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醫食相通,養生就在一日三餐!
本書是繼《食悟》之一《千滋百味話川菜》和之二《萬般風情在巴蜀小吃》後之第三部——《一日三餐聊養生》。
現今社會,飲食養生已不再是達官貴人們的專利,亦為大眾百姓所日益關注。飲食男女口福體福同享,是人們日常飲食生活所追求的終極目標。然而,當飲食養生成為時尚,市面上亦也是假大師、偽專家、江湖騙子大行其道,不僅恣意混淆和矇騙,更造成諸多食養誤識,使不少百姓上當受騙,無所適從,甚而傷身喪命。事實上,飲食養生不是靈丹妙藥,無法立竿見影,更不可能包醫百病;而是一種生活心態、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習慣。
男男女女,人生一世,不在掙錢多少,而看誰走得早。儘管長壽是每個人的祈願,然而活得長久,亦並非完全是件好事,重在生命的品質。只要不受病痛折磨,煩勞他人,活得輕鬆康樂,生命如油燈一般自然耗盡,無疾而終,方是人生之大福。
鑒於此,本書完全以大眾百姓的角度,以一日三餐,粗茶淡飯為主導,從男女老少食養,四季食養、特定族群養療以及日常飲食主輔料之食養功效、藥食同源、醫食相通、古今民間食養典故、食養單方等,全方位介紹了適用於大眾百姓的日常飲食養生要素、結構、原則、心經與食單。飲食養生,亦應遵循祖先之教誨:天人合一,取之自然、烹製自然、食之自然、自然而然、康樂平安。
本書集知識性、資料性、實用性、生活性、趣味性為一體,為百姓大眾日常飲食養生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指導和參考。然而,飲食養生是一項長久的計畫,要修身則需先養性,也就是要培養成一種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性。如此以往,必定大獲其益。
作者簡介:
向 東
生於蓉城市井,長於錦江河畔。
曾為教書匠,又為傳聲筒;遊歷天南海北,身繫白領藍領;
有幸與川菜結緣,和烹飪相伴;拍川菜,任編導;寫餐飲,做主編;
掛銜省烹協,編撰川菜志。
今為天地閒人,江湖饕客,吃喝之餘,舞文弄墨。
數十春夏秋冬,游吃巴山蜀水,人生七件事:油鹽柴米醬醋茶也。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向東,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證的世界美食之都──成都,心裡有著每ㄧ個老成都人都有,與「吃」難解的情。一路從《食悟-千滋百味話川菜》中的極緻經典名菜到《食悟-萬般風情在巴蜀小吃》的難忘美味與風情,最後,發現「萬物歸於一」,悟出吃吃喝喝終究要回到「一日三餐」。他,悟到美食的目的在滋養生命、在增進生活品質。所有的滋味、歷史、文化、傳說、典故、民風、食俗、記憶、懷念,還是烹調秘技都在期許著生活可以更美好!
作者雖無營養、醫療的專業,但從為人父、為人子的心出發,一改多數養生書以「論述」的方式談養生,用更像是「諄諄教誨」的口吻來關心、期許你我的日常生活飲食,期許你我能從一日三餐中獲得健康的身心。全書有東、西方專業研究的引述,也有地方傳統的分享,還有趣味典故的穿插介紹,運用川人擺龍門陣的奇巧為讀者帶來「一日三餐即養生」的新趣味,雖是養生經,讀來卻有倍受關懷之感,讓人一讀就心底暖暖的。
《食悟》第三部曲《食悟──一日三餐聊養生》,帶領著每一個人回歸飲食的原始目的──強身健體、延續生命,簡單飲食就能養生。將《食悟──千滋百味話川菜》、《食悟──萬般風情在巴蜀小吃》所介紹的絢爛美味風景,做了一個提升,為強調自然與養生的道教發源地──巴蜀的飲食休閒風情補上最為人們忽略的部分:「養生」。
發行人 蔡名雄
2012/03/20 於台北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向東,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證的世界美食之都──成都,心裡有著每ㄧ個老成都人都有,與「吃」難解的情。一路從《食悟-千滋百味話川菜》中的極緻經典名菜到《食悟-萬般風情在巴蜀小吃》的難忘美味與風情,最後,發現「萬物歸於一」,悟出吃吃喝喝終究要回到「一日三餐」。他,悟到美食的目的在滋養生命、在增進生活品質。所有的滋味、歷史、文化、傳說、典故、民風、食俗、記憶、懷念,還是烹調秘技都在期許著生活可以更美好!
作者雖無營養、醫療的專業,但從為人父、為人子的心出發,一改多數...
章節試閱
「所謂『飲食法自然』,就是順其自然、自然而然地調節飲食、行氣、外養與內修兼行,適時調整人體陰陽、疏通經絡、補精益氣、活血強體、增強免疫力,達到益智延年的效果。為此老子還說:『我命在我不在天,全在人之調食』。如是,道家在飲食之道中首先推崇『取之自然』,即順應四時萬物生長的特性採集食物;『烹之自然』,即依食物之自然性味,運用與其相適宜的烹調方式;『食之自然』,便是追求食物的本味、原味,充分吸取其營養成分。
道家依奉這一養生法則,還研煉創制出了許多名饌佳餚,從豆花、豆腐,到成都青城山道家採集天然茅梨(獼猴桃)、銀杏、慈筍等烹製的燕窩、蟠桃、仙桃肉片、翡翠羹、白果燒雞、青城泡菜、洞天乳酒、青城貢茶等。武當山道家研製的混元大菜、蘿蔔圓子、芝麻山藥、素八寶甲魚、金針木耳湯等,都是中華養生名肴中的經典。」
節錄自「第一篇:一日三餐,飲食養生」
「東漢時期,花椒就已成為飲食中不可少的調味香料。人們用花椒來炙肉、去除腥味和防腐變質。民間百姓大多在堂屋中掛一竹簍花椒清潔空氣、驅趕蚊蠅;還用花椒子煎水飲,以除寒濕,口含一粒花椒治牙痛除口臭;在米缸米壇、衣櫃箱包、書畫藏品中放些花椒以防蟲蛀等。
由此可見,兩千多年來國人一直視花椒為珍物,廣泛用於日常生活中。中醫學更是早就驗證,花椒,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殺蟲、行氣止痛、解毒祛惡等功效。尤對寒食積滯、腹脹冷痛、嘔吐痢瀉、蛔蟲腹痛、風濕痹痛等有良好的食療效果。現代醫學進一步發現,花椒還能舒筋活血、使汗腺通暢、開胃健脾、促進血管擴張、增強免疫力,起到降解血壓、血脂,抑制冠心病、腦血栓的功用。」
節錄自「第二篇:日常調料,食養珍寶」
近十多年間,亞洲人好用醬油的習慣引起了歐美有關專家的注意,在與日本、韓國和新加坡有關專家經多年研究,他們發現,醬油含有一種十分特殊的物質「異黃酮」,可有效降解人體膽固醇與高血壓、抑制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抵禦細胞癌變、減緩或阻止腫瘤的生長。而醬油所富含的卵磷脂則能促進人體代謝功能和免疫力,對癌症尤為是乳腺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醬油具有如此美好的食養食療功用,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大吃大喝。在日常飲食中,醬油也並非對所有人體都適宜,像血壓較高或有心臟病的人就要少食,……」
節錄自「第二篇:日常調料,食養珍寶」
「所謂『飲食法自然』,就是順其自然、自然而然地調節飲食、行氣、外養與內修兼行,適時調整人體陰陽、疏通經絡、補精益氣、活血強體、增強免疫力,達到益智延年的效果。為此老子還說:『我命在我不在天,全在人之調食』。如是,道家在飲食之道中首先推崇『取之自然』,即順應四時萬物生長的特性採集食物;『烹之自然』,即依食物之自然性味,運用與其相適宜的烹調方式;『食之自然』,便是追求食物的本味、原味,充分吸取其營養成分。
道家依奉這一養生法則,還研煉創制出了許多名饌佳餚,從豆花、豆腐,到成都青城山道家採集天然...
目錄
第一篇 一日三餐,飲食養生
大話食養
古今食養心經
飲食男女,大欲存焉
飲食養生法自然
飲食養生之陰陽
營養結構與季節循環
飲食養生食之「三和」
一日三餐
生理時鐘與一日三餐
大腦與一日三餐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
三餐中食物的選擇
三餐規劃
早餐的合理搭配
午餐的合理搭配
晚餐——接近睡眠須吃少
第二篇 日常調料,食養珍寶
和之美者話生薑
一青二白說蔥香
妙味神功贊大蒜
不吃辣椒不革命
奇味神功花椒美
食養保健醬油香
千古一絕,豆豉神
不得其醬不食
第三篇 男女老幼,食養殊異
嬰幼食養
嬰幼食養要素
嬰幼食養方略
食養結構
少兒食養
少兒食養要素
少兒食養方略
少兒食養結構
青少年食養
青少食養要素
青少食養方略
青少食養結構
成人食養
成年食養要素
成人食養方略
成人食養結構
老年食養
老年食養要素
老年食養方略
老年食養結構
女性食養
少女期食養要素
青年期食養要素
孕育期食養要素
第四篇 順應天時,四季食養
春季食養
春季食養心經
春季食養秘訣
春季食養單方
夏季食養
夏季食養心經
夏季食養秘訣
夏季食養單方
秋季食養
秋季食養心經
秋季食養秘訣
秋季食養單方
冬季食養
冬季食養心經
冬季食養秘訣
冬季食養單方
第五篇 藥食相通,奇效神功—常見藥食物料的養生傳說
神奇草根何首烏
美顏抗衰沙菀子
補氣養血黃耆佳
健體強身黃精靈
養生仙果贊銀杏
藥食珍品蓮子美
雲裳仙子妙百合
龍眼桂圓皆珍果
美容養顏玉薏仁
康樂性福枸杞紅
長生珍菌雪銀耳
健腦益智核桃王
延齡益壽黃白菊
千果之王板栗珍
強身健體誇山藥
第六篇 特定族群,飲食養療
高血壓族群
養療飲食結構
養療飲食原則
民間養療單方
高血脂族群
養療飲食結構
養療飲食原則
養療飲食方略
民間養療單方
高血糖族群
養療飲食要素
養療飲食結構
民間養療單方
肥胖族群
養療飲食要素
養療飲食結構
冠心病族群
養療飲食要素
養療飲食結構
養療飲食方略
附錄 食養健體,不離其宗
吃吃喝喝大有講究
五穀雜糧保安康
春日野菜勝佳蔬
蔬菜之王惟蘆筍
食物顏色與健康
食花如花花容體香
漂亮女人風韻永存
美妙食物助你性福
正確認識中年危機
吃情男女挑肥揀瘦
防癌蔬果健康衛士
防皺抗衰飲食法
風情萬種菌菇菇
魚翅燕窩與豬皮銀耳
學生早餐巧安排
只將食粥至神仙
過度癡迷適得其反
七個簡單步驟助你長命百歲
民間食養歌謠
食養粥歌、食養蔬果謠、民間食療歌、
食養三字經
後記
第一篇 一日三餐,飲食養生
大話食養
古今食養心經
飲食男女,大欲存焉
飲食養生法自然
飲食養生之陰陽
營養結構與季節循環
飲食養生食之「三和」
一日三餐
生理時鐘與一日三餐
大腦與一日三餐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
三餐中食物的選擇
三餐規劃
早餐的合理搭配
午餐的合理搭配
晚餐——接近睡眠須吃少
第二篇 日常調料,食養珍寶
和之美者話生薑
一青二白說蔥香
妙味神功贊大蒜
不吃辣椒不革命
奇味神功花椒美
食養保健醬油香
千古一絕,豆豉神
不得其醬不食
第三篇 男女老幼,食養殊異
嬰幼食養
嬰幼食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