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特別的!
正修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 陳昭伶
的魔法棒!不管大人或小孩,只要走入Stephanie的故事,每個人肯定都會嘴角上揚,很久很久......也因此,她成為我心情低落時的最佳良伴,只要看了此書,心情就好了一大半! Stephanie是個有自信、有智慧又清楚自己目標的孩子,即使同學不斷地取笑她,她仍不受影響,總是回答:「這是我的馬尾,我就是喜歡。」而為了和別人不一樣,她也一再地變換髮型,她知道改變不了別人,只好不斷地改變自己。我欣賞Stephanie的堅持、勇氣,她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不向環境低頭(在插畫中她總是挺起胸膛)。最後一個跨頁,她帶著勝利的笑容被全班人追著跑,總是讓我的故事講堂high到最高點。好幾回我在為小朋友說完Stephanie的故事之後,小朋友們都情不自禁地高喊著:「Ya! Ya! Stephanie萬歲!」這就是Stephanie的魅力,讓人忍不住為她拍掌叫好!
再一次閱讀Stephanie,讓我回顧起童年的自己......記得小學時,學校規定穿制服,然而只有在冬天時,才可在制服外加上自己的外套(便服),因此,大家都期待冬天的來臨,因為,只有在那時候,才能顯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有自己的特色,使自己在眾人之間清楚被辨認出來。所以,每當天氣轉涼時,平常毫無生氣的校園,就充滿了繽紛的色彩......國中時,學校規定,頭髮長度不能超過耳朵、一律中分,並且必須夾上二根黑髮夾,結果全校女生都變成西瓜頭。當時大家都覺得自己好醜,特別是遇見男生時,只能低頭走過,不敢抬頭多看一眼。然而,只要一出校門,女同學們大都立刻拿下黑髮夾,有的讓隱藏的瀏海現出原形,有的紮起短短的馬尾巴,一顆顆西瓜頭立刻變成可愛的美少女……多年前,我有一個機會到牙買加的Webster小學服務,而那兒的孩子們大都是非洲後裔,每個孩子都有著一頭捲捲的頭髮,女孩們總愛摸著我的頭髮問:「老師,你是如何把頭髮變直的?」雖然她們同樣都有著又捲又短的頭髮,但每天上學時,每個孩子的頭上卻有著各式各樣的髮飾,而且還每天變換各種造型來上學。孩子們似乎試著透過這些髮飾和不同的髮型,來告訴別人:「我是特別的,我和別人不一樣!」看來,「我是特別的!」是孩子們內在的希望,是跨越時間和文化的。不管是二十年前的小孩或是現在的孩子,不論是白皮膚或黑皮膚,都有著「成為自己」的需求,而這也是人格發展階段中的重要課題。
閱讀《史蒂芬妮的馬尾》,如同觀賞一部喜劇動畫片,每一個轉角(每翻一頁)都充滿驚奇,順著緊湊的情節往上爬,最後進入令人意想不到的高潮結局,不但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更是令人愛不釋手,甚至讓某些平常不習慣閱讀的家長,也因接觸了《史蒂芬妮的馬尾》,嚐到閱讀的美味,而開始陪著孩子閱讀。若仔細閱讀插圖,你會發現圖中處處充滿了Michael Martchenko式的幽默──例如故事中從頭到尾都在吃著不同水果的小男生,頭髮雖短,卻仍努力綁著與Stephanie相同的髮型,在第19頁,他甚至還戴了蛙鏡。第20頁,Stephanie氣得頭髮都豎立起來了,連同學們的頭髮也因Stephanie的生氣而豎起來。第15頁,背景的樹、樹上的鳥、地上的貓和狗,也都學Stephanie在頭頂上紮了馬尾巴,個個頭頂上好像都長著一棵棵花椰菜!
在此書中,不但可以讓孩子享受閱讀的快樂,同時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認同,甚至新的解答。記得有回我與國小的學童們分享對這個故事的看法時,孩子告訴我:「老師,我知道了!遇到問題時,生氣是沒有用的,要像Stephanie 一樣,動動腦想辦法!」的確,在故事的結局,生氣的Stephanie不是只坐在那兒生氣,而是動動腦想辦法,結果呢?將有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同學們再也無法模仿她了,因為大家都變成了光頭!
Stephanie的同學明明很欣賞她的髮型,卻口是心非,說相反的話來取笑她,是讓Stephanie生氣的最主要原因,在此,可藉著Stephanie的故事,幫助孩子學習用「表裡一致」的態度來面對所喜愛的人。在敘說故事的過程中,讓孩子跟著Stephanie一起回答,不斷地重複著:「這是我的馬尾,我就是喜歡。」這些話將如催眠般進入孩子的心中,幫助孩子不要因別人的取笑而看輕自己,並成為一個更懂得欣賞自己的人。
你跟別人不一樣時......
文 / Carol (大穎文化總編輯)
荳芽上大班了,學校開了正音班的課,一週一次、一次一小時。所謂的正音班,學的其實就是ㄅㄆㄇㄈ,因為即將唸小學,這家全美語的幼稚園很多家長要求學校開這樣的課,以便讓這些小小孩一上了小學就可以跟上進度,聽說現在小學老師不從ㄅㄆㄇㄈ開始教了,因為大部分小孩在幼稚園都會先學了。
每週四荳芽上完正音班的課,都會帶一張考卷回來,那是家庭作業,小朋友要在下次上課前把這張考卷上的題目都答完。我勉強陪她做了兩次作業,第三次──我就放棄了,並且決定不再讓她去上正音班的課了。
聽說那考卷是現在大部分小學都會用的教材,我很驚訝,因為太難了。才剛剛學ㄅㄆㄇㄈ的孩子,要他們寫造詞、造句,很多題目還是連大人都搞不清、模稜兩可的問法。我問老師,得到的回答是──現在的小學都這樣,一進學校就是要學這麼難的東西。
我問了荳芽幾個同學的媽媽,她們跟我一樣,每週幫孩子做作業。但是,她們還是要讓孩子繼續上這個課。她們說沒辦法,每個孩子都這樣。
當她們聽說我不讓荳芽上正音班的課時,都表示可以理解,因為荳芽是年尾生的,照台灣的學制,她還得再等一年才能上小學,其他媽媽認為我可以再讓荳芽唸一次大班,我們有時間上的優勢,所以我不急。其實我想的不是這樣。
所有國家都訂了小孩六歲才開始接受義務教育,意思是說到了這個年紀,小孩的肢體發展及學習心態才最適合開始接觸寫字、認字這些基本的功課;是基礎、不是高難度喔!可是,我們一般父母總是習慣樣樣要先偷跑,幼稚園就開始學寫字、認字,比別人早個一年會,就以為可以變天才。學校的老師也認為這是很理所當然的,反正每個孩子都先學了嘛,何必再從基礎教起?於是,不正常的變成常態,那些正常的、不先偷跑的孩子(或許因為家裡經濟負擔不起,或許媽媽不想偷跑)只能自認倒楣!
學習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種,適合的學習時間也未見得每個孩子都相同,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心情與意願」。如果孩子還不到該學那些高難度的東西時,早點偷跑,只會讓他將來「很怕跑,只想走」,甚至可能一跑就跌倒!因為他打心裡抗拒嘛!
然後,另一個問題來啦!當荳芽的同學下了課要上正音班時,只有她一個人可以放學回家。
荳芽的同學問她:「妳怎麼不上正音課?」
荳芽說:「我媽媽說小朋友的手還沒長好,不要寫那麼多字,所以我不上這個課。」
她的同學說:「妳媽媽好奇怪喔......大家都上的......」
這是荳芽回家轉述給我聽的。
我問荳芽:「那妳自己覺得呢?妳跟大家都不一樣,妳會覺得奇怪嗎?」
荳芽搖搖頭。我消遣她說:「妳不用上課才高興咧!對不對?怎麼會覺得奇怪呢?」
荳芽很心虛地笑了起來。
荳芽第二次的大班轉到一般的幼稚園唸了,不再唸原來那家全美語的。
這次問題更大了!她是個轉學生,她的同學全都從小班就慢慢認ㄅㄆㄇ,現在已經可以拼注音認字了,她一個ㄅ都看不懂。上英文課時,她又變天才了,外國老師還要她幫忙翻譯,好讓其他同學知道老師在說什麼。
不管學中文、英文,荳芽的程度都跟她的同學不一樣。
我只要求老師不要逼她快速地學會ㄅㄆㄇ,給她時間,我相信她可以學會。
我跟荳芽說上英文課時,不要自以為很厲害,她之所以比同學會英文,是因為她花了很多時間學;學ㄅㄆㄇ時,也不必急,不要覺得自己笨,怎麼其他同學都會了,只有她不會?那同樣是學習時間長短的問題,沒什麼!
我只要求荳芽,上學時主動去跟其他不認識的小朋友說話。問他們:「我可以跟你們一起玩嗎?」
荳芽做到了。
老師說她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我覺得她很棒。
一個學期過去,荳芽已經學會認ㄅㄆㄇ。她的同學已經會用國字寫自己的名字了,荳芽還在用拼音寫得歪七扭八的。
我笑她鬼畫符時,她會說:「唉喲......我就是寫這樣嘛!等我上一年級就會寫國字了嘛......」
雖然跟別的孩子有點不一樣,但是,我確定她會過正常一點的生活,我也願意放心地等她準備好,才讓她去做她該做的事。
要做點跟別人不一樣的決定,在我們這個社會是有點難的。心臟要夠強!要禁得起別人的質疑,還要在內心對自己的決定一再地強化信任,稍一個不留神,就會棄械投降了。
我可能跟別人一樣,可能跟別人不一樣。一不一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做出來的決定都是在我自己深思熟慮下做出的判斷。跟大家一樣,很安全;萬一跟大家不一樣時,要有點智慧對應。我期待荳芽慢慢學會──思考、判斷、決定,再加上適當的反應。
《史蒂芬妮的馬尾》講的就是一個這樣很棒的故事──
史蒂芬妮綁了一個漂亮的馬尾上學去時,所有同學都笑她好醜、好醜!因為她跟大家都不一樣。可是,隔天,大家都學她綁了馬尾。
史蒂芬妮就把馬尾換個地方綁,綁到頭旁邊,所有同學又都笑她好醜、好醜!因為她又跟大家都不一樣了。可是,隔天大家又都學她綁了......
如此一次又一次。
史蒂芬妮氣極,放話說:「好!我明天就剃光頭來!」
隔天──所有人都剃了光頭來,只有一個人還是綁了一個漂亮的馬尾來上學,就是史蒂芬妮!
這書的最後一頁,是所有剃了光頭的老師、同學、貓啦、狗啦、小鳥,大家追著要打耍了他們的史蒂芬妮,史蒂芬妮邊跑邊笑,很得意的呢!
我跟荳芽一起看時,她笑得東倒西歪。
我望著笑得好開心、好燦爛的她,只希望她將來事事順心,很安全,若是不能,萬一跟別人不一樣時,也希望她有能力去承擔那些不合理的對待,有智慧去面對那些質疑、打擊,用機智、用幽默,還有從小媽媽給她的無盡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