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應變,是致勝的關鍵
這本書探討的是如何調適應變,以及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只在既有的規則中獲勝,而且是表現出色。至於所謂的勝利,並不是在輸贏分明的事件上打敗他人。我所關注的,是群體如何突破既定模式並發展新的策略,以提高獲勝機率,並且讓所有人都變得比從前更好。
競爭不只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我們為了獲得勝利而做的抉擇與行動,都會影響未來的發展。即使只想維持現狀,也都要努力;就算只求倖存,也必須付出血汗與淚水。何況倖存只是一連串差強人意的選擇,讓人處於不幸的局面;但是,應變就靈活多了。
未來,你可以只盡力於維持原本的狀態,或者試圖突破限制。我們屬於一長串演進的一份子,每一步應變都改變了祖先的情勢,直到我們來到世上。現在,輪到我們出手了。
起初屈居劣勢的人最終如何勝出?也有些人一開始佔盡優勢,但怎麼反而一敗塗地?為什麼個體、團隊、市場、國家會以共通的崩壞告終?該怎麼做才能打破原本不幸的平衡狀態,邁向幸福?在競爭中應變得勝的規則是什麼呢?
想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要把應變當成一門科學,細察有助於建立實用規則的線索。同時,著眼於歷史上與近來的例子,在充滿混亂、不理性及自利人類的真實世界中,瞭解應變成功的模式與對策。
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在他的開創性鉅著《大崩壞》(Collapse)中提到,每個社會都會面臨四個大同小異的問題:生態環境的破壞、氣候變化、強鄰壓境以及缺乏友邦援手。有些社會能夠克服這些威脅,當然也有些失敗了,關鍵就在於對應方式。而且,既然對應方式是我們所能掌握的一切,那麼,這當然也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我們的應變能力決定了命運的差異 。
文化與科技是人類應變發展的主要機制。我們能夠改變群體行為,也可以更理解這個世界,並且開發工具來補強能力,幾乎能做到所有的事情。儘管我們並非先祖崇拜的萬能神祇,但是在這世上,最善於以不改變基因的方式來扭轉情勢、改變生活方式的,卻非我們莫屬。
我們可以用科學方法來研究現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的關係。研究者觀察發生的事件,尋找背後的機制。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他們想要找出引發事件與行為的因素。科學上並沒有「應變」這門獨立的學問,但所有的科學家都在挑戰這個難題,試圖理解改變是否發生的原因和方式。
在研究過程中,我對於和主題相關的各種知識來源都不帶偏見、照單全收。某種程度而言,這就是我對這世界的看法。我的好奇心沒有界線,從觀看夜間電視即興喜劇,到精細測量蟻群,所得到的一切都相關且同樣重要。
有幾類科學調查顯然特別重要,因為在這幾類領域中,有些科學家已經提出了和我的問題直接相關的命題。有趣的是,他們往往獨自調查,在自己專長的領域中尋找答案,卻沒意識到其他領域的研究成果。本書首次以跨學科的方式一起討論這些科學領域的論述,當然也結合了我自己的發現。
若是想要更深入瞭解這些學術領域,可以運用本書最後附上的參考資料。雖然有些資料的專業門檻很高,但我已經盡力篩選出容易入門的。本書提出很有價值的問題,至於解答也很值得你花時間探索。我很高興能夠引導讀者入門。
應變分為三個階段
求生是人類的共通本能。大多數人希望活得好一點,還有許多人想要盡可能活得更好。我們希望處於優勢,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如願。有時候是我們不懂得如何掌控情況,有時候是出於某些原因,讓我們忽略了可以做些什麼。
不知所措,可能只是自己個人的無知;我們不知道的,其實其他人明白;不過,也可能在團體中、組織裡、甚至全人類都沒有人知道。可能有某個問題還未知,某種新資訊或技術還有待尋找、發現、創造並付諸實行。而在付諸實行之前,可以做到的事情往往還沒完成。
應變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心的;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有些應變導致了整個社會群體的崩壞;有些雖然達到了讓團體存活的目的,但是卻陷人民於不幸的境地;還有些以圓滿的方式改善了團隊的狀況;甚至有些應變不但突破了原有的狀態,還開創了全新的局面。
就我對應變的研究,如果想要刻意地應變進步並且收到綜效,就必須依循三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都有很多知識要學習,而且要正確做到並不容易。至於理解和執行需要耗費多少心力,是些微還是極大;達成目標需要花上多少時間,是幾分鐘還是幾百年,則端視問題的性質或機緣。
.第一階段:認清應變需求。如果沒有認清應變的需求或機會,就不會有應變的企圖心。可能會有人偶然地改變了行為,改善了狀況,但這只能視為意外事件。運氣固然是最好的手段,但即使好運降臨,也必須有想要進步的強烈慾望,好運才能發揮作用。
.第二階段:瞭解必須採取的應變措施。認清應變需求是好的開始,但有許多人,甚至整個國家,即使認清問題,卻還是不知該如何著手。對於自己需要改變,他們感到很憂心。想要得到不同的結果,卻仍然不知該怎麼做,終究只能失敗收場。
.第三階段:執行必要的應變措施。我們知道該改變自己以解決某個問題,或抓緊某個大好機會,但仍然很有可能沒做任何改變。我們往往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卻依舊沒有付出努力,以致於最重大的計畫從未完成,至急之需也從未得到滿足。
以我的研究而言,可以用這三個階段充分解釋應變成功與應變失敗的原因。每個階段都有細節和功夫要留心,同時也表示解決困難的問題並不簡單。然而,應變必須付出的努力,不見得比只求存活還來得多,事實上差異不大。
但是,差異非常明確,這一點差異就足以讓結果完全不同。你必須具備想像力,想像未來各種可能的狀況,是更糟了,維持不變,還是好轉。想像讓你能夠在還有時間解決問題時認清問題。想像讓你能夠打破既定規則的侷限,並且找出創建新規則的方法。
有所應變或缺乏應變,都可能導致群體的衰亡、倖存、繁榮或超越。
.衰亡就是群體的終結。群體不再發揮原有的功能,成員會遺棄這個團體,就像成群遷徙、背叛或放棄這個群體。即使成員沒有遺棄群體,群體也會因缺乏資源、無法承擔義務而被迫解散,例如破產、滅絕、無政府狀態、甚至死亡毀滅,都屬於這種情況。
.倖存則比衰亡好些,至少群體還存在。問題是,這種狀態並不令人滿意,甚至可能是痛苦的。團體還擁有運作的資源可以發揮功能,但成員並不滿足,也不會成長或進步。生活得馬馬虎虎,也不快樂。
.繁榮則遠勝於倖存,因為在繁榮的狀態中,群體得以享受成功的結果。對於每天的付出和獲益,他們感到滿意且值得。如果是在輸贏分明的競賽遊戲當中,達到繁榮狀態的一方無疑是贏家。如果競爭的贏家可以不只一個,那就意味著繁榮的群體會是享受大多利益的贏家。
.超越是跳脫並克服了現有的限制。超越的群體以全新的規則創造了新情勢和新局面,改良了過去長期以來的結果。他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都進步了。繁榮的群體只是在既有的規則中生活圓滿,而超越的群體能為成員提供更多。
這些層次並非固定且分明的,彼此之間可能部分重疊。在一個群體中,可能有些事件處於倖存狀態,有些狀態則比較痛苦,但有些作為卻可能達到繁榮境界。而一個人也可能是好幾個群體的成員,跟著這些群體一起經歷成敗。
每種狀態之間是相對而非絕對的。衰亡或許是無數人的慘敗,也或許只牽涉到極少數人。即使搆得上繁榮狀態,但也許只比倖存略好一點。有些群體可能因為成員已經超越以往不幸的體系侷限,才形成了繁榮的秩序。
應變的結果是衰亡、倖存、繁榮或超越,也會隨著時間而浮動。一個群體可能會經歷多次從倖存、繁榮到超越的爬升過程;同樣地,也可能經歷不升反降的過程。只要有所應變,就會造成相應的進步或退步。不論之前成功或失敗多少次,對於每次應變的當下,都應視為變化的開始。
無論面臨什麼情況,都會有一些相對的選項供你選擇對應。當你擁有更多時間,看似也就擁有更多選項,但實際狀況卻不一定如此。我們通常會因種種因素而拖延做出決定,於是虛擲了原本以為充裕的時間。一旦做出選擇,或許會讓你的處境更糟,也可能讓你的狀況一如既往;但也有機會透過想像,加上好運眷顧,站上從未有過的高峰。
世上沒有英雄式的群體,也沒有完美的領導者。我們不把注意力放在少數團隊上,而是放眼觀察許許多多個人與群體試圖應變的事蹟。有些群體的應變徹底失敗,導致群體消失;有些群體的應變極為成功,甚至改寫了歷史。
我們探索應變的本質,並不是就靜止的狀態進行評斷,而是從運作的動態中找到規則。我們尤其要觀察,群體是因為什麼機制而持續不斷以原本的方式運作,或者該群體是由於什麼機制而做了新的嘗試。
完全不應變也會消耗心力。一旦時間久了,完全不應變甚至比改善或進步還要費力。針對這一點有所覺悟後,就足以讓許多人重新調整投入心力的方向。而想要讓群體有所應變,可以用這個道理說服成員專注於全新目標;或者,透過改變群體運作的方式,讓成員潛移默化,找到想要投入的新方向。
應變比創新更重要
為了讓你更容易閱讀本書,我將這本書分成三大部分,每個部分就是應變的三個階段之一,以便集中探討每一個階段。雖然所有應變規則在三個階段中都是通用的,但是,這樣以階段區分,會更容易瞭解每個規則的運作。好運能夠取代對於應變需求的覺察,然而,即使瞭解自己需要的應變措施,實際行動仍是必要的 。
為了呈現應變的實際運作狀況,書中會提供很豐富的案例、問題與狀況。我們會看到15歲的遺傳學者在家裡的地下室工作,也會看到義大利城鎮抗拒看似無可避免的改變。我們會來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廣大地區,看看西方技術如何在漠南非洲的社會結構展開應變,並且探索量子賽局如何解決世上最棘手的問題。
我們會觀察星巴克咖啡、Netflix線上租片、麥當勞速食等全球企業,瞭解他們瀕臨毀滅時為了應變而在內部設立關卡,然後超越原本的情勢。書中還有最迷人的心理實驗,讓我們更瞭解社群的行為與革新的價值。
人類企圖應變求生,並不限於歷史上任何特定的時期,而這些應變也許關係到個人、小眾或龐大的組織,甚至整個文明。應變進步的需求隨處可見,而在世上大規模的發展停滯以及似乎無解的危機當中,都看得到應變失敗、無效、甚至帶來痛苦的種種結果。
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中贏得勝利,部分關鍵就在於實驗、嘗試、犯錯,以及從錯誤中學習。然而,與其說這是願意經歷失敗,還不如說要有信心地進行應變。我們很可能會重蹈覆轍且毫無收穫,也常有人學到教訓卻沒有因此改變行為。我們或許一再地犯同樣的錯誤,也可能就此錯過了確實能夠滿足需求的突破性進展。
這些年發生的事件,已經凸顯了我前幾本書的價值。首先,我們已經證明了社會與技術改變的浪潮是無法控制的。我認為,學著在浪潮中找到生存之道,明智地對應情勢,會比依賴守舊的作法好多了。
其次,對於國家、政府、企業、或是個人而言,危機都早已是家常便飯。我曾說過,危機其實都是難得的轉機,只是當時並不知道後來會面對那麼多問題。我過去也提到,災難是一種讓我們無從選擇的逆境,而危機卻往往是關鍵的轉捩點;然而,當時也還不知道,我們會把後來整整10年花在「化危機為轉機」這件事情上。
應變是人類最重要的特性。存活需要機會,創造更好的局面、更好的狀況、人類更好的生活,也需要機會。然而,只有機會是不夠的。在接下來的內容裡,但願我們會發現能夠更快從失敗中學習的方法,並以應變來超越目前體制的不利侷限。現今人口已有70億之多,提升應變能力對我們而言空前重要。
所有的失敗都是應變上的失敗,所有的成功都是因為應變成功。在僅求存活與贏得勝利之間,應變會造成明顯的差異。對所有生存發展而言,應變都非常重要,所以本書會檢視從商業、政府、運動、軍事到社會上各層面的各種例子,為大家揭示求生應變的規則。從全世界最創新的企業到貧民窟出現的街頭活動,從麥當勞到索尼,從戰後的伊拉克到阿拉伯之春的改革,從香港熙來攘往的市場到蒙地卡羅拉力賽胎痕無數的賽道。
人類歷史就是一段群體與個人之間合作與競爭的應變過程。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瞭解更有建設性的思考方式,以及應變成功的方法,從未如此重要。我們即將討論下列幾個問題:
.為什麼有些群體在充滿未知數的狀況中,應變能力較強?
.領導者如何創造具有超強應變能力的文化?
.你該如何超越自身處境的限制?
創新很重要,但這樣還不夠。雖然策略、品牌、行銷、營運都有其效果,但只有這些也還不足。當我們闡釋勝利與倖存時,不該把情勢和行動切割開。依據過時的腳本,也很可能做對事情。如果只相信新方法更好,還是可能會讓人類陷入悲慘,停留在不幸的狀態。
你可能時時刻刻都在進步,卻仍然失敗了。你可能在某個領域落敗,諸如不太瞭解新市場,或是對手以不同規則在玩的新把戲。或者,你可能是某個在局勢變化中應變又快又精明的群體一員。你值得期待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