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本序言
何謂身體?不同文化對身體有不同的理解。如本書所示,每種文化傳統都涉及身體概念,而人們的身體觀念也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變化發展。就以色列民族而言,猶太人甚至把本傳統當中的身體、死亡與生命觀念完全翻轉過來。從最早的猶太文獻來看,生命與身體是同義詞,當身體死亡時生命也終結。由於受到來自東方的亞洲思想、實踐與信仰的影響,猶太人開始相信一種連續的死後生命。他們最先採納了靈魂的觀念,即相信身體中有某物被稱為靈魂,靈魂在人死後可以繼續存活。後來又疊加新的觀念,即靈魂本身不但不死,而且還能夠跟一個復活的身體合為一體。有些人認為復活的身體是一個更新了的天使般的或超物質的實體;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復活的身體有著跟死前一樣或相似的鮮活的物質特徵;還有一些人甚至認為靈魂可以從一個身體移居到另一個身體。不過,從我們所知道的考古證據及文獻資料來看,這些相互衝突的觀念存在於以色列人當中,其中的一些人後來成為拿撒勒的耶穌的門徒與追隨者。儘管在學界這已是廣為人知的史實,但鮮有學者撰文解釋早期基督教文獻呈現的身體、生命及死亡觀念的多樣性。很多人過於倉促地接受了保羅書信與《新約》福音書所表達的觀點,這些經文講述末日的死者復活,也講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三天之後復活的故事。然而,不只是《新約》中的文本,還有很多別的保留下來的基督教頭四百年文獻與證據表明,正如猶太人對身體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基督徒的復活觀念也不斷分化且呈現多種樣態。
本書基於西元後兩百到三百年間的主要文獻來考察這些觀念之間的差異並設法對此做出解釋。基督復活被視為人類在末日復活的基礎,這個在當今基督教世界占主導地位的觀念顯然來自保羅。由保羅宣導的復活教義也被一些福音書作家採納。但復活是典型的猶太觀念,亦即法利賽人保羅的標記。在使徒保羅時代,猶太人當中只有法利賽人提倡復活信仰,而法利賽人在當時被視為猶太人當中的現代派,而且是被相對邊緣化的一個群體,其社會地位不及撒都該人以及其他一些不相信死後生命及身體復活的族群。許多基督徒顯然來自非法利賽傳統,這些人並不認同保羅的生死觀,對耶穌受難的理解也與保羅不盡相同。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不是基督復活,而是如何面對這樣一個難堪的事實:他們所愛戴的導師、他們的拉比拿撒勒的耶穌沒有像一位英雄那樣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是被他自己的猶太宗教領袖與羅馬統治者合夥殺害。
這些人當中的絕大多數都會參照替猶太傳統中的替罪羊或逾越節羔羊來解釋十字架與耶穌受難,視耶穌為先知與導師。在他們眼裡,耶穌是宗教與政治的犧牲品,他被無辜地殺戮。耶穌受難同時也被理解為拯救其追隨者、拯救整個猶太人的國度乃至全人類的宇宙事件,實屬靈性淨化行為。
研讀這些早期基督教文本會發現,當時存在著許多種不同的信仰,其中最主要的有兩類:一類受保羅影響聚焦於基督復活;另一類受非保羅作家影響對耶穌受難作獻祭式解讀。直到到三世紀之後,復活信仰才進入更大的基督教團體。在這之前,對耶穌基督復活的聲明只出現在與保羅傳統有明顯關聯的文本中。任何時候只要保羅的名字被提及、引用或討論,就很有可能在該文本中找到與基督復活相關的內容。在西元一至二世紀的早期基督教文獻中,但凡不顯示高度依賴保羅思想的文本,都不會提及耶穌基督復活,但是會提供對耶穌受難及其拯救意義的其他解釋。從早期基督教歷史可以看出,基督復活這個問題的熱度遠遠比不上在當時被熱烈討論的其他議題,比如道成肉身的教義、把先於存在的基督等同於上帝之子的信仰等。
仔細研究頭兩個世紀的早期基督教文獻還會發現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資料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文獻的成書時間有待重新勘定,以往的觀點並不完全可靠。比如說,現在公認的構成《新約》核心的四本所謂的“福音書”,寫於二世紀中葉而不是大家普遍認可的一世紀末,這四本福音書經過三世紀才成為最重要的基督教文獻。雖然這個提法引起很大爭議,但我還沒有發現一個實質性的討論能夠證明這些福音書寫於更早的年代,支持這個理論的證據很多,現在又被最近的《新約》研究進一步坐實,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新約》中的福音書基於基督教思想史上的第一本福音書,也就是西元144年前後由馬克安撰寫的福音書。這位商人、船主、學者與教師生活在西亞(今天的土耳其北部),但他在西元132—135年猶太人反對羅馬統治的大叛亂之後來到了義大利的羅馬。馬克安在羅馬建立了自己的課堂,同時著手撰寫福音書,他把保羅的書信集結起來合成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第一部基督徒的“新約”。
在這個基礎之上,其他學者寫了他們的福音書並且拓寬了馬克安的“新約”,把它變成我們今天所瞭解的基督徒的“新約”。正是馬克安這位保羅思想的追隨者以基督復活為其福音書的歷史敘事收尾,由此為基督徒的復活信仰奠定基礎。
這項研究表明:東方與西方思想原本沒有固定的分界線;幾大世界宗教均起源于亞洲大陸,今天的西方宗教事實上浸透著東方的實踐、信仰及思想。當然,不同的文化發展軌跡不盡相同,就像通過本研究能夠看到的那樣,即便在同一傳統當中也會發生觀念更新與突變,基督教與其他傳統互動也受其他傳統影響,其分化與演變往往超出預期的範圍,以至於今天大家認可的核心教義如基督復活在此前還不是基督教傳統的一部分,還沒能進入早期基督教信仰體系。傳統與宗教從來都不是穩定不變的,就像地球上的每樣東西都在各自的生命時段成長變化一樣,文化、宗教與傳統也處於不斷的變化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