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將作者在中國人民大學會計學的博士論文出版,本論文主要是探討及比較中國、美國企業的真實價值與股價的關係。本書曾討論在經濟、社會、環境下各層面所影響的企業真實價值,最後聚焦於若將碳排放相關的外部環境成本內化於企業的營運結果中,以實證研究股價是否與此反映環境成本後的真實價值具有顯著相關性。
本書根據剩餘收益估價模型(Ohlson, 1995)以上海證交所揭露每股社會貢獻值的公司為樣本,並區分高低碳排放量行業及上證380指數成分股,分析碳排放量、碳排放成本及內化後的企業價值與股價的關係。本書另以美國標準普爾(S&P)500指數成分股作對照的實證分析,因中美兩國既是世界兩大經濟體,也是碳排放量排名世界前兩大的國家,然而在資本市場發達程度、碳交易市場活躍度、ESG報告對環境資訊與碳排放量揭露度及環保概念發展成熟度上仍存在不小差異,進行這樣的對比研究頗具理論和實踐意義。
本書實證結果發現的中美兩國的共同結論係在高碳排放行業,碳排放量、碳排放實際交易成本及依經濟理論計算的社會真實成本與股價均有顯著的負相關性,而且不論在高低碳排放行業下,企業每股盈餘減除碳排放實際成本後的企業價值,也與股價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可以取代每股盈餘,是一個不錯的推估股價的替代變數,因此,碳排放的外部環境成本也會影響企業的價值。以上結論表示碳排放量及成本資訊已內化於股價中,尤其對高碳排放行業的管理、企業的評價、投資決策的進行及可持續發展報告的策略開展,均深具啟發作用及參考價值。
專文推薦
中國人民大學 耿建新教授
前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暨台灣師範大學 吳壽山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 王泰昌 教授
KPMG前主席暨安侯建業永續發展教育基金會 于紀隆董事長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董事總經理 黃正忠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