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過敏有特效藥可以醫治嗎?」這是我常常被問到的一句話。
就我過敏多年,親身治療自己與診治眾多患者的真實體驗來說,我都會如此回答:「沒有特效藥!但,過敏者可以從打破原有的既定用藥觀念開始,重新認識過敏,深入了解過敏的整個運作生態以及循序漸進地治療;讓身體天生的基因與現有的環境共生共存,也就是與過敏反應共生,並再三叮嚀大家,這所有過程是極須要耐心、信心及恆心的。」 大部分人對過敏的防治方法,都使用避免接觸過敏引發源為主,但在台灣週遭環境的條件下,恐怕是「避之唯恐不及」,無法全面性地防堵,對於如何選擇醫師來輔助自己療治過敏,也是同時身為病人以及醫師的我的最大使命。
我認為,好的醫生是勇者與智者的結合體,這樣的醫生,敢言:不但詳盡敘述病症、治療方式,還會把因病造成病患的缺失告訴家屬,及提出改善建言;不做多餘的事:對於單純治療病症以外的動作,絕不多做;例如:因為家屬或病患提出需求,而給予對於病情幫助不多的醫治行為。
「好」醫生,是「看病人」的醫生,而不是「看病」的醫生。 如何選擇適合病患的醫生,以我行醫20多年的經驗來舉例吧:曾經看過一個住在附近的小朋友,拉著他的阿嬤要來我的診所看病。這位阿嬤反而拉著孫子不讓他進來看診,還毫不留情地說:「幹嘛來這裡看病,那麼貴;為什麼不去隔壁的診所看?看一次,病就好,還可以省下300塊錢。」
我認為,大人應該學習傾聽孩子的聲音;當孩子「有被治好」的感覺時,他就會願意找這位醫生繼續醫治。但是大人通常以為孩子「不懂事」,幾乎都是以自己的喜好或利益為出發點;也許他們認為這個醫生比較親切,卻忽略「忠言逆耳」這句話;他是否真能醫治過敏病症,或是視看診費用而定,或是看「效果」而定,卻忽略經費的節省,這種效果僅是短暫的,就對孩子的一輩子而言,父母及孩子本身,可能要付出更多的金錢與健康的代價。
再舉一些例子說明,也許一般人認為嬰幼兒應無法分辨「好醫生」吧!事實上,我接觸太多的嬰幼兒,一開始來看病,幾乎都是哭鬧不安的,但是幾次看診以後,他們不但會自動掀起上衣等待讓我聽診,主動張開嘴巴,等著接受體溫檢測,還有的孩子會要求媽媽買玩具聽診器給他。而更小的嬰兒看見我,都會展開笑顏,並激動地向我揮動小手呢!
「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從醫30多年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有越來越多的民眾體察到我的用心,他們接受我的觀念,並願意配合我的作法,遠從台南、高雄、花蓮、台中來看診。我認為醫生是「上帝派來的說明書」,雖然這份說明書很難讓所有的人傳閱,但是當健康痊癒的病例累積越來越多後,我深信可以用自己確實的經驗,協助病人走上真正的健康之道。而這也正是我出版本書的動機。
我常常告訴病人:「改變靠勇氣;行動靠智慧。」謹以本書,獻給所有過敏病患,及其家屬,祝福大家都能以自己的勇氣與智慧,找到通往健康之路的大門。
黃月華 執筆於 2009/6/2
生命之語
重視身、心、靈 & 愛與關
不只醫人的病,而是醫人的心,並教育人學會從病痛中了解生命的奧妙。
我給的不是仙丹,想擁有健康身體,唯有正確的觀念調整自癒力才是重點,以無比的恆心、耐心為持續力才是關鍵。
服藥一段時間是為了永不吃藥,短暫的服藥過程是為了增強自我免疫力,西藥非毒藥也不傷身,但用藥得當並持之以恆,耐心配合醫師,病痛自然痊癒,終結過敏絕非口號。
讓過敏兒健壯高大,需要父母齊力來參與,用緩和的藥物,為健康祈福。
醫學是藝術不是商品,是使命而非生意。
導讀
本書為作者親身經歷多年的過敏之苦,慢慢研發出一套與過敏共生的療癒之法,一本結合歷經過敏的生命自傳與四十多位病患現身說法的抗過敏歷程的紀實書。其中,尤其對於氣喘過敏,有其獨特的療法,例如:基本的肺部清痰,以廣納肺部空間的運作,並長時間的觀察病患以調整用藥的準確劑量;在用藥上堅持簡單,避免造成其他副作用,更不會輕易使用類固醇的藥,更不使用什麼特殊的藥劑,只是先把傳統的藥劑份量減半而已;此外,再加上瑜珈、游泳等運動可同時輔助治療過敏……以全面性地建立身體的治癒平台。
本書中有對基本身體運作系統的簡要說明,以及四十多個寫實的病例分享,可幫助有類似或無法得知其過敏症狀根源的患者,釐清其過敏之源與找尋治癒的方向。
推薦序
找對醫師,學會不再生病
BY 方誠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2009/5/8
關鍵觀念:
許多人願意花大錢享用高檔美食與料理、多花幾萬塊購買歐日進口的高級家電、或在工作之餘出國結伴旅遊犒賞家人、出入代步開豪華名車,為什麼惟獨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如此吝嗇?
過敏不能「根治」,黃醫師教導我們如何和過敏「相處」,讓影響降至最低。
用「疏導」的方式取代「圍堵」,方能解決經年累月、如洪水般無法消退的箇疾。 - 施予的藥物劑量只有一般坊間診所的1∕2到1∕3,且不用類固醇或抗生素抑止咳嗽。
我的三個小孩都是過敏兒,幾年來深受其苦,家人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承受不小的壓力,箇中辛酸實在難以言喻。為了治好小孩習慣性的咳嗽與鼻塞毛病,我們曾經看過不少頗負盛名的中小型診所,以及大型教學醫院的過敏防治中心。醫師除了抽血檢查以判定過敏來源外,頂多就是按照症狀輕重,給予吸入性的類固醇擴張劑或咳嗽藥水。在遍尋名醫不得其解的狀況下,我們也花費了大筆金錢購買防塵套、空氣清靜機和除濕機,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想盡一切方法防堵外在環境的過敏原,希望能讓家中幼兒健康地成長。然而與花費的金錢與時間相比,不管接受何種方式的治療,其效益多半短暫且十分有限。大部分的醫師會告訴我們,過敏不能「根治」,但是卻很少有醫師教導我們如何和過敏「相處」,讓影響降至最低。許多暫時抑制過敏症狀的藥物都有不少負作用,難道除了消極圍堵病情且戰且走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嗎?
我的疑問在黃醫師這裡,找到了解答。
自從家中小孩接受黃醫師診治之後,以往令人困擾的過敏症狀大為減輕,生活作息也變得正常許多。回首以往求醫「屢敗屢戰」的心路歷程,才恍然對醫病關係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或許有人會覺得,相對於便宜的健保而言,看自費門診是一筆很大的負擔,往往因此躊躇不前。然而,許多人願意花大錢享用高檔美食與料理、多花幾萬塊購買歐日進口的高級家電、或在工作之餘出國結伴旅遊犒賞家人、出入代步開豪華名車,為什麼惟獨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如此吝嗇?難道我們不能要求品質較好的醫療服務?在現行的健保制度下,醫療院所看診與用藥都受到不少限制,病人接受診療與諮詢的時間也大打折扣,患者如何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述說病情與提出問題、並且獲得醫師完整的解答?教醫師如何視病如親?但是在黃醫師這裡,每次看診都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溝通,看診和用藥也從容與周延許多,醫病之間很容易就能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這不是我們花錢看病應該得到的嗎?
一般人或許很難想像過敏會帶來多大的困擾。每到秋冬兩季或溫差變化很大的時節,家裡的過敏兒就會變成醫院的常客。除了打噴嚏、咳嗽不止和鼻塞不適外,小孩也沒有食慾,動輒嘔吐甚至發燒。消極的方式是勤加拍痰,或用吸鼻器強制清理鼻腔深處的鼻涕。夜晚往往是父母最辛苦的時候,因為幼兒一旦流鼻水或咳嗽就難以入眠。為了讓他們能夠睡得舒服且安穩一點,父母可能必須輪流以特定的姿勢抱著小孩;一旦鼻水倒流或鼻塞嚴重時,還得提防鼻水不斷倒流刺激喉嚨,有時甚至要狠心地將睡著的孩子搖醒。大半夜如此折騰下來,多半在不知不覺中天就亮了。日復一日這樣的過程,在家庭、工作、醫院三方奔波的勞累下,大人也漸漸體力不支,抵抗力變差,很容易就被家裡的小孩傳染感冒。就在我們夫婦快要絕望的當口,在一個特殊的機緣下,很幸運地開始接受黃醫師的治療。
還記得是在2008年2月18日,我和家母第一次帶小孩到診所就醫。黃醫師花了大半個小時解釋過敏形成的原因及如何治療。一般來說,過敏程度的輕重和個人體質有關,外在症狀為氣管不好、鼻塞、咳嗽,內在問題是肺部深處的微細支氣管、支氣管長久積痰,使得血液中紅血球的含氧量偏低,最終導致人體的內分泌與免疫系統功能不振。一般醫院或診所的處方只針對外在症狀進行治療,施予止咳,化痰,類固醇等藥物暫時化解不適;如果病情越來越嚴重或症狀未明顯改善,有些醫師所下的藥方會越來越猛,有時不得不服用抗生素。在這種治標不治本的醫療模式下,小孩過敏發病的頻率往往越來越高,週期則越來越長;長此以往,輕微的過敏將逐漸發展為氣喘,最後影響小孩青春期的發育。某些大型醫院所設立的過敏防治中心,甚至會建議過敏兒乾脆提早使用吸入式的過敏噴劑(主要成分為類固醇),根據我們的經驗,這些捉襟見肘的處置方式都無法徹底根治過敏。
基於以上理由,黃醫師一開始就努力灌輸我們正確的觀念,她認為克服過敏必須從內在問題著手,要有時間和耐力進行長久抗戰。在治療過程當中,清理肺部積痰為首要之務,目的在改善體質並加強免疫能力。清痰的療程持續一段時間之後,鼻塞與咳嗽等症狀會自然消退,達到固本培元的效果。由於血液中紅血球的再生機能每隔四個月左右就能重覆,只要對症下藥,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自然而然地強化抵禦病毒與菌種的資料庫,幼兒的抵抗力因此也會逐漸增強。與其用不對的方法暫時消除鼻塞、咳嗽的症狀,或者消極地避免孩子接觸無所不在的過敏原與病毒,不如積極再造先天贏弱的體質,施予少量的藥物讓人體造血、輸氧、自發免疫這樣的良性循環充分運作,主動發揮其應有的效益。黃醫生這番精闢的論調,其實和大禹治水的邏輯一樣,必須用「疏導」的方式取代「圍堵」,方能解決經年累月、如洪水般無法消退的箇疾。
聽完醫師的講解後,我隱約在黑暗中看見一絲曙光。雖然黃醫師看診沒有健保,收費也比一般診所高,但在走投無路的處境下,我決心勇敢一試。黃醫生提出「疏導」取代「圍堵」的S. O. P.(標準處理流程)更是讓我聞所未聞,直覺上應該有效,所以我抱著實驗的精神,讓家中過敏症狀最為嚴重的老二試著接受治療。
第一回看診當天,黃醫生開了三天份量的藥劑,而且囑咐我們咳嗽加劇是正常的現象,目的在於訓練小孩如何藉由氣管壁肌肉運動,嘗試將肺部積痰清理出來;至於流鼻水的症狀,他建議我們可以暫時不管,發燒也沒關係。根據我歷年的求醫經驗,吃了藥會咳嗽不止,鼻塞依舊鼻水照流,甚至還會發燒!實在沒幾個醫生會對病人下這樣的醫囑。說也奇怪,小朋友從服藥的第二天開始,即陸陸續續咳出暗綠或深咖啡色的積痰,有時痰量甚至多到單手滿溢。在肺部積痰逐漸清出的同時,小孩的食慾開始變好,入睡後也能一夜好眠直到天亮。以往長久累積無法痊癒的過敏,竟在西醫而非中醫的藥物治療下,有了令人無法置信的進展。
家中老二開始接受黃醫師治療兩個月後,不但過敏症狀有了明顯的改善,連原本瘦弱的體格也開始變得結實起來,逐漸趕上原本就比較健壯的雙胞胎弟弟。神奇的是,黃醫師施予的藥物劑量只有一般坊間診所的1∕2到1∕3,而且不用類固醇或抗生素抑止咳嗽,這是十分與眾不同的作法。有了經驗和信心以後,我們夫婦索性將三個小孩通通帶來求診,連家母也接受治療並進行長期調養,黃醫師儼然成為我們全家的醫療顧問,專治大大小小的疑難雜症,藥到病除。歷經七、八個月的療程結束後,家中老二和老三的過敏症狀即消除大半,其後未再服藥,身體康健更甚往昔。五歲的老大由於較晚接受治療,迄今睡前仍需服用少許藥物,但是以往動輒鼻塞無法入睡、夜咳不止的老毛病已不復見。現在即使小孩輕微發燒,流鼻水,我們夫婦也不急著馬上求醫,因為發燒是身體免疫系統力抗病菌的必經過程,度過難關即代表抵抗力更上層樓。所幸,孩子們多半在發燒後會慢慢自行痊癒,不必借助任何藥物,這是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如釋重負的一種美好境界。
和黃醫師相熟之後,漸漸瞭解她的理念和為汲汲奉獻的初衷。她不僅願意無私地灌輸病人正確的醫療觀念,長期也和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醫病關係。她總是不厭其煩、言之諄諄地解釋病理,也盡量解決病人的疑問和困惑。雖然她的擇善固執、特立獨行不見容於一般醫療體系,甚至顛覆了許多人因循苟且的認知與想像,但是她仍堅持一貫的理念,選擇了一條最難走、艱辛坎坷的路。她不加入健保體系,是因為用藥不受價格侷限方能考慮最佳療效;她不用類固醇、抗生素是因為下藥猛烈終將揠苗助長。黃醫師不但重視與患者充分溝通,也強調藥物不過是輔助治療的工具,病人的正確觀念和自我管理更加重要。令人欽佩的是,很少有人像她願意花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反覆對病人及家屬進行醫療保健的教育,為懸壺濟世的現代醫生建立了良好的典範。
俗語說,名醫易尋,良醫難求,我謹在此由衷致上深切謝意,感恩黃醫師一路走來的關懷與照顧,也希望能藉此將正確的醫療常識進行傳達與推廣,讓更多過敏兒的父母能覓此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