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博士魯比尼最新預言
世界不會一片黑暗,但必須看清十大威脅,才能掌握先機。
一本書看懂未來經濟大勢╳一上市即登上亞馬遜暢銷書榜
位居總體經濟、國際經濟、地緣政治、金融預測四大分類TOP 1
通膨趨緩、股市在漲,景氣轉好?看懂經濟邏輯,別被雜音誤導!
史上最大債務危機將至,承平時期的民間與公共債務,比二戰時期高;
高齡化、自動化遠比全球化危險,逆全球化將使生活成本攀升;
大短缺來臨,供需風險夾擊,當前大停滯性通膨危機,超越1930年代大蕭條……
未來眾多災難匯集,這本書教你如何看好荷包,做好風險管理。
著名經濟學家魯比尼一向被謔稱為「末日博士」,直到他對2008年次貸危機和金融海嘯的預測成真,大家開始關注他的發言,可惜為時已晚。現在,他帶著更驚心動魄的重要預測提前警示,幫助你正確理解未來,做好準備。
魯比尼最新預言︰10大供需負面衝擊正在發生,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停滯通膨型債務危機,威脅程度有如 1970 年代的停滯性通膨與 2008 年的債務危機大匯流。然而,大多數人不僅毫無警覺,甚至期待疫情過後就能回到原本的工作與生活。這很可能是大誤判!
新警訊清晰可見,大難臨頭的危機不只一個,也不是兩個,而是十個。
1. 史上最大債務危機將至,先進國家債務率超過400%,中國等新興國家債務達天際。
2. 民間與公共債務違約潮來襲,投資人應慎防企業詐欺、做假帳。
3. 「生不如死」,人口結構定時炸彈倒數,高齡化、缺工潮、大裁員三重壓力夾擊。
4. 政府政策失誤,加上富人利用體制作弊,不斷將經濟推入寬鬆陷阱與泡沫榮枯循環。
5. 大停滯性通膨來了,這次比1930年代緊縮性大蕭條更危險的。
6. 貨幣崩潰性貶值,加密貨幣崩盤,金融市場陷入動盪。
7. 「全球化已死」,內向型政策盛行,離岸外包,變友岸外包。
8. 人工智慧衝擊,AI接管工作,然後可能接管人類。
9. 新冷戰持續,供需大中斷危機加劇,中國不管變強或變弱,對台灣都將更具攻擊性。
10. 氣候變遷追根究柢是經濟問題,從糧食、原物料到能源短缺,深陷生活成本攀升危機。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危機過後,大眾最後都會忘記,然後事情又回到以前那樣。但這次恐怕不一樣,我們正迎來比過去更嚴峻的停滯性通膨,除非及時採取行動,化解威脅,否則過去享有的榮景,可能都回不去了。
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吳中書、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明仁、財經M平方創辦人陳佳茹
財經自媒體《王伯達觀點》創辦人 王伯達、《JC財經觀點》 創辦人 王怡人、
《M觀點》創辦人洪岳農、《隱市致富地圖》暢銷書作者 股市隱者 一致推薦
「魯比尼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思路之清晰,為經濟學家中罕見,我從沒見過有誰能把我們當前的財經問題,分析得如此清晰細緻。看完這本書,讀者會對當前局勢有更清晰的掌握,如果央行的專家們能把當中的資訊聽進去,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
──《黑天鵝效應》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
「魯比尼的觀點之所以重要,並不在於令人害怕,而在於最後往往證明他是對的。在這本書裡描述的十大威脅不只令人害怕,也令人信服。先知道就先有所準備,你一定要好好讀、好好聽進去。」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
作者簡介:
魯里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
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擔任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系教授長達二十多年,現為該校榮譽教授。他也是魯比尼總經諮詢合夥公司(Roubini Macro Associates)執行長、阿特拉斯資本團隊(Atlas Capital Team)首席經濟學家。
魯比尼有豐富的政策經驗,曾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資深經濟學家、美國財政部國際事務資深顧問,也是IMF、世界銀行等機構重要諮詢專家。
觀點經常被媒體引用,也經常出現在商業新聞節目中,《金融時報》等經常專訪對象。
譯者簡介:
陳儀
專業投資公司高階主管,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財經與投資實務經驗豐富。譯作有《變化中的世界秩序》、《大債危機》、《末日博士危機經濟學》等,譯著甚豐。
李文絜
中興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職於銀行、金控及顧問業,從事金融、企劃與人資相關業務。現為自由工作者。
陳麗玉
輔大英文學系學士和台大新聞碩士,擁有二十餘年的科技、財經、論壇、藝文、旅遊和語言等中英文媒體的相關編輯、翻譯和寫作經歷。譯作有《鋼鐵人馬斯克》等。
張靖之
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輔系人類學,英國劍橋大學漢學碩士。曾任雜誌主編、叢書主編及版權,以保護地球環境為志業。譯作有《如何避免氣候災難》、《重新想像資本主義》、《氣候緊急時代來了》等。賜教信箱:violea@gmail.com
林啟超(審訂者)
現任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章節試閱
錢從哪裡來?史上最大債務危機將至
隨著全球所得成長速度放慢,在大多數可預見的情境下,從國家、企業、銀行到家庭的債務,都已超過他們的償債能力。原本在零利率或負利率時,還勉強可管理的債務,未來將變得無以為繼。因為如今為了對抗通膨,各國央行不得不急速升息。
這一次,我們正快速奔向一個轉捩點。不管是放款人或借款人,公共部門或民間部門,節儉或揮霍,都將深受影響。史上最大的債務危機,將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的某個時點發生。
COVID-19危機最初造成全球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這場大流行病重創了原本就已背負巨額民間與公共債務的全球經濟體系。
現在我們已陷入困境,沒有任何解方不會帶來痛苦。減少債務,借款人就沒有太多錢去購買商品和服務,經濟成長可能減緩甚至停滯。升息會讓企業、銀行、勞工和政府的償債成本,提高到令人窒息的地步;更多利息支付,也會使成長型投資的資金減少,嚴重削弱未來營運績效,許多公司將面臨破產。負債累累的政府也可能課徵更高稅率,或減少支出和移轉支付,私人部門的壓力將會更大。經濟成長被嚴重拖累,可能進一步使得債市和股市更加不安。這些都是當前泡沫瀕臨崩潰時的前兆。
2022年上半年,即使很多股市陷入空頭,暗示著這個最新的泡沫已逼近幻滅時刻,卻沒有人有能力預測出引爆下一場衝擊的精確因素將會是什麼。
可能的導火線有很多。例如和1929年相似的巨大市場泡沫破滅;急遽上升的通膨逼得各國央行雷厲風行地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導致利率上升到無以為繼的水準;隨著人畜共通且高致病性的疾病愈來愈頻繁出現,未來可能爆發比COVID-19更嚴重的大流行病;隨著利率上升,信用緊縮的風險提高,進而可能引發公司債危機;新房市泡沫形成與破滅,將徹底打垮屋主和放款人;諸如2022年俄烏戰爭之類的地緣政治衝擊風險日增且更加嚴重,將導致原物料商品價格與通膨進一步飆升;或是隨著美、中兩國之間愈來愈可能爆發地緣政治衝突,保護主義可能復活;義大利最終有可能宣告破產,致使歐元區走向崩潰;奪得權力的民粹主義者可能以民族主義掛帥的政策,不當治理國家經濟,並累積更多無法償還的債務;當地球的各個區域變得不再宜居,全球氣候變遷的引爆點便可能來到。
債務危機的影響遠遠超過經濟學的領域。1998年夏天,我在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任職期間,參與處理俄國債務違約的會議。有一次是在白宮地下室的戰情室舉行。我們都擔心俄國的債務惡化可能導致國家解體,進而可能使它的一部分核子武器落入壞人手中。
除了明確債務(如汽車貸款、住房抵押貸款、信用卡、私人借貸、房屋淨值貸款、公共債務等),還有一種規模更大的潛藏債務,即我們在可預見的未來,所有應負擔的給付義務。潛藏債務主要來源之一就是為了高齡化勞工提供的金融安全網。
掉入老化陷阱的,不是只有先進經濟體,現在就連中國、俄羅斯、韓國等新興市場也陷入此困境,沒有足夠資金,兌現保障勞工與退休人口的財務承諾。我們該如何支付這些龐大費用?
隨著人口高齡化,愈來愈多的國民所得,須拿來用在維持退休人口生活,而不是用在年輕工作者身上。薪資收入和勞動人口雙雙縮減,高齡化負債日益膨脹,這種失衡現象每年都在惡化。你的社會安全網,變成我的沉重債務負擔,對於挹注資金給退休人口養老,放棄自己的未來,年輕工作者最終爆發反彈。
這還只是退休金的部分,不包括醫療保健或傷殘支出。潛藏債務顯然是我們面臨的一顆巨大定時炸彈,一旦引爆將造成嚴重傷害的大威脅。
新冷戰:台灣是亞洲熱點
將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首度面對可怕對手,這個對手控制了極重要的天然和工業資源。我認為,最後不會出現好萊塢式的結局。
我的觀點和許多分析家一樣,在更多競爭與衝突,以及更少合作下,冷戰將會變得更冷,可能仍是沒有熱戰的冷戰。但看來非常不同於與蘇聯的冷戰。
封閉的蘇聯主要仰賴大宗商品;中國則有各種工業基礎並在許多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外交手段也遠較蘇聯高明。雖然中國正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建立軍力,但新冷戰的戰線主要還是在經濟和技術的專門領域。
有些人稱目前的局勢為第二次冷戰(Cold War II),其特徵是去整合,也就是聯手各自夥伴的兩大競爭對手之間的脫鉤。這種脫鉤已經在貿易、技術、投資、資本和勞動的移動、數據和資訊方面展開。
亞洲最主要的爆發地點是台灣。中國已經重申收回領土的決心,台灣人則無意向中國的決心屈服。對於是否在中國發動攻擊的情況下,提供台灣完全的防衛,美國始終保持某種程度的戰略性模糊態度。
美中對立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未來十年的成長趨勢。
如果美國透過重整經濟,如同過去一樣維持經濟活力,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維持亞洲和台灣的現狀。
如果中國持續成長而美國失足,美國將會看到自己的戰略優勢消失,中國的態度將會變得更堅定和具攻擊性。
如何保護好你的金融財富?
未來二十年,我們將面臨來自政治、地緣政治、技術、健康和環境的大動盪,這意味著目前的市場指數(道瓊工業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日經225指數、富時100指數、道瓊歐盟50指數和其他指數)中,有許多是將會被淘汰的公司股票。
個人與機構投資人,要如何保護自己的金融財富,不受十大威脅影響?
首先,不斷上升的通膨和其他大威脅,將迫使投資人評估手上的「高風險」資產(一般而言指股票)和「安全」資產(例如美國公債)可能受到的影響。傳統投資建議,是根據60╱40原則,進行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60%應該投資報酬較高、但波動性較大的股票;40%應該投資於報酬較低、但波動性較小的債券。基本原理是這種組合將會平衡投資組合的風險和回報,然而,這個建議,是以低通膨為先決條件。
如果通膨持續高於過去數十年(大平穩期)的水準,傳統的60%資金投資在股市,以及40%投資在固定收入(60 / 40)的投資組合,將導致巨大的長期虧損。
在這種趨勢下,投資人的任務有二:一是想辦法將40%配置在債券的部位進行避險,另一則是要好好處理手上的高風險股票。
關於60╱40投資組合中的固定收益部分,至少有三種避險的選項。
第一種是投資通膨指數型債券或是短期政府公債,短債殖利率會快速隨著通膨升高而上揚。
第二種選項是,投資黃金、其他貴金屬,以及其他在通膨上升時價格可能走揚的大宗商品(黃金也是很好的避險工具,可以對抗未來幾年可能衝擊世界的政治和地緣政治風險)。
最後,可以投資供給相對有限的不動產,例如:土地、商業和住宅房地產及基礎建設。但有鑑於全球氣候變遷,任何不動產的投資,都應該針對不會因為海平面上升、颶風和颱風而淹水的地區,以及不會因為太熱而無法居住的地區。因此,投資人應該只考慮可持續發展的不動產。
通膨對債券和股票都不利,而停滯性通膨(經濟衰退,加上高通貨膨脹)的情況會更糟,尤其對股市的影響更大。在類似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時期,股市大幅下挫,本益比降至8的低點,高通膨推高了長債殖利率,進而衝擊股市。
因此,該怎樣保護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及其他高風險資產?如果股票將要狂跌,最好出清部分股票部位,並且持有現金:雖然現金受到通膨的侵蝕,但它們不像股票會賠得那麼慘。當然,如果可以抓到衰退和復甦的時點,滿手現金反而可趁股票觸底時,抄底搶進。
要如何保護投資組合中的股票,不受未來十大威脅影響?想要投資未來企業和未來產業。有個管道,就是那斯達克100指數:成分股以科技股為主,當中包含將維持強大的公司,以及一些未來將蓬勃發展的新上市公司。但那斯達克100指數目前的本益比過高,現在不是買點,可能要等修正後再進場。
錢從哪裡來?史上最大債務危機將至
隨著全球所得成長速度放慢,在大多數可預見的情境下,從國家、企業、銀行到家庭的債務,都已超過他們的償債能力。原本在零利率或負利率時,還勉強可管理的債務,未來將變得無以為繼。因為如今為了對抗通膨,各國央行不得不急速升息。
這一次,我們正快速奔向一個轉捩點。不管是放款人或借款人,公共部門或民間部門,節儉或揮霍,都將深受影響。史上最大的債務危機,將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的某個時點發生。
COVID-19危機最初造成全球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這場大流行病重創了原本就...
目錄
序言 未來經濟的十大威脅
第一部 債務危機、人口結構失衡與政策失誤
第一章 史上最大債務危機將至
第二章 失控的民間與公共債務
第三章 人口結構的定時炸彈
第四章 寬鬆貨幣陷阱與榮枯循環
第五章 大停滯性通膨來了
第二部 從金融、貿易、地緣政治、科技到環境的浩劫
第六章 貨幣崩壞與金融動盪
第七章 全球化結束了嗎?
第八章 人工智慧的威脅
第九章 新冷戰
第十章 不再宜居的地球
第三部 這場災難能避免嗎?
第十一章 暗黑命運的到來
第十二章 未來是更競爭的世界
後記 我們該怎麼辦?
序言 未來經濟的十大威脅
第一部 債務危機、人口結構失衡與政策失誤
第一章 史上最大債務危機將至
第二章 失控的民間與公共債務
第三章 人口結構的定時炸彈
第四章 寬鬆貨幣陷阱與榮枯循環
第五章 大停滯性通膨來了
第二部 從金融、貿易、地緣政治、科技到環境的浩劫
第六章 貨幣崩壞與金融動盪
第七章 全球化結束了嗎?
第八章 人工智慧的威脅
第九章 新冷戰
第十章 不再宜居的地球
第三部 這場災難能避免嗎?
第十一章 暗黑命運的到來
第十二章 未來是更競爭的世界
後記 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