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為一部考古博物題材的歷史小說,敘述了一段源於600多年前的旅程。在這部小說中,可以看到馬可·波羅之前的遠途,鄭和下西洋的航行,以及地中海小鎮上兩大家族的源起與興衰。這個回首歷史創作出的故事,在歷史與個人命運之間,生出了相聚、離別、愛、恨、生、死。在驚心動魄、曲折離奇的故事裏,我們看到,千帆過盡後,時間不可改變的,唯有至真至善的人性之光。
作者簡介:
馬 龍
20 世紀80 年代初定居香港,擔任宋慶齡基金會理事,陳香梅文化教育專項基金創始人,9.9 國際真愛節創始人,中國華僑基金會9.9 真愛專項基金創始人,香港中華總商會會員,上海國際商會副會長,上海世界貿易中心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僑商聯合會顧問,高迪安集團董事長。作者以「人文情懷,和平使命」為核心價值追求,獨創人文藝術三大瑰寶「海馬龍」、「海馬鳳」、「和平艾琳」,促進國際間的民間文化交流,被譽為「人文交流的推動者和實踐者」。2014 年3 月攜「海馬龍」于聯合國總部獲頒「世界和平貢獻獎」,由時任聯合國助理祕書長Thomas Gass 先生親自頒獎。2018 年9 月9 日,在聯合國總部舉辦第四届「9.9 國際真愛節暨真愛人文瑰寶展」盛大慶典,與數位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深入探討真愛人文精神。其所創辦的「9.9 國際真愛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主席巴納格爾先生讚譽為「諾貝爾式的努力與貢獻」。多年以來,人文藝術瑰寶「海馬龍、海馬鳳」及艾琳和平印鑒曾贈予多國元首、政要及聯合國前祕書長,在社會各界贏得人們的尊敬和讚賞。作為人文藝術三大瑰寶「海馬龍」、「海馬鳳」、「和平艾琳」的原創者,他和團隊構思了本書的框架和主題。
魏天一
魏天一,1990 年出生,青年作家,編劇。2008 年在著名文學雜誌《萌芽》連載長篇小說《鏡子風暴》,為《萌芽》創刊五十年來最年輕的長篇連載作者。2009 年由接力出版社出版《鏡子風暴》單行本,台灣著名詞人、出版人方文山誠意推薦,與台灣著名作
家劉墉進行對談,對談實錄登載于《北京青年周刊》《萌芽》雜誌。2012 年攜第二部長篇小說《我懷念的是那時的自己》拜會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忠實先生,獲陳忠實先生拔冗接見,親筆推薦。2016 年,在《萌芽》《讀者》《青年周刊》《意林》《ONE》等知名雜誌發表過的十餘篇短篇作品集結出版文集《對方正在輸入》。2017 年編劇的由汪東城、安悅溪主演的網絡劇《鎮魂街》在優酷視頻播出,當年播放量突破30 億。2019 年編劇改編韓國第五十二届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視劇《信號》,中國版《時空來電》在騰訊視頻播出,同年編劇改編亞洲人氣漫畫《外貌至上主義》在騰訊視頻播出。
作者序
馬 龍
海馬龍是什麼?簡要描述的話,它是一個源於15世紀的傳說,亦是我心中的一個夢。
這個夢,始終縈繞我心;如何讓這個夢“落地生根”,更讓我久久思索。
當看到昂首含珠、大肚圓融的海馬龍走進人們的視野,相伴而生的海馬鳳、和平女神艾琳、“三大人文藝術瑰寶和平印鑒”在聯合國總部向世界展示,並得到了多國元首、世界名人的高度評價,我愈加期盼着《海馬龍》這部小說能儘快與讀者見面。它不止是我的一個夢,也是一部獻給歷史、時代、真愛人文的誠意之作。
如果要問我,構思這部作品時在想些什麼。我想說,這其實是源於我少年時期,每一次在大海邊抬頭仰望星空時的想像。每次靈感的碰撞,都被溫暖的海水、浩瀚的星空溫柔地承接,每次小小的探索,都充滿了感知、感觸、感悟與感恩……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風雨的故鄉,海洋也永遠連接着無盡的天空。我生長在海邊,我眼見周圍從泥濘的小路到高樓林立,再到現如今,依託日新月異的科技,人們開始探索地球外的星辰大海。小時候在家鄉,抬頭仰望星空,依稀可見的銀河,伴隨着海浪聲,閃耀着神祕的光亮。自此,因宇宙的宏大和神祕而產生的敬畏感一直清晰地烙印在我腦海中。我可以做些什麼?我在浩瀚宇宙裏將是怎樣的一個存在?我可以進入那神祕的星空嗎?我用半生去探索,去實踐,終於在如今,可以略談一二。
人是萬物的尺度。人類建立起高度的文明,不僅製造出實用性的工具,還賦予其文化特質。就建築領域來說,世上許多經典建築,如中國的故宮、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法國的盧浮宮、德國的新天鵝堡等,不僅承載着建築的基本功能,更具有設計美感和人文藝術氣息。
每個人對於美有不同的衡量標準。標準的黃金比例如今是否仍能造就驚世鉅作?我有過迷惑,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經歷過數次坎坷與歷練。有鑒於此,我們團隊在設計定位上始終希望將氣勢恢宏的建築、自然天成的景觀與三大人文藝術瑰寶海馬龍、海馬鳳、和平女神艾琳有機地結合,為人們帶來超越物質世界的美妙精神享受。之後,我們匯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多位著名藝術大師參與規劃設計,他們將靈感不斷打磨、精雕細琢,最終將獨具藝術特色的國際化生態人文社區呈現在大家面前。
這是人們對現代美好生活與人文藝術情懷的共享與追求!
這亦是我創作這部小說的初心。
《海馬龍》作為一部考古博物題材的歷史小說,敘述了六百多年前的一段旅程:馬可·波羅遊歷東方,鄭和下西洋,東西方文化得以交融,得以傳承,成為值得人類共享的財富。在此歷史背景下,這部小說裏的人物開啟了自己的神奇旅途。
在《海馬龍》中,我將結合我的所見、所學、所思,將我心中的三大瑰寶—— 海馬龍、海馬鳳和和平女神艾琳進行更豐富和多元的展現。
這是我近幾年工作的感悟:第四次工業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席捲全球,以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為驅動力,重塑未來世界的經濟格局。在人工智能領域,元宇宙的到來基本成為業內的共識,而在元宇宙的世界,艾琳將會演變為“智能艾琳”,成為元宇宙精神文明的引領者,引導人們在元宇宙這個科技力和想像力無限寬廣的新的社會,正確地使用前沿的科技載體,將無限的想像變成前所未有的未來世界。科技和人文的融合,也許將是未來人類區別於AI的重要指標;這也是這本小說的核心——H.I.( humanistic intelligence),意為人文智能,這是智能艾琳在元宇宙的意義。
如果要問這本書中最令人動容之處是什麼,那一定是注入其中的一股溫暖人心的神祕力量,它就是穿行在歲月中依然恆久不變的美。無論是歷史過往,還是當下現實,或是未來的人工智能暢想,所有人都在苦苦探尋、默默守護自己心中的美。美會帶領我們找到問題的答案、前進的方向、人生的價值。在遼闊宏大的歷史背景中,“美”更是歷久彌新。
遨游海洋,沿着海岸線,朝着海納百川的大都市邁進,相信當下的讀者可以一同走進書裏的世界,在偉大歷史與個人命運之間,感悟出:愛與恨、生與死、相聚與離別。在驚心動魄、曲折離奇的故事裏,我們看到,千帆過盡後,唯有,至真至善的人性之光,不為時間所改變。
序言
鄭欣淼
我不是一個小說評論家,但是對於這本體現出特有考古博物題材的歷史小說,我萌生了濃厚的興趣,感覺有話可說。
故事敘述了一段源於600多年前的旅程。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鄭和第四次下西洋,一個化名為顧清河的特殊船員,帶着對馬可・波羅周遊列國的嚮往,帶着已故師父的遺願,與鄭和的船隊一同踏上了這場征程。期間發生的故事承載着千年的文明,記錄着人類性靈中的至真至善,在時間的雕琢下,愈釀愈醇,歷久彌新。
相信大家都看過一部有趣的電影《博物館奇妙夜》,作為一個博物館人,我的日常不是在博物館,就是在去往博物館的路上。為什麼大家對博物館推崇備至,充滿欣欣然呢?從我在故宮博物院多年的親身體會來看,是因為博物館有藝術、有人文、有文化遺產,也有對未來的預知和啟迪,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博物館本身不在於“館”,在於“物”,在於博大的“物”。但這個“物”,不僅是物化的“物”。
它是有品質,有靈性,有精神的。
它是遠古的成就,在當代沉澱。
它,是一種文明的結晶
這種文明的結晶,是屬於人類共同享有的無價之寶。文物是歲月的沉澱,讓我們看到歷史,藉此看到以往、告訴未來。對未來的啟迪是一種人文啟迪,是一種哲學思考,也就是一種文化的思維。
陳雲軒先生說過:對文化,對以往的歷史,對文物,都應該抱有溫情和敬意。這種溫情與敬意,源自於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對歷史的感知,對未來的認知,以及對當下的把握。這種感知、認知、和把握,對考古和博物館領域來說,意味着對於已經發現的,已經擁有的,人類共同享有的文物,我們要好好地呵護它、珍愛它。
想對我們現在能在博物館看到的,更多的是散落在世界各地,沉澱在時間隧道裏,尚未被發掘到的遺珠。我們渴望去追尋、去探索、去打撈、去認知,讓它綻放出應有的光芒。這種光芒是歷史的,是未來的,更是現在的。
馬可・波羅在幾個世紀之前的遠行,鄭和下西洋的航行,他當然有當時的時代意義、航海意義,外交意義等。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它是一種文明價值,是全人類所共同擁有、必須擁有的一種文明價值。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小說所描述的,這段考古性的博物歷史,在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傳奇背後,它的價值在於對人文遺產的傳承,記錄了歷史中遺落的一段美好,使其綻放人文光芒。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迪,是人文、是真愛、是遺產、是考古、是歷史、是博物。歸根到底就是對文明的認知、對文明的推崇、對文明的欣賞,對文明價值的堅守。
(鄭欣淼 文化部原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現任故宮研究院長、魯迅學會會長)
2020.03.04
序言
何勇
2018年9月9日,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第四屆“9.9國際真愛節”隆重舉行。我應邀出席,並發表了題為《“真愛人文”的人類學意義》的演講。
兩年多後,我欣喜地獲悉,向全球首倡“9.9國際真愛節”的高迪安集團,即將出版這本考古博物歷史小說。
真是創意頻出啊!
世上所有的創意,歸根結底,都源自於人類內心,對生活的熱情,對生命的激情,對文明的溫情。
人類的良知,本質而言,就是對生活的態度,對生命的態度,對文明的態度。
也正是這種態度,賦予了人文、藝術的溫度。
作為人類學的學習與研究者,我自然對有歷史背景的人文藝術故事饒有興趣。因為人類學,需要遙遠的打量,需要微妙的想像,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追尋對人與社會、歷史與未來的整體理解。
生命起源於海洋。海馬龍的故事來自600年前,歷經劫難,成就傳奇。盤點現代人類學的歷史,人類學同樣熱情於海洋文明,傾情關注每一細微的個體與事件,以人文關懷履行人類責任。
任何學科本質的根本討論,都是力圖更深刻地認識人性與人心、文化與文明。在這個方面,人類學的關注和探求,與這本書所帶給讀者的思考,是一種相同的脈動。
脈動的生命,是生活的實踐。亞里士多德強調了人的“實踐智慧”。知行合一,方為智慧。人類學面對現實生活, 生活的本質是優雅從容地應對各種糾纏,讓生命勃發出真愛的光芒。浸潤着性靈的色彩與味道,正是生活與生命的真實。
現代人,應該是文明人。文明人,是善待眾生的悲憫者,是愛家庭、愛社會、愛世界的真愛者,也是愛生活、愛工作、愛藝術的優雅者。如果說,海馬龍是600年前留給現代人的文明遺珠、藝術瑰寶,那麼,這本小說所蘊含的,則是真愛人文理念的歷史鈎沉。為了真愛所彰顯的勇氣,所付出的努力,正是體現了人類追求文明進步的原動力。
歲月流轉,人類在文明中前行。無論什麼年代, “世界”“社會”“家庭”,都是全人類必須直面的“他者”;而真愛,則是全人類都必須看見的“自己”,都應當覺悟的“本質”。
(作者係聯合國中文組原組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博士)
馬 龍
海馬龍是什麼?簡要描述的話,它是一個源於15世紀的傳說,亦是我心中的一個夢。
這個夢,始終縈繞我心;如何讓這個夢“落地生根”,更讓我久久思索。
當看到昂首含珠、大肚圓融的海馬龍走進人們的視野,相伴而生的海馬鳳、和平女神艾琳、“三大人文藝術瑰寶和平印鑒”在聯合國總部向世界展示,並得到了多國元首、世界名人的高度評價,我愈加期盼着《海馬龍》這部小說能儘快與讀者見面。它不止是我的一個夢,也是一部獻給歷史、時代、真愛人文的誠意之作。
如果要問我,構思這部作品時在想些什麼。我想說,這其實是源於我少年時期,每...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終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