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我國古代軍事實力較弱的時代,但是也是較為重視兵書的時代。宋仁宗時設立武學,也就是軍事學校。他曾命令曾公亮采集古代兵法及當代計謀方略,編成《武經總要》一書,供武職官員閱讀。到神宗時,武學作為一種固定的制度確立下來。為適應當時軍事斗爭、教學、考選武舉的需要,元豐三年(1080年),神宗命令國子監司業朱服、武學博士何去非等挑選、匯編兵書。他們從當時流行的三百四十多部中國古代兵書中挑選出《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黃石公三略》、《尉繚子》、《六韜》、《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七部兵書,共25卷,作為武學經典,並把它們定為武學必讀的教科書,這就是著名的《武經七書》。
《武經七書》基本包括了北宋以前的我國古代軍事著作的代表作,是我國冷兵器時代軍事思想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古代兵書的精華,是中國軍事理論殿堂里的瑰寶。它奠定了中國古代軍事學的基礎,對中國和世界發展近代、現代軍事科學起了積極的作用。校定、頒行《武經七書》,是北宋朝廷在軍事理論建設上的一個貢獻。它闡述了一系列軍事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凝聚了中國古代人們對戰爭的認識的精華。不論在軍事理論上,還是在戰爭實踐中,它都對後世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宋高宗時還曾指定《武經七書》為選拔將領考試的內容。明太祖朱元璋提倡「軍官子孫,講讀武書」,為軍事斗爭和教學之急需,他命令兵部刻印《武經七書》發給有關官員和高級將領及其子孫學習。17世紀以來,在日本出現了多種重刊本、譯注本,而《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在歐、亞、美流傳更廣。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