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是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家與歷史人物。他的教會與思想影響了後世全世界。至今不減。本書考證,他事實上應生於西元前5年或6年(因大希律王死於西元前4年)的春天,死於西元27年到30年之間三月到四月的某個周五。
這位在36歲的盛年就被釘死於十字架上的木匠之子,是何德何能,以一個失敗的烈士之身成就改變歷史的巨大轉變?這位窮困的木匠之子,如何能夠在聖殿與學士論道、四處傳道、施行神蹟,更勇於挑戰當權!他是否真是上帝之子?
本書是一本關於耶穌生平與當時的猶太地區的歷史小說,於西元前五年談起。作者先以許多篇幅描述了羅馬與猶太地區的政治關係,以故事性的敘述方式,生動且深刻的描寫當時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朱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奧古斯都(即屋大維,Octavius)、馬克.安東尼、龐培、與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拉(Cleopatra)之間的愛怨與政治角力,並介紹了猶太地區歷任的實質總督,大希律王、提庇留(Tiberius Claudius Nero,即暴君尼祿之父)等人,如何藉由羅馬的勢力,高壓統治猶太人。然而,整個統治結構,在耶穌的出現後,受到強烈的挑戰。
由羅馬帝國所分封,猶太地區的王──大希律王(黑落德),因為東方的博士觀星象前來尋找「猶太人的王」,而殘酷下令殺掉所有伯利恆的兩歲以下嬰兒,甚至是殺害在母親肚子裡,尚未出生的孩子。然而耶穌逃過了此劫。
西元七年,十二歲的耶穌,與父母前往耶路撒冷參加猶太人的盛大慶典逾越節。回納匝勒途中,耶穌與父母走失,慌張的約瑟與瑪利亞最終在聖殿,看見他們的孩子耶穌,帶著加利利鄉間口音,在一群拉比中侃侃而談。他對複雜宗教教義的理解,超乎他實際年齡,令在場的祭司們驚訝,首次展現了他對宗教的超凡天賦。然而他們的兒子耶穌,面對焦急的父母卻說道:「為什麼找我呢?你們不知道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這位以「我父」稱呼上帝的兒童,將在未來因為宗教理念,與龐大的宗教機構槓上,並犯下褻瀆神明及叛亂的罪。
西元二十七年,耶穌如每年再次踏上耶路撒冷的朝聖旅途,踰越節期間,頻繁出入於聖殿訓道,如有神助的他,迅速攫取了眾人的注意。一次,他在聖殿,站在貪婪的兌幣官吏與祭司前,掀翻滿是硬幣的桌子,並大聲的斥喝那些買賣牲畜與兌幣者:「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這一翻,翻了在場人的眼目,也刺激了統治者的敏感神經,種下與法利賽人結怨之因。從此,他在加利利各地旅行,佈道,正式成為「漁人的漁夫」,也招募了十二位門徒。……
「耶穌三度揭露自己的身分:一次是在耶路撒冷公開的聲明,一次是對法利賽人尼可底母,第三次是在家鄉親切的會堂,對著他最熟悉的人。他三度宣稱自己是神之子,這種有褻瀆意味的話可能會讓他喪命。他說出口的話已經覆水難收,就像他再也無法回到長大時簡樸平靜的生活。他已經無法回頭,納匝勒已經不是他的家,他也不再只是個木匠。」
除了羅馬貴冑,也描述了耶穌與其門徒們的個性與背景,活化了整部聖經。
耶穌之死,與當時的總督彼拉多(Pontius Pilate)有關,也與猶太地區的受迫、羅馬統治者的腐敗有關。本書雖以小說形式呈現,卻對每位人物都與其生平都作了詳實的考證與描述,能夠幫助基督徒的讀者,更進一步理解聖經的意義;對非信仰者的讀者,也能夠藉由歷史小說的形式,得到歷史閱讀的樂趣與認識。
本書將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耶穌的時代和他的反抗之路,並且透過作者的生花妙筆,感受耶穌及其門徒的人性、畏懼與勇敢。
本書特色
★紐約時報Killing Kennedy、Killing Lincoln蟬聯暢銷書榜首作者比爾‧歐萊利,與史學家馬汀‧道格又一焦點巨作Killing Jesus,詳實考究歷史上的耶穌與同時代的風土民情和名人,已被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y Channel)挑選開拍電視劇!
★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家耶穌(Jesus),全球22億人跟隨並相信他是神。歷史上的耶穌是誰?他活在什麼樣的時代?他是神之子,革命份子,還是宗教狂熱份子?施洗者約翰為何稱耶穌為「神的兒子」?耶穌是否有兄弟姊妹?他是否真行了許多神蹟?他的能力從何而來?羅馬當局與猶太人,為何畏懼耶穌、處死耶穌?
★全書附詳細的歷史地圖,繪畫,詳解羅馬與猶太地區,一次了解羅馬帝國與猶太地區的複雜關係。
★本書嚴謹考究耶穌的生平以及羅馬帝國歷史背景,無論是信仰者或非信仰讀者,都可從中看到更多聖經之外的耶穌。亞馬遜上萬人好評!回歸歷史上的真實耶穌,揭開這位兼具神格/人格者的神秘面紗!
名人推薦
羅仁貴 臺灣基教長老教會議長
陳德光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研究中心主任
葉 浩 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豬頭皮約信 音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