我想說我不喜歡木瓜。偶爾,如果把它們混到足夠多的酸橙汁中,且木瓜不要太成熟,我會吃的。但總的來說,我不喜歡它們。
當我第一次搬到烏干達教書時,我住在一個簡陋的混凝土房子裡,有廚房、客廳、個人房間和客房,還有一個可愛的天井和花園。我學習如何應對太陽能電力、燃油冰箱以及那些被認為是完美室友的大老鼠等挑戰。我隔壁鄰居是烏干達人,很多家庭住在一個或兩個房間裡。他們沒有冰箱或電燈,正為缺乏足夠的食物所困。
每天當我走在去學校的路上,或在市場裡買番茄,或和鄰居打招呼時,都是在對付烏干達農村的緊張生活。一方面,生活備感艱難。我不會給(燃氣式)冰箱點火,我討厭老鼠和蟑螂,我剛到那裡的12個小時內就搞壞房子裡的電力系統。另一方面,語言學習對我是很大挑戰。大部分時間至少有一個人在嘲笑我。我感覺自己無疑是在受苦。
然而,相較而言我比周圍很多人富裕。我不會餓肚子,有床墊、閒置的房間。如果鎮上發生爭鬥,我有人脈渠道能安全撤離。偶爾我還有巧克力。每天,我在自憐和內疚之間搖擺不定。
在搬到烏干達之前,我對貧困、發展以及作為一個幫助者持有一些普遍觀念。我設想,在貧乏的環境中,除了感到自己能幫助到他人,同時會伴隨著平和、寧靜的感覺。但在很多方面,我對烏干達西部的現實生活一無所知,因為那裡與我在美國東部的生活完全不同。當我開始睜開眼睛看到烏干達生活的複雜,我開始感到迷失和沮喪。
一個普通的周六早晨,我打開後門,發現一位年輕鄰居在我的後院裡。這讓我感到驚訝,因為我的院子被圍起來,他唯一能進來的方式是從籬笆鐵條之間的縫隙擠進來。那個男孩的胳膊裡抱著一個長得非常好的青木瓜,顯然是從我後院的樹上摘下來的。他和我互相對視,然後拿著偷來的木瓜狂奔向門口。
這個孩子我每天都見到,曾經分享給他零食和玩具,算是對他非常瞭解。而他卻偷東西,且是從我這裡偷!我生氣極了。我來這裡是為了幫助他,對他友好和慷慨,而他卻從我這裡偷東西。但問題是,我甚至都不知道那棵樹上有木瓜。如果他不摘下這些木瓜,它們可能最終會爛在樹上。即便是我自己設法把它們摘下來,我其實也不喜歡吃木瓜。
今天我們讀到了生來是瞎子的故事。當門徒問是誰犯了罪導致這個人失明時,耶穌解釋說,罪不是原因,以此來戳破了他們的期望。這向我們表明,挑錯責難是錯誤的方法,尋找耶穌能做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
此外,如果我們傲慢地認為其他人一定比我們是更大的罪人,我們就會對耶穌的憐憫生來是「瞎眼」的。我們在屬靈上生來就是「瞎眼」的,都需要耶穌給我們視力,拯救我們脫離罪惡,把我們從魔鬼的魔爪中帶到神的家中。這就是把叛徒變成敬拜者的過程。在這個故事中,只有在神的恩典中得到醫治的瞎子最終敬拜了耶穌。
神的恩典也使我們對其他罪人懷有憐憫之心。按照耶穌的說法,猶太領袖的核心問題不是他們對他人的傲慢或對瞎子的自私,而是他們對神的傲慢。如果他們承認自己的罪並來到耶穌這裡尋求憐憫,認識神的饒恕,他們的心就會變得柔和謙卑。他們不會去論斷瞎子,而是會因耶穌為他所做的事而歡欣鼓舞。
當我發現我的鄰居在偷木瓜時,我的心情與法利賽人一樣。那個孩子確實從我這裡偷了木瓜,所以他有罪,對吧?就像法利賽人一樣,我甚至都沒有想到首先問自己一個更大的問題:我的內心發生什麼啦?直到後來,聖靈促使我提出曾得到豐富憐憫的人本該立即問的問題:是什麼導致他偷東西?是他罪惡的心……但在這方面,他的心與我的心並無不同。我雖沒偷木瓜,但當我迅速論斷和輕率發言時,我確實偷了神的榮耀和他人的聲譽。不僅如此,我意識到這位鄰居的罪並不是這個故事中唯一的罪。他的家庭和社區教導了他什麼?饑餓和貧困的絕望如何影響人對生活的看法?也許我還漏掉了一些東西,比如文化上的誤解的事實,那些木瓜樹是屬某個家庭私自擁有還是公共財產,人人都可以使用?但顯然最大的問題是,我不平衡的自私心可能導致一顆木瓜腐爛,只因為它是「我的」,卻沒意識到一個饑餓的孩子可以吃它;而當鄰居的行為使我的眼睛睜開,讓我看到我的自私心是如何阻止另一個人,使他無法得到食物餵養時,我感覺到自己被冒犯了。
許多致力於「發展」工作具有這種模糊不清的情形。關心是什麼樣?慷慨呢?責任感呢?那些擁有更多資源和財富的人,在保持對身分和角色的恰當看法的同時,如何在那些擁有較少資源的人中間開展工作?回答這些問題,要從我們看到自己曾經也是「瞎眼」的開始,現在在許多方面仍然是這樣。我們每天仍然需要耶穌,仍然需要更清晰地看到我們自己的罪、我們的救主和其他人。
跨文化事工是具有挑戰性的,可能在一段時間內讓人感覺髒亂不堪且令人困惑。這可能意味著我們要敞開心扉,容許自己受傷或被誤解。這可能意味著我們會犯很多錯誤。我們不能滿足於簡單或簡便的答案。我們必須不斷從身邊的人和神的靈中學習。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有一位神,他的大能在他為我們帶來光明的時候將會顯現,和那位瞎子一樣。我們也可以開始說:「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約翰福音9:25)。
討論
1. 回想自己是否曾經有過像作者這樣的時刻,發現自己不具備理解和服事神和他人的能力,但原先你認為這些是你已具備的。你對這一認識有什麼回應?
2. 思考一下你生活中的3種「看見」:
·看見你的罪:意識到你的自私和背叛神有多深。
·看見耶穌:對耶穌為你所做的一切以及他對你的應許深懷感恩和歡喜。
·看見他人:注意他人,關心他們的需要,並努力去愛他們。
上述中有哪個或哪些方面,你需要如何悔改(改變自我評估、態度、感覺和欲望)使得自己得以成長?
3. 生活中這3種「看見」是如何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如,認識到自己的罪如何增加你對他人的共情?或者,愛他人是何等的難,這如何驅使你更深刻地體會耶穌對你的愛?)請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禱告
如果這一課讓你意識到有哪些新的方面需要悔改,請務必把這些內容放在禱告中。悔改是神願意賜給他子民的寶貴禮物。
自主學習
要想更深入地自主學習,請閱讀以下短文並思考後面的問題。
第5課 看見
中心思想
耶穌打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關於他的真理並理解其他人。
要開始跟隨耶穌走上宣教之路,首先需要看見關於我們自己、耶穌和他人的真理。驕傲可能使我們「瞎眼」,但宣教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機會,以新的方式看待事物,並活在神愛的光中。
聖經對話
《約翰福音》第8章和第9章,耶穌與反對他事工的猶太領袖對話。這一切緣於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12)。事實證明,許多自認為在屬靈上「看見」的人實際上是「瞎眼」的。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曾經生活在黑...
作者序
引言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以弗所書3:20-21)
凌晨三點,四周漆黑,我步履蹣跚地爬上非洲第二高山。在過去的四十八小時裡,我經歷了被搶劫、雨淋以及與一位酗酒的導遊發生了一場緊張的互動。我身上又髒又冷,感到十分疲憊,像沒有攝入足夠的咖啡因。旅途還沒有過半,此時我無比想家,渴望著舒適、溫暖。
走在肯亞的山路上,舉步維艱,石塊和鬆散的岩石不時地往山下滾落。我祈禱自己不要像那些散落的石頭一樣跌落下去。心裡一遍遍問自己:「我何以至此?」
重要的是,你可知道,我並不是最具體育天賦或崇尚冒險的人。我童年最早的記憶之一,就是在足球場上,我只留意腳下的雜草,對周圍的活動毫不在意。我不是登山、划獨木舟選手,也不是合適的人選來回答母語不是英語且喝醉酒的公園導遊。我是一個鍾愛拿鐵咖啡(latte)、修趾甲、依賴互聯網的人。
我愛家,喜歡居有定所,重視家庭和傳統,喜歡生活井然有序、有節奏、有指望。然而,儘管我如此愛家,卻傾心於世界的美麗與多樣性,並且為著世界上到處存在的不公正和不平等感到極度痛心。
對世界的熱愛多次促使我離開家。機遇、興趣以及我所堅信的使命匯聚在一起,使我在過去15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東非度過,特別是在烏干達、南蘇丹,現在是在肯亞。
每一個地方,起初我只是一名過客,最後那裡卻都成了我的家。我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節奏和指望。與此同時,我也面臨一個現實,那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比我原初所想的更加破碎,而自己也是充滿了恐懼,並沒有像我常想的那樣友善或稱職。事實上,我既可能把事情搞砸,也可能會有幫助。攀登一座山看起來很難,但要改變充斥著貧困、創傷和失喪的地方——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我相信全能的神,他可以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可以從石頭中產生水,讓死人復活,使萬事萬物更新。他的作為總是超乎我們所求所想,是一位復活的神。
這位神也愛貧困和被冤枉的人、憂慮和孤獨的人、沮喪和憤怒的人、罪人和陌生人以及聖徒。他知道我們對家的渴望,並承諾為我們預備一個地方。作為在他裡面重生的人,我們有一個使命,就是將神的愛帶到那些充滿貧困、不公和被遺忘的地方。我們要為荒野帶來家的味道。
我並不是說,你需要搬到烏干達或南蘇丹(儘管也許你應該考慮這樣做)。我也不是說,你要成為一名宣教士,放棄你的財產或者開始全時間傳道(儘管我本人不排斥這麼做)。
我想要說的是,神的恩典重新調整我們的生活,使我們擺脫自己,走向那些需要接收看似仍不可能的東西的人。矛盾的是,走出自己時,我們仍從自己身上得到很多,因為神以新的方式與我們相遇,他向我們傳遞他愛我們的好消息。
我的一個朋友開玩笑地說:「我當初要成為一名基督徒並尋求神對我生命的呼召時非常緊張,因為我知道神會呼召我放下一切,搬到非洲的中部去。」我無法反駁那樣的擔憂,因為當神開始在我生命中做工時,我確實放下了一切,搬到了非洲的中部。我仍然四處看看,想知道我是怎麼到這裡來的。但我也知道,在破碎的地方找到生命是神賜給我一份最珍貴的禮物。
神為你準備的禮物可能與我的不同。但恩典、愛和使命都交織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因此最重要的是,要關注神聖靈是如何呼召你、並如何把他的恩典、愛和使命帶入你的故事中。
如果我說,我不希望你因為我攀爬一座具有挑戰性的山峰而對我印象深刻,這是在說謊。我內心的一部分也希望你看到,在不公平、貧困地區工作是一次激動人心的冒險,充滿成就感和顛峰體驗。
然而,在十多年的國際事工中,我學到了生活也是有季節性的,包括低谷季、荒漠季、懷疑季,有時還有死亡季。並且往往是在這些不起眼、毫無生機和充滿悲傷的地方,神向我們展示了他救贖的新作為。
在攀登肯亞山一年之後,我發現自己陷入了某種低谷之中。我在南蘇丹所做的許多工作似乎都在分崩離析:我曾經工作過的城市變得不穩定,我曾關懷過的人逃離家園,其中一些人已經去世。
我從肯亞回到美國呆了一段時間。這期間,我重新聯繫了一些老朋友。他們在我在東非摸爬滾打的時候,就已經修建了漂亮的房子、組建了家庭。我感覺這與我形成了成鮮明的對比,因為我所有的財產也就只能塞進兩個行李箱。
我為在貧困和不公地區工作的複雜性深感沮喪。我想知道這一切是否值得。當我看到了我自己的國家充滿種族罪行和不公,當我讀到有關那些試圖在非洲提供幫助的人實際上卻造成傷害的文章時,不禁想知道我們是如何一錯再錯。我想知道我是否是在一味地追求登頂體驗,卻忽視了事情並沒有變好這一現實。
我渴望回家,但我不知道如何找到它。
就在我思鄉之情陷入低谷的時候,神賜下恩典,允許我寫下這本書。它是神恩典的提醒,那恩典伴隨我登上高山,也伴我於谷底。這恩典比我想像的更寬廣、更美麗。它與我或我們相遇於信心與疑問之中、冒險與平凡之中、客廳和地極、高山和低谷之中。
你也許在想,神的恩典是如何重新指引你的生活,也許你正在尋找在你所在的地方活出使命的含義。也許你正在考慮踏入貧困或不公的領域,無論是在城市的另一邊還是地球上的某個地方。也許你已經在這些領域工作了一段時間,仍想知道自己是如何來到這裡或者什麼會支持你繼續走下去。也許你正在想這一切是否值得。
我反思這些同樣的問題時,就會浮現這樣一個模式:當我們的生命經歷神的恩典時,它賜予我們自由無懼地離開舒適圈走向這個世界;但是,進入一個貧乏的世界也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掙扎,這促使我們更加親近神,並以新的方式更多地領受他的愛,進而激勵我們走向那些渴望瞭解我們所領受的恩典的更遠地方。這個模式周而復始不斷重複。
這本書是關於以使命為中心的人生的節律。它講述的是神如何與我們相遇,推動我們前進,給我們慶祝的理由,並把我們深深吸引到他那裡。它講述的是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以及在破碎之地發現恩典時所帶來的轉變。
凌晨三點,我正在攀登肯亞山,想知道自己是如何來到這裡,碰巧抬頭仰望。
這次登山之旅,我經歷了自己的需要和世界的不公,這是前所未有的。但不知何故,那一刻我充滿了喜樂。也許是因為在這樣的海拔高度氧氣稀薄,我沒法像往常一樣清晰思考。但我相信,這喜樂是來自於在最艱難的掙扎中經歷到神最豐盛的恩典。
當抬頭仰望,我看到一小群朋友。他們曾同意和我一起加入到這一瘋狂的活動中,儘管我們當中沒有人想到實際上在報名參加什麼。我知道,我們共同經歷著呼吸的挑戰、休息、鼓勵和歡笑。我抬頭仰望,看不到山頂,因為四周仍然漆黑。但是,因為前一天我曾透過雲層瞥見了它,知道高處就是這次攀登的終點,而傳言說我們會看到赤道降雪的奇蹟。我仰望星空,看到了繁星閃耀,離我如此之近,感覺幾乎可以摸到它們。正是因為我通常所依賴的燈光不存在,在深夜的漆黑中,我的道路卻鋪滿了意想不到的亮光。我和朋友們一起,被群星環繞,期待著黎明的到來。我深吸一口氣,在黑暗中心懷感恩地邁出了下一步,因為知道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引言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以弗所書3:20-21)
凌晨三點,四周漆黑,我步履蹣跚地爬上非洲第二高山。在過去的四十八小時裡,我經歷了被搶劫、雨淋以及與一位酗酒的導遊發生了一場緊張的互動。我身上又髒又冷,感到十分疲憊,像沒有攝入足夠的咖啡因。旅途還沒有過半,此時我無比想家,渴望著舒適、溫暖。
走在肯亞的山路上,舉步維艱,石塊和鬆散的岩石不時地往山下滾落。我祈禱自己不要像那些散落的石頭一...
目錄
引言
如何使用這本書
第1課 要去
經文:創世紀3:1–19;啟示錄 22:1–5
文章:美好與破碎
短文:從本迪布焦開始
第2課 身分
經文:腓利比書 3:4–12
文章:你究竟是誰?
短文:耶穌變成像我們一樣
第3課 改變
經文:使徒行傳 26:9–23
文章:新家
短文:相信耶穌
第4課 禱告
經文:路加福音11:13
文章:日用的飲食
短文:生命的糧
第5課 看見
經文:約翰福音 8:31–47;9:1–41
文章:我們需要「看見」
短文:看見神在你身上的工作
第6課 相信
經文:約翰福音 11:1-53
文章:悲痛與榮耀
短文:轉變的期望
第7課 服事
經文:約翰福音 13:1–17
文章:英雄與僕人?
短文:謙卑的生命
第8課 苦難
經文:哥林多前書2:1–5;希伯來書12:1–3;彼得前書2:18–25
文章:搶劫
短文:盼望和犬儒主義
第9 課 悔改
經文:詩篇51:1–17
文章:預備道路
短文:園中的生命
第10課 慶祝
經文:以賽亞書25:6–9;彼得前書1:3–9
文章:恩典與慶祝
短文:光與使命人生
引言
如何使用這本書
第1課 要去
經文:創世紀3:1–19;啟示錄 22:1–5
文章:美好與破碎
短文:從本迪布焦開始
第2課 身分
經文:腓利比書 3:4–12
文章:你究竟是誰?
短文:耶穌變成像我們一樣
第3課 改變
經文:使徒行傳 26:9–23
文章:新家
短文:相信耶穌
第4課 禱告
經文:路加福音11:13
文章:日用的飲食
短文:生命的糧
第5課 看見
經文:約翰福音 8:31–47;9:1–41
文章:我們需要「看見」
短文:看見神在你身上的工作
第6課 相信
經文:約翰福音 11:1-53
文章:悲痛與榮耀
短文:轉變的期望
第7課 服事
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