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或多或少聽過一些老一輩的人流傳下來的習俗,
有的看似完全不合理,也沒有科學根據,卻只能照辦?
只能說,真的不明這些舊禮!
孕期忌諱×滿月周歲×姓名生肖×做十六歲×聘禮迎親×洞房花燭
最齊全的儀禮懶人包,一輩子生老病死都幫你包辦了
──反正遲早都會用到!
▎關於「出生」這回事
產婦做月子有許多講究,老一輩的人認為在坐月子期間,產婦不能洗手洗頭、洗臉刷牙?三天內不能下床、一個月內不能出門?其實民間長期累積的坐月子經驗,很多都是行之有效的老方法!演變到現在,只要在不著涼的情況下,坐月子期間產婦要洗頭洗臉都是可以的(不然怎麼受得了!),也並非要產婦關一個月禁閉!
從古早時候的坐月子SOP,來看他們是怎麼看待女人生產這件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聽起來清新脫俗又別具意義,最好是越少見的越不會遇到跟別人撞名的窘況,但為什麼以前的人都會特別把小孩名字取得很難聽?什麼阿貓阿狗阿醜、大憨鐵蛋石頭?難道不怕他們長大被嘲笑嗎?還真的不怕!而且名字越隨便越好,就能保佑孩子無病無災、平安長壽好養活!(還是乾脆改名叫小花小草?)
▎關於「結婚」這回事
你的阿公阿嬤,還有他們的阿公阿嬤,以前年輕的時候都是怎麼談戀愛的?還是根本不談戀愛直接盲婚啞嫁?在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如果男女雙方未徵得父母同意或未經媒人的說合就私訂終身,甚至直接會被人瞧不起耶!
所謂「門當戶對」,就是要看男女雙方……家裡房子是不是差不多大小?原來「門當」的大小和「戶對」的多寡,可以相對反映出主人家的身分地位,進而成為婚姻觀念中衡量雙方條件的一個標準,所以說嘛,門越大越好、窗戶最好是落地窗?
【本書特色】:
人一生最重要的時刻,無非是出生、成年、結婚、死亡,民間的傳統習俗也由這四件人生的大事衍伸出許多繁文縟節,包括求子生子、取名過壽的誕生禮;古代冠禮、笄禮的成年禮;說媒嫁娶、拜堂成親的婚禮;以及報喪停靈、弔唁守孝的喪葬禮。這四個人生重要節點的儀禮可看出背後蘊含的深厚文化及民族性,也能對生命有更深的思考。
作者簡介:
韓品玉,師範大學文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從事古代文論及傳統文化研究。出版《明清萊陽宋氏家族文化研究》、《中華博物通考.雕繪卷》、《大學語文》四部、《傳承.創新》和《國學經典小故事》叢書。
徐文軍,專職編者。
王靜,專職編者。
馬瑋楠,專職編者。
章節試閱
一、 誕生禮
1. 誕生禮概述
所謂誕生禮,是指伴隨著一個人的出生而出現的一系列儀禮。具體說來,誕生禮又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誕生禮,包括求子習俗、生子習俗、佑子習俗、取名習俗等;狹義的誕生禮專指過生日(老年人的生日稱為「壽禮」)。
關於誕生禮的起源,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說法。《禮記・內則》中就有生男孩「設弧於門左」、生女孩「設帨於門右」的記載,此即後世生子習俗中「挑紅報喜」的源起,屬於廣義誕生禮的範疇。由此可見,誕生禮當起源於先秦時期。此後,漢代有了設生日宴會的習俗,唐代有了「洗三」、吃生日湯餅(長壽麵)等習俗,宋代又有皇帝向臣子送生日禮物的習俗(參見宋代王珪〈賜參知政事歐陽修生日禮物詔〉)等等。
誕生禮是人生的第一個重要儀禮,它代表著一個生命的開始和延續,在諸多的人生儀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歷史長河中,圍繞著誕生禮,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出現了豐富多彩的儀式和禮俗。
按照漢族的傳統禮俗,嬰兒從出生到周歲,就要舉行挑紅報喜送喜蛋、三日洗兒賀新生、滿月擺酒剃胎髮、百歲兒穿百家衣、周歲試兒抓周禮等不同的活動。至於狹義的誕生禮,即過生日,更是貫穿大多數人一生的慶生活動。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這些禮俗也有所不同,再加上各民族的慶生禮俗,相當豐富多彩。誕生禮中的習俗,還時常見諸古代詩文。比如宋代王十朋的〈萬先之生兩男作洗兒歌賀之〉中說:「君不見徐卿二子生絕奇,熊羆入夢非同時,徒煩孔子與釋氏,兩回抱送麒麟兒。……我忝通家同筆硯,聞君得子歡無間。殷勤為作洗兒歌,覓取金錢三百萬。」「熊羆入夢」、「麒麟送子」都是民間傳說中生子的預兆,「洗兒」則是傳統的生子習俗。清代趙翼〈昨歲除夕香遠內弟得一子〉中詩中還提到孩子出生後舉辦湯餅筵的習俗:「紛紛羊酒賀親鄰,湯餅筵開喜氣新。」
2. 求子習俗
廣義的誕生禮,是從求子習俗開始的。求子習俗,也稱祈子習俗,主要是指在女性婚後未孕期間種種祈求得子的習俗。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子嗣的問題,與此相應的求子習俗源遠流長。其實,在傳統的婚禮中就已經包含了求子的內容。比如宋代開始流行的「回魚箸」習俗,「魚」象徵多子,「箸」即筷子,象徵「快生子」之意。直到今天,有些地方的婚禮還會在門上放一雙筷子,也是寓意「快生子」。新房中張貼的〈百子圖〉等圖畫,婚床上撒的棗子、花生、桂圓、栗子等乾果,也都含有求子的寓意。
(1)向神靈求子
古人對生育問題缺乏科學性的認知,認為孩子是上天賜給自己的,所以,向神靈求子是一種最普遍的求子方式。在古代,人丁多少是衡量家族是否興旺的主要標準,民間更是崇尚多子多福,把傳宗接代當作人生第一重要之事。因此,送子神在古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民間傳說中專門或兼職掌管生育的神靈很多,比如女媧娘娘、祖先神、送子娘娘、送子觀音、張仙、金花夫人等,許多地方都為之立廟建祠,香火旺盛;有些傳說中的靈獸,如麒麟,也有送子的神通。向神靈求子的方式有「拴娃娃」、「押枝」、「拴枝」等。
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人類的始祖,民間都稱她為「女媧娘娘」。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女媧主要有三件功績:一是摶黃土造人,二是煉五色石補天,三是設置婚姻使人類得以繁衍。由於女媧的傳說與人類的繁衍、婚姻關係密切,人們建造了「高禖祠」(後世多稱「高媒祠」)來供奉她,俗稱「女媧娘娘廟」。「禖」是古代求子所祭之神,也指古代求子的一種祭祀儀式。最早的送子神,自然非女媧莫屬。到女媧娘娘廟求子的習俗在各地非常流行。
祖先神,即奉祀在宗廟中的祖先的神主牌位。祖的本字作「且」,本義是指奉祀祖先的宗廟,即祖廟。後世所說的「祖先神」不僅指象徵祖先的牌位,而且指具有神祇特徵的祖先的神靈,也就是將祖先當神祇來崇拜。從淵源來看,祖先神的信仰應該來自「且(祖)神」的崇拜,即來自原始的生殖崇拜。因此,祖先神也是傳統求子習俗中能夠保佑後代人丁興旺、家族興盛的神靈。祖先崇拜在民間久傳不衰。
送子娘娘又稱「註生娘娘」,是漢族民間信仰中掌管生育的神靈。在古代,前往送子娘娘廟求子的婦女,要虔誠地擺上供品,點燃香燭,行跪拜禮,並禱告送子娘娘賜子於她;然後「搏簽」,求得「上上籤」,就代表送子娘娘已願賜子給她;隨後起身將事先準備好的小衣裳給送子娘娘神像懷中的「娃娃」穿上,再虔誠地拜一次。孩子出生之後,求子者還要再來廟中還願,以油飯、雞、酒供奉送子娘娘。所以,古代送子娘娘廟的香火十分旺盛。送子娘娘的信仰寄託著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
送子觀音即觀音菩薩。傳說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法力無邊。人們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求助於觀音菩薩。從文獻資料中的相關記載來看,最晚在南北朝時期,「觀音送子」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觀音菩薩在佛教中既不是地位最高的,也不是能力最強大的,但是由於傳說她有送子的神通,所以在民間備受尊崇。
張仙是民間信仰與道教傳說中掌管生育的送子神和護子神,他不僅能夠保佑人們生育子嗣,而且能護佑新生兒健康成長。送子娘娘、送子觀音的神像一般被供奉在廟裡,張仙的神像則多以畫像的形式被求子者掛在家中。其形象通常被描繪成一位瀟灑脫俗的美男子,或手持弓箭,或手握彈丸,身前還跟著幾個童子。在送子神大都是女性神祇的民間信仰中,張仙以男子形象來承擔送子的重任,這是非常少見的。
麒麟是傳說中的一種靈物,與龍、鳳、龜並稱「四靈」。據說它的形體長得像鹿,全身有鱗甲,頭上長有肉角,尾巴像牛尾,看上去威武雄壯,卻從不傷人害物,是「百獸之長」。古人認為麒麟是含仁懷義的聖獸,「麒麟送子」的說法在民間廣泛流傳。傳說孔子出生之前,就有麒麟現世的瑞兆。傳統年畫常以「麒麟送子」為題材,並刻上「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的對聯,作為佳兆。人們也常稱許自己家族中聰慧可愛的男孩為「吾家麒麟」,美稱他人的兒子為「麒麟兒」、「麟兒」,稱年輕的穎異俊秀之人為「麟子鳳雛」。
古人在向神靈求子的過程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禮俗,「拴娃娃」、「押枝」、「拴枝」就是其中的代表。
拴娃娃是流行於北方民間的一種求子習俗,又稱「拴喜」、「拴孩兒」、「抱孩子」等。清代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有相關記載,可見拴娃娃的習俗最晚在清代已經流行。按民間習俗,拴娃娃的儀式一般在供奉觀音菩薩、碧霞元君、張仙等送子神的寺廟中進行,說明這一習俗的形成與送子神的信仰有關。求子者在供奉送子神的寺觀中進香、隨喜之後,按自己的心願,用紅線拴住一個供在神像前的泥娃娃,拿回家後放在枕頭底下,據說第二年就會生子。
據調查,中國很多地區都有拴娃娃的習俗,儀式各不相同。比如,山東聊城是在觀音廟裡拴娃娃,觀音像前供奉的泥娃娃形態各異,並且全是男孩;山東惠民是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舉辦的泥娃娃廟會上「請泥娃娃」;膠東一些地方是在土地廟「搶娃娃」;河北邯鄲一帶是在每年農曆三月十八的媧皇宮(女媧娘娘廟)廟會上拴娃娃等等。
押枝,也稱「押子」,又寫作「壓子」、「壓枝」,是流行於北方的一種求子習俗,一般是在有廟會的名山古岳中進行。每逢廟會之日,求子者在朝山進香的路上,先選擇一棵中意的松柏樹,向神靈祈禱後,再把事先選好的石塊或石卵放在樹枝上,儀式即完成。當你爬山時,在沿途的松樹上,會看到許多夾在樹枝間的石頭,那就是求子者「押枝」時放上去的。
拴枝也叫作「拴子」,原本與押枝相近,是在路旁的松樹或柏樹枝上拴一條紅絲帶以求得子的習俗。然而,時移世易,拴枝求子的習俗在今天已經演變成人們許願祈福的一種儀式,紅絲帶或彩絲帶變成了「許願帶」。人們往往把心中的願望寫在絲帶上,在絲帶的一頭綁上一枚銅錢,然後把許願帶丟到樹上。只要許願帶掛到了樹上,就意味著夢想成真。現在許多旅遊景點的樹上都掛滿了絲帶,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從拴枝等求子習俗的演變可以看出,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和醫學水準的提高,人們已不再向送子神祈求子嗣,更不會相信押枝或拴枝就能生育子女。傳統的求子習俗已被注入新的內容,成為人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種儀式。
(2)其他求子習俗
除向神靈求子之外,民間還有一些特殊的求子儀式和禮俗。最常見的形式是由親友或特殊人物向盼望得子的家庭做出象徵性的「送子」舉動,比如送去某些特定的物品,傳說婦女吃或用了這些物品後就能懷孕。吃瓜求子、吃雞蛋求子、「添燈」等屬於此類習俗。還有一種形式是婦女本人做出一些象徵性的「求子」舉動,比如觸摸某些具有得子寓意的物品。「摸釘」就屬此類習俗。
在民間,瓜因其「子多」,常被用作求子祈嗣的一種媒介。其中,南瓜更是用來祈子的首選。胡樸安在《中華全國風俗志》中記載:1916年4月5日清明節,恰逢陰曆三月初三,人謂之「真清明」,為百年罕遇之事。據當地故老相傳,那些沒有子嗣的人家,在「真清明」這一天要準備一個南瓜,全瓜入鍋煮爛。中午時分,將南瓜從鍋裡取出來,放在桌子上,夫妻並肩而坐,同時舉起筷子吃瓜,吃得越多越好。據說吃瓜之後,第二年就會生子。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都有這種風俗。
在民間,雞(尤其是公雞)和雞蛋都寓有生育、繁殖的含義。因此,許多地方流行吃雞蛋求子的習俗。比如山東一些地方的「悄悄蛋」、天津的「碰頭蛋」等。有些地區還有吃「五彩蛋」求子的習俗,就是將各種禽蛋煮熟並塗上顏色,然後把五彩蛋放到河裡。彩蛋順水而下,等在下游的人們則爭相打撈彩蛋並即刻剝皮吃下,相傳這樣就可以孕育新生命。孩子出生後,也有吃「紅蛋」的風俗,就是主人家得子後把雞蛋煮熟、染紅,分給親友以表達自己的喜悅。
鳥圖騰崇拜是原始文化的一項重要的內容。有學者考證,古人崇拜的一些神鳥,原型其實是未經馴化的原雞。古人認為雞和雞卵是吉祥、生育的象徵,所以慢慢形成了吃雞蛋以求子的習俗。
婦女吃某一種東西就能懷孕的觀念由來已久,古代神話中就有簡狄吞燕卵而生契、女嬉食薏薏而生禹的傳說。吃瓜求子、吃雞蛋求子的習俗都是這一觀念的民間傳承。
「摸釘」與「添燈」也是民間流傳較廣的求子習俗。「丁」是個象形字,本義就是釘子,後世用來指稱丁役(能為國家服勞役的青壯年男子)、人口或男孩。「燈」則與「丁」字音近。正是在諧音求吉的觀念影響下,民間逐漸形成了透過「摸釘」或「添燈」以求添丁進口的習俗。
摸釘,也就是摸門釘,主要流行於北方地區。門釘最早是用來加固門板的,後來成為大門上常用的圓頭裝飾物,其讀音接近「問丁」,寓意求子。明代蔣一葵在《長安客話》卷二「金銅釘」條中記載:每年正月十五上元節(即元宵節),京城的婦女多聚集在玄武門「摸金鋪」。「金鋪」是對門戶的美稱,「摸金鋪」也就是摸玄武門城門上的銅門釘。因為相傳上元節摸金鋪,可以去病產子。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中的「走橋摸釘」條,也記載了類似的求子風俗。這說明摸釘的習俗在明清時期已經十分流行了。
添燈是南方地區流行的求子習俗。添燈的時間大多是在每年正月十五燈節之後,二月初二之前。明代謝肇淛的《五雜俎》「上元」條中就有記載:福建一帶讀「燈」為「丁」,元宵節的時候,每添加一盞燈,當地人都叫作「添丁」。可見,此習俗最晚在明代已經流行。後來,添燈求子的習俗也流傳到其他地方,方式不同,稱呼也異。比如廣東各地的元宵節有祈燈、請燈、拾燈等風俗,目的都是求子。
摸釘與添燈一般是在元宵節前後進行,既增添了節日內涵的豐富性,又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
一、 誕生禮
1. 誕生禮概述
所謂誕生禮,是指伴隨著一個人的出生而出現的一系列儀禮。具體說來,誕生禮又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誕生禮,包括求子習俗、生子習俗、佑子習俗、取名習俗等;狹義的誕生禮專指過生日(老年人的生日稱為「壽禮」)。
關於誕生禮的起源,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說法。《禮記・內則》中就有生男孩「設弧於門左」、生女孩「設帨於門右」的記載,此即後世生子習俗中「挑紅報喜」的源起,屬於廣義誕生禮的範疇。由此可見,誕生禮當起源於先秦時期。此後,漢代有了設生日宴會的習俗,唐代有了「洗三」、吃生日湯餅(...
推薦序
前言
生命,是生與死之間的一種過渡。這種過渡是透過每個人年齡的增長來呈現的,通常以「歲」為單位計算。具體說來,年齡每增加一歲,人生就前進了一步,或者說距生命的起點遠了一步,離生命的終點則近了一步。唐代詩人劉希夷在〈代悲白頭翁〉詩中感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確實如此,每一歲都是人生的一個新階段,每一歲也都有對應的人生儀禮,比如每一年的生日。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儀禮,只出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幾個時間點上。
人生的儀禮,有些書上也稱為「個人生活儀禮」,國際上則通稱「The Rites of Passage(通過儀式)」,主要是指人一生中重要節點上的相關禮俗——通常是指生、長、婚、喪四大儀禮。生,即誕生禮;長,即成年禮;婚,即婚禮;喪,即喪禮。
唐代詩人杜甫在〈曲江二首・其二〉詩中感嘆:「人生七十古來稀。」元代文學家盧摯在其〈雙調・蟾宮曲〉中又具體演繹了「人生百年」的過程:
想人生七十猶稀,百歲光陰,先過了三十。七十年間,十歲頑童,十載尪羸。五十歲除分晝黑,剛分得一半兒白日。風雨相催,兔走烏飛。仔細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雖然曲子的最後流於消沉,但它對人生的概括很值得我們深思。說人生「百歲光陰」,其實「人生七十古來稀」。而在這七十年光陰中,前十年是幼稚的兒童,再十年是瘦弱的少年,真正成熟、獨立的成年階段,只有五十年。這五十年再除減去晚上休息的時間和年老多病的階段,留給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時間還能剩多少呢?從這些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古人對於生命的熱愛和敬畏。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在出生、成年、結婚、死亡這幾個人生最重要的節點上,形成了莊嚴隆重、複雜多樣的儀禮。所以說,人生儀禮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是非常深刻而莊重的。
學習人生四大儀禮,對於我們明白人生不同階段的不同意義,理解生命的價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前言
生命,是生與死之間的一種過渡。這種過渡是透過每個人年齡的增長來呈現的,通常以「歲」為單位計算。具體說來,年齡每增加一歲,人生就前進了一步,或者說距生命的起點遠了一步,離生命的終點則近了一步。唐代詩人劉希夷在〈代悲白頭翁〉詩中感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確實如此,每一歲都是人生的一個新階段,每一歲也都有對應的人生儀禮,比如每一年的生日。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儀禮,只出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幾個時間點上。
人生的儀禮,有些書上也稱為「個人生活儀禮」,國際上則通稱「The Rites of Passa...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誕生禮
誕生禮概述
求子習俗
生子習俗
佑子習俗
取名習俗
過生日
屬相、生肖與本命年
第二章 成年禮
成年禮概述
古代冠禮
古代笄禮
當代民間成年禮俗
成年禮的意義
第三章 婚禮
婚禮概述
戀愛與說媒習俗
婚禮過程
成親儀式
婚姻觀念
第四章 喪葬禮
喪禮釋義
喪禮的起源
傳統的喪葬形式
喪禮過程
對傳統喪禮的思考
前言
第一章 誕生禮
誕生禮概述
求子習俗
生子習俗
佑子習俗
取名習俗
過生日
屬相、生肖與本命年
第二章 成年禮
成年禮概述
古代冠禮
古代笄禮
當代民間成年禮俗
成年禮的意義
第三章 婚禮
婚禮概述
戀愛與說媒習俗
婚禮過程
成親儀式
婚姻觀念
第四章 喪葬禮
喪禮釋義
喪禮的起源
傳統的喪葬形式
喪禮過程
對傳統喪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