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是中國古代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的一部分,
以黃帝與岐伯等古代醫學家的對話形式進行敘述,
重點探討了中醫的基本理論、病因病機、診斷方法、治療原則以及養生理念,
被視為中醫理論的奠基性經典之一。
《素問》由81篇組成,內容涉及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病因病機、氣血運行、四季養生等,是中醫學理論的總綱,奠定了後世中醫診療和養生的理論基礎。為中國醫學史上的重要文獻,它不僅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還提供了豐富的養生和預防知識,為後世中醫臨床和養生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指導。
本書特色:本書為「典籍裡的中醫叢書」之《黃帝內經素問》。力求復現原文,呈現中醫典籍美篇;中醫藥典籍源遠流長,版本多甚,文字有異,對書中異體字、通假字徑直統一,減少研閱阻礙;重在原文,少選釋注,僅加句讀,給發皇古義,尋覓先賢之㫖留下更大的理性思緒空間,利於學術探研。
作者簡介:
楊建宇,中醫執業醫師,研究員。發表醫藥文章200餘篇,醫學著作100餘冊(含主編醫藥院校教材4冊)。主要從事中醫藥疑難雜症的臨床診治、理論研究與帶徒教學。
郭海燕,醫院執業醫師,碩士。擅長治療頭暈、頭痛、失眠等疾病。
李孝英,博士生指導教授,主要從認知翻譯學、哲學視角進行傳統文化譯介以及典籍醫學文本翻譯方面的研究。
章節試閱
卷第一
啟玄子次注林億孫竒髙保衡等奉敕校正孫兆重攺誤
上古天眞論 四氣調神大論
生氣通天論 金匱眞言論
上古天眞論篇
第一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在第九卷,王氏重次篇第,移冠篇首。今注逐篇必具全元起本之卷第者,欲存《素問》舊第目,見今之篇次皆王氏之所移也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廼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歳,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𡵨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隂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歳廼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眞,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敎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内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髙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歳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𡵨伯曰:女子七歳,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眞牙生而長極。四七,䈥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五七,陽明脈衰,靣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靣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歳,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隂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䈥骨勁強,故眞牙生而長極。四八,䈥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槀。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靣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䈥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
八八,則齒髮去。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廼能寫。今五藏皆衰,䈥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𡵨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余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𡵨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眞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隂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隂陽,調于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于眞人。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于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于世,被服章,舉不欲觀于俗,外不勞形于事,内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列星辰,逆從隂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卷第一
啟玄子次注林億孫竒髙保衡等奉敕校正孫兆重攺誤
上古天眞論 四氣調神大論
生氣通天論 金匱眞言論
上古天眞論篇
第一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在第九卷,王氏重次篇第,移冠篇首。今注逐篇必具全元起本之卷第者,欲存《素問》舊第目,見今之篇次皆王氏之所移也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廼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歳,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𡵨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隂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推薦序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序
啟玄子王冰撰 新校正云:按唐人物志冰仕唐
為太僕令年八十余以壽終夫釋縛艱,全眞導氣,拯黎元于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則不能致之矣。孔安國序《尚書》曰:伏𦏁、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班固《漢書• 藝文志》曰:《黃帝内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廼其數焉。雖復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
然而其文簡,其意愽,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隂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𥡴其言有徵,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機迅發,妙識玄通,蕆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于詁訓,未甞有行不由逕,出不由戶者也。然刻意研精,探㣲索隱,或識契眞要,則目牛無全,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賛,而命世竒傑,時時間出焉。則周有秦公,漢有淳于公,魏有張公、華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濟蒸人,華葉遞榮,聲實相副,蓋敎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冰弱齡慕道,夙好養生,幸遇眞經,式為龜鏡。而世本紕繆,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㑹亦難,歳月旣淹,襲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別立二名;或兩論并吞,而都為一目;或問荅未已,別樹篇題;或簡不書,而云世闕。重『合經』而冠『鍼服』,并『方冝』而為『欬篇』,隔『虛實』而為『逆從』,合『經絡』而為『論要』,節『皮部』為『經絡』,退『至敎』以『先鍼』,諸如此流,不可勝數。且將升岱嶽,非逕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廼精勤愽訪,而并有其人,歷十二年,方臻理要,詢謀得失,深遂夙心。時于先生郭子齋堂,受得先師張公秘本,文字昭晣,義理環周,一以參詳,群疑冰釋。恐散于末學,絶彼師資,因而撰注,用傳不朽。兼舊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乎究尾明首,尋注㑹經,開發童蒙,宣揚至理而已。其中簡文斷,義不相接者,搜求經論所有,遷移以補其處。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義。篇論吞并,義不相涉,闕漏名目者,區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君臣請問,禮儀乖失者,考校尊𤰞,增益以光其意。錯簡碎文,前後重疊者,詳其指趣,削去繁雜,以存其要。辭理秘宻,難麤論述者,別撰《玄珠》,以陳其道。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糅。庶厥昭彰聖㫖,敷暢玄言,有如列宿髙懸,奎張不亂,深泉淨瀅,鱗介咸分,君臣無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齡之望,俾工徒勿誤,學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屬,千載之後,方知大聖之慈惠無窮。
時大唐寶應元年歳次壬寅序
將仕郎守殿中丞孫 兆 重攺誤
朝奉郎守國子博士同校正醫書上都尉賜緋魚袋髙保衡
朝奉郎守尚書屯田郎中同校正醫書都尉賜緋魚袋孫竒
朝散大夫守光禄𡖖直秘閣判登聞檢院上護軍林億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序
啟玄子王冰撰 新校正云:按唐人物志冰仕唐
為太僕令年八十余以壽終夫釋縛艱,全眞導氣,拯黎元于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則不能致之矣。孔安國序《尚書》曰:伏𦏁、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班固《漢書• 藝文志》曰:《黃帝内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廼其數焉。雖復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
然而其文簡,其意愽,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隂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
目錄
卷第一
上古天眞論篇第一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金匱眞言論篇第四
卷第二
隂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隂陽離合論篇第六
隂陽別論篇第七
卷第三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別論篇第十一
卷第四
異法方冝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玉板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卷第五
脈要精㣲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卷第六
玉機眞藏論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卷第七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卷第八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離合眞邪論篇第二十七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太隂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卷第九
熱論篇第三十一
剌熱篇第三十二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卷第十
瘧論篇第三十五
剌瘧篇第三十六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欬論篇第三十八
卷第十一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腹中論篇第四十
剌𤰊痛篇第四十一
卷第十二
風論篇第四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痿論篇第四十四
厥論篇第四十五
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竒病論篇第四十七
大竒論篇第四十八
脈解篇第四十九
卷第十四
剌要論篇第五十
剌齊論篇第五十一
剌禁論篇第五十二
剌志論篇第五十三
鍼解篇第五十四
長剌節論篇第五十五
卷第十五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卷第十六
骨空論篇第六十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卷第十七
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卷第十八
繆剌論篇第六十三
四時剌逆從論篇第六十四
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卷第十九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六㣲㫖大論篇第六十八
卷第二十
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卷第二十一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卷第二十二
至眞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卷第二十三
著至敎論篇第七十五
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踈五過論篇第七十七
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
卷第二十四
隂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解精㣲論篇第八十一
遗篇
剌法論篇第七十二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卷第一
上古天眞論篇第一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金匱眞言論篇第四
卷第二
隂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隂陽離合論篇第六
隂陽別論篇第七
卷第三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別論篇第十一
卷第四
異法方冝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玉板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卷第五
脈要精㣲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卷第六
玉機眞藏論篇第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