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三年的秋天,布爾特曼於馬爾堡巧遇海德格爾,替《信仰與理解》埋下伏線,從深刻的友誼發展成為對詮釋神學理論的對談。因此本書的題辭「仍是獻給海德格爾,為了感謝在馬堡共處期間的思想」。
布爾特曼在本書中提出了與海德格爾與伽達默爾並駕齊驅的詮釋理論,對各種現代神學進路加以批判,清楚地將存在詮釋方法所發展的詮釋神學呈現出來,展現出他在當今處境中的持久魅力與適切性,對漢語神學的形構特別有貢獻。
作者簡介
魯道夫.布爾特曼 Rudolf Bultmann
布特曼相信聖經是神的啟示,召喚人與神相遇的信息。在這個部分他採用了海德格的「存在主義」來論述他的觀點。海德格對於人的「存在」與「存有」做了區分。海德格認為「存在」是指個人,有決定能力的個人,並非年復一年,一成不變的存有,而是在每一個瞬間做出動態、非固定式的反應,存在成為一個點的事件。當人有這樣的體認把存在當成自己的責任而願意承擔時,這人就是真實的存在著。
因著如此人可以不斷向著經文提問、解釋、介入而帶出的自我理解、新的時間與時空的意義,生命在每一個時刻都是新的蛻變。 布特曼明白的提出我們始終僅僅能成為「我們已經是的自己」,活出這個自己才是活出真實的生命。但是在基督以前或以外得一般人視無法找到這個自己,因為我們都活在死亡之中,除非能理解自己的墮落性,並在此做出決定。決定憑著信心、倚靠基督、過順從的生活,這樣才能真正自由。
譯者簡介
盧冠霖
曾於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參與學術編輯工作,及後於捷克布拉格查里大學、德國烏帕塔爾大學、法國圖盧茲第二大學攻讀哲學碩士課程,現為烏帕塔爾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譯有《我是如何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