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後記】馬德俊(1991年簡體版後記)
《穆斯林的彩虹》原名《阿里坡》,是我寫的一部回族敘事長詩。寫這部詩的起心已很久。我從小生活在聚居的回回區,聽到過許多本民族的或天方(阿拉伯)的美麗而動人的民間故事,給我兒時的心靈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可是這些故事沒有人來搜集和整理,更少由文人來加工創作。當四十年代初我就讀成都西北中學(回民中學)時,便萌發過創作之心。
五十年代我在大學講文學課時,見到發掘了許多少數民族民間敘事詩,而回族在這方面卻是一個空白,心裡很不是滋味。每每講到這個空白,更加刺激了我,於是,我在五十年代末期便開始嘗試將家鄉回族民間故事加以創作和發展,還採用了一些小說、戲劇創作的表現手法,至一九六一年初便寫出了第一稿。正好這年秋天著名兒童詩人聖野(周大康)來訪,他是第一個讀到我初稿的人,當時,他十分興奮,希望我精改後出版。通過這部詩稿,此後我們成了詩友並結成了厚交。
沒有想到,這部詩稿的命運不佳,一窩便是三十多年,還差點兒丟失。
八十年代是出版的旺季,或許它是一個醜姑娘,故多年來仍然找不到婆家。當我寫它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亮眼睛、黑頭髮的青壯年,可是,漫長的歲月,已使我變成了一個眉髮斑白、兩眼朦朧的老頭子了。如果書中的主人翁與我同老的話,他們也大多年過半百了。因此,我在扉頁上不無感慨地寫下了那麼幾句話。
我祈望,我的朦朧的眼睛,看見這道彩虹,仍然雷雨後那般壯麗、鮮豔。
我指導的幾位碩士研究生佟城春、張雅潔、陳陽等,深知我的心事,城春儘管公務繁忙,可是為我這部詩的出版四處奔波,雅潔雖身居異國,亦常來信詢問和催促。城春終於替這個醜姑娘找到了婆家,在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與讀者見面了。女兒嫁出去了,我的一樁心事也就放下了。
我十分感謝城春和本書的責任編輯,他們在編輯、審稿工作中花費了不少心血。我感激他們為我們回回民族做了一樁有益的事情。中央民族學院林松先生還為這部詩中的阿拉伯文、波斯文詞語進行了審正,並在伊斯蘭宗教知識方面給予了指導。林松先生還為書的封面書寫了阿拉伯文書名,重版時作者作了修飾。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的美編周元勳為該書描繪了插圖。在此,我向曾熱情關注過這部詩稿和積極推薦出版的有關人士,一併致謝。
儘管這是一部並不成熟的詩稿,但是,它代表著我一顆赤誠的心,我謹將它呈獻給我親愛的各民族讀者。
馬德俊 1991年5月15日於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