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本在民法修法後,真實案例說明各種『從母姓』的散文書寫。
本書呈現了廿三個從母姓家庭的故事。主動加入專書撰寫行列的作者們,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經驗,給有心從母姓的家庭與個人更多相互支持的力量。輯一「約定子女從母姓」收錄的是在婚姻內,夫妻協商約定子女從母姓的故事。輯二「孩子改從媽媽姓」,收錄的是孩子本身由父姓改為母姓的不同故事。輯三「超越家庭從母姓」,則是收錄了更另類的從母姓故事,包括非婚生家庭的當事人(女兒、母親)現身說法,以及收養家庭、同志家庭的從母姓實踐。
名家推薦
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看見下一代正在享受自己努力修法之成果。
修法不易,落實更困難,感謝有這麼多朋友願意忠於自我的認同與保存記憶的傳承,堅持從母姓,使奮鬥了十多年始修法成功的「子女從母姓」得以逐漸在生活中落實。--尤美女(立法委員)
1994年,婦女團體就危害女性權益甚深的幾個法條,對第六屆大法官被提名人提出十個問題,筆者受邀給予評論。……這場評論大法官被提名人是否具有性別平等意識的記者會上,我按表操課,宣布從今改姓母姓。--劉毓秀(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完成修法後,監護權媽咪的行動告一段落。隨後臉書社團「從母姓俱樂部」成立,讓從母姓的家庭有一個平台繼續交流經驗。……期望這本專書的出版,可以讓社會大眾聽見我們的聲音!--林佳蓉(監護權媽咪召集人)
法律是言語,可以施展權力,也承載了權利。
姓氏也是言語,經常是被權力所決定,但也可能被權利所改變。
權利的艱難,有兩層意義:「爭取權利」的艱難,以及「行使權利」的艱難。
本書的諸般故事,說明了權利的艱難,但也傳達了權利所提供的希望、行動可能與意義。面向未來,我們不應在權利的艱難之前卻步,而應該更加致力於瞭解權力不平等的條件為自由協商所設下的限制,並且想像達到平等的不同可能。--陳昭如(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