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爾 恩斯特·瓦爾特·邁爾,20世紀最主要的演化生物學家之一,也是一位分類學家、熱帶探險家、鳥類學家、博物學家與科學史家。他原本在德國的柏林博物館研究鳥類,後來前往美國紐約的自然史博物館。1954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0年獲得國家科學獎章,他一生中共得33個獎項。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高學歷的背債世代 (電子書) 內容簡介
★美國亞馬遜政治及社會科學類暢銷書★
★「所有關心社會未來的人必讀的一本書。」──《Nylon》雜誌★
為什麼用功唸書、培養才藝,不但沒有更好的生活,還得背一大筆學貸?
為什麼好不容易畢業了,不但沒有更自由,還得為少得可憐的薪水窮忙?
為什麼明明很努力,仍擺脫不掉「不夠上進、抗壓性低、懶惰鬼」等惡名?
什麼時候開始,那1%的人生勝利組,成為了社會上永遠的人生勝利組?
千禧世代(Millennials)又叫Y世代,泛指在1980至1990年間出生的人。對於這一個世代,大家常常存有刻板印象,例如過度保護、懶惰、為所欲為、自戀、長不大。
但事實上,千禧世代是人類史上平均學歷最高、最努力奮鬥,卻也是最貧窮、最不快樂的世代。
他們還沒畢業、還沒開始賺錢,就已經欠下一大筆要還好幾十年的債。他們從一入學就身處越來越競爭的環境,而等待著的,是隨著被人工智慧取代而逐年減少的工作機會、薪水更低、壓力更大、更缺乏自由的人生,根本看不到未來。
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就是現代多數年輕人的生活寫照。
世代交替的那一天終將到來,若想扭轉現狀,無論是哪一個世代,都得好好檢視、了解社會現狀,才有機會改變未來。
本書深入探討美國教育、學貸、工作、兩極化、不平等、社會與勞動結構等議題,揭開大眾刻板印象背後的真實原因。其中很多現象也是台灣、甚至全世界都得面對的問題。
透過本書,我們有機會重新檢視早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深入思考事情的本質、能時時警惕自己不被各種似是而非的言論給蒙蔽雙眼,並試著打破存在於社會上環環相扣的惡性循環,逐步打造有別於現在的未來。
專業推薦(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阿潑 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林柏儀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
洪雪珍 斜槓教練
許毓仁 立法委員、TEDxTaipei創辦人
張烽益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張慧慈 《乾脆躺平算了!?:關於翻身,那些沒說的故事》作者
蘇瑋璇 七年級生、文字工作者
NeKo嗚喵 說書人
好評推薦
「對美國青年一代受壓迫處境的分析與證言。」─林柏儀,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
「在這個『過度教育』的時代,迎來的是『高學歷、低就業』,學歷遠高於就業所需的條件。但是學歷軍備競賽的結果,逼得大家不得不追求高學歷,結果一畢業就背負龐大的學貸,黃金歲月都在過還債人生。這是一個多數人的現實,無法閃避,重要的是如何看懂就業市場的遊戲規則,面對它﹑超越它!」─洪雪珍,斜槓教練
「高學歷低財力的青貧族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現象,也是這個世代需要面對的一大課題。」─許毓仁,立法委員&TEDxTaipei創辦人
「美國年輕世代對教育商品化最直白的控訴。」─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閱讀此書,令人驚訝於全球千禧世代經歷的煎熬有多麽相似。這不只是一本描述千禧世代生存挑戰的書,更是一本開啟跨世代、跨國界的全球性對話指南。」─蘇瑋璇,七年級生、文字工作者
「哈里斯提出了讓人激動又具有說服力的論點:實際上,年輕人並不是怪物。」─《紐約時報》
「既簡單又聰明的想法,讓人馬上對整個文化一目瞭然。」 ─威廉‧德雷西維茲,《紐約時報》暢銷書《優秀的綿羊》作者
「第一本由千禧世代深入解說千禧世代的專書。」─賈‧托倫蒂諾,《紐約客》專欄作者
「針對我們這個無知的世代,最詳盡、最棒的社會與經濟分析。」 ─東尼‧圖拉泰穆特(Tony Tulathimutte),《普通公民》(Private Citizens)作者
「這本書不是那種談論『千禧世代害死了連鎖餐廳』的書。哈里斯深入探討今日美國千禧世代的工作如何被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左右……所有關心社會未來的人必讀的一本書。」──《Nylon》雜誌
「很難相信居然還沒有人寫過像這樣的書,而哈里斯成功地以簡短、有趣卻不失嚴謹的文字完成了這本書。在短短不到三百頁的篇幅中,他檢視了無數個關於千禧世代的刻板印象,例如他們很懶惰、有很多權利、很自戀、寧可買鱷梨吐司卻不買房、在無薪實習的時候偷懶用Snapchat等,並發問:『為什麼?』」─《圖書論壇》(Bookforum)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爾坎‧哈里斯 Malcolm Harris
現居費城,目前為《新探網》(The New Inquiry)的編輯。其作品散見於《新共和》(New Republic)、圖書論壇(Bookforum)、《村聲》(Village Voice)以及《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譯者簡介
朱珊慧
自由譯者,譯有《白袍》、《人生New起來》、《獨角獸,你教我怎麼飛》、《甜甜圈外的人生》(天下文化出版)、《世界末日》、《一日鍾情》、《侏儸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輕舟出版)、《商業責任風險管理與保險》等書。
曾建盛
高雄科技大學口筆譯碩士班
一名熱愛酗酒及瘋迷影集的千禧世代青年,性愛自修室是近期最愛的一部。
最近想去佛光山上禪修課程,期望能從中悟出真諦,好好做人。
賜教信箱:tcs82698@hotmail.com
目錄
前言
第1章:丹尼與寫作業機器
教學掩護
青少年型的資本
養育孩子的風險
直升機家長、「正義使者」媽媽、零容忍政策
超悲慘的青少年
我猜這就叫長大
第2章:上大學
普通的大學生
人人都能受教育
為什麼大學那麼貴?
改革失敗的學校
違約不代表不用還錢
學貸時光機
第3章:工作(爛透了)
工作不斷改變的特徵
領薪水
兩極化
女力崛起
不穩定
好工作,如果可以得到的話
去工會化
找個實習生就好
老闆與投機份子
第4章:聯邦警察
沒什麼權利的千禧世代
貧窮年輕化
在邁向巔峰的途中落後
校園警察
監獄
殺人犯
第5章:人人都是明星
後蘇聯式的操練
獎盃及魔球
學校的無酬勞工
頂著光環的孩子
童星的誕生
YouTube及水果軟體
第6章:行為矯正
糟糕腦袋
藥丸
社交媒體
好習慣
色情
結論
黑暗未來的七大跡象
1.人力資本契約
2.童年專業化
3.氣候特權
4.被演算法歧視
5.功能失常
6.厭女的反撲
7.全面追蹤
選一個解決方法
1.買下去!
2.投一票!
3.捐一點!
4.示威抗議!
5.放下!
結語
感謝
附注
圖表出處
序
前言
世代是什麼呢?每當提到世代,人們總覺得世代之間有隔閡,就好像蘇打餅乾或好時巧克力上的間隔一樣。但是人們不會把交往與生小孩的時間錯開來,新生兒依然不斷誕生,因此X、Y及Z世代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區隔。那麼,本世代的人跟下個世代的人有什麼不同呢?有所謂本世代最後出生的孩子,或是下個世代最早出生的孩子嗎?這些就好像當年美國最高法院想為「色情」定義一樣:難以定義,但我們一看便知道。基本上,世代是隨著(出生年)數量的改變而產生質量的改變。社會隨著時間產生轉變,而我們在某個時間點劃分出一條朦朧的界線來區分世代。
因為沒有嚴格定義,世代是藉由各種危機,以及一連串的特定事件來劃分。即使我們只能從過去看見這些事件的真實樣貌,戰爭、改革、市場崩跌、生產模式改變、社會關係轉換都是世代的產物。美國文化就像細胞更新一樣,幾乎每數十年就會改變一次。雖然細胞會持續不斷更新與再生,但是世代並不能以一條線,而是要以差異來劃分,這些差異很抽象,但也很具體。
因為世代的定義非常模糊,自然無法精確分析,如果你說「自拍世代」,其實就是在定義及描述「自拍世代很愛自拍」。目前市面上只有少數以千禧世代──一九八○年至二○○○年之間(從雷根總統到小布希總統執政期間)出生的美國人──為主題的書,而且通常只討論兩件事:年輕人知識水準低落、如何在職場上管理他們。短篇的文章來回探討美國年輕人的愛情與性生活、職業道德(或缺失),以及(特別是)科技的運用與隨之出現的文化。這就是對千禧世代的刻板印象,但從刻板印象來討論並不是很好的出發點。雖然不能說媒體的結論沒有成功表達他們想說的,但媒體並沒有表達出歷史因素。要了解一個世代的轉變,不僅需要了解新興文化與行為產生的主因,也需要釐清該世代的歷史背景。
沒有人可以選擇出生時的歷史背景,如果說千禧世代與其他世代不同,並不是因為我們比父母或祖父母有更多(或更少)改變,而是他們以創造出我們的方式來改變世界。我們的出現不是意外──過去四十年來,我們親眼目睹轉變以高速且前所未見的步調席捲而來,就如同資本主義興起後便成為組織社會的單一主導模式一樣,這套模式仰賴速度,而且不停加速。資本主義之所以改變生活,和人之所以呼吸一樣:為了生存而必須。最近這套模式變動過快,竭盡所能找出尚未改善的事物以達到利潤最大化,然後使其變得越快、越好。但是,這種變動的速度顯然難以維持。從中獲利者稱這個過程為「破壞式改變」;左派評論家稱作「新自由主義」或「後資本主義」;千禧世代則認為這是所謂的「世界」、「美國」或「一切」,一切都糟透了。
想要成長再成長,需要變成另一個人,一個能力、技術、情感、甚至是睡眠時間都與其經濟地位對等的人。針對這個情況,我們可以從政治家身上聽到比較溫和的版本,他們說要替年輕人踏入二十一世紀勞動市場做好準備。但是,我們也從警察及諮商顧問那裡聽到比較強硬的版本,他們說要認真工作、守規矩、不要犯錯。美國年輕人從各個層面都能感受到這種殘酷的關愛。他們給的建議表面上不具爭議,但其中的意涵卻很深奧。為了徹底辨識這些改變,我們需要像業界與政府一樣,將年輕人視為投資或有生產力的機械,也就是「人力資本」。如果人們在過去三十或四十年來的改變像其他生產引擎一樣改變這麼多的話,也難怪世代之間的差距會如此大。
藉由研究千禧世代出現的歷史背景,不僅可以了解自己的樣貌,也可以明白我們是為了誰的利益而存在。在占領華爾街運動中,主流媒體似乎發現了經濟不平等日益嚴重,進而加劇了金融危機後收入不公的問題。當談起年紀時,這種不平等既存在於不同世代之間,也存在於每一個世代之中。年輕家庭的財富不如往昔,雖然少數成功的金融家和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員收入極高(也極度不滿),但其他人的薪資沒有調漲,失業率也不停攀升。
在這種針鋒相對的競爭中,照顧孩子已經從避免讓孩子受傷,轉變為消除風險,讓孩子唸到國中畢業已經不夠了,如果一名美國家長想讓孩子成功,絕不能冒任何險。從小小愛因斯坦玩具到準備升學考試,整個學習產業都搭上這股焦慮風潮。而為了防止出生在天秤另一端的孩子誤入歧途的各種防犯措施,反而使他們持續暴露在犯罪風險中,無論是教室、街頭還是自己的房間。這樣的結果正是因為這世代的孩子從沒有自己的時間,他們活在大人的安排與監視下,沒機會好好建構自己。
這聽起來的確令人擔憂。在針對美國年輕人心理健康所進行的縱貫性研究中,發現了前所未有的改變,相較於以往,年輕人──理所當然地、確切地──感受到他們比較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值得慶幸的是,二十一世紀的任何問題都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法,青少年精神疾病也不例外。長久以來被視為對身心發展有不當影響的藥物,現在已經成為美國童年中再普通不過的一部分。強效的藥物可以維持因壓力而反應失常的孩子的穩定性。現在,憂鬱及焦慮不僅是對心理和情緒健康的威脅,當工作需要仰賴溝通技巧與魅力時,心理疾病便被視為必須矯正的錯誤。
儘管美國孩子善用科技,能夠更有效率地處理學校課業,像是做研究和處理文書,他們卻比從前花更多時間寫作業,這樣的課業壓力讓青少年從很小就開始競爭。對於有學習困難的孩子──那些在教室裡坐不住會影響秩序的孩子──可以服用阿得拉、專思達或其他處方藥物讓他們更專注。當然,就算發現藥物出現在操場上,根本也無從得知來源。這些輔助學習的藥物也像其他商品一樣被市場設定了價格。與傳統上對於童年的想法相反,現在已經不再是可以犯錯的時代了,因為錯誤的決定將帶來極大的影響。
即使一個千禧世代成功地從童年就待在「正軌」上,避免在學期間因為犯錯而入獄、罹患精神疾病(甚至自殺),接著進入高等教育,一切還是沒完沒了。情況反而更像「想要通行,先付三萬美金」,一般的大學生都會向政府申請數萬美金的就學貸款──未來需要工作十年或更久才能還清這糾纏不清的債務,因為欠錢不還絕非明智之舉。但是,隨著入學率提高,沒有人會因為學費的考量而不唸大學,因為大學學歷根本不夠,學歷已然成為一個基本門檻,不再是保障了。與此同時,大學成了名符其實的工業園區,不斷擴建的大樓和醫院、企業合作、無論在哪一方面(除了隊員是免費勞工這件事之外)皆聞名全世界的校隊。擁有數十億資產的公司要求業餘運動員出賣勞力,無薪實習成為了常態。學生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精力與錢來充實自我就業能力,但大部分的學生沒能好好發揮實力,這些問題都提高了個人的賭注。輟學生的情況可能是最糟糕的,不但沒有學位,還背了一身債。
現在,整個學校文化瀰漫著超級競爭氣氛,從學期開始、課外活動、作業,到孩子有空就玩的電玩都是,這個狀況不是巧合,絕對不是。成長再成長需要多種努力,而千禧世代正是為此而生的世代。手機和PDA(還記得PDA曾經單獨存在嗎?)過去是商務人士用來以分鐘計價的配備,而現在的青少年普遍擁有全年不斷電的行動裝置,也比商務人士還會使用這些工具。社群媒體教導青少年溝通與情感上的技巧,也訓練敏捷思考與即戰力,這讓他們特別有生產力,而這也表示他們正在新增免費內容到具有價值的新平臺上。而在每個人都可以搜尋彼此,隱私篩選功能又不可靠的情況下,青少年很快就發現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會被永久記錄下來──例如履歷表和犯罪紀錄。沒有人像千禧世代一樣盡心盡力投入工作,特別是那些服用興奮劑類藥物,以及遠離手機便會感到焦躁不安的人,他們從沒學過如何區分工作和生活以取得平衡。
至於在娛樂界,媒體產業仰賴年輕藝術家的粉絲支持,這些粉絲通常決定了全國大部份的文化活動行程表。二十世紀末,媒體公司變得非常擅長尋找、辨識與重新包裝青少年的文化反叛特質。「出賣自我」是X世代所面臨的難題,但是數十年後,這對年輕的藝術家來說根本不是問題。現在,成功的浮士德式交易不再是放棄原創性使自己聲名大噪,而是有權人士收購藝術家創立的原創品牌。無論是販售饒舌歌曲專輯或是喜劇影集,在死忠粉絲、公眾品牌還有專業的媒體加持之下,功成名就的年輕人更加成功。隨著錄音、製作與發行費用降低,想要錄製符合市場的專輯、音樂錄影帶、電影或電視節目不再需要去錄音室或工作室,只需要一群有經驗也願意貢獻時間的朋友就夠了。但是,想要有所收穫,就必須打敗所有相似的對手。
體壇一直是年輕人趨之若鶩的領域,而這項產業也隨著發展逐漸地在改變。所謂的業餘運動已經成長(這與高等教育之間的利益糾葛一樣重要)並建立起數十億的市場。與此同時,由於團隊尋找尚未被挖掘的海外人才,導致角逐少數獎學金名額與職業運動員的競爭變得更激烈。超合理化的訓練技巧與評估方法,代表前途似錦的小小運動員從國小就得被追蹤與控制,他們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了解關於大學獎學金的事情。「別把機會搞砸了!」這句話已經跟《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一樣經典,隨著高等教育學費飛漲、賭注越來越高、找工作越來越困難,對於精打細算的父母來說,訓練具有運動或音樂天分的孩子變成神童,比起讓孩子就讀有競爭力的私立學校四年更划算,只要孩子不搞砸就行了。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不管有沒有解決方法,某些事情正在發生。仔細想想這些事實,在在顯示了我們身處的弧線,跟我們被告知的那條彎向正義的弧線在不同邊。我們既傻又天真地期待美國的「道德宇宙」會在生活裡獨立運行。這就像一個圓,我們每天訴說著要如何成為自己,漸進式的敘事法不容許任何逆轉與危機,成敗造就了歷史上的許多大事,人們得不斷趕上所處的環境,反之亦然,沒有例外。然而,因為沒有最新的歷史分析,我們只能從一堆令人感到困惑的行為模式來了解年輕人:為什麼這群年輕人從小就接觸色情產物,更在中學時期傳送裸照給同學,卻比父母更少發生性行為?為什麼我們這麼擔心生產力最高的員工的懶惰與無能?如果上大學代表有好工作,也有更多的孩子上大學,為什麼薪資卻下降了?在這些媒體描述的矛盾之中,千禧世代的故事僅有些細節符合現況,其餘皆不符,尤其原因的部分完全是錯的。
大家都認為美國千禧世代沒有具代表性的全新象徵,當戰後嬰兒潮世代以及X世代嘀嘀咕咕抱怨著我們的時候,他們便像他們的父母一樣,從社會及文化習性的演變製造出道德恐慌。其實,對於每一個接替上一個世代的工具、玩具和影響我們(尤其是孩子的)生活的反應,聽起來都很像是去年或是幾年前的事。評論家擔心手機對我們社交習慣的影響,但手機的前身是隨身聽,更早以前是報紙。當我們把幾十年來的新聞週刊封面擺在一起時,所得到的畫面很有趣,仔細一看,卻發現內容都在擔心這個或那個世代會是人類世代的終結,而那些預測往往跟《狼來了》一樣,只是假的警報。不過,有時候預測會成真,因此還是很值得我們偶爾檢視一下。
「我們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其中一項結果是和以往相比,我們能夠得到更多關於自己的資訊。這些資訊從各個層面上管理及控制著我們──沒有一項資訊鼓勵我們提升自我管理與自我控制──但是如果我們選擇運用這些資訊,卻也能帶來影響力。深入檢視造就千禧世代出生的歷史背景,可以讓我們比那些膚淺的調查更了解我們的本性。作為這一個世代的我們,唯有了解自己的出生與社會經濟狀況,才能清楚了解我們是怎麼樣的人。本書分析過去三十到四十年來影響美國年輕人成長的主要結構與機構:子女教養、校園、刑事司法體系、高等教育、就業市場。另外,本書也探討科技、心理、性生活,以及其他社交生活因素如何製造出千禧世代的成年人。如果不完整談論所有議題,只談論片面的偶發事件,那就好像以管窺天:看起來很有趣,卻不足以了解全貌。
當政治人物想要吸引大眾投資人時,總是要求我們「替孩子們想一想」。廣告商、民間機構、親子教育專家、精神科醫師、教師和警察都告訴我們要「仔細思考我們的選擇對下一代的影響。」關心社會未來即將發生的事相當具有啟發性,不過說穿了就是要賣東西。父母就如同消費者,「替孩子們想一想」通常指的是「替你的孩子想一想」、「你應該要感到害怕」並「買下這個或那個東西」。或許在「贏者全拿」的社會中,讓孩子擁有最大的成功機會是件好事,但是我們可以看見這造就出怎樣的社會──和怎樣的人。仔細想想美國年輕人的主流生活習慣,就有足夠的證據顯示,過去三十或四十年來,數量的改變構成了我們至今尚未完全了解的質量斷層。
仔細看看這些趨勢,你會發現千禧世代的人口結構已經開始產生嚴重的衝突:這場戰役要看看美國極少數的精英階層能不能保有對社會的控制力,繼續穩居高位,而未經一番抗爭,他們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他們也的確擁有很多「武器」──無論比喻上的還是字面上的。如果下一代的心思早已被收買與出賣,政治改革好像就不太重要了。千禧世代被訓練要為自身權益競爭,任何的集體應變策略若不是以自身權益為出發點,無論策略存在多久或有多成功皆不適用。一般的老黨派光靠社群媒體來增加曝光度從表面上來說根本不夠看。似乎沒人知道我們──背負著歷史包袱──該如何改變未來。
就跟愛看商業片的觀眾常常感到既害怕又樂在其中一樣,假如美國快速邁向充分發展的反烏托邦世界,這將會先從千禧世代開始,而我們也會變成真正的第一代美國法西斯主義。另一方面,假如有人必須推翻美國寡頭統治現象,在世代間隔另一頭的我們似乎很可能就是那股力量,我們也將成為第一代成功的美國革命者。這麼做的代價非常高:未來的幾十年,會有更多美國人將被迫接受以更具規模、更奇怪的方式來適應日益敵對的環境。歷史在不同世代訴說著不同的故事,沒有人生來就是為了到前線打仗;沒有任何以市場為導向的高級娛樂,能使下一個二十年成為承襲美國文化、令人稱羨的黃金時期。但是,無論日後發生什麼事情,千禧世代都將在此駐足,因此,我們都有重責大任。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61728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8MB
|
|
|
| 66折: $ 211 | | 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 出版社:布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04 66折: $ 198 | | 66折: $ 238 | | 66折: $ 251 | |
|
|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James Clear)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9-06-01 $ 260 | | 作者:新台 出版社:新台圖書 出版日期:2023-08-30 $ 26 | |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8-11-01 $ 276 | |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出版 出版日期:2024-08-01 $ 316 | |
|
| $ 537 | | 作者:鹿成徳策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1-18 $ 219 | | 作者:尚恩.艾科爾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9 $ 252 | | 作者:青山剛昌 出版社:青文 出版日期:2024-11-14 $ 15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