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如何使用本書
編寫者: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師大附中國文科 顧蕙倩老師
這本書是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高中多元選修的設計者而寫的,當然也獻給國文科之外,跨科合作的所有夥伴,更要獻給未來投入教育工作的朋友。這本書可以讓你對於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多元選修課程(跨科)有更明確的理論與實務,也提供了課程的文本去按圖索驥,無論身為教師、學生或家長。這本書還可以作為多元選修課程的規劃指南,無論在臺灣之北,還是國境之南。它更提供豐富的語文教學地標和移動視窗,讓生命旅人多一點在地閱讀的想像。它亦是國民素養的啟航點,期待您一同繪製航海地圖。Eggleston說:「課程永遠是學校發展的關鍵。」(Eggleston, 1980),當我們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整體的理念與設計邏輯有所了解後,就會清楚地了解,「校定必修課程」與「校定選修課程」就是每個學校以「建構校本課程」為未來發展特色的重大契機!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李文富助理研究員也在「107普通高中課綱的理念、設計邏輯與特點」(2015.12.29版)一文中建議「學校願景、使命與目標的達成,是通過學校整體課程來實踐與落實,非僅有『多元選修課程』才是學校本位課程。這意思是,學校願景、目標與特色的落實,應透過各類課程,例如部定必修、加深加廣選修、多元選修⋯⋯乃至於彈性學習時間、團體活動時間等,去進行連結、安排與設計。」到了「十二年國教課綱」正式啟航的那一刻,各學校在倒數計時前所精心擘畫的特色課程,就是「建構校本課程」的基石!只是教育政策的初衷雖然良善,教師在校定「必修」與「選修」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卻絕非一蹴可幾!目前各高中職校園形成的氛圍是:「十二年國教課綱」雖然讓每個學校擁有更多開設選修課程的「自主權」,但學校、家長和學生的目標依然很清楚:高中三年後能順利上個好大學!如何在沒這麼多選修空間讓老師開課的情況下,「多元選修」課程依然能兼顧「基礎科目學習能力」與「多元學習實踐能力」,充分掌握學習天秤兩端的籌碼呢?於是,以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為主軸,整合北中南五所高中的「特色課程」教案設計與實踐經驗的《漾∼智造特色:朝向高中國文多元選修之建構》便應運而生。民國103年2月公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中,我們了解「核心素養」的定義為「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其目的在彰顯「學習者的主體性」,不再只以學科知識作為學習的唯一範疇,而是關照學習者可整合運用於「生活情境」,強調其在生活中能夠實踐力行的特質。其「內涵」係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包括「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以及「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九大項目。學生能夠依三面九項所欲培養的素養,以解決生活情境中所面臨的問題,並能因應生活情境之快速變遷而與時俱進,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本書每個教案所提到的學習能力,為服膺未來多元選修課程設計之內涵,即以此「核心素養」的九大項目加以量化指標,繪成「雷達圖」如下,更能易於為自己的課程設計立下學習地圖。雖然目前我國高中特色課程實踐,不論在政策或學校實務方面都屬「起步」階段,但我們聚沙成塔的努力,卻是因應未來全球化競爭的重要契機。也就是說,「校本特色課程」將是各級學校未來都要強調的學校經營重點,而推動十二年國教是否真的順利落實,「發展學校特色課程」才能確實落實「高中社區化」方便就近就學的理想。這也就是本書以統整「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特色課程」相關的課程概念而構築的「漾∼智造特色:朝向高中國文多元選修之建構」課程的初衷,期待能形塑高中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與在校老師及年輕學子攜手共進的嶄新願景。此外,在教案設計的格式原型,參考了成功高中「第一屆全國高中職國文科『以學習者中心』之創意教學研討會」鄭美瑜老師所規劃的架構,謹此致謝!