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一本通,知識+技術,建築+景觀+設計,關鍵人、事、物全縱覽!
◎第一本花園賞遊手冊,從經典、現代到前衛,參訪全球話題花園必備指南
◎經典必知,中、日、義、法、英式,認識5大經典庭園形式與風格
◎未來趨勢,從玩火、煙霧到樹雕、直立花園,一次看懂9種當代景觀的大膽實驗與手法
◎如何逛當代花園?依遊客性格、隨時光、色彩、聲音、氣味五感體驗,當代花園在寒冬也大有看頭
◎介紹30位全球頂尖設計師,當代花園的重量級人物,一次認識!
◎從歐美、中南美洲、澳洲到日本,精選一生必遊的24座當代著名花園
◎專業必備,附花園大事記+園藝與景觀關鍵詞
◎好評推薦:王光宇(中原大學景觀系教授)吳樹陸(禾拓規劃設計顧問公司設計總監)徐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曾成德(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藍米克(2010台北國際花博首獎設計師)
◎《商業周刊/alive優生活》第1337期書摘推薦
不只有花博,建築的、石頭的、夢幻的、哲學的、生態的……
當代花園 more than you know!
全球進行式,最想體驗、一遊的景觀驚嘆號
「花園是世界上最小的一角,在這小角落裡卻有著全世界。」──傅科
「當瞭解到地景整體的重要性時,我們就無法滿足只在某個角落種樹。」──亞歷桑德.謝姆妥夫(Alexandre Chemetoff)
「除了建造花園,我們有沒有可能把建築變成花園?」──路易斯‧巴拉岡(Luis Barragán)
近三十年來,越來愈多人著迷於花園。關於花園的盛會,除了花博,還有許多讓人想要一遊的驚嘆號,正在全球發生。礫石花園、廢墟花園、空中花園、花園建築……,各種奇景與實驗,一一實現!羅亞爾河修蒙國際花園博覽會園區主任──寇勒莒萌,以超乎歷史、跨越類型與國界的角度,帶領讀者驚艷當代花園創造的奇景與風貌。
哪些是浪漫花園的代表?哪些又是喜愛生態者不能錯過的知名聖地?哲學也能與花園結合?花園是當前最夯的文創產業一環?都市更新時,如何將老舊停車場改造成一座「乾式花園」?把廢棄煉鋼廠搖身一變為環保花園?棄置的高架鐵軌,也能打造成美輪美奐的紐約High Line空中花園?而當花園與當代藝術的交會後,又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什麼是用花園手法做建築?設計師如何將花園帶入居家,做成一張植物椅?
在經典的蘇州網師園、拙政園,京都枯山水、法國凡爾賽之外,花園早已顛覆舊有的功能與美感,超越過去單純技術性的種花植樹。當代花園可以是新風景的體驗、都會的自然秘境、生態的全體驗、美感設計的藝術實驗,成為一門跨景觀設計、都市規劃、建築和植物學的藝術。造園者必須考慮整體地景、關心人文與自然的衝突、反映社會環境議題、考量環境生態、追求永續發展……除此之外,並各自擁有獨特的藝術視野和美學風格。
本書由資深國際花博會園區主任執筆,從當代花園的觀念轉變、美學創新到各式造園的技術創新,包括當代花園大事記+5大經典形式+5項花園類型+9種當代景觀藝術的大膽試驗+30位景觀設計師+24座一生必遊的當代花園,帶領讀者以多觀點和多角度,去欣賞、閱讀和詮釋當代花園。書中精選的大量圖片,一定能喚起讀者對花園的好奇,探索這門變化無窮、姿態萬千的當代景觀藝術。
花園是一件活生生的藝術品,隨時改變。無論是遠離塵囂、充滿玫瑰誘惑的浪漫花園,讓現實與想像難分的夢幻花園,關照生物歷程的生態花園,用高超手法模仿自然的自然花園,還是沉思生命與文學的哲學花園,當代花園同時讓人觀照生與死、稍縱即逝和永恆不朽。這是一門需要用五感去深刻體驗的藝術。
作者簡介:
Chantal Colleu-Dumond 香塔.寇勒莒萌
羅亞爾河修蒙國際花園博覽會園區主任,具希臘羅馬古典文學教師資格,旅居國外超過二十年,在歐洲各國如羅馬尼亞、義大利、德國擔任外館文化事務顧問及主管,藉由駐外機緣,這位園藝女兒有幸走訪各地最為出色的花園。
譯者簡介:
蘇威任
(非)自由口、筆譯者,曾念過一個不太有印象的森林系,也留學過法國。三十遊歷,四十而惑。
譯有《產品設計,怎麼回事?》(原點出版)
章節試閱
Ch1 當代花園,怎麼一回事?
21世紀的花園:先天大不同
「當代」和「花園」,原本就是兩個矛盾的組合。
傳統的花園令人聯想到秩序、和諧、靜謐和永恆,卻與大膽、創意、繽紛這些屬於當代的標籤格格不入,然而這兩個矛盾的組合,正是當代花園的特徵。
走進創意無限的當代花園
若沒有事前做好功課,走進迪恩.卡達西斯(Dean Cardasis)的造形花園,或瑪莎.史瓦茲(Martha Schwartz)毫無任何植被的造景,或是貝斯.查托(Beth Chatto)的「礫石花園」(The Gravel Garden),必定剎時感到無所適從。
然而,若有緣見識到查爾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的「宇宙冥想園」裡宏偉的造形山丘,詹姆士.特瑞爾(James Turrell)詭譎的「愛爾蘭空中花園」,楊.漢米頓.芬雷(Ian Hamilton Finlay)所營造廢墟的深深憂鬱,很難當下不被打動。或像皮特.烏朵夫所種植動人壯觀的禾本植物,費南多.卡倫丘(Fernando Caruncho)麥田中穿插黃楊樹的奇妙景致,路易.班奈希以及帕斯卡.克里比葉(Pascal Cribier)運用豐富的植物知識和創作詩意,處處都令人驚豔與感動。
又如吉勒.克萊蒙(Gilles Clément)的「移動花園」,無不令觀者激賞;彼德.拉莰將魯爾(Ruhr)工業區搖身變為綠地,讓人十分佩服其創意;愛都華.方斯瓦和艾密里歐.昂巴斯(Emilio Ambasz)的空中花園,也令觀賞者為之讚歎。
當代的花園與造景已自行發展出一套新規範,擁有與傳統不同的風格與形態。許多作品紛紛顛覆舊有形式與成規,不斷地思考花園的意義,並創新花園的方式。與此同時,美感、神祕、雅緻的追求,則絲毫沒有減少。
「多樣化」是當代花園的基調。昔日輝煌的遺產並未被拋諸腦後,但對新技術、新植栽的利用絕不自我設限,充分發揮可能性。米歇.寇拉朱(Michel Corajoud)在波爾多(Bordeaux)堤岸道的「水鏡」,凱瑟琳.古斯塔夫森(Kathryn Gustafson)在特拉松(Terrasson)令人心神蕩漾的噴泉,或弗拉迪米爾.西塔(Vladimir Sitta)精心營造薄霧中的雪梨景致,都是佳作。
對於植物的應用,當代景觀設計師也有別出一格的想法。特殊或少見的品種,因為它們的造形或顏色獲得青睞,例如:苔草、芒草、大戟、礬根屬植物,或繡球花、沿階草等。此外,也善用人工建築協助造景,例如帕崔克.布朗的植物牆;以及發前人之未見,例如賈克.維爾茨(Jacques Wirtz)綿羊式的灌木修剪法,或馬克.努斯拉(Marc Nucera)的樹景造形,都是刻意打破花園整齊劃一的刻板印象。
這些當代園藝在本質上極不同於舊式花園,古典美學幾乎已不留下一絲痕跡,毋寧說是被綠色裝置藝術取而代之。藝術、建築和設計,入駐新花園。傳統技藝不再被應用,反倒開始講究結構、質地與色彩。這股現代花園之風正方興未艾,蔚為潮流。
花園藝術的衰頹與復甦
如何解釋這股花園熱潮?為什麼花園藝術開始復甦,同時也愈來愈多人開始關心這塊長期被冷落的領域?
在世人重新對花園感興趣前,這門古老的技藝即便過去曾擁有輝煌歷史,也免不了在20世紀的歐洲史上嚴重衰退。時代經歷過的重大動盪,花園也難以倖免。
兩次世界大戰的蹂躪,和戰後一股腦兒投入重建,所有關於花園的品味、想像、知識、技藝都徹底被世人遺忘了,不再有人過問園藝。事實上在50、60年代,大自然或原野絕非一心一意只想從戰禍中爬起來的世人會關注的對象。
園藝長期被忽略的後果,從70年代初,各地園林池榭紛紛凋零,淹沒在荒煙蔓草間。歷史名園頹圮,私人宅園荒蕪無人聞問。這段期間歐洲人口遽增,鄉村人口大量移往城市,快速都市化剩下來的土地,被填補成一塊塊沒有靈魂、沒有詩意的「綠地」。
僅管園林乏人問津,景觀設計卻開始成為一門學問,為園藝帶來一線復甦的契機。
從70年代末期起,景觀設計與花園設計開始有重要人物出現,後來成為經典之作品也在此時一一誕生,園藝逐漸恢復它昔日高貴的印記。
試舉幾例:何內.培榭爾(René Pechère)位在比利時的幾何花園,羅素.佩吉在英國與義大利留下的大師之作,羅貝托.布勒.馬克思在巴西規劃的私人和公共名園,以及在墨西哥由路易斯.巴拉岡(Luis Barragán)所潑染出色彩富麗的空間建築。新的技藝、新的天資,在重獲寵愛的園林藝術裡益發受到重視。
另一股重大趨勢是環保意識的興起,和對地球資源過度濫用的擔憂。人們深刻感受到森林被濫伐,資源被無止境浪費,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
環保意識說出人類對自然日益強烈的渴望,期待在過度都市化後,一個更均衡的生存環境。
當代花園的風潮一般公認興起在80年代末期。
這時有超過八成的人口聚集在都市及近郊;相反的,農村人口嚴重外移。地景以驚人的速度被都市化。馬路上過多的車輛,愈來愈汙濁的空氣,不禁讓人懷念起過去,那種依舊和大自然相繫的生活品質。失去自然、嚮往自然,變成兩股動力,催生園藝的復甦。
便捷的交通設施也有助於園林鑑賞風氣形成:火車、公路、飛機,大大縮減原先被認為遙遠的地理距離,也徹底改變觀看風景和大自然的眼光。
園藝是一門總體藝術
經過精心安排的植栽,花園代表著夢想,象徵世外桃源,而且是近在咫尺,可讓大多數市民休憩享用的場所。
花園對我們來說是什麼?傅科認為,庭園是「世界上最小的一角,在這一小角落裡卻有全世界。」小宇宙反映了大宇宙,花園也常常被設想成天堂。希臘語的花園正就是paradeisos,來自波斯語的pairi-daezo,因此花園是一處「上帝創造的和睦地」,為了讓「男人與女人得以跟創造的世界和諧共處」。對巴西景觀設計大師羅貝托.布勒.馬克思而言,「這種不思議的和諧正是花園追求的境界。人與自然本質性的接觸,內在小世界與外在無垠世界達成和諧的比例,置身園中,就是為了尋求身心的平衡與寧靜。」像歌劇一樣,園藝也可被視作一門「總體藝術」,如德國浪漫主義追求的Gesamtkunstwerk。理想的花園,必須對建築、造形藝術、植物學有全盤的認知與融和。
通過複雜的鍊金術,造就每個花園成為知性、感性與想像力豐沛流動的活生生劇場。花園藝術是極少數幾種藝術得以讓觀者徹底「沉浸」在作品裡,可以不斷改變觀看視野、角度、光線變化。光是遠觀絕不足以令人滿足,必須置身園林、置身作品中。花園意味著回歸自然,造景師創造出心目中的理想自然;花園見證我們時代對環境的重視,花園召喚著世界,一個活生生、完整、豐富多樣、迷人的世界。
近三十年來,愈來愈多人著迷這門藝術。或許,如園藝專家米歇.巴瑞東(Michel Baridon)所說的,花園見證了「古往今來我們眼中的世界」。當代花園採用什麼語彙、什麼獨特語法,造就出豐富的世界,以及它們與古典花園間微妙的聯繫與拮抗,該如何進入又不致走偏?演化的脈絡如何?演替如何進展?典範怎麼轉移?所開發的新創意、新技巧,與新開闢的彊域又在哪裡?
掌握這無窮的多樣性絕非不可企及。經由系統性的介紹,瞭解作品的參照點,頭緒便一一理清了。你只需讚歎、吸引,放任自己被它神奇的法力所眩惑,花園是一段不需移動的旅程,讓你漫遊其間和做夢。本書的目的,即是在這場發現的旅途上伴隨著你。
Ch2 經典名園與當代變化
中式園林(節錄)
中國園林的精髓可上溯至中國人的靈魂核心。
呈現形而上的自然
我們或許不知道如今人們印象裡清雅、樸素的日本庭園,其實是來自中國園林的傳統,日本從中國園林承襲了大量語彙與價值觀。中國園林藝術是中國歷代以來自豪與傑出的藝術與文化傳統之一。華裔建築師邱治平曾指出:「中國園林是經歷了漫長醞釀後的果實,其精髓可上溯至中國人的靈魂核心,它是中國歷代遺留給後人最極致的藝術形式之一。」
就整體而言,傳統中式園林是一處結合生活與休憩的場所。既象徵天堂,也企圖在人間開拓出一方小世界、一個理想,或一種形而上的自然。
這個小天堂位於假山山頂,或一個被水圍繞的遙遠小島,宛若讓人覓得不老仙丹的蓬萊仙島。中國園林的象徵體系裡,因此有角色吃重的假山奇石以及映照藍天的池水,縱向代表高度,而橫向代表開啟無垠。中國園林做為宅院的延伸,以曲線、不對稱或奇形怪狀之姿,刻意跟宅院建築群形成強烈的對比。文人雅士在園林中追求賞心樂事,遠離外界刻板、硬邦邦的禮教社會。
中式園林反映出兩項基本原則:一是呈現自然為理想化的宇宙。尊崇自然,順應環境,非強迫改造環境。雖由人造,宛自天成。順應植物永遠生長變化的本性,追求和諧天然之趣。
借景與風水
另一則是訴求「借景」,以石喻山,以水喻海洋湖泊。園中所造之景皆強調意境:凡景皆有相對的意境,有所見之景與當見之景。
講究風水是中式傳統庭園的另一大特色。風水的目的在尋求大自然諸力量間的平衡,人與環境和諧的狀態。所謂「少即是多」,質的重要性遠勝於量。風水指明園林中各主要元素特徵,點出消極與積極面,讓人知道該如何調節。園林是一個人與自然相接,物我交融的場所。「尊重環境,順園址天然之勢造園,保護水源、溪流,不破壞樹木和植被,一言以蔽之,諧和人道與天道,天人合一。」建築師王啟恆如此闡明風水。
相對於西式花園,中式造園向來不以蒐羅植物品種為目標。無論杏桃、杏仁、銀杏、大喬木或小灌木,精心栽植的首要考量都是營造出有情致的視野。依據植株本身蘊聚的詩意來構築意境,菊花、牡丹各自有不同的風韻。或者也借樹名來象徵,如葡萄藤、桃樹、竹子代表長壽。此外,中式園林也服膺陰陽法則:美豔與淡雅、明與暗,對中國人來說是構成和諧的準則。嶙峋怪石象徵陽,靜水則代表陰。
中國當代的景觀藝術家
這個優美傳統,至今是否延續不墜,又被誰發揚光大?20世紀的中國人並未特別珍視數千年來遺留下來的自然和建築遺產,除了政治動盪造成的蹂躪外,為加速現代化和都市化,拆除舊房子和舊社區一度蔚為潮流。
現在總算意識到歷史資產的可貴,景觀藝術也正在悄悄復甦。在這個領域,已經冒出幾個天資極高的景觀家,諸如王澍、俞孔堅和王向榮。他們融會傳統、貫通古今,以生態考量、人性、想像力具足的新手法與技術,創造出匹配中國城市與經濟發展的新庭園型態。
在此脈絡下,造景師用一雙自由的眼睛重新觀看園林,詮釋園林,發明新的符碼,連結傳統而不昧於傳統,不避諱多年來被刻意隱而不說的某些庭園主題或所謂亙古不移的準則。
Ch9 30位景觀設計師與他們的代表作
丹.爾本.凱利(Dan Urban Kiley)
對他而言,幾何是根本。
生平小傳
美國景觀設計師丹.爾本.凱利,1912年出生於波士頓,2004年過世。童年時期在祖母家位於新罕布夏州農場的經驗,促使他後來跟隨景觀設計師華倫.曼寧(Warren H. Manning)身邊學習四年。凱利接著在1936年進入哈佛大學,主修景觀建築,當時華特.葛羅培(Walter Gropius)所帶領的包浩斯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延燒全球。凱利在1938年輟學,沒有拿到學位。他在新罕布夏州康科德(Concord)的國家公園服務處短暫工作一陣子,接著又到住宅管理署,那邊的顧問建築師路康(Louis Kahn)鼓勵凱利自己開業,他遂在新罕布夏州成立事務所,隨後轉移陣地到佛蒙特州。
1943到1945年間,凱利入伍服役。二戰末期,紐倫堡(Nuremberg)成立軍事法庭,他也前往歐洲知名的花園朝聖。安德列.勒諾特的梭園,以及香堤宜堡、凡爾賽花園、沃勒子爵堡,這些古典幾何式花園,對凱利未來的現代古典風格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丹.爾本.凱利不似當代其他景觀設計師,他是個純粹的實踐者,從不著書立說,沒在大學教課,也沒加入美國景觀建築師學會(ASLA)。
經典作品
1947年,凱利和沙利南(Eero Saarinen)贏得國家傑佛遜擴地紀念碑(Jefferson National Expansion Memorial)的競圖。1955年,凱利再度和沙利南合作,設計位於印第安納州哥倫布市的米勒別墅花園(Miller House),這座花園通常被視為美國戰後所建最重要的花園。1963年,他也為沙利南設計的華盛頓機場規劃了花園。
1968年,他和奈奇(Walter Kiley Netch)合作,為科羅拉多泉市(Colorado Springs)的新空軍軍校設計了花園。1969年,在加州奧克蘭博物館(Oakland Museum)的露台花園,堪稱傑作。此外,十多件公共或私人案件都是其經典之作,包括:1983年達拉斯(Dallas)藝術博物館的雕塑花園、1985年面對達拉斯市立銀行的湧泉大廈(Fountain Place, 貝聿銘與亨利.寇博[Henry N. Cobb] 設計)的花園與噴泉。後者是城市中清涼的約會地點,露台水池與多階小瀑布圍繞著以花崗石砌成的花台,栽種一棵棵落羽杉,空間布局極具詩意感。
1988年,凱利和哈利.沃夫(Harry Wolf)合作,承包佛羅里達州坦帕市(Tampa)的國立銀行廣場(Nations Bank Plaza)設計案,以及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的納爾遜藝術博物館(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的亨利.摩爾雕塑花園(Henry Moore Sculpture)。
這位建築與景觀教父所設計的作品超過900件,獲頒獎項難以計數。
理念哲學
凱利的作品,從造形的幾何性以及採用灌木叢、水、草坪等元素來看,深具法式花園的明晰性,另一方面則又包含觀察當代建築獲得啟發。譬如籬笆與圍牆的使用,明顯是受到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影響。對他而言,幾何是根本。與其模仿大自然,抄襲複雜的線條,凱利以數學秩序做為景觀正宗。他會「馴化」他的花園來配合原本的都市空間和自然條件。凱利也極端重視植物選擇,有時甚至先看想種什麼樹,才決定花園怎麼設計。
Ch10 一生必遊的24座當代花園
克蘭本皇家植物花園
Royal Botanic Gardens, Cranbourne
澳大利亞
這座美感獨具的紅土花園位於克蘭本皇家植物園內,距離墨爾本不遠,設計者是景觀設計師兼藝術家泰勒.柯利堤.雷斯林和保羅.湯普森,他們充分發揮岩石、砂土和植物本身的特色。進到這裡,彷彿進入另一個完全陌生的時空世界。
它的構圖和顏色是如此強烈,人們除了呆呆凝望,似乎什麼也參不透,只知此乃平生未見。這幅巨大的圖畫用色溫暖,紅色和米色色系全都收錄,這正是澳洲沙漠的顏色。
克蘭本皇家植物花園的設計手法極新穎。多樣化的場景,應用許多種類的耐旱植物,澳洲事實上是全世界最乾燥的大陸。景觀所使用的素材也極多樣。「紅花園」和「旱園」的差異就不比其他園子來得少。在占地363公頃的面積裡,不同顏色的沙土、卵石、岩石和板岩,與植栽的灰、藍、灰綠,相映成趣。我們或許不懂如何經營一座乾式花園,但這座公園裡植物的豐富性足以讓我們印象深刻,讓我們一窺水的存在與否對景觀有多巨大的影響。
Ch1 當代花園,怎麼一回事?
21世紀的花園:先天大不同
「當代」和「花園」,原本就是兩個矛盾的組合。
傳統的花園令人聯想到秩序、和諧、靜謐和永恆,卻與大膽、創意、繽紛這些屬於當代的標籤格格不入,然而這兩個矛盾的組合,正是當代花園的特徵。
走進創意無限的當代花園
若沒有事前做好功課,走進迪恩.卡達西斯(Dean Cardasis)的造形花園,或瑪莎.史瓦茲(Martha Schwartz)毫無任何植被的造景,或是貝斯.查托(Beth Chatto)的「礫石花園」(The Gravel Garden),必定剎時感到無所適從。
然而,若有緣見識到查爾斯.詹克...
作者序
從花園的小角落,看見全世界
我最早的記憶,就是在花園裡。我的生命──真實的生命感覺,具體的印象和感受,是從花園開始的。更精確地說,是在布列塔尼(Bretagne)外婆家的花園裡。外婆的花園有紫色的大麗花田、覆盆子的小巷陌、粉紅色鋸齒邊的康乃馨,以及微酸的蘋果。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完完全全地沉浸在花香與色彩裡,陶醉在繁華似錦的幸福中。我也記得有一天下起了暴風雨,閃電加上不尋常的天象,讓我突然覺察到眼前花園直至天際的景色。或許從那刻起,我就已相信那股讓動物、樹木、風兒持續變動與生生不息的力量。小孩的眼睛看到的萬物都是有靈魂的,這種信念依舊潛伏在我心深處,以至於這些綠意盎然的大自然總能引起我無限的驚奇與感動。
「花園是世界上最小的一角,在這小角落裡卻有著全世界。」傅科(Michel Foucault)如是說道。除了花園,還有什麼地方能同時讓人觀看到生與死、稍縱即逝和永恆不朽?在花園裡能看見為求生存的各種策略、那股希望,以及匯合在一處的美感、力量和脆弱。花園是一門與時間相依的活藝術,在其中,植物的生長永不停歇、生死循環不已。花園常常比匆匆一世的人生更持久,更朝向未來。對我而言,花園無疑是少數幾處,能讓我居於其中將自己與世界達成和諧。
為了讓明光不熄!也為了尋回感動、滋養想像力,從小至今,我就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地光臨各處花園,我參訪過維蘭德麗堡(Villandry)精心修剪的灌木、凡爾賽的噴泉、庫杭斯(Courances)的水鏡、巴卡泰(Bagatelle)的瀑布、慕堤葉森林(le Bois des Moutiers)的杜鵑花、華斯泰里渥(Vastérival)的聖誕玫瑰、鴿棚花園(Colombières)的柏樹、雷尤爾(Rayol)的含羞花……
我也用五感走遍義大利,足跡遍布波羅美小島(Isole Borromee)、阿馬菲半島(Amalfi)、佛羅倫斯、帕多瓦(Padoue)的歷史名園。還有那些不能不提的,像波瑪爾佐花園(Bomarzo)、艾思特莊園(villa d’Este)、蘭特山莊(villa Lante)、巴比安奈羅別墅(villa Balbianello),以及其他義大利半島上迷人的田園景致。我也折服於西班牙的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和葡萄牙的麥迪拉(Madère)的花園。無論是在史陶爾黑德園(Stourhead)的丘陵,或是在查特渥斯宮(Chatsworth House)的花園散步,都令我陶醉不已。我也沉醉於英國的西欣赫斯特園(Sissinghurst)、海德寇特莊園(Hidcote Manor),還有德國的弗爾里茲花園(Wörlitz),波茨坦的無憂宮(Sans-Souci)……
除了歐洲外,還有俄羅斯的彼德霍夫花園(Peterhof)、印度安柏宮(Amber Palace)的宮庭花園、緬甸茵麗湖(Inle Lake)的水上花園、中國蘇州的園林、印尼峇里島烏布(Ubud)的花園、巴西那些由羅貝托.布勒.馬克思(Roberto Burle Marx)創作的庭園,以及其他難以計數的花園,悉數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宛若天堂。逛花園,是我允許自己的痴迷,也是溫柔的依戀。
第一次讓我感到震懾的當代花園,是在1990年代看到羅素.佩吉(Russell Page)的作品,接著又在羅馬近郊的蘭得里安那別墅(villa Landriana)花園窺見那奇特的園內配置,還有伊斯基亞島(Ischia)上的摩泰拉別墅(La Mortella)。我也在托斯卡納(Toscane)發掘皮耶托.波契奈(Pietro Porcinai)作品的魅力。那時,又值羅亞爾河修蒙國際花園博覽會(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s Jardins de Chaumont-sur-Loire)開始舉辦。我懷著高昂興致欣賞帕崔克.布朗(Patrick Blanc)的植物牆、米歇.戴維涅(Michel Desvigne)和克莉絲汀.達諾基(Christine Dalnoky)的桶子小水瀑、勅使河原宏的竹之道、馬克.魯德金(Mark Rudkin)的白花園、愛都華.方索瓦(Edouard François)的柔軟溫室、鈴木昌道難以計數的作品,以及彼德.拉茨(Peter Latz)的霧中風景。花園,一個無比曼妙的世界;除了美景,在這裡也常見幽默與創意。
因緣際會或命中注定,我有幸擔任羅亞爾河修蒙國際花園博覽會的園區主任。在這充滿創意的實驗場裡,我漸漸明瞭創作的無窮可能以及當今花園藝術的趨勢,也掀起我的好奇心,想窺覽更多新的花園形式。不管是古典、摩登或當代,每一種花園都令我入迷,也都取悅於我、感動著我。那份情感,正是我想與讀者分享的。這些當代花園,每一座都性格分明,即便只介紹其中一處都像是場賭局,何況地點繁多,設計者的天資迥然不同,介紹當代花園這挑戰的艱鉅可想而知,但是我願意嘗試。
如同攝影師「以光影寫作」,景觀設計師、園藝師以大自然進行書寫。花園,就像樂譜和書一樣,其閱讀方式、詮釋方式可說是十分多樣化,演繹空間極大,色、嗅、觸、聞,皆可起興。今天的花園仍帶給人驚喜,不論承接傳統、革新傳統,或創作毫無關聯的新世界,皆讓人驚豔。我所扮演的角色,僅在於幫忙開啟這扇門,讓讀者能窺見門後的風景,然後請您起身,走進花園裡。
從花園的小角落,看見全世界
我最早的記憶,就是在花園裡。我的生命──真實的生命感覺,具體的印象和感受,是從花園開始的。更精確地說,是在布列塔尼(Bretagne)外婆家的花園裡。外婆的花園有紫色的大麗花田、覆盆子的小巷陌、粉紅色鋸齒邊的康乃馨,以及微酸的蘋果。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完完全全地沉浸在花香與色彩裡,陶醉在繁華似錦的幸福中。我也記得有一天下起了暴風雨,閃電加上不尋常的天象,讓我突然覺察到眼前花園直至天際的景色。或許從那刻起,我就已相信那股讓動物、樹木、風兒持續變動與生生不息的力量。小孩的眼睛看到的...
目錄
作者序 從花園的小角落,看見全世界
1 當代花園,怎麼一回事?
21世紀的花園:先天大不同
園藝師,或景觀設計師?
新觀念.新實務
新手法.新素材
2 經典名園與當代變化
中式園林
日本庭園
義大利花園
法蘭西花園
英式花園
3 你適合漫步於哪種花園?
浪漫花園
夢幻花園
生態花園
自然花園
哲學花園
4 隨時光流逝,逛花園
時間的腳步
剎那到永恆
當時節變遷
看四季更迭
5 花園與文創產業
花園與當代藝術的交會
花園與建築的對話
植物家具設計師
6 用感官體驗花園
繽紛的色彩
迷人的香氣
舌尖的滋味
聲音‧百籟
7 公共花園/私宅名園
公共花園
私宅名園
8 當代景觀藝術的大膽試驗
自然花園
直立花園
綠屋頂
綿羊式修剪灌木法
樹雕
玩火
水鏡
煙霧花園
沒有植物的花園
9 30位景觀設計師與他們的代表作
艾密里歐.昂巴斯 Emilio Ambasz
路易斯.巴拉岡 Luis Barragán
路易.班奈希 Louis Benech
帕崔克.布朗 Patrick Blanc
羅貝托.布勒.馬克思 Roberto Burle Marx
費南多.卡倫丘 Fernando Caruncho
亞歷桑德.謝姆妥夫 Alexandre Chemetoff
吉勒.克萊蒙 Gilles Clément
米歇.寇拉朱 Michel Corajoud
帕斯卡.克里比葉 Pascal Cribier
伊恩.漢米頓.芬雷 Ian Hamilton Finlay
愛都華.方索瓦 Édouard François
凱瑟琳.古斯塔夫森 Kathryn Gustafson
理查.黑格 Richard Haag
查爾斯.詹克斯 Charles Jencks
丹.爾本.凱利 Dan Urban Kiley
貝爾納.拉許斯 Bernard Lassus
彼德.拉茨 Peter Latz
野口勇 Isamu Noguchi
皮特.烏朵夫 Piet Oudolf
羅素.佩吉 Russell Page
何內.培榭爾 René Pechère
皮耶托.波契奈 Pietro Porcinai
重森三玲 Mirei Shigemori
瑪莎.史瓦茲 Martha Schwartz
賈克.西蒙 Jacques Simon
弗拉迪米爾.西塔 Vladimir Sitta
彼德.渥克 Peter Walker
王澍 Wang Shu
賈克.維爾茨 Jacques Wirtz
10 一生必遊的24座當代花園
小斯巴達園
羅貝托.布勒.馬克思園區
克蘭本皇家植物花園
瓦哈卡植物園
瓦茲河畔梅里實驗花園
蘭薩羅特仙人掌花園
馬裘雷勒花園
艾瑞克.博佳園
茵荷庭公園
High Line空中花園
隆豪斯保護區
給爾達洛花園
塞里古爾花園
想像花園
東福寺方丈庭園
龐吉城堡花園
摩泰拉別墅花園
慕堤葉森林
海德寇特莊園
盧孚花園
西欣赫斯特園
夢舞台百段苑
宇宙冥想園
維列特公園
附錄
花園大事記
園藝與景觀關鍵詞
人名索引
圖片版權
作者序 從花園的小角落,看見全世界
1 當代花園,怎麼一回事?
21世紀的花園:先天大不同
園藝師,或景觀設計師?
新觀念.新實務
新手法.新素材
2 經典名園與當代變化
中式園林
日本庭園
義大利花園
法蘭西花園
英式花園
3 你適合漫步於哪種花園?
浪漫花園
夢幻花園
生態花園
自然花園
哲學花園
4 隨時光流逝,逛花園
時間的腳步
剎那到永恆
當時節變遷
看四季更迭
5 花園與文創產業
花園與當代藝術的交會
花園與建築的對話
植物家具設計師
6 用感官體驗花園
繽紛的色彩
迷人的香氣
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