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興起遠在詩歌之後,但它的發展卻著實驚人。小說中的情節有時也是現實的,但一般來說,小說是「想像的情節和想像的人物」的創造。何以小說能夠有廣大的讀者呢?大概不外乎下面三個原因:
第一、為消遣而讀小說,目的在於消磨時間。每一個人差不多都有愛讀故事的嗜好,當我們空閒的時候,或是在旅途中,或是病癒之後,只要揀一冊自己喜歡的小說來讀,就不會感覺寂寞了。
第二、為解愁而讀小說。我們遇到不高興的事情,一定覺得很煩悶;讀了小說,精神立刻就會集中在小說裡的情節和人物上,忘了眼前的煩惱。我們讀《艾凡赫》,時時在關心著艾凡赫怎麼去救雷培嘉;我們讀《西遊記》,也刻刻注意孫悟空怎樣保護唐僧。在這一個時間裡,一心無二用,我們的心靈可以離開現實而陶醉在上古的環境裡,或是漫遊到遼遠的地帶去。
第三、為了對人生更有清楚的認識和了解而讀小說。這一個原因較前面兩個嚴肅而重要。常常小說中所記述的,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必須遭遇的事情,而作者將他自己的經驗寫在小說裡,可以作為我們的參考。一個曾經住過鄉村裡的人,讀到一本描寫鄉村生活的小說,一定覺得書中的敘述非常真切,於是對這本書自然就有愛好而不肯釋手了。
讀者的愛好也是各人有不同的;有些人喜歡讀某一本小說,是因為它有動人的情節,有些人是為了它有真實的描寫,也有些人是為了喜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讀《傲慢與偏見》,一白.班納。讀過《紅樓夢》,大觀園中的人物都變為我們的朋友了。更有些人是為了喜歡小說的風格和文體的,譬如有人欣賞狄更斯的幽默,也有人讚美薩克萊的諷刺。有人頌揚曹雪芹的細膩,也有人崇拜施耐庵的雄偉。總之小說的吸引讀者不外乎它的情節、背景和人物。
—(第三章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