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是當代激進思潮的關鍵詞。但究竟何種差異才是最本質的“異”?什麼才是真正的、而非作為自我之鏡像的他者?這不僅關乎學院象牙塔內的概念辨析,而且關乎我們何以構思一個全新的未來。鮑德里亞和紀堯姆的討論穿越異國風情、人機之別、兩性對立,將當代西方左翼的種種烏托邦想象消融在同一性中。面對形形色色的政治異見,鮑德里亞和紀堯姆試圖提醒他的讀者:這些異見或許只是主流觀點的異類表達,切莫把鏡像當作真實!本質的差異更多代表某種摧枯拉朽的哲學批判精神,它永遠處於我們望而未即的彼岸雲端。
讓·鮑德里亞(JeanBaudrillard,1929—2007),法國著名后現代思想家、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先後任教於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撰寫了一系列分析當代社會文化現象、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的著作,在世界範圍內具有重大影響。除了《冷記憶》系列,主要代表作還有《物體系》《消費社會》《生產之鏡》《象徵交換與死亡》《論誘惑》《美國》《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及《完美的罪行》等。
馬克·紀堯姆(MarcGuillaume,1940—),法國經濟學家,鮑德里亞的重要合作者之一。著有《遺產的政治學》《網絡帝國》《綠色病毒》等。
鮑錫靜,江蘇南京人,畢業於南京大學法語系,獲碩士學位。現于大型企業擔任法語技術寫作兼翻譯工程師職務。
蘇振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哲學博士,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法國馬克思主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