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取象比類與認知語言學中的概念隱喻擁有共同的哲學基礎,即體驗哲學,對中醫情感隱喻體驗基礎理據的探究迎合了後現代主義多維的理論價值取向,也迎合了後現代主義的批判性與人本性以及建設性與體認性。筆者將心理學上的認知一隋感系統理論、語言學上的心理空間理論、概念整合理論三者互為補充地整合為一個認知語言學分析概念意義的框架模型,以期對中醫古籍中的核心情感隱喻進行系統分析。
首先,本書認為中醫古籍中的情感隱喻包括方位情感隱喻、天氣情感隱喻、顏色情感隱喻、數量情感隱喻、容器一液體情感隱喻、生理器官情感隱喻和運動情感隱喻,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中醫古籍中情感隱喻的概念化及其語言特徵,探究了中醫古籍中情感隱喻產生的認知機制和認知語境。其次,結合上述意義構建框架模式,對中醫古籍中典型的情感隱喻的認知及翻譯進行詳盡分析。
第一,具體解析了《黃帝內經》中情感隱喻詞彙“喜”的概念化、語言表徵及意義構建過程,從而突出“喜”意義構建的創新點,為中醫古籍中其他情感隱喻概念詞彙的意義構建提供參考和借鑒。第二,對《傷寒雜病論》中情志症狀概念隱喻“奔豚”“譫語”“癲狂”“失眠”進行了認知研究,構建了情志症狀概念隱喻的認知機制。第三,對中醫古籍情感隱喻核心詞彙“中和”進行了認知機制和英譯實例分析,發現“中和”在其本義的基礎上,衍生了很多重要的相關概念。
本書認為在翻譯“中和”或其相關術語時,必須在遵循“中”“和”“中和”詞源認知理據的同時,忠實於具體語境,做到準確翻譯,並在此前提下兼顧目的語讀者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